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鬼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水豪一

    这时范增也不失时机地说道:“推翻暴秦是大家的功劳,怀王有什么功劳呢”

    项羽说:“我看这样吧,怀王虽然没有功劳,但也应该分封他土地,尊他为王。”

    众将领齐声说道:“是啊,尊他为王就可以了,不用听他的。”

    项羽说:“古时候的帝王辖地千里,却都居住在江河的上游地带,现在我们封他为义帝,定都郴州。”

    把楚怀王定为什么帝,迁到什么地方,各位诸侯都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被封到什么地方。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二月,一次分封天下的大会在咸阳隆重举行,所有受封的诸侯集体亮相。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治所彭城(今江苏省徐州)。

    关中被分为三块,章邯封为雍王,治所废丘(今陕西省兴平);司马欣封为塞王,治所栎阳(今陕西省临潼);董翳封为翟王,治所高奴(今陕西省延安),这三块地方均分封给了投降的秦国大将。

    一心想当关中王的刘邦被封到巴蜀一带,为汉王。其他诸侯也都得到了封赏,总共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分封大会以后,有人高兴有人怨。分到好地方的人自然高兴的合不拢嘴,分到不好地方的人,气得都想骂娘。

    把刘邦分到巴蜀这种穷乡僻壤、交通阻塞的地方去,他恨不得立即率兵去和项羽拼一场。刘邦怎么也没想到项羽对他竟是如此薄情,不管怎么说,他是第一个攻进咸阳的人。当不了关中王,至少也应该让他在家乡得到一块封地,想不到项羽却把他封到了那个自古以来放逐罪犯、责贬官员的地方。刘邦很生气,他手下的将领周勃、灌婴和樊哙也怒不可遏,叫嚷着要刘邦率军跟项羽决一死战,争回颜面。毫无疑问,项羽一定是听了范增那个老儿的谗言,既然在鸿门没有下手杀了刘邦,也要在巴蜀困死刘邦,不能让他有机会与项羽对抗。

    其实巴蜀一带虽然交通阻塞,但是经过当地百姓的辛勤耕耘,早已开辟出了大片良田。秦国时蜀郡郡守李冰致力于水利开发建设,更使成都平原成了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的富裕之乡。

    这时萧何对刘邦说:“依我们现在的实力,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跟他去拼,我们没有胜算。大丈夫能伸能屈,何必在乎一时的得失呢。依我看巴蜀这地方现在已非常富足,是个养兵的好地方,汉王不如先去了再说。巴蜀通关中的交通虽然不便利,但正好让我们养精蓄锐,我们可以扩充兵马招募人才,增添实力。一旦有朝一日遇到了机会,我们便可一举平定关中。”

    正在气头上的刘邦听萧何这么一说,觉得还有些道理,气也就消了许多。

    萧何见刘邦没有反驳,继续说道:“汉中这块地方也不错,与巴蜀相连,同关中只隔着一道秦岭。如果汉王能要过来,我们就把治所定在南郑。”

    刘邦知道萧何书读得多,又通晓法律、历史和地理,所以对他的建议十分赞赏。于是刘邦就派人叫来了张良,共同商议方案。

    韩王成被项羽分封为韩王,治所仍在阳翟。这几天,张良也准备着向刘邦辞行,跟随韩王成回阳翟去。

    刘邦实在不愿意张良走,但又不好强留。为了感谢张良对自己的帮助,刘邦准备了一份厚礼送给他。现在趁他还没有走,他把张良找来同他商量着萧何提出的方案。

    张良听了,非常赞同。刘邦又备了一份厚礼,让张良送给项伯。一则感谢他在鸿门一事上的恩情,二则是请项伯在项羽面前美言几句,把汉中也划入他的封地。

    几个月来,张良跟随刘邦西进,对他的为人、大度、谦逊以及果断看得是清清楚楚。他意识到刘邦是当今各诸侯中能成大事的人,从内心讲不愿意离去,但他毕竟是韩国人,如今韩王要返回封地了,自己不能不跟随韩王回去。刘邦找到张良说明原委,互相心照不宣,都有难以割舍之情,但他真心想为刘邦多做一些事情,以感谢他的知遇之恩。

    张良找到项伯,把刘邦送给自己的礼物连同送给项伯的厚礼一并送给他,并向他说明了刘邦的请求。

    项伯收到这份厚礼立即去找项羽,说明了刘邦的请求。项羽未加思索,痛快地就答应了。此时的项羽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多封给他一小块地方算不了什么。刘邦一旦率军到了秦岭那边,他想出来谈何容易,关中有他分封的三个诸侯王把着,刘邦想出都出不来。

