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有!1980年10月,科学院就有7位研究人员下海开办了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叫作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件事是上了报纸的,你没有看过吗?
哦,你这样一说,我倒真有点印象了。董岩眼睛一亮。他想起来了,当年那件事挺轰动的,他和一些同行还议论过,有人觉得那些研究人员挺大胆,有人则担心未来政策发生变化,这些人会吃不了兜着走。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政策非但没有收紧,反而变得越来越开放,有关下海的消息越来越多,似乎有点渐成潮流的趋势。如果真如冯啸辰所说,政策不会变回传统体制,那么自己离开海化设去开个科技服务公司,似乎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啊。
好,既然是这样,那我就试试看,不管怎么说,也比去侍候那个姓马的强多了。董岩摩拳擦掌地说道。下海的心思一旦动起来,就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下去了,他想到了下海的无数好处:自己当老板再也不用看马伟祥的脸色,大把大把地挣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这样好的生活,自己原来怎么就没想过呢?
董岩,你真的想好了?这可真是太好了!阮福根喜出望外,如果董岩真的跳槽出来自己单干,那么全福机械厂再要请董岩帮忙,就方便多了,不必非要等到星期天才能请到。至于他承诺的每年不少于3万元的业务,算得上什么呢?如果能够把重装办交付的大化肥任务完成,以后自己还愁订单吗?从这些订单的利润里拿出3万元养一个董岩,何足挂齿?
董岩意气风发,他对冯啸辰说道:冯处长,谢谢你的建议,我想好了,我董岩也是七尺高的汉子,凭什么要去看马伟祥的那张臭脸,我早就受够他了。停薪留职的事情,我回去就跟马伟祥说,到时候连我老婆谢莉一起,都不给他干了。我们开个夫妻店,一年赚个三五千块钱的,也够我们生活了。
哈哈,那我就预祝董老板生意兴隆了。冯啸辰哈哈笑着祝福道。
董岩说干就干,从公安局回到厂里,马上就与妻子谢莉商量了停薪留职的事情,并于第二天向厂部提交了停薪留职的申请。依着马伟祥的想法,董岩夫妻俩的这个申请是绝对不能批准的,他还打算把董岩扣在手里好好收拾收拾呢。可是,王时诚他们还在厂里呆着,明显地摆出一副要罩着董岩的架式,马伟祥又何苦去触这个霉头呢?他匆匆忙忙地开了个厂务会,然后便批准了夫妻俩的离职申请。
随后,在冯啸辰的推动下,省经委出面帮董岩办好了开办技术服务公司的相关手续,董岩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正式开张,成为一名公司老板。阮福根没有食言,果然和董岩签了一个一年的技术服务协议,总金额是3万元。
董岩的夫人谢莉此前对于停薪留职的事情还有些犹豫,看到3万元的款项进了自家的公司账户,她的一颗心也就放下来了。不管怎么说,有这3万元钱,就算海化设那边把他们夫妻俩彻底开除了,他们也用不着担心生计问题了。
王时诚在董岩的停薪留职手续办妥之后就带着任浩索佳佳一行启程返回京城了。他们这趟出来,是由经委领导直接安排的,马伟祥的举动不仅是打了重装办的脸,也是打了经委的脸,经委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也幸好马伟祥知难而退,没有和经委继续扛下去,否则任浩他们真的会把整个海化设查个底朝天,让马伟祥都得灰溜溜地下台。
冯啸辰没有跟着王时诚他们一道回京,而是先随着阮福根去了一趟会安,考察了一下他们分包的设备的生产情况。随后,他继续前往金南市,去拜访轴承大王姚伟强。
第二百八十四章 标准件集散地
穿越到这个世界来之后,冯啸辰并没有到过金南,虽然前一世的他知道金南是一个商业气氛极强的地区,但当下的金南是什么样子,他却完全没有感觉。
从会安出来,冯啸辰坐上了长途汽车,前往金南。其实阮福根还提出了要去找一辆小车直接送冯啸辰去金南,但被冯啸辰婉拒了。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坐坐长途车也无妨,用不着麻烦阮福根了。
冯啸辰坐的长途车是从建陆开往金南的。冯啸辰上车的时候,就被吓了一跳,只见车上挤得满满当当的,全是各种各样的麻袋纸箱等等,乘客倒反而像是附属品,只能在这些货物的夹缝里找一个空隙呆着。冯啸辰在乘务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坐的地方,那是在两边座位中间的过道上,屁股底下是三个码在一起的纸箱。因为纸箱本身堆得比较高,冯啸辰坐在上面,必须要弓着一点腰,才能避免脑袋磕到车顶棚上。
这不会坐坏吧?冯啸辰一边小心翼翼地坐下,一边担心地对乘务员问道。
坐不坏,这都是铁器。旁边一个汉子回答道。他倒是坐在座位上的,但屁股下面也垫了箱子,手里还抱着一个硕大的旅行包,把脸都挡上了。冯啸辰刚才差点都没认出这还有一个大活人。
这车上怎么这么多东西?冯啸辰诧异地问道。
那汉子笑道:老弟,第一次去金南吧?我们金南的货,都是这样运过去的,等你采购完东西回来的时候,也得这么出来。
什么意思?冯啸辰更纳闷了,还有,你怎么就认定我是去金南做采购的?
