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家有一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追猫逗狗




第三十六章 改变和学习
    入住新家之后,独居一处的石爷爷一家反而遇到上门坐坐的人更多了。不过大多都是些想为即将面临生计问题的子女谋一个差事的乡邻。

    早就得到石瑾授意的石志雄很无情的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只是告诉他们,可以跟着一起养蚕,桑树苗明年开春也会送给他们。他们养出来的蚕茧也会以一斤十元的价格收购。

    这样一个结果大家虽然不是特别满意,但是石志雄保证明年四月份他们可以过来学着一起养蚕,并且在养蚕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石家会给他们一些指导。

    石志雄还保证如果开春他们自己能够去购买并且种下足够多的两三年树龄以上的桑树,他们就可以跟着一起养殖明年的秋蚕了。赚到的钱不会比在这里打工低。

    石瑾家要建房子,请了不少村里人来帮工,一天五块钱的工钱。干得久一点的少说也攒了两三百块。这些人当中,有些听信了石志雄的话,着急的人直接就开始去买桑树,打算在入冬之前把桑树买回来,打算明年开春就跟着石志雄家学会大规模养蚕之后就开始养。

    得益于石爷爷多年积攒下来的信誉,大家并不怀疑石志雄会不会按说好的十元一斤的价格收购。这个价格是石瑾算过蚕茧出丝的比例之后得来的,能保证自家收购蚕茧,煮茧抽丝做成蚕丝被之后还有较大的赚头。

    不过村里还是有很多人无动于衷,这让石瑾也毫无办法,只能指望明年等养蚕的都赚到钱了,让他们能有所改变。

    云下岩这座荒山其实也不是那种土地完全裸露的纯荒山,和林场一样,也被植树造林的飞机临幸过。

    不过这座山离村子最近,没有被划归林场,经常有人家在山上割草喂牛,所以比起林场的那几座山来说要显得荒芜一些,山脚下的那一小块地因为被割草喂牛的人光顾次数过多,土壤已经裸露。不过这对需要种植桑树的石瑾家来说是好事。不需要清理那些杂草灌木。只需稍作平整,就可以一排排的种上桑树。

    石瑾想要的果叶两用桑树省里已经找不到了。农大的人倒是答应了继续大量育种,等候明年开春石志雄去购买。石志雄买回来的都是纯叶用的桑树,这种桑树价格就便宜得多,几毛钱一棵。

    石志雄花了几千块钱,在省林业局的某个林场里买了一万棵。这比石志雄去年在市里的私人苗木种植场里买回来的桑树便宜了好几倍。所以石志雄特地告诫了那些急着想要买桑树的村民最好去省里买,去市里只有挨刀子的份。

    十月下旬,石瑾的四岁生日到了,大概因为石瑾这一年时间,让家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把家里那几位有着重男轻女心思的亲人的固有观念冲淡了不少,全家人都齐聚了一次,给石瑾庆祝了一次生日,这让石瑾也是有些得意。

    石瑾四岁生日过完,天气就变得比较凉了,桑树种完之后,家里人就变得无所事事。特别是石云幕和赵禾的小诊所,用入不敷出来形容都算好的。

    小诊所搬到村里后山脚下,出去本村的人,就只有离后山不远处,小河下游的一个只有二三十户的村子里的人知晓。总共加起来还没两千人,小病在家挺着,大病就去了镇上的医院或者直接去县里的人民医院了。这个小诊所一天都不见得有一个人来。

    加上已经不再接缝纫订单的石妈和闲下来的石志雄,四个人刚好凑了一桌麻将。

    四个人成天凑齐一起打麻将看得石瑾眼角抽搐,只能跟石爷爷告了一状。麻将桌上的四位算起来都是石瑾的长辈,在生意上的事情石瑾可以插手说一下。可是这种要训斥他们的事石瑾是没资格做的。

     



第三十七章 幼儿园开业
    石爷爷的劝说下,石妈同意了教幼儿园的事。石妈知道这肯定又是石瑾出的主意。有些恼怒的石妈在时隔一年之后,又动手揍了石瑾一顿。

    石妈动手也基本只打石瑾屁股,疼是有点疼,不过过一会儿就会好。

    幼儿园的开办也不是石瑾一时心血来潮。

    村里这时候只有一所小学,以前还有一所初中,不过前几年撤掉了,全镇上现在只剩两所中学了,除了镇镇府旁边的一所初中,另一所离得不远的初中也只是为了方便以后合并,等待镇上的中学新教学楼建成才留下来的。至于高中,镇上这时候还有一所,不过撤销也就是这两年的事了。

