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裹小脚?冯啸辰和杨海帆都汗了,这都哪跟哪的事情啊,德国人怎么会觉得中国人还在裹脚呢?
冯林涛插话道:这是真的,很多德国人对中国非常歧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100年前。我和凌宇刚到德国来的时候,在补习学校学习文化课,我考了班上的第一名,很多德国同学都去找老师投诉,说我肯定是作弊了。
然后呢?冯啸辰觉得心里疙疙瘩瘩的,低沉着声音问道。
冯林涛道:这种投诉当然是没有证据的,但这些德国同学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强国的优越感,真的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后来,我和凌宇在学校里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成绩,慢慢地他们才不说话了。
主要是林涛给我们中国人争了气。冯凌宇说道,他每次考试都是学校里的前三名,我就不行了,勉强在前十名左右晃荡。
前十名也不错了。冯啸辰点点头。这两个堂弟还真算挺争气的,一个能保持前三名,一个能考到前十名,都算是优秀生了。要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在德国学习是有语言障碍的。他们俩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德语,只是在桐川的时候跟着老工程师陈晋群学过一段时间而已,能够克服语言障碍跻身学校里优秀学生之列,的确是很不容易的。
听到几个人谈起德国人对茹也说话了:你们说的这些,奶奶和我爸爸也都经历过。我爸爸因为是黄种人,在过去也是很受歧视的,不过,他做得很出色,后来大家就不敢再歧视他了。林涛,凌宇,你们现在不也已经得到同学们的尊重了吗?
冯凌宇道:的确,现在学校里的大多数人至少在公开场合已经不敢再歧视我和林涛了。不过,他们还是觉得克林娜和我交往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除非我愿意留在德国工作。
冯啸辰笑了,看来弟弟和那个什么克林娜的关系已经发展得很深了,以至于都开始考虑在哪安家工作的事情了。他笑着问道:既然是这样,那你不是更应该留在德国工作吗?你如果回去,是不是克林娜也要抛弃你了。
我不知道克林娜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不会留在德国工作的。冯凌宇脸上显出一些倔强之色。
为什么?冯啸辰问。
冯凌宇道:我不想让别人说我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才留在德国的。如果我留在德国,哪怕是混得很好,他们也会指着我的脊梁骨说:看那个赖在德国的穷小子,他家穷得连厕所都没有,全仗着留在德国才能这样生活。
呃冯啸辰无语了,这也算是一个要回国的理由吗?
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凌宇的这种想法,我能理解。杨海帆叹了口气,轻声地说道。
被人歧视的感觉,冯啸辰不曾有过,但杨海帆是体会过的。他本是浦江人,因为在南江省当知青而离开了浦江,后来又留在了南江工作。他每次回家探亲的时候,经常能够从那些当年留在浦江的朋友们脸上看到那种鄙视的神色。那些人向他炫耀各种大城市的生活方式,戴一个进口的蛤蟆镜都能秀出无数的优越感,这让他很是抑郁。那些朋友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赶紧回来吧,看你都快变成一个乡下人了。
我非要在我的乡下混出一番名堂来,让你们仰视我!
这就是杨海帆多年来的心思。他所以会放弃县委书记秘书的职位,毅然到辰宇公司去当个中方经理,也是想博一博这个机会。第一年年底的时候,冯啸辰私下里给了他一万元的分红,他虽然嘴上说着拒绝的话,但最终还是收下了。他没有把这些钱用于自己个人的消费,而是趁着回去探亲的机会,给家里买了进口彩电冰箱等大件,用实际行动狠狠地羞辱了一番那些还在啃老的浦江朋友们。
人与人之间的鄙视,是可以借助于任何理由来实现的:
你学问比我大,但你不如我有钱,所以你不过是个穷酸腐儒;
你比我有钱,但你出身贫寒,所以你是个暴发户,而我是贵族;
你什么都比我强,但你老家是在乡下,所以你不过是个飞上我们这棵梧桐树的凤凰男而已,你这么牛,怎么不滚回你老家去呢
狗不嫌家贫这句话,有时候会被认为有些过时,但其实代表的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自尊情感。别人的家再好,毕竟不是你的家,任何时候,人家会指着你的鼻子嘲笑你说:看看,这就是那个从乡下来的穷小子,他们家穷得连茅房都没有,全亏了我们收留他。
什么叫作志气?志气就是不愿意服输,不愿意低头:我是笨鸟,那我就先飞,用不着别人怜悯;我穷,我就努力,要对着别人吼一声:莫欺少年穷!我的家乡不如你,那我就努力向你学习,然后回去建设我的家乡,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终有一天我要让你高攀不起。
相比之下,另外一些逗逼则天生就不知道志气为何物。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去学习,而是二话不说就扑上去跪舔,能够给别人当一条狗都觉得荣耀无比。为了向洋人交一张投名状,他们连空气香甜这种蹩脚的理由都能够编得出来,他也不怕洋人一巴掌糊过去:你特喵是说我们的空气里有芥子气的味道吗!