    大功告成,刘邦开始率军离开关中赶赴汉中。

    张良依依不舍,坚持要把刘邦送到封地。刘邦也不推辞,就让张良同行。

    当时从关中通往汉中有三条道路,一条是由长安翻越秦岭的子午道,它北起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杜陵村,经长安区子午镇旁的子午谷,溯谷而上,经喂子坪、关口越秦岭主脊梁到宁陕沙沟街,顺旬河而下,又经高关场、江口镇、沙坪街至月河坪,再经石泉、过洋县、城固到汉中;另一条是由陕西眉县斜峪口翻越秦岭到达现陕西汉中市汉口区北的褒斜道,这条路比较险峻,沿途设有长距离的栈道,史记中记载的“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即指此道;最西边的一条道是陈仓道,它北起现在的宝鸡市陈仓区,向南经大散关,沿着清姜河溯流而上,翻越秦岭后沿嘉陵江谷道至陕西凤县,再转向东南顺谷翻越酒奠梁、柴关岭,经留坝、闸石口、勉县的张家河、茶店后,再向东南经勉县到汉中。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四月,刘邦率领项羽拨给他的三万人马沿子午道去汉中。这条道在秦时是一条官道,道路相对平坦、宽阔一些,经峻峭处,也有很多大段的栈道。张良一直把刘邦送到褒中(今陕西省安康),这里已经距离汉中不远了。到褒中后张良向刘邦辞行,两人握手告别,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刘邦望着张良,最后说道:“子房此去,不知何时再见,望你多多保重身体,长通信息,以免我挂念。”

    张良也依依不舍,临别时他说道:“承蒙汉王厚爱,子房以后若有机会,还将为您效力。汉王,我返回时准备走褒斜道,听说这条路上有不少栈道,我的意见不如把它们烧了,一来向天下表示汉王您没有东归的意图,二来也好稳定军心,以免部分将士思乡逃跑,这样汉王守在这里会更放心,也更安全。”

    此时的刘邦自己感到势单力薄,区区三万将士根本谈不上东归,既然张良有这个主意,就把它烧了吧,也免得其他诸侯率兵进犯。张良说完,刘邦连连点头,马上命令一些士兵随张良同行,一路走,一路烧掉栈道。

    刘邦与张良分手后,率兵来到南郑(今陕西省南郑)驻扎,把这里定为自己的治所。

    张良按刘邦的指示烧掉沿途栈道后返回韩国治所阳翟,但是韩王成又被项羽带到彭城去了。项羽担心韩王成与刘邦走得太近,所以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并委任张良临时代理韩王成一职,治理韩王的封地。张良很是郁闷,他在阳翟停留几天后做了一些安顿,又赶到彭城去找韩王成了。

    到彭城见到项羽,张良极力为韩王成当时随刘邦入关一事做辩解,说韩王成当时跟随刘邦完全是为了早日推翻暴秦。可是项羽听不进去,坚持让韩王成留在彭城,张良也没有什么办法。说到刘邦的时候,张良向项羽说明了刘邦派人烧掉栈道,无意东进的意图时,项羽满意地笑了。

    令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进入咸阳后不杀子婴、封存仓库、安抚百姓和约法三章的举动,竟赢得了关中百姓的人心,大家都盼望着刘邦能当关中王。不仅如此,还得到了不少将士的倾慕,出现了许多追随者。刘邦到达南郑后,不断的有人率部来投靠,断断续续也有数万人。刘邦非常高兴,投靠过来的将士一律妥善安排,热情接待。

    在投靠来的年轻将领中,有两个人为刘邦以后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位是项羽帐下的年轻将领韩信,一位是原韩国将领,也叫韩信,为了以便区别,将后一个韩信称为韩。

    汉中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环境同江南水乡差不多。刘邦守着这块宝地,根本不用为部队的给养发愁,他发愁的不是别的,则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去。

    刘邦率部在南郑驻扎下来以后,便开始着手整编队伍。因为除刘邦自己率领的三万余人外,还不断地有慕名投靠过来的几支队伍三、四万人,这样加起来七、八万人的部队已经不算是个小数字了。既然自己是汉王,这支队伍也




第342章
    萧何看到刘邦的气已经消了,就说道:“汉王既然立志东进,一定要重用像韩信这样的军事人才,不然的话,东进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

    刘邦说:“照丞相的意思,非得封韩信一个带兵的将军职位不可”

    萧何见到劝说有效,进一步试探刘邦的口气:“依我看韩信不仅能当将军,他的才能可以担任大将军,指挥全部汉军!”

