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从后世穿越而来,对于特种部队刘毅还有有着很深的情结的,由于武器上的差异它在古代的威力未必能比得上现代,可不要忘了此时的防御手法也要远逊于后世,只要训练得法操作得当便还是极有可能发挥作用。其实天耳本身就具备着这种性质只不过还没有太过深入,经过这十数年的征战拥有了丰富无比的战阵经验与古代战争知识之后特种作战在朗生心中也有了不同的认识。除了斩首行动这一职能难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之外其余各种手法都有着很大的发挥余地,因此除了燕军的操演纲要之外狼眼亦有自己特殊的训练手法,而这些大多都是来自刘毅综合今生后世的经验,此时行之亦有着坚实的基础。

    之所以说不适合用于斩首行动还是更多因为武器的原因,似曹操刘备孙策或是其麾下大将身边都有着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护卫,而无论你的特种训练如何出彩也不可能培养出似典韦许褚这般的猛将,假使刘毅能够如此现今大汉早就统一了!没有精准的远程武器想要突破这些精锐护卫的防御虽不说绝无可能但也极难,况且不用说此时身为大汉天子,便是之前在朗生心中还是有着浓烈的英雄情结的,他也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对付似曹操刘备这样的大敌,但似拯救人质或者应付突发情况,特种部队还是具备很大效用的,今后或许还要更甚。

    就在李通到达公安之前的一个时辰,狼眼行动小队已然成功的将刘璋一家人成功转移至城外,其中利用了易容、用药、暗杀、地道等种种方法,且早在半月之前他们便对县城之内的地形与种种有利不利的条件进行了充足的准备,用于这次行动的狼眼队员共有八人,乃是天耳以及百万燕军之中所挑选出的精锐,这支花费了刘毅以及刘云包括王欣然聂离等人在内无数精力的特种部队此时也不过二十三人,刘毅在此的原则是宁缺毋滥,且狼眼更为注重的就是团队作战精神。

    此次进行行动之前刘毅特地要求刘云以他自己为目标进行一次预演,说道对危险的察觉与感觉之敏锐,除了涙无痕之外朗生还从未见过能与他匹敌之人,的确曹操再如何监视刘璋也绝不会达到燕王府守卫森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荆襄之战 六
    徐晃龙骧军出南阳直插南郡要害,张燕黄衫军在经过休整之后亦紧随友军行动,白马、西凉二营机动掩护,燕军的战术动作迅猛到位,更兼常山王领军出汝南,北平辽东二军并肩驰骋与义阳之间,即可分别威胁襄阳江夏又可合兵攻打一处,占据兵力优势的燕军此时在用兵之上更是挥洒自如,两处曹军虽是奋起抵抗但终因士气降低连续作战休整不足而屡战屡败!贾诩郭嘉与赵云为了策动此次攻势特地将朱雀营与各军器械营集中起来加以使用,单独一个主力军的器械营威力或许还不能对大型坚城形成太大的威胁可两个或者四个形成合力其效果也并不在朱雀营之下,配属两路大军行动将会使得曹军无险可守。

    经过多年的战阵历练燕军步骑之间的配合近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步军各主力军齐头并进,骑军各营巩固四周,便是曹军司马懿刘晔等智谋之士面对燕军这样纯熟的战阵亦难有妙计可施。对方强大的机动力使得他们任何诱敌深入加以歼灭打击的打算都成了空谈,数万骑军可以在步军陷入敌军围困之后迅速的加以增援,以中心开花之法形成反包围之势,有此为凭燕军各部更能毫无顾忌的穷追猛打。

    汉中兖州两处大战之后燕军大部休整了有三月之久,在燕王回京登基为帝的这段时日之内贾诩郭嘉二人对燕军的整体战术运用亦与众将一道进行了深刻的总结。鬼才毒士皆乃当今大才,随刘毅东征西讨实战经验丰富无比,一番取长补短之下也就有了此次荆襄决战之中燕军的这种战术运用,可说是将所有的优势都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倘若是换了面对别的对手,哪怕依旧是兵力处于劣势,曹军依然可以利用处处城塞来消耗对方的锐气与战力。可自从兖州之战几番攻坚之后,燕军在攻城间对步炮协同战术的运用亦是越来越为纯熟,燕地先进的军用科技与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结合起来似的朱雀营器械营的继续作战能力大增!本来就有着兵力上的优势再加科技上的领先,这二者相辅相成之时再想加以限制对曹军诸将而言乃最大难题。

