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烈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离火剑心
“虞卿!燕国速来与我赵国不合,虞卿是寡人肱股之臣,若虞卿前往出使燕国,燕人会如何做尚不可知,因此此次出使燕国之人就由乐间去吧,他毕竟曾是燕臣,在燕国尚有根基,至于胡骑统领,李牧此人,寡人听说过,虽战功赫赫,但是毕竟年幼,难免年轻气盛,怕是难当大任,诸位可还有人选”
赵王丹的话,和平原君赵胜预料的一样,果然是不愿意看到赵国的两路大军统帅都是平民派的人。
趁此机会,赵胜赶紧给了旁边的赵豹一个眼神,赵豹立刻会意,抢在虞卿和蔺相如之前开口。
“王上!马服君之子赵括熟读兵书、精于谋略可堪大任,臣举荐赵括为骑兵统领!”
马服君赵奢原本也是贵族派的支柱之一,几年前病逝了,现在赵豹将马服君之子赵括举荐出来,就是在给贵族派增加权柄。
“马服君之子倒是不错,不过此事干系重大,还是招上殿来,与寡人见见再来决定吧!”
赵王丹显然听懂了赵豹话里的含义,这也是赵王丹愿意看到的,此时廉颇手握五十万大军,平民派与贵族派实力已经有些失去平衡,此时让贵族派掌管骑兵也是平衡双方的办法,但是突袭关中之事,事关重大,赵括到底如何还是要见一见再说的。
此时的马服君赵奢已经去世,而赵括此时也已经三十多岁年近四十了,这个年纪已经不算小了,并且赵括在邯郸也是颇有才名,并不像后世所说的只是夸夸其谈之辈。
其实从一个相对公正客观的角度看,历史上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落败有其必然性,并不全是赵括的过错,实在是赵国确实不如秦国。
历史上这场战斗在赵军主帅廉颇,采取了稳中求胜、伺机反攻的战略方针以后,秦赵两国僵持了三年,僵持三年的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比拼军事实力,而是比拼综合国力。
长平之战历时三年多,秦赵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了一百万之众,这在当今世界都实属罕见,更何况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
所以,对于秦赵两国来说,这都是倾全国之力在供给自己的军队,一百多万张嘴,每天就像一个无底洞,如果每个士兵每天食用三斤粮食的话,一百多万人就是三百多万斤,一千多天消耗则是三十亿斤粮食。
这个数字恐怕拿到今天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以当时列国的农业生产实力来看,最强大的恐怕还是秦国,尽管如此,经过了三年的对峙消耗,秦国国力也日益捉襟见肘。
 
第九十四章 庞煖
“哦!庞煖可是先祖武灵王之时的名士庞煖,算下来现在也该有六十多岁了,可还能征战四方”
赵王丹听到庞煖的名字,不由得反问道。
“王上正是武灵王之时的名士庞煖,此人虽已六十有余,但是前些日子刚回邯郸看,臣见过一次,精神奕奕,须发乌黑,完全不似六旬老人。”
庞煖是战国时代和张仪苏秦活动在同一个时期的合纵家,他的年纪一直为人们所好奇,从赵武灵王时代,一直到赵襄王时代,赵国灭亡前夕,都能找到庞煖的身影,赵国最后的几十年可以说就是李牧和庞煖支撑起来的。
早在赵武灵王时,庞煖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武灵王于前299年让位于惠文王,前295年死于沙丘之乱。
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世纪初,庞煖已经成年并受到武灵王的重视。武灵王是一个招揽人才很开明的人,以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名将名臣汇集赵国。但是沙丘一乱,人心四散,楼缓、乐毅、富丁、剧辛纷纷离弃,这也是赵国人才任用没有形成一种良性制度的体现。
依据庞煖论兵的史料,基本可以确定他的出生时间约在前320 年左右,他可能比后来出现的赵奢、廉颇、蔺相如、乐乘等人都要年长。
而其人竟然活到了公元前236年左右,并且晚年以八十多岁高龄统兵作战,败燕将剧辛、杀秦将蒙骜,是赵国除李牧、廉颇、赵奢、司马尚以外最出名的将军了,关键是其人又是纵横家,是位能文能武传奇人物。
“好!快招庞煖前来大殿,另招左师触龙前来,左师和庞煖先生乃是旧识,诸卿也都不要走了,留在这里一起为庞煖先生返赵接风!”
