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家有一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追猫逗狗

    “所有的任小姐是想要独家代理销售我们的蚕丝被吗”石瑾问到。

    “可以这样认为,你们所有的蚕丝被只卖给我,保证不卖给别人。”任素瑶意气风发的说到。

    石瑾仔细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这样做好处还是很多。石瑾自己不是学经济的,自己就是个半吊子。石妈有些做生意的天赋,但是石瑾还指望着石爸和石妈再给自己生个妹妹呢。石家里真正能出来做事的只有石志雄一个,想要自己去推广蚕丝被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把问题丢给任素瑶她们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还能收到了一笔不菲的代理费。

    “任小姐想要独家代理也可以,不知道你想要代理的期限是多少年。”

    “最少五年。每年两万的代理费用。不过你们得保证每年蚕丝被的产量不能低于二百套以上。”

    “这不可能,我们暂时只能同意你们三年的代理权,从今年六月底开始,到明年六月底,代理费用只需要两万,后年三万,第三年最少五万。否则只能签前两年的代理合同。前两年的代理费用需要一次




第三十二章 蚕丝被票
    隔天,任素瑶带着合同如约而至。

    仔细翻看了一遍合同,石瑾倒是明白了昨天任素瑶突然决定同意签合同的原因了,任素瑶把石瑾说的代理费用的双倍赔偿错误的理解成了三年总代理费用,而不是石瑾原本的第三年代理费用。

    如果石瑾违约,除了要归还三年总计十万的代理费用,还要支付二十万的违约金。也难怪任素瑶生怕石瑾反悔了。

    石瑾也不说破,反正一千床,对于想要发动全村人一起种桑养蚕的石瑾来说,就不是一个问题。

    和任素瑶讨价还价,双方商定第一年每床蚕丝被的供货价格为450元,后两年的再议。又商量好了其他的一些细节。任素瑶给了石志雄十万元现金,喊来石妈,三个人一人点了一遍,确认没有错误,才放心签了合同。

    合同签订,任素瑶走了,石妈外公给她当嫁妆的箱子清理了一个出来,找了一把锁,把十万块锁在里头,两把钥匙一把给了石志雄,一把给石瑾的由石妈代管。终于还是数目太大,大家不放心石瑾,怕她不小心弄丢了。

    石志雄因为要忙工地上的事情,很快就离开。石瑾和石妈说了叫自己姨妈过来养蚕的事情。石妈同意,于是就吩咐石瑾照看一会儿石瑜,骑着自行车出去了。

    离开石家村的任素瑶回到了商夏里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琢磨起了石瑾说的预售限售的事,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思考了一天。晚上任素瑶招集了商夏的几位管理人员一起开了个会。

    第二天,商夏门口就摆出来了一张通告,说明商夏七月中旬会有十床蚕丝被到货,九月底会有不低于五十床到货。商夏将在三天后开启蚕丝被的预售。七月中旬到货的蚕丝被需要支付全款,可以在到货后凭收款发票直接领取蚕丝被。九月底的蚕丝被仅需支付一百元订金,到货后凭订金收款发票享有优先购买权。每人限购一床。

    商夏的通告在第一天便被路过去买菜的石志维看到了,偶尔有人指点议论,石志维也只是觉得自己哥哥和弟弟合伙做的生意算是成了,一年几万块的收入,比自己更好,也用不着自己替他们担心了。就是这商夏实在太黑心了,自家的被子卖出去四五百,这转手就翻倍拿出来卖。

    等过了几天石志维再路过的时候,商夏门口的通告换了一张,那十床蚕丝被已经全部预售一空,后续的五十床蚕丝被也只剩二十多个名额。这让石志维不免感叹,这小县城里有钱人未免也太多了。

    隔天买菜路过商夏门口的时候,通告已经撤掉了。石志维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在心里念叨,这个世道变了呀,自己一年工资才够换一床的被子,在这里都被人抢着买。亏得自己还以为自己工资算是不错的。更让人心里不自在的是这被子还是自家弟弟和小侄女折腾出来的。

    石志维黯然神伤的离开,围在商夏门口的一群人却心思火热,不停的拦住路人问着“有发票没,高价收。”然后过了几天,为了方便路人明白自己的意图,那些支付了订金,预定蚕丝被的五十张发票,被商夏门口那群人改名叫蚕丝被票。

