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诸葛不要太亮
大汉开元元年九月二十三,在北地各州即将进入秋收之时赵云、郭嘉、贾诩三人统领的汉军荆襄方面军对荆州北部的最后两郡江陵与襄阳同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猛烈进军,三日之内徐晃龙骧军连克三县已然兵临襄阳城下,太史慈的北平军则直指江陵城,铁骑营四营的动作更是迅猛之极,在充足的后勤保障之下他们的穿插深入有力,文丑的重骑营与樊稠的并州营负责襄阳外围的扫清并随时监视曹军虎豹骑的动向,严纲的白马营与华雄的西凉营则在保证北平军侧翼安全的同时对孙策的荆南军主动发起攻击,这一回可没有丝毫的留手!
讨价还价在商业领域内是常见的谈判手段,在军事领域也是如此,其基础当然是双方的需求和所具备的实力,刘云与孙策的初步接触并不顺利,刘毅也没有太多的心情和其做更多的纠缠,也许在飞虎军尚未占据长江水道的绝对掌控权之时汉军拿孙策的荆南四郡还没有太好的办法,江东水军的存在会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可这绝不包括身在江陵的孙策步军,汉军要用实力让对方还价的依仗越来越小。
如此一来小霸王的荆南军在和汉军的交锋之中立刻就感受到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压力,深知对方奇兵精锐的孙策是不会和严纲樊稠二人正面交战的,但敌军的大胆穿插与不断骚扰却让他察觉出了形势的严峻,并州营的穿插隐隐间就有截断他退回荆南之路的意思,而白马营与之配合默契的骚扰却让自己一时并不敢挥动大军南撤,一旦江陵之处的曹军挡不住太史慈的攻势而城破军败孙策相信汉军接下来的铁拳一定会砸在自己的头上,商谈不成刘毅这一手果然决绝强硬。
如果没有之前的兖州之战和南阳之战,孙策定会坚守营盘观刘曹二人胜负之势再做定夺,荆襄九郡之中若论城池坚固襄阳江陵便可为最,加之其中钱粮富足不怕围攻即使以燕军之能也未必能下。可乐平、鲁国、南阳等处的攻防战让他不敢再持这个观点,燕军攻坚之能以及攻城战之中的战术素养器械之利都已然超出了他的认知,再加对方连战连捷气势如虹曹军则是步步退守江陵坚城也给不了他太多的信心。
当日自义阳退军小霸王心中就存了事若不妙随时撤回江南的打算,因此荆南军大寨离江岸不过数十里之遥,假若自己不及损失全力为之就算白马并州二营合力拦截也未必就能截断退路,但燕军龙骧军攻襄阳,北平军攻江陵,那支在南阳之战中建立功勋的主力黄衫军却是在青县战后就失去了踪影,单以距离来算并不能完全排除他已经来到自己大寨周边的可能,有这支强军加入孙策就不敢确保无虞了。
从目前的态势分析,张燕远来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身为一军统帅绝不可掉以轻心,赵子龙沙场老将,郭嘉贾诩皆有出鬼入神之计,燕军的调动很难以常理度之。一旦自己在判断上产生失误结局就可能是七万荆南精锐葬送此地,现在的孙策可付不起这个代价,而念及这些小霸王心中第一次对自己出兵而来援助曹军产生了后悔的心情,当然这个情绪只是一瞬,荆州江北一旦尽数落入对方手中他也很难再与刘毅抗衡,如今是有刘备在为自己挡着甘宁的飞虎军,可人力物力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对方实力增长的速度将会远胜己方,难道形势真的已经无法扭转,自己也只有和刘云再度谈判这一条路可走了吗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荆襄之战 十五