呵呵,不错不错,凌宇,我支持你的这种想法。
冯啸辰也理解了冯凌宇的意思,他笑呵呵地鼓励了弟弟一句,接着又对杨海帆说道:海帆,看来咱们动作得加快了,哪怕为了咱们中国的小伙子能够在国外大大方方地交女朋友,也得赶紧让国家富强起来。
奶奶说了,我们要在这里好好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回去建设国家,让国家富强,我和凌宇都是这样想的。冯林涛说道。
这种想法很好啊。100年前晚清政府派往欧洲的留学生也有这样的理想,他们是这样说的冯啸辰想了想,模仿着朗诵腔,念道: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这话说得太好了,简直都说到我心里去了。冯林涛喃喃地说道,哥,一会你把这段话抄给我,我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还有,这是谁说的?我们课本上怎么没有学过?
这个嘛我也记不清了,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冯啸辰赶紧打着马虎眼。这其实是后世一部电视剧里的台词,不过挺煽情的,冯啸辰便记住了。回想起1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技术时候的情景,的确让人唏嘘。从晚清的留学生,到冯维仁晏乐琴这些人,再到解放初留苏的那一批,还有今天的冯林涛冯凌宇杜晓迪等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地学习着外国的先进技术,只求富国强兵,奋然无悔。
说话间,冯华家的别墅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冯凌宇想起一事,连忙向冯啸辰说道:哥,关于克林娜的事情,你可千万别跟奶奶和叔叔婶子说,回去也别跟咱们爸妈说。其实我和她也就是普通朋友,我不可能把她带回中国去的。
冯啸辰笑道:她如果愿意跟你去中国,至少我是会欢迎的。爸妈那边,我负责做工作好了。
冯凌宇脸红红的,支吾着不知道说啥好。冯啸辰能够有这样一个态度,让他颇有些意外,同时对于自己与那位克林娜的未来又多了几分想象。
汽车在别墅门外停下,除了司机冯林涛之外,其余人都下了车。晏乐琴早就听到声音,从屋里迎了出来。见到冯啸辰,她满脸喜色,拉着冯啸辰的手招呼道:
啸辰,一路辛苦了吧!快进屋吧,奶奶给你炖了汤。
谢谢奶奶。冯啸辰应了一声,接着又把杨海帆也介绍给了晏乐琴。晏乐琴其实在南江已经见过杨海帆了,此时再次见面,也是颇为热情,一干人等说说笑笑地进了家门。8)
第三百七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
冯啸辰他们到家之后不久,冯华和冯舒怡两口子也先后下班回到家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酒菜摆上桌,分配好碗筷,分宾主落座,冯家的欢迎晚宴便开始了。
冯啸辰是家里的晚辈,冯家自然不需要有太隆重的仪式来欢迎他。杨海帆虽然算是和冯啸辰平辈的,但一来年龄更大一些,二来又是外人,冯家的长辈对他颇为客气,频频敬酒。杨海帆也一一回敬答谢,这其中的过程自不必细说了。
酒过三巡,大家逐渐聊起了正事,冯啸辰向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介绍了自己打算搞工程机械的想法,以及港岛之行的收获。有关搞工程机械这件事,他在此前已经通过信函和电话和晏乐琴他们谈过了,此时只是再把细节介绍一遍而已。但港岛的事情是刚刚发生的,还没来得及向他们通报,此时说出来,几个长辈听了都是倍感惊奇。
帝国理工大学的毕业生,水平肯定是很高的啊!晏乐琴感慨道,回头我去查一下这个张国栋发表的论文,看看他有哪些方面的建树。有这样一位专家给你们当总工程师,这件事可就有几分眉目了。
这都是爷爷当年栽的树,现在让我们能够乘凉了。冯啸辰说道。
你爷爷一贯都很关心别人,像这样的事情,过去他在德国的时候也做过不少的。他帮助过的一些人,后来对我和你三叔他们也都很照顾。晏乐琴道。
