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马厂长,阮福根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决定的,我哪说得动他啊。董岩用哀求的语气说道。
算了,老马,你也别逼董处长了。邓宗白发话了,他看出马伟祥是在大家面前有点下不来台,拿董岩当了个出气筒。他对董岩说道:董处长,你还是先回房间去吧,这件事,也不能怪你。
谢谢邓厂长。马厂长,你看董岩看着马伟祥,请示道。
马伟祥向他挥了挥手,董岩像是蒙了大赦一般,赶紧溜了。看到董岩离开,邓宗白对马伟祥说道:老马,这件事情,现在怪谁也没用了,咱们还是商量商量看,该怎么处理才好。
还能怎么样?继续扛呗。马伟祥赌气地说道。
时永锦道:恐怕不好扛了。有了阮福根这样一个典型做对照,咱们就显得太突出了。万一经委和化工部那边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咱们就不太好说话了。
依我看,罗翔飞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他肯定还要再做文章。程元定说道。170309 10:32:00
第二百五十六章 只能屈服了
程元定猜得没错。《工人日报在报道了阮福根事迹的第二天,紧接着便刊登了一篇评论,题目叫《论愿立军令状的企业家精神。作者在开篇声称自己是看了前一天的报道,有感而发不吐不快,随后,便开始长篇累牍地讨论什么叫作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以及建设四个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等等。文中还特别提到了前一篇报道中写过的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批评他们缺乏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迎难而上的意识等等,难以成为国之栋梁。总之一句话,那就是把前一篇报道中遮遮掩掩不好意思说出来的东西,在此全都挑破了。
文章的署名是国家社科院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但程元定他们用脚后跟去思考也能够猜出,这肯定是重装办授意写的,甚至有可能是重装办让人先写好了,再请这位经济学家署名背书。毕竟有关阮福根的报道是头一天才刚刚刊登出来的,一夜之间就有了评论稿,真以为经济学家都是闲得没事干的人吗?
这还没完。到第三天,报纸索性辟出了一个整版,讨论有关现代化建设中企业家责任的问题,参与讨论的有经济学家部委官员企业领导甚至普通百姓。后者的意见是以所谓读者来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打头便是一句我是一名有着30年工龄的老工人,看过之后,感慨万千,不吐不快
尼玛的不吐不快啊!
程元定差点把一口老血给不吐不快出来了。都是照着领导意图写的稿子,还装什么不吐不快的梗,像是多么有正义感似的,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罗翔飞这是打算干什么呢?凭这样几篇文章,就想让咱们就范?
我看啊,他就是在隔空喊话,等着我们回答呢。
老子就不理,他能怎么样?反正来京城也这么多天了,厂子里还一堆事情呢,我明天就回去,让他唱独角戏去!
呵呵,你以为你真的能够一走了之?
他还能怎么样?
报纸上连发了三天文章,是个领导就能看出味道来,咱们如果不吭声,上头会怎么想?
艹,这不是要逼良为娼吗?
厂长们叫骂了一番,声音却是越来越小了。谁都知道,报纸是有关部门的喉舌,不会随便说话的。既然报纸这样说了,就表明有关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领导很生气,事情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你装聋作哑是混不过去的,因为领导的上面还有更大的领导,这些更大的领导也会看到报纸上的内容,必然会表示关心。你如果不作出一点反应,就是给你的领导添堵,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特喵的,看来咱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有人怯怯地开了头,说出了大家都在想却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
是啊,没办法,谁让人家官大呢!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我看纯粹是瞎指挥,咱们要不就先去跟重装办把协议签了,回头等着他们的笑话就好了。
哼,那个什么敢立军令状的暴发户,我看迟早要出事,到最后还得咱们这些骨干企业给他擦屁股。你信不信,重装办肯定要求到咱们头上来的。
我才不理他呢,签完协议,我就照着协议做,协议之外的事情,我一概不接,不是说什么商品经济意识吗,老子就给他来个正宗的。
大家纷纷发着牢骚,同时期盼着阮福根之类的乡镇企业出点问题,以便让他们出口恶气。不过,牢骚发完,大家也就没啥好说了,只能一个一个地前往重装办,去接受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同时签下用他们私底下的话说叫作丧权辱国的责任书。
罗主任,我们可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一点折扣都没打。到时候有出国学习的机会,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老罗,我也就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要不我们宁可不接这桩业务。我可是把乌纱帽都押在你这里了,你可别让老哥我坐蜡啊。
谢处长,我怎么听说你们那个先进典型,叫什么阮福根的,只接了点二类容器的任务,到我们这里怎么就成了三类容器了?怎么,他再敢立军令状,也不敢接三类容器吧?