    想要把村子建设成理想中的样子,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必须的,幼儿园只是石瑾在这方面的第一步。

    场地方面好解决,小孩子几个皮球暂时也够用了,条件艰苦,能将就还是将就一下。课本没有,教什么全凭石妈的心情。课桌椅子又要请动木匠陈肆新了。在石瑾的提议下,还在大厅外围围了一圈栅栏。

    石爷爷在幼儿园还在建设准备之时就已经把家里要开幼儿园的消息散布到了全村,甚至石家河下游的小村子里的人家石爷爷也去通知了一番。

    统计过全村适龄的幼儿数目之后,石妈估计五六十人自己一个人教不过来,于是又把领着工资没事做回家去了的陈桂霞叫了过来帮忙。至于石瑾,不仅不用上幼儿园的课,反而还被安排到了一个绘画课的老师的任务。

    到了现在石妈也懒得再想着去教石瑾什么东西了,自己懂的,石瑾很有可能会懂,石瑾懂的,自己极有可能不会懂。至于石瑾说的从电视里学的这种鬼话石妈是不可能再相信了,家里买了电视机之后也没见她看多少,除了新闻联播,和动画片,其他的石瑾都没怎么看过。

    石爷爷的消息散布出去没几天,便有了十来户亲近的同姓乡邻过来打探了情况,表示会送孩子过来。下游小村子里有适龄儿童的三户人家全部过来打了招呼要准备送孩子过来。

    不过人数也就这么多了,等到时间到了十一月十号,幼儿园开园,除了提前打过招呼的人家,就只有四个个村粮店以及供销社里公职人员家的孩子被送过来,总共还不到三十个学生。

    得知消息的村长和村支书大为光火,一户户的跑上门去骂他们就是个憨儿,天上掉馅饼都不知道去捡,活该穷一辈子。

    石志雄给村委会送去了五千块钱的承包荒山的费用,让没什么经费的村委会一下变得阔绰起来。对石爷爷一家好感大增。村里的荒山还很多,要是石志雄还能承包起来,村委会能办的事就更多了。

    石家村村委会并不是仅仅只管着石家村一个村子的,周边七八个较小一些的村庄都是石家村村委会的管辖范围。荒山自然是有不少的。而且村子和村支书也知道明年会有不少人家跟着养蚕,到时候大家都富起来了,荒山被承包的几率就更大了。也就是这些不开化的东西没点眼力劲,见到别人家富起来了不跟着学还眼红。

    石瑾其实也明白,家里过屋时的场面太大,眼红的人不少,背后说坏话的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不过石瑾不在乎,等到跟紧了石瑾家的人都富起来了。这种嫉妒会被分散出去。如果不笨,学着大家一起养蚕,人民币会让他们忘记一切。

    村长和村支书的动作还是有一定的效果,幼儿园最终收到了四十二位学生。其他还不愿意送过来的也不强求了。

    &nbs



第三十八章 曾宇养蚕
    八月底,从石家学会了从养蚕到做被子的全部程序的曾宇自信满满的回了家。

    半个月时间的寻访,曾宇找到了不少有桑树的人家,约定了好到时候一毛钱一斤的价格来收桑叶。再加上以前打猎之时发现的无主的桑树。桑叶的来源算是准备好了。

    曾宇家里房子还是有不少,前些年猎物还比较好打,野猪之类的偶尔能猎到一只,家境算是不错的,就盖了好几间大瓦房。现在家里两个孩子去上学,平常也不在家里住,挤一挤还是能留出四间空屋子出来养蚕的。

    不过等曾宇清理好蚕室,买回蚕卵,准备开始养蚕的时候,之前去借过钱的人当中有几个寻上门来要曾宇还钱了。

    他们听到曾宇在到处收桑叶,价格也开得不低。他们觉得曾宇有钱了就要该还,那些钱是借给曾宇家孩子上学用的,不是给曾宇做些没名堂的事用的。

    曾宇一门心思扑在养蚕上面,也不知道自己收桑叶的事传的到处都是,拿着粮食的价去收一些树叶,被大家编排成了个傻子。

    讨债的人说得也没错,当时借钱时确实说的是给孩子读书用,现在曾宇手里确实有两百块钱。欠这几家的也不多。于是曾宇很利索的把钱还了。他这一还钱,原本没想着这么急着要曾宇还钱的人家也想要曾宇把债给还上。