不做采购,你去金南干什么?那汉子不解地问道。
冯啸辰道:我就不能去探亲访友吗?我有个朋友在金南,我去看看他去。
哦,原来是这样。汉子这才恍然。
车开动起来了,歪歪扭扭地出了汽车站,驶向通往金南的公路。因为严重超载,车子的速度提不起来,驾驶员拼命地踩着油门,让引擎发出一阵阵令人心悸的喘息声。车子里坐着的四五十号乘客绝大多数都是男人,车子一上路,大家便纷纷掏出香烟来抽,同时大声地用海东方言聊着天,冯啸辰只觉得眼前一片烟雾,耳畔则是呕哑嘲哳的乡音,也不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道路坑坑洼洼,汽车像是一叶在波涛中翻涌的小舟,起伏不定,冯啸辰的脑门不时与车顶来一次热烈的亲密接触,每一次碰撞都让他有一种智商快速流失的担忧。这样撞下去,等他抵达金南的时候,估计该成个傻瓜了吧。
老哥,你们干嘛大包小包地往回拉东西啊,这都是些什么货物?
反正也是坐着无聊,冯啸辰便与邻座那位汉子搭讪开了。
你既然有朋友在金南,不知道金南是怎么回事吗?那汉子问道,你朋友是干嘛的?
他是开店的,卖轴承,在你们金南还有点小名气吧。冯啸辰道。
卖轴承的?谁啊?汉子问道,说不定我还认识呢。
冯啸辰反问道:金南卖轴承的人很多吗?
汉子笑道:当然多,起码有四五十家店吧。你看坐在前面那个癞痢头没有,他家就是卖轴承的。这不,他这次办的几箱货,都是从建陆的海东轴承厂进的。
那你呢,是卖什么的?冯啸辰好奇地问道。
呶,就是你屁股底下坐的,工厂里用的连接件。汉子说道,他又指了指周围的人,继续说道,现在我们金南是全国闻名的标准件集散地,全国各省都有跑到我们金南来采购标准件的。不过,具体卖哪种东西,又有分工。像我卖连接件,我就是在松强县,齿轮是在平济县,螺栓是在象河县,你那个朋友卖轴承,肯定是在石阳县吧?
没错,的确是在石阳县。冯啸辰笑道,他做得比较早,当初就是在石阳起家的。为了卖轴承的事情,他去年这个时候还差点被政府给抓了。
你说的不会是姚总吧?汉子脸有肃穆之色,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道:他叫姚伟强,你说的姚总,是指他吗?
哎呀,你竟然是姚总的朋友!汉子脸上的表情立马就变得灿烂多彩了,他松开抱着旅行袋的手,在兜里摸索出一包大前门香烟来,不容分说就要给冯啸辰敬烟,嘴里还说着失敬眼拙之类道歉的话。
冯啸辰让他给弄糊涂了,好不容易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之后,冯啸辰问道:怎么,老哥,老姚在你们金南很有名吗?
怎么没有名!汉子拍着大腿道,我们金南能有今天,都亏了姚总啊,他现在就是我们金南这些商家的总司令,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说,他是我们的领头人啊!
