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我们可以在使用中国贷款的同时,也申请欧洲或者世行的贷款吗”另一位非洲政要问道。

    “当然可以。”冯啸辰说,“我们与非洲的合作是不具有排他性的,我们的目的是促进非洲的工业化,而不是在经济上侵略非洲。如果西方国家以及世行等国际组织的目标与我们是一致的,我们当然欢迎他们加入这个计划。”

    “不过,据我的经验,西方人如果要向我们提供贷款,他们肯定要要求我们拒绝其他的资金来源,而且要求我们的政府接受他们的各种政治条件。所以,我想对各位同行说一句,与西方的合作,还是要慎重一些。”阿瓦雷国的议长盖詹意味深长地对众人说道,他与弗兰肯一样,也是长期与冯啸辰合作的,充分体会到了与中国人合作的好处,在这个时候就难免要出来挺一挺冯啸辰了。

    弗兰肯接过盖詹的话,郑重地说道:“另外一点,就是中国的设备又好用又便宜,而且售后服务非常贴心。塞里尔是个穷国,在采购装备的时候对于价格是非常看重的,我想各位同行应当也有类似的想法吧。”

    这就是传说中自带干粮的帮手啊。

    冯啸辰在心里暗笑。要论起来,盖詹和弗兰肯能够这样说也并不奇怪,中国的工业装备能够在非洲逐渐取代欧美装备,受到非洲各国的青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物美价廉加上服务到位,这就是中国装备的取胜之道。

    在从前,西方国家凭借对非洲的绝对技术优势,把白菜卖成黄金价,恨不得用几台机床就换走人家一半的gdp。非洲国家找不到替代品,明知被坑也只能就范。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之后,给非洲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也逼迫着西方国家大幅度地降低装备价格,让非洲人获得了好处。

    顺便说一句,也正因为中国产品的出现,西方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赚取超额利润越来越难,而仅仅依靠平均利润,又不足以支持他们花天酒地的花费,这才出现大批西方企业严重亏损直至破产倒闭的现象。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也是由此而生的。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冯啸辰顺着刚才的话题说道:“各国是利用中国提供的贷款,还是利用西方以及世行的贷款,并不重要,只要是对非洲的发展有利,我们都是支持的。至于说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是使用中国装备,还是西方装备,同样并不重要,需要根据各国的国情自己选择。

    但是,我们今天提出这个五年计划,是希望各国能够在项目选择上能够顾全大局,不要出现无谓的竞争。我们这个计划是按照非洲大陆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需求制订的,具有宏观上的统一性。各国按照这个计划行事,就能够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分享工业化的红利。如果违反了这个计划,就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拉穆鲁站了起来,严肃地对众人说道,“非洲之所以成为全球经济最落后的一个洲,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50多个国家不能够拧成一股绳,有些国家甚至成为西方大国的代理人,在非洲兴风作浪,破坏非洲的和平,让外人得利。现在,我们的中国朋友为我们编制了整个非洲工业化的统一规划,如果我们再抱着互相提防的心态,各自为战,那么不仅对不起中国朋友的心血,也会断送非洲发展的机会。”

    “我有一个提议。”加贝国工业部长卢拉姆站起来,说道:“我们今天到会的各位总统、部长,请




895.第893章 胥老的徒弟
    第893章 胥老的徒弟

    杜晓远十几年前与王瑞东一道到非洲来创业,在阿瓦雷的工业园区开办了一家机修厂,专门为园区企业提供机修服务,业务做得非常好,也赚了不少钱,还因为一次遇险而娶到了一个漂亮媳妇。后来,杜晓远做腻了商业,却又不愿意离开非洲,正值有关部门在招募从事中非合作方面的工作人员,他便报了名。

    中国政府与非洲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教科文卫等诸多领域,每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杜晓远在非洲经商多年,对非洲的风土人情有深入了解,远比国内那些从未到过非洲的干部更适合这方面的工作,因为他一排名就被录用了,还被安排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

    做了十几年的生意,杜晓远已经有了很丰厚的身家,对于金钱利益便没有了什么渴望,应聘政府职位只是出于一种内心的理想。也正因为此,他工作兢兢业业,处事清廉,深受领导以及服务对象的好评,职务在几年间不断提到提升,最后被安排在坎代工业园担任了管委会主任,管着园区的几百家中国和本地企业。