汉军八大主力的统领都是在天子架下东征西讨建功无数的沙场宿将,论起抢功纵使是徐晃张辽也不会相让,可隽乂恐怕就是唯一的例外,当年那一刀虽说是各为其主可后来二人深交文远心中多少要有些愧疚之情,换做旁人便也罢了,张隽乂却是要将一切利用起来的,加之最后军师支持的也是自己的意见,虎卫军更不是为了抢什么利益,作为最先的主力攻击雄关,军中之人皆知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站在全局的高度,刘毅的战略是先荆襄而后再各个击破,但对于张合张辽这些大将而言却是没有一刻放松过拿下眼前雄关的念头,那些古往今来的攻城之法早在他们脑海中优胜劣汰了无数次,此前还有试探性攻击作为实践,因此当张虎一声令下汉军全力攻击葭萌关之时,虎卫军奋不顾身的斗志和娴熟之极的战术动作立刻就让他们感觉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沉重压力,三天之内就被汉军四次杀上城头。
对于张虎张辽等人不行偷渡阴平的战术张合可以理解,但不代表他心中不保留意见,兵家之事本就充满着出奇行险,有哪一场战役是一味正兵的不过这些绝不会影响他坚定的执行军师制定的战术,虎卫军在葭萌关下也施展出了看家的本领,攻击阵型,人员配置、步炮协同,梯队设置无不发挥的淋漓尽致。虽是施展浑身解数力保葭萌不失可曹洪也不得不立刻传书向身在成都的曹操求援,雄关在手并不能给他稳如泰山的感觉,敌军的攻势犹如排山倒海更是连绵不绝。
成都城中的曹孟德接到的求援信还不止葭萌关之处,襄阳江陵二处遭受敌军攻击之猛烈亦不在其下,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曹军不缺钱不缺粮缺的就是经过操练的士卒。在汉中兵败退回蜀地之后曹操荀彧等人碍于形势已然冒着激起民变的风险在蜀中征募士卒了,但刘毅接踵而来的不间断打击却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时间,现在新兵的招募训练还没有彻底完成,以这样的训练素质去和燕军抗衡绝对是不智之举,摆在曹操面前的亦是两难之局,保蜀中还是保住荆襄
汉军的战略属于军中最高机密只有统领一级的战将方可得知且只限于本人,任何人敢于泄露分毫刘毅都绝不会留情,且两处汉军发动的攻势又是一般的凶猛,曹操很难判断到底何处才是对方的用意所在!以他目前手中不多的兵力同时增援两处已然不能,也许刘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在两线同时对自己发起攻击,这也就是二者实力差距的体现,燕军此时的战力恐怕不及兖州之时但曹军更是强弩之末。
面对如此形势,智如荀彧法正等人亦无两全其美之法,兵力的不足是无法通过计策来加以补充的,不过一番殚精竭虑之后他们还是为主公提出了两条可行的方案、其一葭萌关便交给曹洪率领的六万曹军镇守,能够挡住燕军的攻势自然最佳,若是挡不住就在剑阁设置第二道防线继续拖延敌军的进展,似如此曹操便可亲率大军前往荆襄之处救援,争取能够与夏侯惇曹仁等人同心合力在此处将燕军击溃!
其二立刻给曹洪派遣援军,尽全力守住蜀中门户葭萌关,荆州江北五郡已失其三,此番燕军在江陵襄阳摆出的架势很可能就是要将此处曹军尽数歼灭,若两处城池迟早难守不如令夏侯惇曹仁等将合兵一处由荆州荆南水军合力撤回江南,再朔江而上前往蜀中集中兵力凭借地形之险死守,先稳定蜀中之地以期今后待机而动再图反击!