    刘邦听不下去了,斥责道:“胡扯!看在你的面子上,那个韩信到我这里不足两个月就连升几级。这你还嫌不够,要推荐他为大将军,其他跟随我南征北战的将军怎么能够服气!我看你是被那个韩信骗糊涂了”。

    萧何连忙解释:“汉王,当下形势严峻,我军力量弱小,急待发展,而对这种现状,我还敢开玩笑吗我是在为您的事业不断壮大而操心哪,汉王千万不要有其它的想法。我和韩信素不相识,如今拼力推荐他正是看中了韩信的军事才能,没有他,汉王的事业进展是不会顺利的。”

    萧何说的诚恳,刘邦听得认真。刘邦心里明白,萧何是真心为他好,几年的征战,早已印证了他的忠诚。面对这位一直忠诚于自己的丞相,刘邦也觉得无法拒绝他的好意。

    想到这,刘邦略作片刻沉思,对萧何说:“好吧,就依你的意见,封韩信为大将军。但有一条,这个韩信如果不像你说得那样有能力,到时我可谁的面子也不给了。”

    一听这话,萧何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忙说:“到那时,我萧何也愿意听从汉王的发落!”

    萧何见刘邦答应了,心中高兴,但为了尽快把韩信的威信在汉军中树立起来,必须举行一个盛大的拜将仪式。这样想着,他又对刘邦说:“汉王,这次封大将军是汉军重振雄风的大事情,千万不可草率行事。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拜将仪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凝聚军心,振奋士气的效果。”

    刘邦心里明白,已经上了萧何的船,只好随船漂流了。既然他已经同意封韩信为大将军,举行一次拜将仪式也无妨,毕竟自己的军中还没有一位大将军。他拍了拍萧何的肩膀说:“好吧,日子你定,场面你布置,程序你安排,我到时候出席便罢了。”

    萧何的眼睛湿润了,自己抛弃家业跟随刘邦,正是看中了他的大气,看中了刘邦的英明。眼前的刘邦,在萧何眼里的形象一下子又高大了许多。

    一时间,汉军营中关于拜将的消息迅速传开。良辰吉日定下来了,拜将高台筑起来了,但是拜谁为大将军的消息却封锁得很严,谁也搞不清要拜谁为汉军的大将军。汉军营中那些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将领如樊哙、曹参和周勃等人也在私下里瞎猜测,说不定这个大将军的头衔能落在自己的头上。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六月,拜将仪式举行。现场旌旗招展,锣鼓喧天,文臣们峨冠博带站在左边,武官们身披盔甲排在右边。少许,汉王刘邦的车驾来到,随他后边的是丞相萧何的车驾,再往后是载着治粟都尉韩信的车驾。

    到了台前,刘邦下车上台。台上一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台的四周兵士肃立。三声礼炮响过之后,引礼官把韩信引上第一层台,由太史官宣读祝文,然后由将军夏侯婴捧上弓弦,授给韩信。接着,由引礼官又把韩信引到第二台,由太史官宣读第二道祝文后,丞相萧何捧上斧钺授予韩信。引礼官再把韩信引上第三层台,太史官又宣读一道祝文,此后刘邦亲自捧了虎符、金印和宝剑授给韩信,并向全体将士宣布:“拜韩信为汉军的大将军,统领全军。”

    如此盛大和威严的拜将仪式在汉军中还是第一次,宏大的场面和的仪式激励起全军将士的斗志。尽管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这位大将军的头衔落在了主管全军粮草的韩将军头上,但是汉王刘邦的谦卑、恭敬还是留给了全体将士极好的印象。那些不服气的将军们也无话可说了,汉王对韩信都如此器重,他们还能说什么呢汉王为人仁厚,胸有大志,他们都是仰慕汉王的人品才追随他的。如今,汉王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想必汉王心中一定有个宏大的愿望要去实现,作为追随者们,只有服从汉王的决定才是明智的选择。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在宫里独自召见了新任大将军韩信。的确,在刘邦的心目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疑惑需要尽快地理清。

    刘邦示意韩信坐下后,急不可待的问他:“丞相多次在我面前推举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兴汉良策,今天在这说给我听听。”

    韩信没有直接说出兴汉的计划,而是反问了一句:“如今真正有实力阻止汉王东进的人是项羽,大王自己估量一下,在勇猛、仁厚和强悍方面,大王同项羽相比怎么样”