    中国与非洲各国合作建立的工业园,与中国国内各省市的开发区没有什么区别,一般都会有一些特殊政策,以便吸引外来投资。杜晓远担任管委会主任之后,花费了许多精力从国内招揽企业到园区开办分公司,成效也非常显著,使坎代工业园迅速成为非洲各个工业园中业绩最好的之一。

    在他招揽国内企业的过程中,冯啸辰的名义也发挥了不少作用,一些企业原本也打算到非洲来试水,资金投在哪个工业园都差不多少,杜晓远找上门去,人家也就顺水推舟答应到坎代工业园落户,表面上是说给他杜晓远一个面子,其实这个面子是给冯啸辰的。

    冯啸辰知道小舅子打着自己旗号招商的事情,他让人从侧面了解了一下,知道这些企业到坎代工业园投资其实也是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因此也就顺其自然了,当然,私底下遇到合适的时候,他还是要向这些企业的领导道声感谢啥的。

    杜晓远也不是一味蛮干,他清楚哪些企业到坎代工业园投资是合适的,哪些是不合适的,对于那些不合适的企业,他是不会上门的。毕竟他也是40多岁的人了,哪能拿姐夫的面子不当一回事。

    所有这些,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冯啸辰担任中非工业技术合作协会会长之后,非洲各个工业园区的工作也都成为他的业务管辖范围,杜晓远就是他的下属了。杜晓远的工作做得好,对冯啸辰也是一个支持。冯啸辰这次到坎代来,也有视察工作的成分在内。

    “姐夫,这是一家轧钢厂,是加贝本地人开的。上个月,他们刚从咱们国内引进了一条二手的小型轧钢生产线,是默哥帮他们采购来的。”

    杜晓远指着前面一处规模不小的厂区,对冯啸辰说道。

    杜晓远说的默哥正是宁默,也不知道他们之间是什么时候认识的,听杜晓远那口气,好像和宁默的交情比冯啸辰还要深了。宁默这些年迷上了倒腾二手设备,一开始是把设备卖到印度,随后又扩大到了整个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再后来又发展到非洲,生意越做越大。看那意思,进军拉美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生产资料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于是催生出了大量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机械厂等。这些企业使用的是从国外或者国内大企业淘汰下来的小型设备,也不在乎生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完全就是野蛮生产。进入新世纪,国家开始整顿落后产能,这些小型设备被强行淘汰,有一些接近报废的便被拆解回炉,还有一些尚有五六成新的,直接当成废铁未免可惜,宁默做的生意,就是把这些还能使用的设备进行必要的翻新之后,转售到海外来。

    坎代的这家小型轧钢厂,便从中国引进了一套二手的轧钢设备,而且正是由宁默倒腾过来的,其中是不是杜晓远帮忙牵的线,冯啸辰就不得而知了。冯啸辰到坎代来之前,便知道宁默此时也在这里,还想着要见一见呢。

    “哈哈,老冯,你来了!”

    冯啸辰刚刚想到宁默,就见宁默从厂子里走了出来。他大步走到冯啸辰面前,一边用手拍着冯啸辰的肩膀,一边抱歉地说道:“我听晓远说你今天过来,刚才忙着和客户谈事,也没能到园区门口去迎你,你没怪罪我吧。”

    “说啥笑话呢!”冯啸辰嗔怪道,“咱们之间还需要这种虚套吗”

    宁默认真地说:“需要需要,我老婆说了,现在冯总是高级领导了,我在你面前得注意点规矩,不能再一口一个老冯了,让人听见不合适。”

    “你刚才不也叫了老冯吗”

    “有吗哎呀,罪过罪过,我现在改口来得及吗”

    “你现在改口,我立马就走,以后别说你是我的朋友。”

    “



896.第894章 工业化的种子
    第894章 工业化的种子

    “这就是索恩。”

    宁默低声地向冯啸辰介绍道。那位老人,宁默是不用介绍的,此人正是胥文良。相比两年前冯啸辰见他的时候,胥文良又瘦了一些,背也有些钩娄了,毕竟是岁月无情。

    大家没有打扰二人的谈话,只是站在几步开外听着。

    “对,对不起,老师……”