无论采取哪一种策略曹军都必会有所失,除非曹洪镇守的葭萌关可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面对燕军主力的攻击安然无虞而曹操又可在荆襄之战中成功反击取得胜利,可在如今的形势下这些情况要同时发生即使是一向从不言败的曹操都有些信心不足。几乎整整一天一夜他都在犹豫不决之中煎熬,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不是一代枭雄应该有的情绪可在另一个时空之中他可从没有处在这样的境遇之中!不过曹操终究是曹操,这个时候他不能再犹豫下去,让荀文若率领五千精兵前往剑阁并亲自作书将如今形势尽数告知曹洪之后便倾尽如今所能调动的兵力至上庸准备从永安杀往荆州,便是要败他也不愿闭目等死。
葭萌关守将曹洪可能在将略上比之其兄长曹仁及夏侯惇等人略有不及,但亦是曹氏宗族之中难得的将才,亦为忠勇刚直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荆襄之战 十六
御驾亲征,这个念头一直存在与刘毅的心中,本来是打算在此次荆襄之战后稍稍休养一段时间再举大军为之,可现在随着战局的深入与变化却是要立刻提到日程上来。登基以来已近三月的时间,京城之中的一切都开始踏上了正规,有着一干尽心效命的属下和种种专才竭尽全力,自己在与不在倒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此次出征在刘毅心中将会是最后一次,假使曹操像他所展现出来的一般要在荆襄与自己决一死战那么此战过后就是将之一举击倒之时,头号大敌一去剩下的孙刘二人便要相对简单,相信自己再回京城之日就是真正的大局已定。
出于战局的考虑刘毅御驾亲征显然对汉军的攻击极为有利,可似乎从高祖以来汉朝历代君王都很少会有出京的经历,即或有之亦是被逼为多。刘毅身为燕王之时身负讨伐逆贼之任如何出征都不会为人诟病但此时身为天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事关社稷兴亡,便会有很多官员按造祖制对此提出异议了,所谓万金之乘不立于危。对这些言论刘毅都可以接受,甚至会去给予稍稍的鼓励,想要这个时代在自己的影响之下渐渐变得不同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人的思想,最高权力的滋味的确很好可此时却还比不上刘毅心中的那份信念,当然亦要循序渐进。
天子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柔和的态度,站在说理的角度与众臣去讨论这个话题,对大汉而言眼前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江山一统政令通达,曹操虽在汉中兖州两线尽皆败下阵来可无疑还具有极为强大的实力,加上刘备与孙策的策应,没有刘毅亲自坐镇显然不可操必胜之局,如今京城之中治政有陈群钟繇、治军有戏志才,八部职能分明各有所任,百官亦可尽忠竭智报效朝廷,天子御驾亲征还有太子监国,短期之内朕即使不在京中有各位爱卿也可确保无虞,当以前线为重。
在朗生的刻意引导之下这场理论进行的十分透彻,天子的宽宏大度与有礼有节令得每一个臣子都心有所感,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前朝的老臣。董卓之时暂且不论,那凶残暴虐是出了名的,谁敢有不同言论及时是灵帝又哪里有开元皇帝这般从善如流只要你说的有理陛下都会给予肯定甚至还会加以征询,这对很多臣子而言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因此最后刘毅是驳回了众人的劝阻可却并未产生任何负作用。
天子亲征非同小可,与礼还有着较为繁琐的程序,但刘毅是马背上的皇帝,深知军情如火的道理,既然已有定论用起兵来又岂有半点的迟疑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利用此事大张声势,他是最为清楚自己的威望可以给手下士卒带来的战力提升和给敌军带来的威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利用信息传递的快捷他要让南方三雄惊疑不定,当世亦只有刘毅有着这个资格,他在不在战场很可能就是截然不同。
大汉开元元年十月初一,天子自北平御驾亲征,调集大军号称三十五万誓要将南方三雄一举剿灭!各路大军将会在邺城齐会之后再挥军难进!其实以汉军现在的兵力分部,曹操刘备孙策都能猜测出刘毅根本调集不出超过二十万的人马,更别提什么三十五万大军,但北地郡国兵的战力是谁也不敢轻视的,大战之后刘毅麾下的恢复整补速度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也是现在汉军战局大优的关键所在,哪怕明知不太可能但也不能不针对此做足准备,这便是刘毅的目的所在。