    石家村,领到了养鸡工作的石瑾自然不知道任素瑶的一通操作,让商夏的名气蔓延到了周边的几个县市,并且终日有数名黄牛在门口守株待兔,指望着能收到一两张蚕丝被票。

    新蚕已经收蚁好几日,每天晚上石妈和五姨带着石瑾一起睡,这让石瑾迫切的希望能把新房子盖起来,这样自己就不用天天和和别人睡一张床了。

    “盖新房子吧!”石瑾喊来了石志雄和石妈。

    “你没睡醒吧新蚕室正盖着呢!”石妈开口说到。石志雄也是莫名其妙。

    “我不是说蚕室,我说的是住人的新房子,盖好之后,搬过去住。”

    &nbs



第三十三章 石瑜周岁
    鸡饲料的效果石瑾暂时还没法下结论。用秘制的鸡饲料搭配桑叶来喂鸡,石瑾觉得这种荤素搭配营养全面的伙食应该可以让这些鸡健康快速的成长。

    石爸回来不久,六月份就过去了,新蚕室完工,新住宅也开始破土动工了。

    石瑾回忆着以前看到过的农村小别墅的样式,给自家的新住宅画了一副大概的外观样式图,虽然学过设计,也学过建筑,但毕竟不是学的建筑设计。只能让大家照着自己画的一副草图去建,差不多就行。

    木匠早就被叫过来了,新蚕室里需要大量的木架,还有以后大量制作蚕丝被时需要的垫板,更有新家需要的家具。石爸对于新家的建设特别上心,全程管理着这些事。

    七月初,蚕茧又成,石志维也赶了回来,煮茧抽丝做蚕丝被的人更多了,速度加快不少,连石瑾外婆也过来帮忙进行蚕丝被的缝制固定。

    如期交付了十床蚕丝被,多出来的两床石妈说什么也不愿意卖给任素瑶。石奶奶也不同意,新家已经开工在建,几十个人天天在加班加点的赶工,用不了多久房子就能建好,到时候新房子怎么也得有些新被子不是,这两床蚕丝被就正好。

    只有石志雄和石志维觉得卖掉更好,石志维觉得家里用这么贵的东西太奢侈,石志雄则觉得这两床被子能卖一千块钱自己用了可惜,石爸倒是无所谓,家里有钱不缺这一千。

    新蚕室暂时不能用,大家精力都在建新房子上,地基花了大价钱,石头当然也不能继续用河石,买石头水泥钢筋,每次石志雄拿钱时总要跟石瑾打招呼,这让不知缘由的石爸和石志维兄弟两个颇为费解。

    等到某日,石瑾招集家人商量发工资一事的时候,兄弟两人看着在众位亲人面前款款而谈的石瑾,看着附和石瑾议论纷纷的亲人,怎么也抹不去心里的荒诞感。

    石妈看着一脸不可思议表情的石爸对他说道:“这就是你一直没放在心上的女儿。赚钱的主意是她想出来的,蚕丝被是她教大家做的,被子也是她教着志雄卖出去的,建房子的钱也是她跟别人谈出来的。现在她要给你们发工资了。”

    石瑾发工资的目标里当然没有石爸和石志维。石妈,石志雄石爷爷石奶奶还有小诊所里的石云幕赵禾,养蚕的五姨,帮忙培育桑树苗的陈国富。这些人才是石瑾发工资的目标,当然还有石瑾自己。

    最后大家商量出来的结果被石瑾否决。石妈,石瑾,石志雄,陈国富,石爷爷和石奶奶暂时一百每月。石云幕和赵禾以及五姨陈桂霞每月五十,领月薪的年底有奖金。工资从下月开始发放,临时工石爸和石志维按建筑工的工资算,每天五块。按他们回家的日期开始算。

    “发工资是为了让大家以后不要随意动用公家的钱,九月份的蚕丝被交货拿到钱后,四叔你去注册一个公司,法人代表由你担任,到时候会计出纳都要有。”实际上动用公家资金最多的就是石瑾本人,不过因为是建好了给全家人住的,大家一时半会儿还没意识到。