    索恩怯生生地说道。他说的是生硬的中文,在此前,宁默已经向冯啸辰说过,索恩学过一点中文,为了接收这条轧钢生产线,他还专门找了一个当地的中文补习学校突击学习了一段时间,所以应付一些日常交流还是可以的。

    “对不起光说对不起就可以了吗”胥文良却没有原谅对方的意思,他用手指着设备,大声说道:“这是止推瓦,这是推力盘,推力瓦和推力盘之间间隙是3毫米,正负不能超过0.1毫米。这个地方在生产过程中是要经常进行调整的,如果间隙调整不好,就会导致轴承压力失常,严重的有可能导致轴承磨损。这些东西我昨天已经跟你说过,你为什么不记住!”

    “我记了笔记,还没来得及背下来。”索恩翻着自己的笔记本解释说。

    “为什么不背呢昨天我是下午跟你说的,你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去背,为什么没有背下来你这个问题没搞清楚,后面的问题就没法理解,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胥文良质问道。冯啸辰对于胥文良的这种口气是非常熟悉的,那就是工厂里师父训徒弟的口气。

    索恩磕磕巴巴地说:“老师,我……我的中文不太好,背这些东西,背得很慢……”

    “中文不好,这是理由吗”胥文良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苏联专家到中国去帮我们安装轧钢机,也是这样给我们讲解。那时候,我也是刚刚学俄语,苏联专家说的东西,我连一半都听不懂。听不懂怎么办苏联专家只讲一遍,不会给我们讲第二遍。我们就是白天听,晚上背,不明白的地方就拿着一本俄汉辞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为了背下这些知识,我们通宵不睡觉都是常有的事情!搞工业,哪有不吃苦的!”

    也许是过于激动,也许是因为回忆起了一些往事,胥文良有些喘不过气来了,只能停下来,努力地呼吸着,脸上也泛起了一些潮红。

    “胥老,您别激动。”冯啸辰替这个时候走上前去,伸手搀住了胥文良,对他说道。

    “咦,是冯总,你啥时候来的”胥文良这才发现冯啸辰一行,他连忙伸手与冯啸辰握手,客气地打着招呼。

    “我已经来了一会了,刚才看你在训徒弟,就没敢打扰。”冯啸辰笑呵呵地说道。

    “这……,哎,我这也算是恨铁不成钢吧。”胥文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他与索恩毕竟没有师徒名份,而且索恩还是“外国人”,他这种表现被冯啸辰看到,就有些尴尬了。

    宁默上前把冯啸辰介绍给了索恩,索恩惶恐地向冯啸辰行礼问候。冯啸辰拍拍索恩的肩膀,然后笑着对胥文良说:“胥老,我觉得这小伙子还是挺不错的,他过去没学过中文,你讲的这些又是挺复杂的技术概念,他一时记不下来,也是能够理解的,你就别要求太严格了。”

    冯啸辰这话,就是最常见的打圆场了。在他看来,胥文良的严格有些多余了,他们只是来卖设备的,设备安装好,调试好,任务也就完成了。对方愿意学点技术,胥文良指导一二,算是尽点义务,何必这样严格要求呢

    听到冯啸辰这样说,胥文良的气势一时也弱下来了,他看了看索恩,索恩倒是态度很诚恳,他对冯啸辰说:“不,冯总先生,老师对我严格是应该的。是我没做好,我对不起老师。”

    “这也不怪你。”胥文良叹了口气,说:“冯总说得对,我可能有些急于求成了。不过,索恩,你要知道,搞工业,靠别人是没用的,最终只能靠自己。在整个加贝,你可能是第一个学习调试轧钢机的,以后你还要教其他人。你现在不记住这些,将来怎么教别人呢”

    “老师,我记住了。”索恩低下了头,挺高挺壮的一个小伙子,表现得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一般。

    见冯啸辰来了,胥文良也不便再给索恩讲课了,他打发索恩去找其他的中国工程师求教,自己陪着冯啸辰观察,一路走一路聊着闲天。

    “胥老,您身体还行吧”冯啸辰向胥文良问道。

    胥文良笑着摇摇头,说:“老了,零件彻底磨损了。我感觉,这次来非洲,恐怕就是我最后一次出来了。”