站在曹操的角度而言刘毅的虚张声势虽然让他颇伤脑筋却还不是最为难之处,针对荆襄战役他与一众谋臣在成都城中有过详细深入的分析,刘毅的堂堂之阵几乎无懈可击,亦将各方面的优势运用到了极处,况且眼下曹军由于接连战败士气大挫,对方选择这个时机进行决战无疑十分精准。可能眼下汉军唯一的弱点就在于他们的后勤补给线过长,虽然田豫的协调能力近乎完美但北方到荆襄毕竟还有千里之遥,假使能够有一支奇兵可在此时突袭补给线便是大有可为之局。
曹军众人对形势的分析不可谓不正确,但可以想到未必就能做的到,奇兵,奇兵哪里来现在葭萌关荆襄两处作战曹操对兵力的使用已经达到了极限,更令他失望的还是刘毅在接受领地安定民心这方面的能力。一般而言打下一块地域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稳固治理,可汉军在此处的同步却让人无隙可乘,相对南方北地实在太富,刘毅有着充足的力量和物资去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荆襄之战 十七
(胃部的阴影是溃疡,今天才算如释重负,这十几天可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对不起大家了,马上开始加快进度。)
既然定下增援荆襄与刘毅决一死战的决心曹操又岂会不知兵贵神速的道理蜀中到襄阳乃是顺流而下速度更要快捷许多,这才使得他在关键时刻赶到战场帮助于禁击退了徐晃的攻击!这条水路也是他最后的退路,一旦战局不利曹军也能由此退回蜀中。在前来增援的路途上曹操不是没有过破釜沉舟的打算,但这个决心却始终未曾下定,一来因为自己毕竟还有退路,二来在荆襄之处即使加上蜀中援军战局却还是对汉军有利,他不是项羽刘毅的麾下也非是无斗志的秦军。
作为连接蜀中荆襄之处的陆路,永安官道曹军也不会放松警惕,自上庸领军前来走旱道增援的正是曹营之中文武双全的大将李典李曼成,与汉中一战中身负重伤的恶来典韦亦是随军前来。围绕官道的控制权李典和高顺之间也展开了一场血战,因为双方几乎是同时到达要害大道所在,战役也就在那一刻起便进入了。李高二人都明确的知道此处对整体战局意味着什么,自然谁也不肯后退半步。
其实按照地形与出发的时间而论,假若不是汉军换了当时任何一支军队也不可能赶在曹军之前到达大道,一边是一马平川,一边却是七弯八绕的山路崎岖,可高顺率领辽东军与白虎营数万精锐却硬生生的与曹军几乎同时而至。除了汉军卓越的行军能力之外,就不得不提军事科技与后勤保障的重要,在荆襄数年,高顺手上握有的这份行军路线图已经细致到了用丈来衡量的地步,亦是汉军远胜其余之处。
在曹营诸将之中,李典李曼成声名在五子良将之下,亦不如宗族八虎骑那般夺目,可无论是曹操还是荀彧等一众谋臣对他也是推崇备至,也许在临机应变之上他比于禁曹仁乐进等将确实少了一些灵活,但说到执行战术的坚定却可以让人有种踏实的感觉。一般交给李典的战术任务都能得到圆满的完成,这样的将领无疑会得到统帅的信任。
身为大将,李典心中很是清楚这条官道对曹军而言意味着什么,水路的确较之陆路在言眼前更为安全快捷但也有着不小的弱点,十数万大军从江道退却所花费的时日绝不在少数,而一旦被敌军贴近就会有很大的危险,即使安然而退亦会有不小的损失。只要官道被他所占曹军便可始终保有西退之路,至不济还可从此而退蜀中,接到军令之时他已然隐隐有所感觉,能征惯战的汉军诸将是不会放弃此要害的。
因此高顺的提前到来虽说在时间上出乎了李典的预料但却并没有搅乱他接下来的指挥,在前番一系列的战斗之中汉军给曹军带来的“惊喜”不在少数,久而久之曹军的抗击打能力也随着水涨船高!双方将领都知此间意义自然分毫不让,说起这番战局除了惨烈之外就一个字“乱!”。高顺和李典都是沙场宿将,行军布阵熟悉的犹如吃饭睡觉一般几乎成了自身的本能,可关键在于这条大道对于行人车队而言虽说称得上宽敞可几万大军是无论如何排不开的,双方的争夺焦点一旦落在某一块地域之后,那么结果就只能有唯一的一个,混战!
假使你现在问高顺他在战前准备上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没有将玄武营的铁甲步军带在身边,在这样的地形和战局之中正是此兵种发挥绝大战力的地方,可惜铁甲军在攻城之中亦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赵云贾郭二人将之辅助徐晃龙骧军攻城也是上策。在这样狭窄空间的混战之中,士卒的单兵作战能力以及三五人小团队之间的配合就能发挥的巨大的作用,而一旦被其中一方占据有利地形将会对以后的作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顺几乎没有做任何犹豫就将八百陷阵营投入了进去,这支劲旅不但在攻城之中威风八面,步兵战阵亦是娴熟无比,与之相对李典亦毫不示弱,出手便是王牌飞熊军!