    曾宇好说歹说,总算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百五十块备用,承诺其他的等一两个月后就还。这才把那些还算信任他的债主们给劝了回去。

    蚕卵很顺利的孵化出来,蚕也养得比较顺利,一个月后到处买着桑叶的曾宇花掉了一百多块之后,终于是等到了蚕宝宝结了茧。看着一堆一堆的蚕茧,曾宇也算是放下了心,称过之后,有了近四百斤的蚕茧。

    曾宇估算了一下大概能有六七十斤的蚕丝。寻思着大概能做近二十床蚕丝被,差不多上万元的收入啊!一连几天,曾宇志满意得,走起路来都带风。

    按着石瑾家养蚕时的做法,等蚕茧成茧五天之后,曾宇叫来了双亲帮着自己一起抽丝剥茧。曾宇的几家兄弟因为这几年猎物减少,平时争争吵吵的,关系不是很好,曾宇也没有去叫他们来。

    因为人不多而且一家人都不怎么不熟练,煮茧剥茧都是慢吞吞的,曾宇也没怎么在意,反正丝在这里也不会跑。

    可是没过几天,剩下的蚕茧里蚕蛹破茧了,一个个蚕茧都被咬开了一个小洞,这让曾宇后悔万分。而且邻近和债主约定的还钱日期,曾宇只好先拿了晾干的蚕丝去做几床被子换点钱还掉手里头的债。

    家里四个成年人在曾宇的指导下扯好了一床被子的丝,开始缝制的时候,曾宇发现又出了问题,自家婆娘的缝制手艺太差了。被子边缘缝合的线走线歪歪扭扭,中间固定蚕丝的点也东一个西一个的乱缝。就算曾宇指着某个位置让老婆去固定缝合,她也能弄出明显的错位出来。

    一家人折腾了一天,才勉强缝制好一床被子。看着眼前这床离石瑾家蚕丝被差距太大的被子。曾宇真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看上这个婆娘的。

    石瑾家的蚕丝被如果要说的话,也只有贵这么一个缺点,可是曾宇眼前的被子连算不算盖被都不知道,看起来更像一床被人用旧棉花缝的一床垫被。

    带着满心的不安,曾宇拿着被子去了县城找到了任素瑶,想要问一问这样一床被子她多少钱收。

    任素瑶看到曾宇带过来的蚕丝被的时候就直接摇头表示不收,做工太差。卖贵了有钱人也不会要,卖便宜了一般人也买不起。直接让曾宇把蚕丝卖给石瑾,并表示自己只收石瑾家产的蚕丝被。

    任素瑶当然不是想着只收石瑾家的蚕丝被。甚至一开始听到有其他人来卖蚕丝被的时候还挺高兴。不过随即就想明白了,多一个人能生产蚕丝被,自己独家生意的可能性就要小一大截。

    任素瑶已经



第三十九章 该来的总会来
    时间进入十一月份之后,天气就一天天变冷,没人愿意陪石瑾玩羽毛球了。一个成年人老是被一个小孩子在球场上虐得体无完肤,面子上很难看的。

    石瑾又恢复到后世独居时的状态,一个人对着墙壁打羽毛球。快速挥拍的石瑾让围观的亲人看得心惊。

    为了方便打球,石瑾把长发束了起来扎了个马尾。虽然一直有想要剪掉头发的想法,不过石妈不应允。裁缝剪石瑾现在能拿得动了,但是担心自己剪出来的短发太过难看,有过自己给自己剪头发经历的石瑾还是放弃了剪掉长发的打算。

    留着就留着吧!反正石瑾一直很讨厌去美发店,里头的理发师理个头发会一直在你旁边嗡嗡嗡的劝说你办卡啊!设计个发型啊!好像不从你口袋里多掏点钱出来就不甘心。而且石瑾本来也不喜欢有人在自己脑袋上摆弄来摆弄去的。