    “瞧您说的。”冯啸辰说,“我看以您的身体,到哪去都没问题。不过,像调试设备,还有教学生这样的事情,您就别再操劳了。”

    胥文良扭回头,看了看正在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索恩,感慨地说道:“索恩这个小伙子,专业底子不行,但有热情,有志气,看到他,我



897.第895章 在非洲当农民
    第895章 在非洲当农民

    大家互相见过礼,杜晓远招呼大家进了饭店,来到他订好的包间,开始安排众人入席。这一干人来自于好几个系统,所以排座次还是有些讲究的。杜晓远这些年也长了不少阅历,处理这种事情倒也是轻车熟路,没有出什么差池。

    饭店里用的是圆桌,主座次座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上首两个位置,一个请胥文良坐了,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老爷子的岁数在那放着,再加上是工业界的前辈,在场的民营企业家们对他也是充满敬意的。另一个位置,是由冯啸辰坐的,他再三声称阮福根比他年长,更应坐在上首,但阮福根哪敢答应,最后硬按着冯啸辰坐下了。

    往下的位置,基本上就是照着身家与年龄的综合考量来安排了,杜晓远和冯啸辰的秘书杭锦坐在了最下首的位置。万官生和梁东明等倒是象征性地谦让了一下,说杜晓远是工业园的领导,不应当坐在下首。换成其他场合,杜晓远或许会半推半就地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位置坐,但这一次有冯啸辰在场,他就只能选择低调了,坚称自己是为大家服务的,坐在靠门边的地方,方便上菜买单之类。

    坎代工业园的规模不小,入住的中国企业就有六七十家,再加上加贝本地的企业以及少数欧美日韩的企业,林林总总有一两万人,所以服务业也非常兴旺,什么餐饮住宿、购物保健之类的门店足足有一条长街,据说连周围几个城市的居民都会时不时地跑过来消费。

    刚才杜晓远带着冯啸辰等人过来的时候,冯啸辰注意到,这里的门店一多半都挂着中文字号,装修风格也是极具中国特点,乍一看让人误以为是走进了国内某个城市的商业街。杜晓远介绍说,在坎代工业园里,汉语是通用语言之一,会说汉语就能够通行无阻,相反,如果只会说加贝当地语言,生活上就会遇到各种障碍。

    他们此时用餐的这家饭店,便是十足的中餐馆。端盘子的姑娘倒是本地黑人,但领班是如假包换的海东妹子,一口海东味的普通话让冯啸辰听着都觉得难懂,可那些黑人服务员却能与她用中文应答如流。细细听来,似乎黑人服务员的中文也是带着些海东口音的。

    “这个店的老板就是我们会安人,和我老婆家的表舅是一个村子的。他当初到非洲来开饭店,还找瑞东帮过忙呢。”阮福根这样对冯啸辰介绍道。

    “我知道他。”万官生也插进话来,“他现在在会安也有点小名气了。当初他到非洲来的时候,就是个穷光蛋,干了两年就回老家盖了房子。后来他带了村里好多人到非洲来开饭馆,都发了财。”

    “这种事我倒也听说过。”冯啸辰点点头,“我陈姐也在非洲开了六七家分店,生意也都不错呢。”

    “你说的是陈总吧”阮福根说。他也是认识陈抒涵的,这其中既有因为冯啸辰的原因,也有与杨海帆的关系。他说:“陈总做的是大买卖,走高档路线的。她开的春天酒楼的分店,都是在非洲的大城市。我们海东出来的这些小老板,主要是在非洲的二三线城市,还有这些中国工业园啥的,赚的都是小钱。”

    杜晓远笑道:“咱们吃饭的这家饭馆的老板,赚的可不算是小钱了。在我们工业园有种说法,开厂子的还不如送盒饭的赚钱多。这话稍微有点夸张,不过也说明开饭馆是很赚钱的生意。”

    冯啸辰说:“晓远,你这话也得看对谁说,在阮总、万总、梁总他们眼里,区区一家饭馆赚的钱,就绝对是小钱了。阮总他们要做点啥业务,个把亿的利润都只能算是小目标呢。”
1...437438439440441...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