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第一千零七十章 荆襄之战 一
刘毅在北平登基称帝,异族之中乌桓无疑是表现最为积极的一个,大头领呼延硕之子呼延玉就在幽州书院之中学习汉学,此处在数月之前关于燕王称帝之时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便是远在千里之外呼延硕亦可极快的得到大汉的讯息,这一次他是亲自赶在刘毅正位之前来到北平,并极为正式的递上了称臣的降表,言辞之中全以下臣自居,须知便是献帝在位之时乌桓虽也恭顺可在名义上还未如此的清晰。【最新章节阅读】
朗生初为燕郡郡守之时青岭关一战可谓让乌桓尽皆胆寒,是役之后呼延硕、金善、图葛兄弟等人便尊刘毅为兄,一方面是由于其人的盖世武勇用兵如神,但更重要的还是对方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这一点在十数年间表现的极为明显,汉族与乌桓的通商各取所需使得两族百姓尤其是后者的生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久而久之已经有很多族人不再逐水草而居,边境也形成了好几处颇具一定规模的城市。
说起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乌桓与高句丽是最为彻底的,也自然是以更为先进的汉学为主导因素,假使青岭之盟时呼延硕等人还存着半分不甘人下的心思的话,刘毅在数年之间迅速的崛起百战百胜包括对匈奴奔狼一役都让他们感受到了大汉武力的强悍,对奔狼一战几名头领私下也有过商谈,假使易地处之面对呼酌泉集全族之力的十余万铁骑,纵使图葛彪这样的混人都没有那份气魄敢与之正面决一死战!可刘毅不仅敢还通过各种jing妙的设计以弱胜强,就算没有乌桓铁骑的相助,呼延硕也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刘毅,因为当他们赶到战场之时,在那阵惊天狼啸之后便战局已定,目睹如此波浪壮阔的一战及汉军的血勇与谋略,乌桓众人都再无半点与刘毅争雄的想法。
之后的十余年刘毅一直遵守着青岭之盟中定下的盟约,将乌桓视为兄弟之邦,他的一言九鼎和无双战绩亦让族中之人佩服,在与大汉有了更多的交融之后,乌桓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原本屈与匈奴之下的他们已然有了凌驾之势。便连更为强盛的鲜卑敢对于夫罗的部落动手却不敢加一兵一卒与乌桓众部落,其中除了对其战力的忌惮之外亦有大汉的威慑!刘毅之眼光无人怀疑绝不仅仅对于大汉子民而言,便在异族之中他也有着绝大的影响力,呼延硕对其就心服口服。
这些年来乌桓各部不但在经济与生活水平上有着极大的进步,文化方面也是一样,刘毅深知此处的重要xing,比之战争它虽然见效不快但却胜在稳定持久。此时在北漠富贵一些的头领家中都有汉家典籍甚至还有专门的教师,民间汉语的使用率也是极高,已然成了一种身份与时尚的象征,就连图葛彪都会时不时掉上两句文就更遑论呼延硕这个乌桓大头领了,本来就不缺乏长远眼光的他加上十余年来的熏陶,对大汉眼下的形势以及自己这个“大哥”他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
燕王未曾登基之前他便看出汉家天下已然无人可以阻挡刘毅的一统之势,而今后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与富贵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他们和大汉皇帝之间的关系,从奔狼到司隶呼延硕对于刘毅的要求几乎无所不应,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当燕王终于登基称帝之时他就要把事情做得更为彻底!大汉南方有曹刘孙三雄,北方之处亦有匈奴乌桓鲜卑三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似此乌桓的行动就要抢在二者之前方能让刘毅觉得他们最大的诚意,而在他做出这个决定之后,金善、图葛兄弟等人亦是赞成,对于刘毅他们与呼延硕一般的信服。