这汉子本来就是一个健谈的人,听说冯啸辰是姚伟强的朋友,他的谈兴就更高了。冯啸辰对于姚伟强的情况知道得并不多,只是偶尔通个电话,在电话里也没法说太多。借着这个机会,他便开始向汉子打听姚伟强以及金南的情况,而汉子也是知无不言,说的话虽然有那么三五分演绎的色彩,但多少还是能够反映一些情况的。
原来,去年冯啸辰让佩曼去金南帮姚伟强唱了一出双簧之后,金南地区对于姚伟强以及其他一些大王的限制就取消了。在政府的帮助下,姚伟强办起了一家中德合资菲洛(金南)轴承经销公司,从各地的轴承厂采购轴承,放在自己的门店里销售。
由于他的货品齐全,一些很冷门的轴承品种也能够提供,全国各地的工业企业都喜欢到他这里来配货。在原来,有些企业生产中需要用到几十种不同的轴承,采购员要跑好几个省,找七八家企业才能配齐,现在只要找到姚伟强这家店,就能够实现一站式配货,即便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满足需要,至少也可以配齐七八成,给采购员们省下许多时间和路费。
看到姚伟强的生意做得好,旁边的一些小老板开始心痒了,于是便模仿姚伟强的样子,也做起了轴承生意。金南人大概天生就有商业基因,每个人都懂得如何经商。这些模仿者会专门去研究姚伟强卖的轴承品种,然后想方设法找到一些姚伟强那里缺少的轴承品种,作为自己的特色,再把其他大路货的轴承搭售出去。
正如那汉子向冯啸辰描述的,短短几个月时间,石阳县就出现了几十家轴承经销企业,形成了国内闻名的轴承一条街。这些经销商各有特色,有些专门做滚动轴承,有些专门做滑动轴承,有些做塑料轴承,有些做微型轴承。在档次上,也同样存在着差异,有些店坚持只卖高档货,讲究质量,有些店则专门卖廉价低质的轴承,满足一些乡镇小企业生产低端工业品的需求。
这些模仿者的出现,对姚伟强的菲洛轴承公司来说并不完全是竞争,而是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姚伟强虽然能干,但也做不到把国内各种轴承全部包揽下来,尤其是从自己的品牌声誉出发,他不能经销那些低端轴承产品,而他的邻居们则可以填补这些方面的空白,从而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随着石阳县的轴承生意越做越大,周围几个县的商家也动了心思。他们想到,那些跑到石阳去买轴承的采购员们,没准也会有采购连接件螺栓齿轮之类其他工业标准件的需求,轴承的生意都已经被石阳人做了,那么他们能不能在其他的工业标准件上做出一些名堂呢?
在金南,除了姚伟强这个轴承大王之外,原本就还有其他九个大王,都是分别做某种特定产品的。在这些人的带动下,松强平济象河等几个县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出现了诸如螺栓一条街齿轮一条街之类的地方。这样一来,整个金南地区就成了全国的工业标准件集散地,也成为工厂采购员们的圣地。
整个金南,起码有一万人在外地跑,采购各种标准件,运到金南来。我不是吹的,除了那些特别大的标准件,我们运回来卖不划算,其他的东西,只要是在国内有的,在金南都能找到。我们这里的货,比国家物资部的货都齐全。汉子眉飞色舞地说道。
你刚才说老姚是你们的总司令,又是怎么回事?他卖轴承,你卖连接件,你们有什么瓜葛吗?冯啸辰问道。
听到冯啸辰这个问题,汉子压低了声音,装出一副神秘的样子,说道:这个事,就得从你说的姚总差点被政府抓了这件事说起了。你知道为什么后来政府不但没抓他,还让他把生意做得更大了吗?