冯华对技术了解不多,倒是对投资的事情很感兴趣。他说道:你们能够说服章九成给你们投资,这可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章九成这几年在港岛做得有声有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小有名气了。有了他这1亿5000万港币,我也能够在欧洲市场上帮你们筹到一些资金,多的不敢说,一两千万美元应当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是这样,那可就太好了!冯啸辰喜道。银行家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不喜欢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章九成答应给辰宇公司注资,相当于为辰宇公司的信用做了背书,其他的银行家也就有胆量投资了。相反,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得到某家银行的青睐,其他的银行也不会考虑对它进行投资,因为它们会觉得这家企业是缺乏信用的。
冯啸辰先请张国栋出任总工程师,然后去向章九成融资,相当于是用张国栋的信用做了抵押。当然,他在重装办的经历辰宇轴承公司的成功,以及他即将成为沈荣儒弟子的身份,也都是他的信用的一部分,凭着这些,他便能够让章九成动心了。
有了章九成的投资,再借助于冯华在欧洲金融市场上的人脉,又可以为冯啸辰融来更多的资金,这简直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典型案例了。
有了章九成的1亿5000万港币,再加上三叔帮我融的一两千万美元,我差不多能够有4000万美元以上的资产。这笔钱相比欧美的工程机械巨头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但作为起家资本,倒也勉强够用了。冯啸辰笑着说道。
1984年,中国国内的美元官方汇率是100美元兑换232元人民币,4000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1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不过,如果想建立一家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机械企业,1亿人民币的投资也的确只能算是勉强够用。
啸辰,4000万美元,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你能把握得住吗?晏乐琴有些担心地问道。
冯啸辰笑道:奶奶,我在重装办的时候,接触的企业最起码都是有几亿资产的,区区4000万美元,算不上什么了。
冯华摇摇头道:你在重装办的那些经历,还远远不够。你过去说过你的工作性质,基本上只是在企业之间做一些协调,并不是真正管理一家企业。凭借这样的经验来管理一家几千万美元的企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这一点你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冯舒怡白了冯华一眼,不满地说道:你说什么呢,我倒觉得啸辰管理一家大企业没有任何问题。你想想看,几年前啸辰第一次来德国的时候,啥都没有。可几年过去,他现在已经有两家资产达到几百万人民币的大企业了,你不觉得他天生就是一个杰出的商人吗?
冯华笑了起来,对冯啸辰说道:你婶子说得对,啸辰,我和你奶奶也只是给你一些提醒罢了,你千万不要被我们的话给吓住了。其实,我这两年也一直都在关注中国市场,我认为,中国市场目前还是卖方市场,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你们能够生产出来,销售方面是没有太大难度的。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所以我还是赞成你去冒这个险的。
冯啸辰笑着向晏乐琴问道:奶奶,你呢,你是不是也赞成我冒这个险?
