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远在京城的冯啸辰从弟弟的来信中知道了春风饭馆的经营情况,当即写信给陈抒涵,让她再招一个服务员来帮忙。陈抒涵回信称,自己完全能够做得了这些事,没必要浪费钱去招人。冯啸辰是个明白人,知道陈抒涵是为了给他省钱,于是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陈抒涵自己去请一个知根知底比较好说话的帮手,要么就让何雪珍去请。
陈抒涵这才妥协,在柴油机的子弟里找了一个20刚出头,还在家里待业的女孩子来当服务员。这女孩子名叫曾文霞,相貌平平,老实巴交,手脚很是勤快。对于陈抒涵雇她来当服务员一事,她颇为感激,因为此时社会上待业青年不计其数,找一份工作难如登天。到饭馆当服务员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而一个月25块钱的工资,也足够让这个女孩子买得起心宜的花布和护肤品了。
同志,你要吃点什么?
此时正是下午四点多的时分,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春风饭馆里走进了一位2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穿着一件款式颇为新潮的夹克衫,里面穿着毛衣。曾文霞正在饭馆大厅里打扫卫生,准备迎接吃晚饭的客人,见此人进来,连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这是陈抒涵给她定的规矩,要求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客人进门,要就要笑脸相迎,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你们这里有什么可吃的?
年轻人正是刚从京城返回新岭来过年的冯啸辰。他是单身职工,过年的时候有七天的探亲假。罗翔飞以冯啸辰在出国期间经常加班为名,又给了他七天的补休假,这就让冯啸辰有非常宽松的时间能够回来转转了。
冯啸辰是头天到的新岭,回家向父母和弟弟说起德国之行以及找到晏乐琴冯华等人的情况,冯立的反应与冯飞差不多,也是喜极而泣。至于何雪珍和冯凌宇,想得更多的就是这件事会给家庭以及他们个人带来的影响。冯啸辰敲打着冯凌宇的脑袋,让他抓紧时间学习德语,以便过一两年去德国留学,冯凌宇当天晚上就抱起了德汉辞典,让哥哥教他德语里的abc,弄得冯啸辰哭笑不得。
移交了晏乐琴给的外汇和礼物之后,冯啸辰钻到父母的房间里,避开冯凌宇,把自己准备办一家工厂的事情向父母做了一个交代。在父母面前,他当然就不用再说假话了,直接说明这家工厂就是他冯啸辰的,呃呃,当然,如果冯立觉得不开心,想收归家有,他自然也是毫无怨言的。
冯立夫妇对这件事毫无思想准备,反反复复地问了十几次,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儿子居然有了发明专利,而且在德国卖出了上百万马克的收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啊?如果考虑到黑市价的因素,马克和人民币之间的比价是要高于1比1的,这就意味着冯啸辰还不到20岁的年龄,就已经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再至于说拿这些钱来办工厂,也超出了冯立夫妇的知识范围。不过,冯啸辰告诉他们,这件事已经得到了煤炭部副部长孟凡泽的支持,这就让冯立两口子无话可说了。有关与孟凡泽的交情,冯啸辰在此前的家信中也有叙述,与这一次的口径倒是能够对得上的。
冯立夫妇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来消化所有这些信息,第二天上午又请了假在家里继续盘问冯啸辰,让冯啸辰把除了穿越之外的所有事情都交代了一个底儿掉,最终两口子面面相觑,答应不再干涉儿子的事情了,事实上,他们也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干涉了。
吃过午饭,冯啸辰睡了个足足的午觉,这才前往琴山路去视察春风饭馆。他事先没有向陈抒涵通报,这倒不是他想搞什么突然袭击,而是实在找不出向陈抒涵通报的方法,一无手机,二无微信,陈抒涵家里也不是那种能够有资格装电话的老干部,除了冯啸辰亲自上门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听到冯啸辰问饭馆有什么可吃的,曾文霞赶紧拿过来一张手写的菜单让冯啸辰看。这菜单油渍麻花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摸过了,陈抒涵把节俭体现在了每一个地方,就这么破的一张菜单,她愣是没舍得更新。冯啸辰接过菜单,上下看了一番,不禁笑了起来,道:
不会吧,你们这么一家小馆子,居然能做这么多菜?