不得不说,历史上赵王丹虽然打输了长平之战,基本上把赵国败光了,但是死后仍旧谥号孝成,其人确实有厉害之处。
最起码这礼贤下士就做的不错,这也是熊元极其眼红的,赵国人才何其多啊!赵胜、赵豹、廉颇、李牧、蔺相如、虞卿、乐乘、乐间、苏代、赵括、庞煖、触龙等等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名者,反观楚国基本上没几个能拿的出手的人。
当然熊元自己不知道的是,庞煖之前就是在楚国生活的,最近因为秦赵之战战局胶着,风云变幻,思及当年赵武灵王的知遇之恩,才去的邯郸。
而赵王丹显然也是多少知道庞煖的厉害,因此才会有如此礼遇,历史上庞煖在赵孝成王时期可是没有任何作为的,也许是因为熊元的到来改变了历史,总之从赵王丹的举动来看,庞煖再次出山辅佐赵王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最后,庞煖加封赵师,同时兼任国尉,统领赵国胡骑十万,李牧和赵括分别任左右都尉,在庞煖账下听用。
在赵国的官职体系里,无论是师还是国尉都已经不算小了,师,是教导王与太子的人,地位尊崇,国尉也是高级武官。
而此次平民派和贵族派的交锋最终谁也没占到便宜,双方举荐的人都成了庞煖的手下都尉,当然这是赵王丹最愿意看到的,平衡朝堂之上诸派别之间的实力,对维持朝局稳定是非常关键的。
再说此时的项燕,果断的按照熊元的指示,直接越过了秦楚边境,讨伐长沙君,长沙君是完全没有想到项燕敢直接越
第九十五章 范睢、白起、秦王稷
“王上!燕国素来惧怕赵国,因此一直亲善秦国,借秦国之力对抗赵国,而且当今天下局势也很明显,秦赵两国做强,但是我秦国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反观赵国人口虽众但土地却多为苦寒之地,若要长久与我秦国争锋,必先灭燕,灭燕才可获得众多的人口和土地才能与我秦国旗鼓相当。”
范睢说到这里秦王稷也明白过来。
“范卿之意是遣使入燕,和燕国盟,借燕国之力制衡齐国,再派武安君入魏,胁迫魏国,魏王圉优柔寡断欺软怕硬,面对寡人之秦国武安君白起和赵国平原君赵胜,必将摇摆,态度不明,魏国若态度不明,则楚国为防魏国,必不敢全力援赵,至于韩国,如今只是数百里之地的小国,不值一提,如此合纵之势必将瓦解。哈哈哈!去传武安君白起觐见!”