    按照贾诩郭嘉二人的分析,荆襄之战中曹军想要正面有效的抗击燕军的进击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地形之利来补兵力之不足,尽量采取阵战来避开对方的器械之利,可如此一来必然就会陷入消耗之中,就算没有器械之助,燕军在夜战之中的能力也绝不会弱于对方,双方互有折损的情况下一方补充迅速另一方却需要时间消化战场形势的变化就可想而知,只要燕军保持眼下的战法此战就可立在不败之地。

    鬼才毒士皆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战事,便是换位处之面对敌军如此厚重的攻势他们亦难有良策应对,曹营一干谋士虽亦是多谋可实力上的差距在此时绝非一两条计策就可以弥补的。夏侯惇对上徐公明,二将统军之能相差无几,兵员素质与操练亦可谓平分秋色,但随着燕王的登基称帝燕军本就旺盛的斗志又再提升几分,反观曹军则因连连失利而军心难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唯有一场大胜,可曹营众人绞尽脑汁前线却还是节节败退一胜难求,南郡战局形势愈危。

    九月二十三,经司马懿刘晔程昱等人几番谋划变换阵型,夏侯惇的八万曹军与南郡青县近郊与徐晃的龙骧军展开会战,史称“青县之战。”。也许在此战之中双方投入的兵力与大战波及的范围都不能与汉中或兖州之战相比,可却因为它代表了燕军步军骑军配合的一个崭新高度而载入史册,各兵种各部之间的协调亦是近乎到了天衣无缝。

    青县之战伊始曹军利用地形之利为燕军设下了一个口袋阵,虎豹骑通过种种佯动也到了战场四周,程昱司马等人用意便在依仗局部兵力优势与地利对燕军王牌龙骧军做出极大的杀伤并借此战之胜而一振曹军低迷的士气。夏侯渊曹纯二人将分别牵制严纲白马营与华雄西凉营,夏侯惇全力以赴对付徐晃!八万对五万,考虑到龙骧军的战力这个优势并未显得太过巨大,但却已经是曹军能够做到的极限了!曹昂曹仁于禁等人被高顺辽东军与周仓的玄武营牵制,孙策的荆南士卒则遭到了太史慈北平军的突袭,这一战子义领军亦可谓迅如闪电。

    荆襄这场局部决战刘毅身在北平指挥权便交在了贾诩郭嘉二人之手,就是常山王赵云出汝南与之协作亦要听从军师调遣,同样战场形势瞬息千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荆襄之战 七
    等待刘云与孙策方面接触的消息亦是燕军暂时按兵不动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南方三雄的形势刘毅亦只能选择荆南方面下手最为实际,但初步传来的讯息却并不乐观,孙策仍然在犹疑之中摇摆不定甚至都没有针对刘毅提出的条件作出表示。这个心理朗生倒也能理解,一方之雄又有哪个愿意屈于人下不过显然他是绝不会给小霸王太多的时间去考虑的,你不是犹豫吗朕就要用强大的军事压力逼你表态,随着燕军的不断进展对方可以回旋的余地只会越来越小,到了他不足以对大局有所影响的时候,恐怕刘毅也懒得再去与之磋商。

    还没有等天子诏令太史慈的北平军已经和荆南士卒硬碰硬的交上了手,虽然孙伯符占据了一定兵力的优势可此战打下来却没有在燕军身上占到任何的便宜,论步战此时的孙策军的确要差了一筹。当然在初步试探对方态度之后荆南方面并没有竭尽全力,赵云太史慈的决心极为明显,你不北进便罢,若要北进北平军便不惜尸山血海!这近七万士卒已经是孙策步军战力的精华所在,怎肯轻易与对方拼命