曾文霞道: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不过,要看有没有原料了。比如这个革命猪肝,今天就点不了,我们早上进的一块猪肝,中午已经被人点了吃掉了。
革命猪肝冯啸辰满头黑线,别说他前一世吃过多少大餐,就是这一世,他去新民厂出差期间,也是每天都有厂里的好饭好菜招待着的,算是见过一些世面了,可这个什么革命猪肝,真不在他的知识范围之内。
你们这些菜,都是谁炒的?冯啸辰问道。
我们陈姐啊,她的手艺可好了。曾文霞道。
冯啸辰道:她是跟谁学的?难道上过厨师学校吗?
曾文霞拼命摇头:不是的,是陈姐自学的,照着菜谱上学。我们陈姐可聪明了,看过一遍菜谱就能够把菜炒出来。我们饭馆接待过很多单位的领导呢,他们都说我们陈姐炒的菜特别地道。
包括这道革命猪肝?冯啸辰恶作剧地问道。
是啊,上次有个什么局长在我们这里吃饭,就点了这道菜,他吃完还说做得很正宗呢。曾文霞自豪地说道。
冯啸辰知道向曾文霞也问不出更多的话来,便说道:那好吧,你们陈姐现在在哪呢?带我去见她。
你要干什么?曾文霞瞪着警惕的目光问道,你是不是来吃饭的?
我当然是来吃饭的,见见厨师不行吗?冯啸辰问道。
你见厨师干什么?曾文霞又问道。
冯啸辰笑道:因为你的陈姐,也是我的陈姐,你去跟陈姐说,冯啸辰回来了,你看她见不见我。
你就是冯曾文霞一下子捂住了嘴巴,脸胀得通红。她再没眼色,冯啸辰这个名字她还是听说过的,知道这是每个礼拜天会来帮忙的那个冯凌宇的哥哥,是陈抒涵在知青点的小同乡。最重要的是,陈抒涵曾经暗示过她,何雪珍仅仅是这个饭馆的挂名老板而已,饭馆的真正老板,就是冯啸辰。
陈姐,陈姐,冯啸辰来了!
曾文霞一路喊着便奔后厨去了。留下冯啸辰拿着一张菜单在那暗自发笑:
革命猪肝这个陈抒涵整出个什么妖蛾子来了。
第八十一章 雇工不能超过八人
啸辰,你回来了!
随着一声清脆的呼唤,陈抒涵那灿烂的笑脸出现在了冯啸辰的面前。刚才那会,她正在后厨准备晚餐的菜,外面冯啸辰与曾文霞的调侃她没有听到。直至曾文霞跑进来报信,她才喜出望外地扔下菜刀,出来与冯啸辰见面。当然,出来之前她没有忘记用最快的速度在水盆里洗了一下手,再用围裙擦干,久别重逢,她曾不能弄得一手油腻吧?
姐,我回来了!
冯啸辰笑着应了一声,大大咧咧地便准备上前来和陈抒涵拥抱。陈抒涵是吃过一次亏的,加上此时曾文霞还在旁边,她岂能再让冯啸辰抱上。她笑着向旁边闪了一步,然后板着脸训道:干嘛呢,没大没小的!
见了姐姐我高兴嘛。冯啸辰道,他也知道这种21世纪的礼节放在时下太惊世骇俗了,刚才那个表现,也就是逗逗陈抒涵而已。他向陈抒涵晃了晃手上的菜单,说道:姐,你这是整的什么名堂?
菜单啊。陈抒涵道,随即又笑着解释道:是不是太脏了一点,过两天我就重新抄一张。其实现在来饭馆的很多都是熟客,他们不用看菜单的。
我是说,你这个革命猪肝是怎么回事?冯啸辰问道。
陈抒涵的脸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似乎想笑,又觉得不太合适。她看了曾文霞一眼,然后走上前,把嘴凑到冯啸辰的耳朵边上,低声说道:这是我改的名字,这个菜名叫土匪猪肝的,是湘省那边的名菜。
噗!冯啸辰一下子就笑崩了。陈抒涵这样一说,他就明白了。土匪猪肝是湘西的名菜,块大味辣,用急火爆炒而成,颇有几分野味霸气,因而得名,冯啸辰在前一世也曾吃过这道菜的。陈抒涵也不知道是在哪学到了这道菜的做法,却又担心在菜单中出现土匪二字会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非议,于是便自作主张给它改了个名。可她也不想想,把土匪改成革命,这不是更大的口实吗,如果搁在前几年,被革命群众举报了,她起码也算是个现行犯了吧?