当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断也是基于呼延硕对刘毅的了解以及对华夏历史的细致研究,雄才伟略的君主们在国力强盛之时便会毫无意外的向外扩张,很显然在呼延硕的心中刘毅绝对可称得上雄才大略,与乌桓族中燕王亦是一等一的英雄豪杰!假如大汉真的对乌桓动手他们能挡的住吗以他对燕地实力及燕军战力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年刘毅麾下不过六万人马就能一战破匈奴十四万联军,如今其带甲百万兵jing粮足,挥戈一击天下何人可以阻挡
打不过就要服气,这个道理倒是北疆三岁孩童尽知,燕王刘毅天下无敌,鲜卑一时强大气焰熏天可其族中顶尖勇者别列古纳台兄弟在北平还不是被燕王一顿暴揍至今了无声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荆襄之战 二
燕王登基颁下旨意将曹操刘备称为逆贼并将之昭示天下,继汉家正统之后刘毅更能把政治宣传这个手段运用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兵法之中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身登大统乃是得天时,宣传造势就是破坏对方的人和,此二者皆得加上燕军拥有的战力优势,刘毅要将所有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都利用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绝对的,一日曹刘不亡就不能排除他们意外翻身的可能,此处绝不会因为登上帝位而冲昏头脑,他更需要谨慎的布局安排来防止一切意外的发生。
曹操攻取蜀中之地后用法正之计故意让刘璋及一众臣子北逃葭萌关为引蛇出洞之法诱使张任严颜出关接应,二员战将忠心耿耿虽是猜到其中可能有诈但主公之安危却不能不顾,关下一战二人力战身亡刘璋也为曹军大将夏侯惇所擒拿!和刘备一样为了稳定川中人心曹孟德亦未敢将刘季玉杀之而是将他送到南郡公安安养囚禁,此时这也成了他的罪状之一,徐晃的龙骧军首攻南郡亦不无解救刘璋之意,倘若此人在手对燕军与汉中发动攻势将是极大的利器,正面进攻只是其一,暗影与刘云所训练的那支特种小队亦在展开营救计划,这支小队刘毅几番斟酌之后将之名为“狼眼”,此次也是他们的第一次亮相。
曹孟德手中有刘璋刘季玉,刘备亦有刘琦,刘毅与刘表同为大汉宗室,乃是族兄弟之分,此番宣传攻势之中这也成了北地的重点,既然已经被斥为逆贼,曹操的骠骑将军合刘备的扬州刺史自然就要被天子所罢免,刘毅登基为帝他的意志就代表了汉室,除非二人敢于自立否则就算不论北地在宣传上的绝对优势曹刘亦是有口难言。此时可不是另一个时空中曹操身为魏王的时候,他们的实力也达不到自立的程度,强行为之袁术便是前车之鉴,由此亦可见刘毅登基带来的好处。
开元皇帝七月末登基为帝,荆襄之战的重开却直到九月方才开始,大战之后整整两月的时间各主力军都轮换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前线的一时平静和后方的热火朝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田豫、郭图、审配、张竑等人的全力以赴之下,无数的兵员、辎重、器械、粮草在向各军屯扎之处不断汇集,条条主要的官道之上莫不可见连绵数里的运送队伍,经刘毅与一众麾下干才多年精心治理,燕地的富强在这场大战之后显露无疑,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正是燕军连续作战的基础。