    因此除了一开始的激战之外后面的两个时辰双方虽还在交战却已经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战阵之上没有优势,斗将就更要明显的落于下风,孙策与太史慈这对宿命之中的劲敌酣战近二百合依旧不分胜负,赵云以一人之力迎战包括九江周泰及老将黄盖在内的四员大将虽是吃力但却处下风而不败,待得涙无痕击败程普来与之联手便立刻将局面挽回,当然此战之后子龙因此举还受到了天子旨意的斥责,如今三弟已是常山王之尊,又怎能似前一般身先士卒与战阵之上

    孙策可以因为北平军的决绝而不尽全力,曹昂就断然不会如此了,高顺的辽东军在阻击之中所承担的压力便要远超前者,一个时辰厮杀下来他就付出了将近四千精锐的伤亡,曹军的疯狂冲击亦出乎了敬方的意料之外。不过越是如此高顺就越不能放这支敌军过去,否则辽东军可以得到保存,但友军说不得就要因此而遭受沉重的打击,在燕军之中向来有着这样的惯例,在不涉及战略利益的前提下要将同袍看得比自身都重。在战场上你随时都能见到士卒们奋不顾身的为同伴挡刀挡枪,各部之间一方陷入危难就更是八方来援,刘毅是最为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此处也许会被敌军加以利用但始终利大于弊。

    敌军如此行动必有所为,高顺的决心下的更快,不管曹昂曹仁等人所去何为他都绝不会放之过去,除非辽东军全军尽墨,而一个时辰之后当他从后军收到青县之战的消息时这份决心便更为坚定,且对徐晃的用兵决断与勇气亦衷心佩服,在这样的敌我形势下敢于将计就计做出进军的举动本身就要承担天大的风险,非为大将者难以担当。

    北平辽东二军距青县两百余里尚能迅速作出反应根据敌军的动向来策应友军的行动,近在龙骧军左右两翼数十里的西凉白马二营便更是如此。在之前进行的数场激战之中三支人马已然配合的极为默契,且无论是严纲还是华雄对徐晃的为将之能是知之极深的,自从西园之时相随天子徐公明便一直是刘毅的心腹爱将,每每委以重责其看重之处并不在甘宁赵云之下,再说这三路齐进本就以龙骧军为主,二将亦多多少少看出了一些徐晃的用意,他们的突进扰敌更为迅捷。

    自兖州之战直到荆襄之战,燕军铁骑营一直在寻找曹军虎豹骑决战,其中不乏种种引诱之法,而夏侯渊曹纯等人也算是沉着冷静,明知敌军势大也并未给对方可乘之机,不过虎豹骑的精锐固然因此保存下来他们对战局的影响也被限制到了最低!天天躲着敌人对这些骄兵悍将而言可是憋闷不已,本来还想趁着此番打击徐公明的王牌来一舒胸中郁闷之气可没有想到徐晃没有丝毫犹豫的进军快如疾风,便是一直沉稳缓进的白马西凉二营也似忽然不要命的一般突击而来。夏侯妙才不是不想分出余力去增援兄长,面对燕军两大铁骑他亦有心无力。

    但抛开虎豹骑,夏侯惇率领的大军也绝非易与,占据地形与人数优势的他们无不奋勇争先以歼灭龙骧军为荣,随着伤亡数字的不断增大徐晃承受的压力亦是剧增,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战役的深入,夏侯惇却发现曹军在战场之上的优势正在不断的缩小之中。龙骧军被冲击的不断缩小的阵型又开始逐渐扩大起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荆襄之战 八
    这次的确很是严重,理疗了几天才能抬得起膀子,争取后面几天多写一些补上前面的,在此给各位书友致歉。)