你笑什么嘛!不许笑!你再笑!
陈抒涵被冯啸辰给笑毛了,她跺着脚,恨不得伸手去捂冯啸辰的嘴。结果非但没有把冯啸辰给拦住,她自己也被传染了,跟着一起笑了起来。改名这件事,不去琢磨也就罢了,越琢磨就越觉得可乐,冯啸辰这一起头,陈抒涵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幽默了。
曾文霞一开始还在旁边看着,见两个人如此亲密,陈抒涵说话的时候还凑在冯啸辰的耳朵边上,随后又心照不宣地一起大笑,她也知道自己在这里有些多余了,于是悄悄地溜开,到后厨帮着切菜去了。
好不容易笑定,陈抒涵拉着冯啸辰在一张桌子旁坐下,又给他倒了水,然后才坐在冯啸辰的对面,看着他,满脸温馨之色。
啸辰,几个月不见,你长大了,脸上的神气变老成了。陈抒涵说道。
姐,你可瘦多了,是不是累着了?冯啸辰道。与他离开的时候相比,陈抒涵的确显得瘦了不少,穿在身上的毛衣都有些空空落落了,下巴也尖了许多,眼圈下面还有点黑影,似乎是睡眠不足。不过,她的精神倒是比那时候好多了,眉眼间光彩流动,那是一种满足和自信交织的神情。
陈抒涵扯着自己的衣服秀了一下腰身,然后笑着说道:瘦点好啊,现在女孩子都时兴减肥呢,你看姐是不是苗条多了?
姐一贯都苗条,可不能再苗条了,再苗条下去,连猴都想打你,而且会连打三次。冯啸辰严肃地警告道。
陈抒涵一时没理解冯啸辰的脑洞,茫然地问道:为什么猴想打我?
因为你变成白骨精了呀。冯啸辰说道。
呸!陈抒涵唾了一口,用手指着冯啸辰的脑门,说道:你呀,什么时候学得这样油腔滑调了!
打闹已毕,陈抒涵开始向冯啸辰汇报饭馆的经营情况。这些情况她曾在信里向冯啸辰说过一些,但不够详细,此时就可以一五一十地细细介绍了。
据陈抒涵说,现在饭馆的生意非常不错,一天能有五六十元的收入,而买菜煤火之类的成本也就是三成左右,陈抒涵和曾文霞两个人的工资就更不值一提。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饭馆的毛利润能达到1000元。饭馆开业到现在是3个月的时间,积存下来的利润已经有3000元了。
冯啸辰去京城之前,专门交代过,饭馆的利润先由陈抒涵保管,不必交给冯凌宇。冯凌宇对于利润高低也没啥概念,虽然能感觉得到饭馆赚了钱,却也想不到如此赚钱。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就是五六十元,陈抒涵开个饭馆能月入千元,这完全超出正常人的想象了。
我把钱都存在银行里了。我没敢存在琴山湖这边的银行,每次都是到别的地方去存的,那边没有人认识我。还有,我怕在同一个银行存太多钱会让人起疑心,所以分成了五个存折陈抒涵向冯啸辰报告道。
就3000块钱,你存了五个存折?冯啸辰无语了。
陈抒涵理直气壮地说道:本来就该这样啊。就是这样,还有银行里的人问我呢,说我存了600块钱,都是从哪来的,是不是家里有华侨。
新岭这地方,果然还是穷啊。冯啸辰感慨道。如果是在京城,一家有个千把块钱的存款,似乎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郝亚威光是省抽烟的钱,就省下了上千块。而在新岭,没有这么多处级干部,大家的工资水平都比较低,家里能够有几百块钱存款的就不多见了。那时候银行里也不太讲究什么保护**,看到陈抒涵能够存下几百块钱,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先八卦起来了。
啸辰,今天来不及了,明天上午你早点过来,我带你去把钱都取出来吧。陈抒涵说道。
冯啸辰摆摆手:不急,取出来干什么?
这是你的钱啊。陈抒涵道,你不用拿去交给家里吗?