与此同时青州、兖州、豫州、徐南等地的接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燕地的官员们在这些工作上已经积累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经验,出于稳定的考虑,对地方上那些基层官员经天耳探查能够不动的刘毅都尽量不动,但分批分期接受施政纲领的培训却是必然之事,有着幽州等各州富强先进的经验在前,这些留守官员们在经过了一阵短暂的恐惶之后便能安定下来,稍有能力想在官场之上有所作为的亦在培训之中显得极为的认真,他们所听所见的很多都可说是生平仅见。而在这个过程中刘毅的一言九鼎重诺守约亦起到了绝大作用。
倘若将之前的燕王现在的开元皇帝统领之下的大汉各州比作一台机器的话,汉中兖州这场事关汉末全局的战事结束之后这台机器便开始满负荷的运行起来!一统天下固然最后要靠武力说话,可之前这些事无巨细的准备工作也是不可或缺。开元皇帝自己就是个工作狂,上行下效这段时日田豫简雍等人亦是不知日夜的操劳,他们这番努力并没有白费,短短的一个多月,新得的三州之地大体上已经恢复了战前的稳定,农业生产也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按照北平陈群等人根据各地数据作出的预估今年这三州秋收之后的收获较之往年大约要减产两成,这对于方经战火的三州而言已然可算是一个奇迹,而这个两成的损耗其余各州增产的数字便能完全补充,没有任何缺口。
对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绝大多数百姓而言,他们的要求再简单不过,两餐温饱、传宗接代,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在乱世之中这个要求还要更为降低,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不用整天担心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勉强可以糊口就足够了!而刘毅不但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更让他们渐渐的变得富足起来,家中有田耕、年年有余粮,逢年过节还能在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荆襄之战 三
开元皇帝登基大封群臣,并在皇宫之前正南方位建立功德碑,一众有功文武及燕军将士将会镌名其上,亦有专人前往当年奔狼大战立碑之处重新修缮,但只此举便让天子尽得全军将士之心。当然军中自古以来就有派别山头,燕军亦不能免俗,分封众将刘毅已然尽量考虑细致但所谓众口难调,这战功高低与资历深厚也原本就难以说清。
当年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张牛角围攻,东莱太史慈杀透重围前来燕地向刘毅求助,后二人并肩入黄巾营中,视千军万马如无物,本来此事已了子义当去投奔其时的扬州刺史刘繇,但与朗生一番并肩作战却是深为其人的心胸气度所折,后亦投在刘毅麾下十年来东征西战屡建战功,此次身为北平军统领的太史慈被天子封为前将军并九虎上将之一可谓名高位重,但在其麾下依旧还有不少下属在为其鸣不平。
甘宁为靖海王,赵云为常山王,此二人乃是当今天子结义兄弟,同生共死十数年战功彪炳,与燕军之中具有绝大声望众将自不会与之相比,龙骧军统领徐晃、虎卫军统领张合久随燕王亦是名扬天下,龙骧虎卫向来并称燕军两大王牌,此二人为众将之首当是名至实归。北平军众将士为他们的统领鸣不平的乃是张辽高顺二人位在其上,他们还是在并州战役之后方才投效燕王的,当然在军中谁也不敢言天子有所偏颇,但以武安国为首的一干将校还是对此事很有些意见。
至于子义本人倒没有与此任何的想法,如今他功成名就妻贤子孝只想着为天子在战场上再建功勋,在性格上太史慈与赵云多有相近之处,皆是那种为大局着想并不太过在乎自身名利之人,麾下士卒有些怨言一开始子义也不愿多言其过,可后来此言竟在军营中越传越盛他才出面将众将训斥了一番。征南将军张辽张文远武艺超群将略非凡,司隶一战若非他冷静沉着力挽狂澜就不会有后来天子亲征大破韩张联军,此番汉中之战守卫坚城力拒数十万曹军精锐坚如磐石!