    不过长发还是有点碍事,不绑住的话总会不时有头发飘到眼前影响视线,还经常弄得脸上痒痒的,还特别容易被石瑜扯到。

    “姐姐,姐姐。”穿着开裆蚕丝裤裤垫着蚕丝尿布的石瑜被石奶奶用一根长布条系着,伸着两只小手努力想要往石瑾跟前窜。

    “你别喊我,我不是你姐。”石瑜的小手差点就要够到石瑾的马尾。吓得石瑾立马远离了好几步,被小孩子拽住头发是真的疼。

    石瑾以前还梦想着有个姐姐,这算是美梦成真了吗

    没了打球的心情,石瑾把马尾缠成发髻,让石瑜够不着后,把手里的羽毛球递到了石瑜伸出来的小手上。又拿握起石瑜的手,手把手教了拿拍子把球打上天,等落下之后接着打上去。

    石瑜的注意力终于从石瑾的头发转移到了羽毛球上。松了手,看着石瑜挥拍子挥得开心,石瑾转身回了房里。临进门还不忘跟石奶奶交代一句。

    “奶奶,别让瑜瑜把我的拍子弄坏了。”

    “嗯,出了汗就去洗澡把衣服换了,别着凉。”

    “没出汗,不换了,我等下去田里挖泥鳅去。”石瑾现在有点后悔把幼儿园开在家里了,小孩子一多,仅靠石妈和陈桂霞两人的约束是管不来的,吵吵闹闹的,平白打乱了深秋的萧瑟感。

    带上之前买好的准备明年春天在家门口种花用的小铲子和一个小塑料桶,石瑾重新出了家门。外头清净一点。

    石瑾家已经没有稻田了,不过挖泥鳅去别家的稻田也不不会有人说。

    河对岸,有一大片很稻田,将近千亩,石家村的精华。也是村里唯一一块被划为基本农田的地方。然而最终还是被外地来的老板承包拿去种茶树。

    石瑾想打这片土地的主意,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

    提着小桶拿着小铲子,石瑾随便找了一亩稻田下去,弯着腰在田里仔细寻找泥鳅钻过的洞孔。深秋的稻田里水早就放尽,但是淤泥并没有完全干涸,散落在田里的干稻草和割稻子时留下的草梗让人踩上去软软的又不至于把脚陷进去。

    这时候村里人种田还舍不得用农药化肥,田里泥鳅黄鳝和小鱼很多,割稻子放水的时候,小鱼小虾早已经随水跑光,在淤泥里安了家的泥鳅黄鳝后知后觉的就被留下来了。

    稻田的小圆洞很多,石瑾下到田里弯腰仔细找了不到一分钟就发现了一个。拿着小铲子慢慢的顺着洞的走向挖,忘下挖了不到二十公分,一只十公分长的泥鳅就被挖出来了。

    把挖起来的淤泥要脚扳回挖出来的洞里,石瑾很快在旁边发现了一个要大了一圈的洞孔,石瑾很清楚这是个黄鳝洞。

    如果没铲子的话,石瑾是不敢用手去挖黄鳝洞的



第四十章 又一年
    石妈的怀孕让家里人很是高兴了一阵。新家太大了,二楼还有空房,三楼更是完全空着,没什么人气。这让大家在入冬后觉得比起往年冷得多。

    石爸周末回家的时候带了石妈去了趟了县城人民医院检查了一下。两个月左右,各方面都很正常。不过石妈回来依然还教着幼儿园。

    等到元旦,石志维和石爸两位在学校里上班的都放假回家了,石瑾看到人齐了便通知了全家人来商讨分红的事情。

    “钱只有二万八千多了。分不分红,怎么分红大家商量一下吧!”石瑾从自己房间里搬出一个装钱的铁皮桶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开口道。这个方形铁皮桶还是从堂屋那边带过来的,听说是以前装饼干用的。

    “这没多少了啊!明年还要发工资,留着吧!”石志雄一句话就让分红的讨论结束,大家各干各的事去了。

    石志维和石云幕因为没股份压根就没打算开口。

    石爷爷和石奶奶都领着工资两个人都快攒了三千了。石妈没没收石爸的工资,石爸自己的开销也够用。其余领工资的几个也都因为村里的供销社没什么好买的手里攒了不少钱。包括给自己发工资的石瑾,也攒了五百块。
1...89101112...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