冯啸辰纠正道:不光是我的,我说过了,要算你两成股份的。
我真的不要!陈抒涵道,我每月都拿工资的,而且还在店里吃饭,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了。店里赚的钱,我一分都不要。
冯啸辰没搭理她,而是自顾自地说道:我是这样想的,你不是说利润已经有3000块钱了吗?你去取1000块钱出来,作为今年的分红。你拿走200,我拿走800不许推辞,你再推辞我就跟你急了!你听我说,剩下的钱,你计划一下,过完年之后,用来扩大生产。
扩大生产?陈抒涵瞪大了眼睛,怎么扩大生产?
冯啸辰道:你刚才不是说咱们的生意特别火吗?你看,去年国家给职工普调了工资,今年肯定还会有调级,而且覆盖面还会扩大。大家有了钱,下馆子的机会就会多了,所以我们的生意还会更加火爆的。现在这个饭馆的场地还是太小,人手也不够,只有你和曾文霞两个,这完全不够。
我的想法是,等过完年,你重新找一个场地,或者把旁边的房子也租下来,把门面扩大。然后,你再请几个人,至少应当有六七个吧。你不要再亲自去炒菜切菜了,集中精力做好管理,多开发点革命猪肝这样的新品
说到这里,他感觉到自己的胸口被人砸了一拳,毫无疑问,这是陈抒涵恼火他旧话重提,给他施以薄惩了。冯啸辰扮了个鬼脸,继续说道:
我请你出山,不是为了把你累得瘦成一个白骨精的,我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管理人才。我们今年把饭馆扩大到10个人,明年就可以扩大到100个人,再往后
你瞎说什么!陈抒涵打断了冯啸辰的想象,说道:咱们是个体户,哪能雇这么多人。我问过人家了,人家说雇8个人就是资本家,是要打倒的。咱们新岭的个体户,一般都是自己家里的人干活,最多再雇两三个小工,没人敢雇10个的,更别说100个了。
谁说雇8个人就是资本家?冯啸辰有些蒙圈,这种事怎么会精确到个位数的?
他可不知道,雇工人数问题,在当年可曾经引起过一场大讨论,有专家翻出马恩原著,仔细看了半夜,从字缝里看出字来,上面写的就是雇工不能超过8个,否则就是资本主义。冯啸辰没去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当然不清楚。
啸辰,我觉得咱们还是本份一点好。现在这样就挺不错了,如果一个月能赚到1000块钱,一年下来,你可就是一个万元户了,你还不知足。陈抒涵好意地规劝道。
冯啸辰道:我想要做的可不止于此。陈姐,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总有办法解决就是了。你要做的,就是琢磨一下怎么把饭馆做大,至于政策方面的规定,我来处理。
第八十二章 拜年
冯啸辰带回家的800块钱饭馆分红,彻底说服了冯立夫妇,让他们相信这个儿子的确有非凡的眼光和胆魄,他做的事情是他们两口子无法理解和想象的。
几个月前,冯啸辰劝父母拿出钱来办个体饭馆,那时冯立两口子是处于半信半疑状态的,或者说疑的成分还要远远大于信的成分。当时,何雪珍跟冯啸辰讲了半天的道理,大致是说这些钱是存下来给他们兄弟俩结婚用的,如果这样糟蹋掉,以后冯啸辰结婚就别指望家里给钱了。冯立比何雪珍要乐观一些,他在认真分析了街面上的个体饭馆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认为赚回投进去的600块钱还是有可能的。
谁都没有想到,这家饭馆的实际收益能够有这么高,照冯啸辰的说法,一个月就能够有1000块钱的利润,这相当于冯立两口子大半年的工资了。对于冯啸辰只拿回来800块钱,而把其余的钱留在陈抒涵手里准备用于扩大再生产,何雪珍有些异议,但最终还是没有反对。她安慰自己说,反正儿子拿出去的钱已经拿回来了,余下的钱都是他自己赚的,愿意怎么用就怎么用吧。儿子是能够和中央的副部长谈笑风生的人,自己再支什么招,无疑就属于图样图森破了。
让何雪珍不再惦记另外那2000块钱的主要原因,其实还在于冯啸辰从德国带回来的1万马克外汇。有了晏乐琴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婆婆,何雪珍也就不用担心儿子结婚凑不齐48条腿的问题了。作为一个有海外关系的人,还指望着一个个体饭馆给自己赚钱,那不是咄咄怪事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