晏乐琴假意地板着脸,说道:我不赞成又有什么办法?我已经老了,你叔叔和婶子说了算,他们俩都赞成你了,我反对有用吗?不过,啸辰,我可跟你说,你这家企业办起来之后,经营上的事情要多和你叔叔婶子通通气,他们毕竟都是有市场经验的,能够给你一些指点。
那是当然。冯啸辰乖巧地应道。
如果是在几年前,冯啸辰提出要借几千万美元去办个企业,晏乐琴冯华等人是绝对不会支持的,更不可能帮他融资。但如今,有辰宇轴承公司的成功先例,晏乐琴他们对冯啸辰便多了几分信心。在过去几年中,冯啸辰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那与年龄很不相称的稳重,都让远在德国的奶奶叔叔感到惊奇。
冯啸辰不敢跟自己的父母商量这件事,因为高达几千万美元的投资,绝对会让他们吓得睡不着觉。而晏乐琴冯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要强得多了,毕竟他们一直生活在德国,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他们嘴上提醒冯啸辰要注意风险,但心里早就替冯啸辰做过风险评估,知道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若非如此,冯华也不会去帮冯啸辰继续融资了。
说罢风险的问题,冯华又说道:啸辰,对于这家企业的经营战略,你是怎么考虑的,也一并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冯啸辰点点头道:好的,三叔。我是这样想的,中国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至少还要持续30年时间,工程机械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数规模比较小,产品也比较落后。国内的工程企业需要高性能的工程机械,但国内无法提供,要进口又受到外汇的限制,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我的打算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向国内市场提供性能和技术接近进口机械的产品,在价格上则介于现有的国产机械与进口机械之间,从而实现进口替代。我在港岛的时候,和张国栋谈过一些技术上的设想,他表示完全能够做到。只要我们能够有比较高的起点,国内大多数的同行就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了。
这个想法不错,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实现进口替代,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战略。这样一来,你就拥有竞争优势了,不必去与其他企业打价格战。冯华赞道。
冯舒怡道:啸辰,回头你把你们打算做的产品给我列一个清单,我帮你们做一下专利检索,看看有没有一些已经到期的专利,这些专利你们是可以直接拿去使用的。
那可就太感谢婶子了。冯啸辰道。时下中国的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还不太重视,有不少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中直接山寨国外的专利技术,并不给国外企业付专利费。因为中国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外企业或者是懒得去追究,或者是鞭长莫及,总之与专利相关的官司并不多。
冯啸辰如果只打算在国内销售自己的产品,倒也可以暂时不考虑专利方面的问题,但他的想法是在占领国内市场之后,伺机进入国际市场,那么专利之类的问题就需要认真对待了。在这方面,冯啸辰倒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他手头有不少后世才出现的设计理念,只等着张国栋把它们变成实际的技术,并申请专利。有了这些超出时代的专利,他要和国外的工程机械巨头们交换专利也有资本了。
冯凌宇和冯林涛兄弟俩坐在旁边,听着冯啸辰与奶奶叔叔谈论上亿资产的经营,心里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感觉。这两兄弟与冯啸辰的岁数相差不大,过去也没觉得这个哥哥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就是比他们多懂一些德语而已。他们到德国学习一年之后,这方面的差距早就已经拉平了。今天听到的这番谈话,再次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他们这才发现,自己与冯啸辰之间的差距,远远不是外语水平和技术上的落差,光是冯啸辰的这份胆魄,就让他们觉得望尘莫及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机器人
第二天,冯啸辰和杨海帆开始在德国进行考察。
他们这一趟欧洲之行,有几个目的。第一是融资,这件事在与冯华谈过之后,就完全交给他去运作了,这是完全可以放心的。第二则是要参观一下欧洲的一些研究所和工厂,了解别人的技术状况,这一项对于杨海帆的意义远大于对冯啸辰的意义,毕竟冯啸辰是穿越者,见过的世面是很多的。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要在欧洲采购一些设备,按冯啸辰的要求,绝大部分是二手设备,这项任务已经交给了冯舒怡,她会帮冯啸辰他们打听二手设备的货源,有确切消息之后再由冯啸辰他们去洽谈。
在从中国出发之前,冯啸辰就已经给冯华打过一个国际长途电话,委托他帮忙联系一些参观地点。冯华利用自己的关系,以及晏乐琴过去攒下的人脉,帮冯啸辰他们联系了包括慕尼黑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亚琛高等工业学校在内的一些研究机构,此外还有巴伐利亚发动机工厂普迈公司等企业,供他们参观。冯啸辰一到德国,就通知了菲洛公司的佩曼过来给他们当向导,有一个德国人陪同,很多事情都会好办一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