秦王稷说到这里不由得笑了起来,此次秦国的危局有了破解之策,秦王稷的喜悦溢于言表。
而范睢看到这一幕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范睢心里清楚,这件事没那么容易解决,先不说武安君能不能震慑住魏国,单就平原君赵胜和信陵君魏无忌那可是亲戚,而且据传魏王宠臣龙阳君最近和信陵君走的也比较近,原本在魏国朝堂上水火不容的两人竟然在不少对外政策上达成了一致。
要知道如果信陵君和龙阳君这两位魏国宠臣都支持合纵的话,那魏王圉必然会经受不住来自枕边和朝堂的两边劝谏。
况且就算魏王圉再欺软怕硬,再无能,如果有足够的诱惑,也会成为一头饿狼。
如果赵国和楚国能够达成协议助魏国收回河东地,估计魏国会拼尽全力放手一搏,毕竟河东地不禁临近河水土壤肥沃,而且可以依靠河水天险抵挡秦国,魏国若夺回河东郡,据河而守,秦人轻易东进不得,这对魏国非常有利,是魏国绝对难以抵挡的诱惑。
至于楚国自郢都失陷以后,就一直敌视秦国,但是迫于秦国势大,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尤其是楚王元继位以后,楚国虽接连内战,但是国内封君势力已基本被楚王压制,如此一来楚国虽战乱不断,但是实力不减反增,况且秦国被赵国牵制于上党之战,此时的楚国就像一个一直被欺负的人,突然看到一直欺负他的人被捆住了手脚,可以说极为危险,随时有可能扑上来踹秦国两脚。
至于齐国,听说楚王元和齐王建去年举行了阳关之会,而楚国之前还以兵甲和齐国换粮草,两国关系正是蜜月期,燕国又不傻,除非有足够的筹码,否则不会主动挑衅齐国,况且燕国本就国力衰弱,远不是齐国对手,再加上还有河水相隔,齐国只需一支偏师就可阻挡燕国。
如此一来,秦国这一次应对不好怕是要吐出数十年来征伐各国的土地了,当然这些话范睢没有说出来。
不是范睢不想说,而是范睢不敢说,秦王稷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残暴,脾气也是格外的不好,范睢不愿意去触霉头,而且秦王稷虽然现在脾气暴躁,但是毕竟为王数十年,内政外交,各国局势他很清楚,只要冷静下来这些事情他自己能看出来。
因此范睢没有多说,而此时前去传武安君进攻面见秦王的宦官也进来了,只不过武安君白起并没有来。
“王上!武安君卧病在床,不能前来。”
这名宦官战战兢兢的向秦王稷汇着,仿佛已经预料到秦王稷暴怒之下拿自己泄愤杀了自己的场面。
第九十六章 平原君赵胜
数日之后,魏都大梁先后迎来了两位重量级的使臣,一位是赵国相邦平原君赵胜,一位是秦国彻候武安君白起。
一时间整个大梁城热闹起来,联想到秦赵两国上党之战,再加上两国重量级使臣出使魏国,以及魏国毗邻秦赵两国的地理位置,大梁城上至公卿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几乎都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魏国可能要参战了。
当然此时两国使臣也正忙碌着,平原君赵胜根本没有去驿馆居住,而是直接住进了信陵君的府邸。
毕竟平原君之妻是信陵君的姐姐,当今魏王圉的妹妹,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魏王圉的妹夫,这也是平原君要自己亲自出使魏国的原因之一。
说白了自己是赵国的公子兼相邦,同时也是魏国的驸马,到了魏国也是位高权重之人,说话办事都会方便不少。
而且此次前来,平原君虽然没有带上自己的妻子,但是带了自己妻子的手书两封,分别是写给信陵君和魏王圉的。
相比于赵国平原君赵胜一来魏国就打亲情牌,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就差很多,鉴于白起以各**队数十万人的人头堆砌起来的名声,大梁城中的大小官吏都不自觉的不愿靠近白起,只有龙阳君被白起请去了驿馆。
而此时的信陵君府邸,信陵君魏无忌正遣散了周围所有的侍从,只留下了自己和平原君赵胜两个人。
“无忌!不知如今魏国朝堂风向如何,是打算助赵还是助秦,或是中立”
平原君赵胜迫不及待的开口询问道。
“兄长!如今我魏国朝堂之上更倾向中立,坐山观虎斗,只是无忌心里清楚,此战只可秦败不可赵败,秦国若败,以巴蜀及关中之地,过几年即可东山再起,但是若是赵败,如今疲弱的诸国再无哪国能抗衡秦国,诸国怕是再无出头之日,会逐一为秦国所灭,但是无忌人微言轻无力改变朝堂大势啊!”
信陵君和平原君随时亲戚,但是说到底还是两国的公子,因此,此时言语间好似颇为为对方考虑,实则是在谈条件。
平原君问魏国朝堂风向如何,就是再问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劝服魏王,而信陵君的回答则是说,朝堂上反对声音很大,需要很大的筹码。
果然紧接着,平原君就开出了自己的筹码。
“无忌!若我赵国全力牵制上党秦军,魏王能否收回河东地!”