征北将军高顺高敬方当年在司隶之战便受燕王重托领军攻克虎牢,其时便连公明隽乂二将军亦在其帐下听调,亦未曾闻二位有任何微词,兖州之战正是高将军领兵攻克乐平生擒曹军大将乐进为我军立下头功,有此等功绩陛下将之位于慈上乃是真知灼见,陛下知人之明谁敢不敬这大汉乱世若无陛下岂有我等家人之福慈今生只愿为陛下征战沙场虽百死亦不改其志,尔等之言可以休矣,再若闻及休怪本将军不顾情面以军法治之,此时陛下方刚身登大统,曹刘二贼尚还未灭,正是尽心竭力与此中之时,岂可将心思用在这些细枝末节之上。
子义这番话义正言辞掷地有声,一腔忠诚之心溢于言表,众将闻之皆是信服,便不再多言,后刘毅闻之赞曰:大丈夫进不求名、退不取利,子义实乃为丈夫也,当为我大汉军中之表率!天子登基之礼一成靖海王与常山王便联袂自北平而回,到得军营之中常山王对太史慈此举亦是大加赞赏,并与荆襄一般在营中为众将进行授衔仪式。
军中既有子义这般不将功名利禄放在心间的大将,却也有为此力争之人,这倒也不能完全说前者就胜于后者,便是争功之中也能见男儿之志!此处说起来便是严纲与华雄二人,对张辽高顺他们倒是信服,疾风军统领高览高亭轩早在司隶一战拼死阻击韩张联军便是建立殊勋,其统军之能亦是可圈可点,严仲甫与华子威不服气的乃是烈火军统领麴义,说起来与虎卫军统领张合还脱不开干系,隽乂对麴义可是一肚子意见,二人素与之交好亦是一般。兖州之战烈火军虽也是立下战功但在主力军中并不太过突出,当年在冀州军中麴义的骄横跋扈等事亦成了众人的理由,对此事刘毅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只要不影响各军的合作,这些相争也并非坏事,相信麾下将领绝不会不顾大局。
当然在登基之后刘毅亦是忙的不可开交,说是日理万机也绝不为过,九五至尊可不是那么好做的,除非你想做一个昏君,否则那种工作强度绝非常人可以承受。且手中掌控大汉江山之后刘毅还有着更多的理想要去实现,种种新政与利民之策都需要通过它的手去实施,这每日勤政殿上的烛火几乎都是彻夜不灭,也就是朗生有狼王之体天赋异禀精力旺盛之极,但面对那四地云来的奏折也是颇有头疼之感。
华夏传统向来是男主外女主内,开元皇帝埋首与繁复政事军事之中,皇后蔡琰亦要为后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荆襄之战 四
作为一个穿越者,在登上天下最高权力的皇位之后,刘毅对于大海的期盼是要远超华夏历史上所有君主的,假如你将眼光放宽到整个世界,那么近代人类历史的大发展便是始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一代又一代冒险者们用探索未知世界的无限激情拉开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序幕,而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最为强大帝国的明朝虽然拥有领先世界数十年的先进航海技术,却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和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而将社会制度发展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之后华夏的前进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欧,也造成了近代受压迫的历史,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那些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刘毅可不想让之重演,而这个时代的现实也给了他更多的发挥空间,毕竟自秦至汉封建社会虽也是高度发展起来但还不至于似后世明清那般达到顶峰,此时利用自己极高的威望去加以改良受到的阻力也会小上许多。也许自己并不能左右那段千余年的历史,但至少可以尽力去为之埋下一些种子并打下一些根基。
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什么近代马列主义对此的分析还是颇为准确的,土地日益集中在那些大地主大世家的手中造成占据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百姓难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就会让生路断绝的他们揭竿而起,而王朝更替根本制度不加改变就只能让之周而复始始终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此外就是皇权的过于集中,虽说有时独断专行比之民主制度还要拥有更高的效率但人是不可能不犯错的,一般人付出的代价最对是自己或家人承担,但九五之尊若是有错承担这个后果的就是整个国家及千万黎民百姓,这些例子亦是屡见不鲜。