冯啸辰道:这个我倒是听老姚说起过,听说是他找到了一家德国企业跟他合资,所以政府就对他网开一面了。
可不是吗!汉子道,你可别小看这个背景,乖乖,能够找到德国人当靠山,那还得了?现在姚总是我们金南地区的人大代表,又是什么致富模范,说话管用着呢。
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烘烘的姚总
说话间,汽车已经开到了石阳县,在汽车站外面停了下来。冯啸辰告别邻座的汉子,拎着自己的旅行袋下了车。同样在石阳下车的还有汉子此前给冯啸辰指过的那个癞痢头,此人大名叫作茅万全,也是做轴承生意的,听说冯啸辰是姚伟强的朋友,他和先前那汉子的表现颇为一致,也是满脸笑容,热情地邀请冯啸辰与他同车前往轴承一条街。
同车这个词听起来很牛气,其实坐的只是一辆人力三轮平板车而已。早在冯啸辰刚刚下车的时候,就有七八辆这样的三轮车迎上前来,询问冯啸辰是否需要雇车,有多少货等等。冯啸辰只带着一个旅行袋,没什么货物,倒是茅万全从建陆运回来好几箱轴承,死沉死沉的,必须雇个三轮才能回去,冯啸辰便搭上了他的便车。
一路说着闲话,茅万全让车夫先把三轮车骑到菲洛轴承公司的门前,他与冯啸辰一道下了车,又交代车夫把货送到自己的店里去,然后陪着冯啸辰一起走进了菲洛公司的店门。进门后,没等冯啸辰说啥,茅万全便冲着店里的负责销售的小姑娘用当地方言呱噪了起来。冯啸辰听不懂他的话,似乎是说自己帮姚总接来了一位客人,请姚总赶紧出来迎接,云云。看那样子,茅万全与姚伟强店里的店员很熟悉,说话的语气也是极其随便的。
趁着小姑娘跑到后面去叫姚伟强的工夫,冯啸辰粗略地打量了一下这家店。这是一个面积颇为可观的门面,有些像后世超市的那种格局,一面是柜台洽谈区,另外一面就是十几排钢筋焊起来的货架,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型号的轴承,旁边还挂着标签,注明了轴承的型号等信息。
看冯啸辰在观察店面,茅万全不无嫉妒地说道:冯师傅,你可能还不知道吧,姚总这家店的规模,在我们整个金南地区都是排得上号的。他这个店面里摆的只是一些常用的轴承,后面还有两个仓库,里面的货更多。我那个小店跟姚总的店比起来,连个脚趾头都不如。菲洛公司还有一个地方是我们拍马都比不上的,那就是他还能弄到进口轴承,正宗德国货,好家伙,这些德国货可不得了,一个轴承的利润,比我们卖一箱轴承都高。
有这么夸张吗?冯啸辰嘿嘿笑着说道。姚伟强这个菲洛公司是与冯啸辰在德国的那家菲洛公司合资的,冯啸辰占着这里七成的股份,所以姚伟强每个月都会通过杨海帆向冯啸辰提交一次经营报表,有关公司的利润状况,冯啸辰肯定比茅万全更清楚。
金南菲洛公司能够通过德国菲洛公司进口一些欧洲的轴承产品,用于满足国内一些企业对高端轴承的需求,利润的确是非常可观的。不过,要说一个进口轴承比一箱国产轴承利润还大,就是茅万全的夸大其词了。
冯师傅,我跟你说。茅万全似乎很享受这种向外乡人炫耀见识的过程,他压低声音,对冯啸辰说道:我们石阳这边,有不少人开了厂子,仿造姚总这里的进口轴承,也能赚大钱呢。
什么,仿造?冯啸辰这回可真有些惊了,轴承这东西也是有专利保护的,可不是随便谁想仿造就能够仿造的,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山寨吗?居然这么早就出现了!
是啊!茅万全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感觉,反而觉得很是自豪的样子,说道:我们金南工厂很多,你别看这些厂子小,技术可一点也不差。什么东西只要让那些老师傅看一眼,他们就能仿得七八成像。姚总这边能够从欧洲弄到轴承,可是价钱太高,有些厂子用不起。我们自己仿出来的,价钱能够便宜六七成,尤其是不需要用外汇,所以很多采购员都乐意买呢。
质量呢?也能一样吗?冯啸辰问道。
茅万全尴尬地笑笑,说道:这个肯定要差一点嘛。人家德国的轴承,轻轻一推,就能转几十圈都不停下来。我们本地仿的,转三五圈就停了。不过,咱们国家的厂子也没人家欧洲那么讲究,差不多就能用了。
是啊,聊胜于无吧。冯啸辰讷讷地说道。
山寨这种事情,肯定是不对的,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但冯啸辰没那么圣母心,其实在这个年代里,非但金南的这些小企业在仿造国外产品,就算是罗冶秦重这些国家一流的大厂子,有不少传统产品也是从国外产品那里仿冒过来的,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在国人心目中没有那么严格。
茅万全说的这些小企业,仿的是姚伟强从欧洲进口过来的产品,直接抢的是姚伟强的市场。不过听茅万全这个口气,姚伟强对此也并不介意,否则茅万全就不可能在冯啸辰面前提起这件事,毕竟冯啸辰自称是姚伟强的朋友。对此,冯啸辰也能想得通,姚伟强没有能力打击这些仿冒产品,同时,购买仿冒产品的那些厂商,也并非姚伟强的目标客户。
会买山寨货的,肯定就不会去买原装货。原装货的价格过高,会推高这些企业的产品成本,这是一些企业无法承受的。如果他们买不到便宜的山寨货,他们会宁可换一个品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