    刘邦沉思片刻,坦率地说:“这些方面我都不如他。”

    刘邦的话音刚落,韩信立即起



第343章
    接到项羽密函的九江王英布,早已派几只快船在郴州附近的江面上等候义帝的船队。一日,义帝的众船驶来,英布即令快船上前截住船队,并指示将士,登船后不作任何解释,将船上的所有人员一律斩杀,不留活口。

    一场血腥的屠杀在距郴州不远的长江上发生了。绝望的义帝眼看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在船上恣意砍杀,知道自己也躲不过被杀的厄运,便纵身跳入江中自尽了。

    第二件事是杀死韩王成。

    项羽对韩王成当时派张良随刘邦西征关中,始终耿耿于怀。所以分封诸侯以后,他没有让韩王成在韩国主政,担心他再度与刘邦联手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而把韩王成一起带到彭城,置于自己的监控之下。他让张良回到韩国代理韩王成理政。尽管从汉中赶到彭城的张良,为韩王成当时协助刘邦西征关中一事作了许多解释,但项羽却执意不准韩王成回去,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让他离开彭城。张良没有办法,只好自身返回韩地,暂且代理韩王成理政。张良离开彭城不久,项羽找一个借口把韩王成的“韩王”封号削掉,将他降为侯爵,并且依然不让他离开。降为侯爵的韩王成整日都闷闷不乐,身置强盛的项羽帐下,又无法脱身,免不了发些牢骚,说些怪话。谁知隔墙有耳,韩王成的牢骚和怪话不久就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本来就看着韩王成不顺眼,听到他竟在背地里对自己表示不满,不由的气上心头。他派人多方搜集韩王成的不轨言行,最后竟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这一下不得了了,日夜盼望韩王成回国的张良听到他被项羽杀害的消息后,坐立不安,他知道要不了多久,项羽也会编造一个罪名把他也杀了。面对这种险境,眼下已经顾不上韩国的百姓了,只有先保全自己性命再说。张良将韩国的事务向属下作了简单的安排后,只身离开韩国。他能到哪里去呢唯一的去处就是投靠汉王刘邦,在那里重新寻找保全韩国的时机。

    这两件事情做完后,项羽如释重负,仿佛此刻天下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天下平定的时间很短,没过多久,不断有各诸侯国内哄或争战的消息传来,搞得项羽也十分闹心。

    各诸侯国发生的内讧以及他们之间的争战,真正祸根,其实出自于项羽在咸阳分封时的不公。

    首先是齐国。当时项羽分封天下时,将齐国分为三块。立田都为齐王,立田安为济北王,立田市为胶东王。然而在齐国资格最老,威望最高的原齐王后人田荣却什么也没有分到,田荣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分封后不久,田荣即召集旧部在齐地起兵,先打败了齐王田都,田都只好率残部到彭城去投靠项羽了。再击败了胶东王田市,并在激战中杀死了田市,然后田荣再率兵攻打济北王田安,并打败了田安。田荣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荡平了齐国全境,灭掉了三个王,自己成了新的齐王。

    再下来是赵国。陈馀、张耳在反秦的斗争中曾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还有过吻颈之交,他们曾在武臣手下共过事,为武臣收复赵地立下汗马功劳,但两人的友谊在巨鹿被困时出现了裂痕。如今项羽分封天下时,封张耳为常山王,占有原赵国的大部分地区,而陈馀只得到了三个县的封地,为此事陈馀心中愤愤不平。按理说,他和张耳在反秦的斗争中功劳差不多,官职也差不多,可项羽分封时,他们的差别就十分悬殊了。附近的齐国田荣起兵,灭了齐地三国之后,陈馀看到了希望,他派人秘密地去见田荣,请求田荣帮他。田荣自然很愿意,支持了陈馀,等于自己得到了一个盟友。于是田荣就派兵支援陈馀,没用多长时间,就打败了常山王张耳,重新拥立赵歇为赵王,控制了原赵国的全部郡县,丞相陈馀则是赵国的实际掌权人。

    北边的燕国也不安定。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将原来的燕地分成两个诸侯国,封韩广为辽东王,治所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封藏荼为燕王,治所蓟城(今北京市)。两个诸侯国相距很近,且二位王都曾是原燕国的旧臣和部将。齐国、赵国内部火并的消息传到燕地后,藏荼也坐不住了。他积极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和制定方案,不久就把辽东王韩广赶下了台,占领了韩广的全部封地。
1...969798991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