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话,有的是找个说法给自己遮羞的,有的则是在妥协的同时还叫叫板。罗翔飞吩咐自己的手下,对待这些前来签约的企业,一概要笑脸相迎骂不还口。只要他们肯改变初衷,让他们赚点口舌上的便宜又有何妨呢?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是此前被程元定邓宗白他们裹胁进去的人,这些人的本意并不想与重装办为难,他们觉得做事情之前签个保证协议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不值得恼怒。在此前,因为厂长们要抱团取暖,这些人也不合适去当出头鸟。现在大家都怂了,他们也就没有心理负担了,一个个在签完协议之后还要到罗翔飞那里去坐坐,解释一下自己此前的不坚定。
除了这些骨干企业之外,全国各地的不少中小型化工设备企业也闻风而动了。阮福根的事迹还是挺有号召力的,一些苦于自己的企业缺乏发展机会的厂长经理们,在看过这篇报道之后,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刷声望的好机会,因此也纷纷来到京城,前往重装办了解具体的事项,询问是否能够给他们分得一杯之羹。
罗翔飞把任务交给了综合处,谢皓亚带着冯啸辰冷飞云两个副处长及一干工作人员,每天忙着应付方方面面的咨询,有时候还要帮着那些来咨询的企业探讨具体的分包任务。十几天下来,一个个都熬出了满嘴的燎泡,周梦诗等人天天嚷嚷着要把罗汉果胖大海之类纳入部门办公用品的范畴。
唉,总算是结束了。
把最后一个热交换器的制造任务也分包出去之后,冯啸辰来到了罗翔飞的办公室。一进门就往沙发上一倒,摆成一个后世十分经典的葛优瘫,半是抱怨半是炫耀地向罗翔飞说道。
你们辛苦了。罗翔飞亲自给冯啸辰倒了一杯茶,给他端到面前的茶几上。
冯啸辰见状赶紧坐直身子,用双手去接茶杯,同时笑着说道:不辛苦,为人民服务嘛,辛苦一点也是应该的。
这一次的事情,你是首功。罗翔飞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对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道:罗主任言重了,这一段的工作都是谢处长在指挥,他才是首功呢。
罗翔飞道:你的功劳在于发现了阮福根这样一个典型的作用,如果不是他这条鲇鱼搅动了整个水池子,程元定他们那些人不会这么快就妥协的。我还一直发愁找不到一个好办法来说服他们呢。
说到底,还是需要竞争啊。冯啸辰认真地说道,阮福根的作用,就是让程元定他们感觉到了威胁。不过,到目前为止,阮福根对这些骨干企业的威胁还仅仅限于道义的层面,在实质上他是无法与这些大企业相抗衡的。我们下一步就是应当把这些有进取心的企业扶持起来,让他们扩大规模,直至能够威胁到这些骨干企业的生存,这才能让程元定他们真正地感觉到疼,从而自觉地接受市场规律的要求。
罗翔飞道:中央已经有这样的精神,要鼓励一部分社队企业甚至是个人企业发展起来。像阮福根这样的企业家,仅仅经营一家小型机械厂太屈才了,至少应当给他一个中型企业,我相信他是一定能够管好的。
不过,小冯,你也要注意一下,阮福根这个典型我们已经树起来,如果未来他做得不好,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交货延期,那么影响就太恶劣了。我想,程元定这些人,肯定是等着看我们的笑话的。这件事我也不便直接让谢皓亚去关注,你是最早接触阮福根的人,所以,这个任务还是交到你头上为好。
哈哈,罗主任这是打算树一个假典型出来吗?冯啸辰半开玩笑地问道。
政府里做事,一向是非常在乎面子的。如果自己树的典型最终掉了链子,政府的脸面就没地方搁了。所以,许多部门在推出典型之后,都会采取一些特殊关注的办法,让这些典型能够做得比别人更好,从而长久地保持典型的形象。罗翔飞刚才对冯啸辰交代的事情,不乎外也是如此吧。