知晓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就算如今朗生身为天子大权在握也不可能采用太过激烈的手段去加以改变,否则只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刘毅苦思良久而得的方法便是先从制度与外围做起逐渐向内延伸,这样的改良是不可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的,但他亦要去改变人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在此大汉律便是一个颇为有效的手段,以法律的形式来限制地主阶级甚至是皇族的权力怕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今后摆在刘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律法在所有人心中的地位。
这些乃是从社会政治制度出发,与之相应的经济基础就必然也要做出调整,封建时代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就是最大的根本,虽然在各个朝代亦不缺乏兴盛的商业但商人的地位却是始终底下,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发出对社会具有决定性的声音!刘毅兴商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此后的不断发展当他们的力量强大到可以独立成为一个阶级的话就自然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哪怕因此付出额代价是自己建立的王朝崩溃朗生也在所不惜,只要整个华夏名族得以繁荣昌盛他并不会在意家天下会如何,而几乎每次社会制度的进步亦会伴随着社会的激烈动荡。
工商不分家,在近代社会之中工业更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大汉还没有真正的工业可言,但器具所的发展和造船业的逐渐兴盛就会让现今的这些手工作坊及规模较大的造船厂发展起来,因此航海业就成了刘毅必须去提倡发展的,一旦海路得到拓展各种各样的需求就会增多,亦会反过来推动国内各个与之相关行业的发展。
如今大汉的海事还多是军事用途,也是以官方为主,这样的方式在今后刘毅还会坚持加以推广,但亦要重视民间的力量,有的时候商人为了利益是能做出人们难以想象之事的,伟人说过战争的伟力存在与民众之中,这推动社会的创造力也是如此。如今以房山船坞的规模在保证供应飞虎军军用的同时也可以有一些余力用作其他,当然运用民间的力量刘毅也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赵海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过马一战刘毅负伤,赵海心念兄长不远千里前来探望,那段时日直到回京他都陪伴在朗生的身旁,对于自己这个能够平等相交的朋友刘毅亦有着很深的了解,在赵海身上绝不缺少那种探索未知的激情,须知现今的这幅大汉全图可是有着此人不小的功绩!而在相谈之中刘毅所描绘的那个充满新奇与刺激的世界亦让赵海激动不已,他肯定不会怀疑兄长言语之中的真实,哪怕再过荒诞再过不可思议,虽然不知道刘毅的这些知识究竟来自何处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荆襄之战 五
大汉开元元年九月十四夜,南郡公安县城之内曹军士卒林立,一副大敌当前的模样,一队队巡城官兵将百姓门户逐家敲开入内搜查,县城四门把守森严。【最新章节阅读】公安县城位于南郡最南,此时距离徐晃龙骧军兵锋所在还有将近两百里的距离,到底何事能让驻守此地的曹军如此紧张,甚至还专门调来骑兵在县外呈环状进行反复搜索却原来被曹操软禁在此地的原益州刺史刘璋一家七口竟然不知不觉的消失不见!
此时立于刘府门前的乃是曹军大将李通,昨日他方才接到蜀中传书让他速速前来公安将刘璋一家迁往江夏安置,倘若对方有所反抗便可立刻将之斩杀以绝后患!刘毅想到了刘璋曹操也几乎在同时察觉到了此人的重要性,一开始孟德倒还并未太过紧张,毕竟在汉末之时几乎从未有过潜入敌境解救重要人物之事,可荀彧的一席话却让他警觉,当年司隶之战刘毅正是运用此法将虎牢关守将张济的家属尽皆救出,也因此让张家叔侄不再有后顾之忧而一心投效,这天下第一雄关终究落在刘毅手中,自此之后此关便一直是封锁兖州西向的要害。
刘毅在用兵之中绝不乏大气磅礴之处,可偷鸡摸狗或是阴招损招却也极多,兵家本就不是讲什么气度的地方,只要能够带来胜利的计谋就是好计,对于这一点早在西园之时刘曹二人就是出奇的一致,唯有袁绍略有微词。如今得荀彧如此一说孟德心中就是一个咯噔,燕地那支天耳的能力他可是领教过得,当即便就传下军令要将刘璋转移,只不过李通接令之后紧赶慢赶终究是晚了一步,刘璋已然不知所踪。
刘季玉肯定不会不明不白的失踪,这是燕军一次极其成功的解救行动,在北平皇宫勤政殿天子的案头之上有着一份打上红色火漆的档案,看这个颜色与图案便知乃是军中的顶级机密,这份档案名为“利剑出鞘”,便是此次公安县内营救刘璋计划的代号。曹操荀彧的猜测可谓中矣,不过执行利剑行动的并非天耳,而是刘云一手训练出来其中包含刘毅极大心血的特种部队——狼眼!这支小队训练的时间长达两年之久,直到燕王北归之时方才初告完成,公安也是他们的首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