    内宫总管张云乃是当年献帝自小的玩伴,其时董卓弄权后又有李榷郭汜专政,刘协的日子可谓度日如年,终日陪伴在身边的就是张云,这一份主从之情怕也不在与皇后之下。刘毅迎接天子与北平,献帝对这个与他共患难的内臣更是厚待!张云这个人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对主子却是忠心耿耿,且天资聪明又极善逢迎,内宫在他的打理之下亦是井井有条,故新皇登基之后刘毅对其也极为看重。能有一个随时随地知道自己心意的伴在身边对上位者而言乃是一种赏心乐事,再加上此人还有一定真才实学的话便更是如此,不光刘毅,皇后蔡琰对张云亦是信任有加,新旧更替宫中千头万绪后者可说是挥洒自如。

    华夏官场向来讲究揣摩上意,宫中当然也是如此,这可是一门极为精深奥妙的学问,绝不在兵法和治国之道之下,身为内宫总管有两个人对张云是最为重要的,其一自然是皇后蔡琰,宫中诸事皆是由她打理,另外一个就只会是当今天子。知晓刘毅喜欢山野林间的那种感觉,在后宫花园的设计上张云可谓煞费苦心,既要有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又要不失那种天然原始的气息,还要让皇后及一众妃嫔有游园赏景之处,此几处综合一致也难为张总管一月之内便清减了许多。

    不过看见天子皇后与一众妃嫔徜徉其间惬意抒怀的表现张云总算觉得自己的几斤肉没有白掉,虽说刘毅和蔡琰都没有明言赞赏可有时上位者的欣赏往往是无声胜有声,就如军营中的那些将帅一般,刘毅偶尔发发脾气反而比满脸笑容让他们更为受用,对如今的张云来说也是如此,那才是将他当做自己的心腹。伺候过两代君主,刘毅应该算是下臣们很喜欢的那种上司,只要你踏踏实实将本分之内的事情做好就不用去担心其他,当然投其所好无论何时都是为下者之必备。

    登基以来一月有余,朝中诸事在众人的努力之下渐渐踏上了正规虽依旧是千头万绪任重道远可总算开了一个好头,荆襄之间的战局亦在不断向着燕军有利的方向发展,此时的刘毅才能稍稍放下繁重的公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与一众妻妾享受一下后宫之乐!俗话说秋高气爽,美人相伴再加花香扑鼻,漫步山水回廊之间自是一种闲适的放松。

    燕王正位继汉家大统可谓举国齐欢,自刘母蔡琰时刘家上下无不是荣耀之极,可在浮华背后众女心中亦各有滋味。平日在燕王府中虽说丈夫也很少有机会与自己独处但只要念及总可往书房或是花园中一见,每月亦有几日可与之相伴,但刘毅登基为九五之尊,皇宫内院的规矩却要比王府之中更加严谨十分,皇上的勤政殿就连皇后蔡琰都不会过多前往更别说其余一众妃嫔了,因此能够见到丈夫的时候较之从前更要少了许多。身份的提高家世的荣耀并非没有代价,个中滋味亦只有当事者可以清楚,由此她们也会更为珍惜与丈夫一起的时光。

    与刘毅而言,对一众妻妾的感情并不会随着身登帝位而有所改变,反而心中那份愧疚之情却是越来越深,本来身为燕王之时就很少能有充足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如今坐与大汉最高的权力宝座之上就更是如此。那种掌握天下大权予取予求的滋味的确是男儿心中所愿,可巨大的权力也将意味着他的付出将会更多。初来此世之时他也对帝王之位有过很多的憧憬,权力巅峰后宫佳丽,但也只有真正身临其境之后才会有更多的感触,即便有了充足的准备可那沉重压力依旧如山。

    如果现在问及朗生他最缺少的是什么,那答案一定会是时间。天子之位让他的很多想法与规划都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可这一切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完成,后世的苏青成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人,说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并不为过,站在权力的顶峰他的任何一言一行都会对天下对万民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正是因此刘毅更会谨慎的去利用手中的权力,他并不是不想纵情的去享受生活,去依红偎翠,也有着充足的资格去如此做,但心中却始终有着一个声音在提醒着他不能浪费半寸的光阴,需要他去努力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失去的也会更多,身为天子背负国家之重万民之望,随时要将千万子民之事记在心间。这句话说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荆襄之战 九
    另一个时空之中曹操父子坐镇许都之时可是文风大盛,建安文人青史留名,一篇篇华美的文章亦是华夏传承之中的瑰宝,对此刘毅亦是从善如流决心效仿之,给书院及一众文士发挥的机会,当然这也是有主题的,奔狼赋与云台赋任选其一,相当于是后世的命题作文了。