听到冯啸辰的揶揄,罗翔飞有些窘。他争辩道:怎么会是假典型呢?阮福根的情况,你不是已经向人打听过了吗?他是一个能干的企业家,这一点不会有假吧?我只是担心他的技术实力有问题,无法按时保质地完成分包的任务。在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帮他一把,不一定是用重装办的力量,用上你自己的力量也是可以的嘛。
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户单位
罗翔飞的意思,冯啸辰是明白的。阮福根是重装办推出来的一个典型,罗翔飞肯定不能让他出什么岔子,否则不仅仅是程元定这些人说风凉话的问题,还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向重装办发难,届时罗翔飞以及重装办都会变得非常被动。
但要给阮福根提供帮助,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因为这样同样会招来非议,说罗翔飞在扶持假典型。罗翔飞交代冯啸辰的,就是让冯啸辰以他自己的身份去帮阮福根解决一些困难,这样别人就无话可说了。
对于冯啸辰的能量,罗翔飞是非常有信心的,一个能够把冷水铁矿平河电厂之类的大单位都折服的人,帮一个地方上的小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我在海东省也有一些熟人,到时候我会交代他们帮着关注一下全福机械厂的情况。如果阮福根真的遇到什么麻烦事,我再想办法给他解决吧。冯啸辰没有再和罗翔飞开玩笑,而是郑重地作出了承诺。
听到冯啸辰这样说,罗翔飞倒有些过意不去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唉,小冯,照理说,这样的事情也不该让你去办的,实在是现在的风气就是如此,做事的人不如挑刺的人。咱们如果不把阮福根推出来,就没法打破这个僵局。可真的把他推出来了,我心里又不踏实,你说,他一个这样的小企业,能保证质量吗?
冯啸辰笑道:罗主任,你这个问题已经问过很多次了,再这样下去,你都快变成祥林嫂了。我觉得吧,阮福根的全福机械厂能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我不敢打包票,不过,未来中国的装备制造工业,肯定是需要有类似于全福机械厂这样的民营企业来加盟的。我们不能因为担心一家企业不行,就放弃这个梯队,我们应当有敢于冒风险的精神。
你说得对!罗翔飞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想通了,大不了就是阮福根有负我们的期望,没有能够完成任务。我们个人的尴尬算不了什么,能够扶持起一批有进取心的民间企业,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对罗,您能这样想,就不会有心理压力了。我们本来就是在做一项前无古人的事情,哪有什么事都一帆风顺的?冯啸辰道。
罗翔飞笑道:这本来应当是我对你说的话吧,怎么反过来让你对我说了?也罢,在这件事情上,我的确不如你看得远,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意虚心求教。
罗主任这是打算轰我走呢冯啸辰装出惶恐的样子说道。
两个人哈哈笑了一通,罗翔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对冯啸辰说道:大化肥的事情,就先这样告一段落吧,下一步就看各家企业的表现了,我会让徐晓娟他们继续跟进的。现在有另外一件麻烦事,我想来想去,恐怕还是得让你去协调,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
冯啸辰假装惊讶道:不会吧,罗主任,我今天才知道原来重装办的工作还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如果我不愿意接受,你就不布置给我了是不是?