两支百战精锐狭路相逢,出手自然是火光四溅,在这里没有人会对死亡有半点的退缩,虽说是千古艰难唯一死但在战场惨烈的氛围下你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的问题,能做的就是拼命挥动手中的兵刃去收取对方的生命!将近两里才长的一条官道在片刻之后就被死伤士卒的鲜血染成了褐色,血流成河在此处成了真实无比的写照!
飞熊军与陷阵营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荆襄之战 十八
一个顶级的武将凭借个人的勇武在成千上万士卒参加的大战之中除了通过斗将提升士气之外他们的身先士卒还能对战局起到多大的影响这一点没有明确的答案,毕竟个人的力量在千万人厮杀的战场上毕竟显得过于渺小,谁也不可能真正的做到万人敌。但当战场或是形势符合一定条件的时候,他们的发挥也足以扭转整个战局!这一点刘毅赵云在廉山血战和黟县之战中已然做的极为明显,演义中长坂坡七进七出和喝断当阳桥也是这种例子的体现,而在这场荆襄战役之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官道之战,典韦的表现也不在前述几将之下。
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多是形容战场上地形的险要,但以典韦的武勇配合地形加之与飞熊军之间多年形成的默契在官道上也做到了这一点!高顺相信假如没有恶来的存在,凭借陷阵营的战力一天的激战后汉军就应该能够占据大道,可就是因为曹军多了这一人却犹如千军万马,汉军甚至至今没有在混战之中占据上风!同样的想法也出现在李典的脑海之中,此战幸亏有典韦存在!
如果陛下在此或是三将军哪怕是二公子及涙无痕恐怕都可以限制恶来的威力,但战场上是没有如果的,即使以燕军的名将如云也不可能保证每一支主力军中都有能与典韦匹敌的战将!这四周地形险要难以翻越包抄,除了用人命来换取对方的体力损耗之外高顺一时间也想不出再好的办法,同时他还要小心防备对方可能出现的援军。
能够在一场大战之中凭个人之力对战局做出如此的影响,恶来之名绝不虚传,典韦亦足以借此而自傲,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付出代价,所谓“蚁多咬死象”更何况汉军士卒本就是天下精锐!左腿上一条刀伤长达一尺,右臂被枪所伤深可见骨,第一天的激战只给典韦带来了六处轻伤,可到了第二天刚刚过去一个时辰他回营暂歇之时已然多了两处重伤,倘若不是身体强壮这样的伤势放在一般士卒身上早就失去了战力,体力的严重消耗使得勇猛如恶来也在逐渐失去最大的战力!
“军医,给我绑严实一些就行……”曹军临时营地的伤兵营帐之中,典韦精赤着筋肉虬结的上身正在让医官为他打理伤口,此时他的面容依旧是那般威猛,看不出半点消耗体力或是身受重伤的模样,似乎那些伤口和鲜血都是长在别人身上留在别人身上一般!医官清创造成的剧痛也不能让这条钢铁般的巨汉皱一下眉头!有着这样一个战神般人物的存在对士卒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听见他雄壮的声音都不免精神一震,那些本来要呻吟出声的伤兵也将闷哼停在了喉头。
可也只有典韦自己清楚一天多的激战下来他已经接近极限了,这还是尽量分配体力的结果,否则连续作战恐怕就连刘毅那般变态的体力也绝对支撑不了两个时辰!他可惜清晰感觉到浑身肌肉微微的颤动,那是一种极度疲劳的表现,甚至在和马超那一场生死大战之中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假如没有坚定的意志,典韦很想躺下来好好睡上一觉,可现在的军情却决定了他无法这么做,一旦前方的混战缺少他的加入,曹军将很难阻挡汉军占据大道,而那样的情况一旦出现对荆襄之战的曹军无疑极为不利,哪怕是力尽而亡他也不会让汉军顺利的达到目的,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正如当日的张任严颜二将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