    趁着这个机会,石瑾拟定了明确股份的合同,石妈,石志雄和石爷爷都签了字,石瑾是由石妈代签的。

    大家嬉笑着同意了石瑾的安排,这让石瑾不太敢确定他们是真的听进去了还是在陪着石瑾闹着玩。不过也无所谓了,合同也签了,有石妈和石志雄两人听进去就行。

    忙碌的日子过得很快,石瑾的周岁生日到了。

    因为忙着建房子的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自家有钱了,用不着惦记那点礼金,办个周岁宴太麻烦耽误事,所以就自家几个人给石瑜过了个生日,然后晚上请了个戏班过来给全村人唱了场戏。

    唱戏的用的是本地方言,唱



第三十四章 示范户
    九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万元户就算殷实人家,家资十万已经算是巨富,百万千万更是凤毛麟角,资产上亿的枪毙了肯定没错。

    这是一个更容易成功的年代。白手起家,在这个年代里是普遍现象。人们不缺对钱的向往,却大多都畏惧赚钱。

    比起村里这些看到石瑾家里赚了钱依然无动于衷的乡邻,这位大汉至少有迈出这一步的勇气。

    被石瑾奚落了一句,大汉傻笑着跟石瑾解释一下原因。

    “家里几个孩子明年的学费没得着落,这个把月在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拜师的事情我不太懂,这两只兔子,算是拜师的孝敬了。”大汉杨了杨提在手里的兔子。不是带毛的兔子,而是处理熏干了的。

    “拜师就算了,蚕现在没养,还要过段时间,你先去工地上帮着建几天房子吧!每天五块钱的工钱,等到时候开始养蚕了你再好好看看,我们是怎么养蚕的。你还没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曾宇,工地在哪,我现在就过去。兔子就放家里吧!”

    石瑾带着大汉曾宇去了工地,和石志雄说明了一下情况,石志雄就开始给大汉安排事做。

    石瑾不希望以后石家村变成和全国内陆所有的村子一样,每年只在过年期间才能有一点人气,平日里也只有一些老人和刚出生的婴儿在。想要在打工大潮来临之前,把更多的人留在村里,需要有一份收入能让人满意的工作,有一种能让他们看到未来生计。

    工作很容易就能有,但是石瑾不希望自己家和乡邻们变成一种雇佣关系。能让他们都参与进来的生计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帮助曾宇,也是想要通过他来告诉大家,石瑾家并不介意别人来跟着自己学养蚕,而且养蚕是有得赚的。这比直接告诉他们要有效果得多。

    曾宇这会儿正乐得找不着北,还以为自己来学养蚕就跟拜师学艺一样,要白白给人家年活,没想到居然会有工钱,而且还不低,一天五块钱比打猎抓兔子的日子要安稳多了。

    五十多个壮劳力每天为了五块钱的工钱也不放假,七月底,房屋主体工程就完工,只剩下装修的事了。

    停了一个月的养蚕工作也重新开始。新蚕室前头有新建好的屋子,背后有坐山,两米照过来的阳光都能被遮挡,通风效果也不差。石瑾安放在新蚕室里的温度计检测到的正午温度比室外的温度低了四五度以上。比堂屋的效果还要好。如果以后再在空地上种上梧桐,那就完美了。

    不过因为夏季温度可能会高至三十八度以上,而且担心桑叶不足,所以这一批只打算养满十间蚕室。

    买回来的果叶两用的桑树因为运送之前被浸泡过营养液,种下去还没多久就开始发芽长叶。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勉强算是枝繁叶茂了。至于陈国富培育的桑树苗,因为有生根粉的原因,长得还不错,数量虽然大,但都是些小树苗,暂时还不能用。

    养蚕的事情已经不需要石瑾去照料,屋后的那些鸡养了三个多月,毛重普遍在四斤左右了。如果是扒光了毛清理完内脏之后的净鸡肉,一只可能只有三斤不到。鸡肉又比猪肉便宜,一斤才一块五不到。一百只鸡加起来还不如一床蚕丝被值钱,费时费力,吃得还多,很不被大家看好。要不是石瑾的竭力反对,这些鸡可能早就被家里人给宰了拿去当做招待村里人帮工的午餐的肉食了。