    据说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微服出行曾在古寺看见一副对联,上联为“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为圣。”当下略做思索便对之曰“云台二十八将,将将封侯。”刘毅此举也是效法先祖开功臣之阁表彰麾下谋臣猛将的功绩,另奔狼一战乃是有汉对异族最辉煌的大胜之一自也应该加以颂扬,这倒不是朗生自夸战功而是想让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卒亦能名垂千古,国兴民富文化必定繁荣,此中也寄托着新帝的心中期许。

    在北平城皇宫对面的广场之上此时正在建立着一个占地方圆数十丈的宏伟高台,开元皇帝将会把阵亡将士的姓名镌刻其上让后人铭记他们的功勋,此高台建成之后还要略略高出宫城几许,亦在某一个角度体现了刘毅“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而奔狼云台二赋之中佼佼者的文章也能镌刻其上,对于一干文人学子们的诱惑力可想而知,不过十数日光景,刘虞蔡邕等人之处的文章已然是堆积如山。

    打天下需要武功,可治天下却需要文治,长期以来的乱世使得各路诸侯无不以武功为主,眼下南方三雄虽还未灭但天下大致的走向却已经颇为明晰,刘毅也要利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某些观点。文治武功在将来也是缺一不可,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既能让大汉威震四夷开疆扩土又能保证自身稳定的发展将会是很长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征文此举激励的可不仅仅是一干文臣学子,对于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们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将普通士卒的名字镌刻加以留存可说前所未有,由此便可见将军爱兵之心并没有因为登上帝位而有任何的改变。所谓“人死留名树死留皮。”,名垂青史不光对于谋臣猛将有着极大的吸引,对一般的士卒亦是如是,再加在燕军之中此事并非没有先例,那打不死的张十八就能接到天子专为嘉奖他的圣旨,就这一点百万燕军无人不加以羡慕,亦各自鼓足干劲要在接下来的大战中一展身手,利用宣传造势来鼓舞军民士气,刘毅此举可说是立竿见影!

    自幽州开始刘毅就极为注重麾下士卒将校文化素质的提升,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了燕军的战力之中,与此次作赋亦可看出端倪,各地寄来的信件之中绝不乏军中将校的手书,论起辞藻华美修饰得体他们与那些文人士子的确有些差距,可行文之中的那种赳赳男儿之气却也显露无疑,且这些人之中的很多都是那场大战的亲历者,由他们来诉说亲身经历很容易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倘若没有之前的学习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在军中出现,而刘郎纸的革新也是其中的关键基础之一。

    推行此举得到的反向应该说还超过了刘毅本身的预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社会上形成了轰动效应,随之又有两件事情的出炉将如火如荼的活动往前又再度深入推进;一为新帝登基之后颁布的考试取材方法最后一关改为殿试,将由开元皇帝亲自把关,殿试头名可称为状元及第,二乃是军中武勇之士亦可通过这样的途径得到晋升,当然除了武艺马术之外军师素养和对兵法的理解都是重中之重!第一期的考试便定在明年三月初九,这条消息一出就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发挥了最大功效的乃是太子刘桓手下的宣传喉舌,而他们如今也有了自己的载体——京报,可能现在包括刘毅在内都还没能想到它在未来即将会起到的作用,绝对可以称得上影响深远之极,甚至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大汉疆土!当然现今京报的范围还在北平四近,它的成功推广又关联着一项足可称为划时代的技术革新,那便是活字印刷,正是刘毅的出现和器具所的不懈努力使得它比之另一个时空之中更早了数百年,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不言而喻。
1...256257258259260...3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