听到平原君的话,信陵君瞳孔猛地放大,虽然早有预感此时的赵国一定会拿出非常好的筹码,但是万万没想到,会使整个河东郡。
“兄长!不知此举赵国所获为何”
“我赵国为求上党地而已!而且此次伐秦,楚国定会全力收回郢都,因此即便是战后秦人尚有余力攻伐他国也不会是我三晋之地了,作为南方霸主的楚国一定会成为秦人的眼中钉,所以。。。”
平原君的言下之意就是此战大家放心一拥而上,分割秦国数十年来占领的土地,到时候秦人即使报复也应该是楚国,而不是三晋,毕竟秦楚仇深似海。
而信陵君此时确实心中一动,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过也许还能有更大的好处,于是信陵君说道。
“何来三晋,韩国疲弱,已无力阻挡秦人东出,如此我魏国当仁不让,当与赵国和楚国依靠河水之险,山川之固,将秦人封锁与巴蜀关中。”
 
第九十七章 赵胜遇刺
楚国,东郢城,楚王宫中。
“王上!锦衣卫来报,秦武安君白起于魏国遇刺,不过并没有受到伤害,同时赵平原君赵胜也在魏国遇刺,不过也没有出现什么损失。”
“那魏国动向如何”
“禀王上!魏国如今仍旧没有任何动静,平原君赵胜已离开魏都大梁,向楚国而来,至于秦使白起,锦衣卫线报,离开大梁以后没有返回咸阳,而是向上党方向而去。”
“哦!此事赵国可曾发现”
“禀王上,平原君门下有人一直在跟踪白起,消息应该已经传到邯郸了。”下面的锦衣卫副指挥使薛越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薛越,锦衣卫今后一段时间时刻注意上党以及秦赵魏三国的动向,稍又风吹草动即刻来报,对了平原君赵胜到哪里”
“禀王上!预计三天以后进入楚国!”
“聂仪!传蒙骜前来!”
“唯!”
“薛越,平原君能够派人跟踪刺杀白起,白起应该也会。。。而且赵胜如果在楚境被刺,对秦国而言,远比在魏国刺杀赵胜要有利,因此赵胜进入楚境以后,会很危险,这一路应该不会平静,派出大量锦衣卫暗中保护,务必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另外我会派蒙骜将军领兵接应,下去安排吧。”
“唯!”
“鄙臣蒙骜参见王上!”
“免!”
“赵相平原君赵胜即将入楚,锦衣卫线报,秦人可能会在楚境刺杀赵胜,因此寡人令你领骑兵三千,即刻赶往楚魏边境,一路护送平原君来东郢城。”
“唯!”
说起这骑兵还是从赵国换回来的战马组建的,全部是骑兵的话,三天内应该能赶到楚魏边境,赵胜万万不能在楚国发生意外,实在是此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间的相互间信任十分的浅薄,稍有不慎后果难以预料。
因此尽管平原君被信陵君安排了数千人护送,但是在进入楚境以后这些魏人就会返回大梁,这个时候平原君身边只剩数百人,一旦他遇刺,数百人很可能招架不住,会很危险的,所以熊元才安排蒙骜带领数千人前去护送。
而事情也正如熊元所料,蒙骜带领三千骑兵紧赶慢赶,感到陈郢城北,楚魏边境时,锦衣卫传来消息,平原君赵胜的队伍刚刚进入楚境,就遇到盗匪袭扰,在二十几里外,上千流窜在楚魏边境的盗匪聚在一起,将平原君的使团队伍困在一处山头上,双方正在血战。
盗匪人数众多,平原君的数百护卫虽借着有利地势节节防守,但是也已经死伤过半,目前已经危在旦夕。
蒙骜想起熊元的交代,当即心中一个激灵,直接下令,不惜马力,务必在一刻钟之内赶到那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