罗翔飞道:这不是讨价还价的问题,只是觉得你前一段时间太辛苦了,我有些不太忍心马上再给你安排工作。这件事本来是冷飞云在盯着的,不过他不太懂技术,做事有些难度,而这件事又比较麻烦,所以我才考虑让你来接手。
冯啸辰道:罗主任,你就别跟我客气了。你这一客气,弄得好像我在重装办有多特殊似的。你说这是冷飞云在盯着的事,莫非是电动轮自卸车的事情?
正是。罗翔飞道。
这件事不是已经谈妥了吗?冯啸辰道,上次美国海丁斯菲尔德公司的人也已经过来了,和罗丘冶金机械厂签署了技术转让合同,与罗冶合作制造20辆150吨级的自卸车。据我所知,罗冶那边的王伟龙处长陈邦鹏总工已经到美国去学习了三个月,一切不是都很顺利吗?
罗冶的事情,冯啸辰了解得还是比较多的。为了罗冶自主开发的120吨电动轮自卸车工业试验的事情,冯啸辰去了两趟冷水铁矿,帮冷水铁矿解决了待业青年安置的问题,换来了冷水铁矿答应接受自卸车的工业试验。
工业试验的结果令人满意,120吨电动轮自卸车通过了机械部冶金部的联合认证,算是设计定型了。然而,这款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在它立项的时候,国门还没有彻底打开,因此它的定位仅仅是填补国内空白,设计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存在着大量临时应付的成分,这一点无论是机械部还是罗冶自己,都心知肚明。
改开开放以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迅速回暖,获得了从西方引进技术的机会。按照重装办的统一规划,国家采取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与美国自卸车制造巨头海菲公司签订了协议,规定从海菲公司进口40辆达到国际70年代中后期水平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其中20辆为原装进口,另外20辆则由罗冶牵头的一组中国企业与海菲公司联合制造,海菲公司需要将相关技术转让给罗冶,同时向罗冶发放仿造40辆自卸车的制造许可证。
如果一切顺利,罗冶将通过前面20辆车的合作制造,掌握电动轮自卸车的核心技术。随后,利用这些技术自主完成后续40辆自卸车的制造。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罗冶应当具备了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卸车的能力,从而摆脱对海菲公司的依赖,形成自己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在这场谈判的过程中,罗冶此前完成的120吨自卸车成为中方的一个重要砝码。在参观过罗冶120吨自卸车之后,海菲公司的技术人员承认,中国在电动轮自卸车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厚的积累,海菲公司试图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还不如趁着中国还没有赶上来的时候,用并不特别领先的技术换取一个足够大的订单。
8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度缩减,许多重大装备制造商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的问题。中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迫使许多正在破产边缘的西方企业不得不答应让渡出一部分技术,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冯啸辰在此前促成的轧钢设备技术引进大化肥技术引进等,都是借助于这样的策略。电动轮自卸车技术的引进谈判,是由机械部罗冶以及重装办的冷飞云等人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项重大装备也获得了引进机会的技术。这些技术引进的交换条件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中国在交易中并没有吃太大的亏。
参与电动轮自卸车技术引进谈判的人员之中,有王伟龙和冷飞云二人都是冯啸辰的好朋友,尤其是王伟龙,与冯啸辰之间是有过经济往来的,关系更是不同寻常。从他们俩口中,冯啸辰知道这项谈判比较顺利。已经结束借调返回罗冶的王伟龙还带着一干技术人员到美国去学习了三个月时间,带回来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
如今,第一批5辆合作制造的自卸车已经在罗冶放料建造,进展情况也很不错,那么罗翔飞说比较麻烦是指什么呢?
首批装备的用户单位还没有落实,现在的生产工作缺乏支撑。罗翔飞把问题向冯啸辰挑破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