    在这个很多人一年还吃不上几顿肉的年代里,也没人会去区分规模化养殖两个月以内就能出售的速生鸡和散养的走地鸡。价格上都是一视同仁。就算大家把石瑾当成财神爷,也不愿意放着更赚钱的养蚕生意不做,陪着石瑾养鸡了。

    蚕蛹石志雄没兴趣去推销了,鸡也不想再多养,产出来的蚕蛹大部分都被石奶奶拿去喂猪了。只留了一小部分给石瑾喂鸡,顺便喂一喂四



第三十五章 新家落成
    蚕今年是不能再养了,桑树叶子一年被撸光好几回,桑树会死掉。这一年乱七八糟的养了三季蚕,算上去年养的那一季,石瑾总共养了四季。

    只有今年年初的春蚕是按着正常的时节养的。其他的时候完全就是仗着老堂屋和新蚕室的控温效果强行养的。

    春蚕丝的质量最好,其他的要差上不少,而且在养其他三季蚕的途中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蚕被热死了。

    得益于蚕丝被相对来说超高的价格,蚕的死亡率在容忍范围内。如果在夏季降低蚕室内蚕的密度,可以降低蚕的死亡率。

    四季蚕养下来,石瑾也算总结出来了一些小册子上没有的养蚕主意事项。如果桑叶能跟得上,石瑾觉得明年养四季蚕是没问题的,但是桑叶跟不上了。陈国富扦插育出来的桑树苗一两年内指望不上,只好继续去省里或者市里的林业局里购买那些已经有几年树龄的桑树。

    闲了近一个月的建筑工们又被叫回来种树了,秋初种树虽然很坑,但是没办法,存活率只能靠着营养液之类的东西撑着,再就只能指望陈国富能照料好他们了。

    新房子终于在国庆前完工了,这房子主体工程只用了一个多月,装修也用了一个多月,家里人除了石瑾和石志维,其他都觉得应该精装修,于是原本预算只有六万的房子,最终花掉了近八万。搁在农村里算是顶配了。

    这个价钱拿到北京,石瑾估计再加点钱买个四合院都不难了。想想石瑾都心动了,等明年去买一栋得了,不一定要住在那里吸霾,但是可以拿来吹啊!

    入住的日子定在了十月六号,家里从国庆节前就开始大操大办的准备起来。

    家具都是新打了,差不多相当于四户人家的全部家具,都换了新的。未来的大姑父这几个月天天都待在石家,钱没少赚。

    姑妈石云幕因为需要这位未来姑父陈肆新帮着打一批小诊所用的柜子架子之类的,倒是和陈肆新接触颇多,石瑾不清楚他俩到底怎么样了,倒是知道石爷爷很是认可这个勤恳的木匠。至于石志雄,暂时对赚钱的兴趣大过结婚的兴趣,好像并不怎么留意赵禾。

    石瑾养了半年的鸡这次终于难逃噩运,被宰了八十只。剩下二十只能苟活到年底。没办法,他们太肥了,吃得又多。不过大家决定还是补充一批小鸡进来继续由石瑾来养。

    家里养的猪吃多了蚕蛹,也没活到过年,这次也被宰了。

    鱼就只能去买了。其他的菜也都需要进城去买,这让石志雄动了买辆农运车的心思,并且得到了石爸的附和。不过暂时还是得先忙着把过屋的准备工作做好。

    石瑜的周岁都没办村宴,为的就是在新房过屋的时候能请更多的人过来热闹一下。

    请的人太多了,家里的新打好的桌子自然是不够用的,满村去借桌子凳子,还有碗筷,凑出来了八十桌。村里姓石的无论老小全到齐,其他姓的关系亲近一点的也来了不少。再加上石爸兄弟的同事同学,能请的都请了。

    村宴厨师只靠石爸表兄一位明显是不够的,好在村里能掌勺村宴的还有几位,一并提前两天就过来开始处理菜品。

    能提前一天过来的就是家里的近亲了,他们也会帮忙做村宴的准备工作,并且还要陪着石瑾一家人跨火盆入宅。

    石瑾也是搞不懂,为什么每次自家盖好新房子,过屋的吉时总是在三更半夜。就比如这次,就在半夜三点五十。

    一大群人都需要跟着一起熬夜跨过火盆放过鞭炮才能睡。这也为什么非得提前一天把村宴能准备的都给准备好。因为第二天
1...7891011...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