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重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齐橙

    罗主任圣明!冯啸辰向罗翔飞打了个千,说道。

    尽搞这种名堂!罗翔飞斥了一句,说道:这件事情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有些企业能够通过互通有无的办法来解决人员调动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就一定正好拥有可以和别人交换的人才,届时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你的才能不应当浪费在这种事情上,重装办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你要担当起来。




第一百八十九章 面向21世纪前叶
    敏,真想不到,你的调动会办得这么快!

    是啊,真像做梦一样,永峰,你几年你一个人带妞妞,又当爹又当妈,真是苦了你了。

    你不也一样?一个人带着壮壮,又当妈又当爹的,也辛苦了。

    这件事能办成,真得感谢小冯处长,如果不是他去我们厂找冷厂长,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办成呢。

    是啊,小冯处长真是一个热心人。我想好了,这一次无论如何我也得把新轧机的设计搞好,要不就太对不起人了。

    爸爸,妈妈,你听,这是弟弟教我说的林北话,好玩不好玩

    妈妈,我要姐姐送我去幼儿园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许多个家庭里进行着。重装办成立之后推出的第一个大动作,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他们一没有发布什么十年规划,二没有组织什么会战,而是大张旗鼓地统计各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职工两地分居问题,然后协调不同地区的政府企业帮助予以解决。

    对于单独的某个家庭,以及其夫妻双方所在的企业来说,解决一方的调动问题难如登天。因为这其中需要涉及到一方的企业是否愿意放人,而另一方是否愿意接收,此外还有户口迁入方面的障碍,一拖十几年的情况十分普遍。

    重装办采取的是一个协调的方法,他们在充分统计了各家企业存在的职工两地分居情况之后,推动双方或者多方的协商,让甲企业的张三调动到乙企业,乙企业的李四调动到丙企业,丙企业的王五再调动到甲企业,最终实现了一种多赢的结果。

    其实,大多数企业的领导也都不是存心要为难自己的职工,下属有生活困难,对于工作以及企业氛围都存在不利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领导们也是愿意帮着职工解决这些困难问题的。此前的障碍,主要是在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存在难度,有重装办这样一个上级单位出手,多方说和,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当然,重装办毕竟不是居委会,罗翔飞也不会越俎代庖地去解决全国所有的两地分居问题,他把自己所关注的范围严格限制在重点装备企业的范围内,只有涉及到装备企业的职工家属在非装备企业工作的,才跨出这个范围去做一些额外的协调。

    粗粗统计下来,全国几百家能排得上号的装备企业里,存在两地分居问题的家庭有上千个之多,几乎每家企业都能找出几个。罗翔飞从电子部挖来的计算机高手吴浦专门做了一个数据库,又设计了一套算法,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出能够配对调动的人员,然后生成一个交换人员的方案,发送给所涉及到的企业,让他们去相互协调。

    当然,并不是所有这些协调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有时候某些企业想要的人与能够配对成功的人在专业上不匹配,或者某个希望调出的人处于一个重要的岗位,必须等待有人代替才能放走,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更广泛的撒网。对于这样的情况,那些困难家庭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事情已经得到了上级单位的关注,解决困难的希望又多了几分。

    还要说的一点是,存在两地分居问题的,多半是企业里有一定地位的职工,要么是管理干部,要么是技术人员,要么是高级技术工人,他们或者是因为大学毕业分配到不同单位,或者是为了支援重点建设而调动到外地的单位,这样才出现了两地分居的问题。一个普通工人一般是不太可能在相隔几百几千公里的异地找到配偶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重装办的这项举措,受益的对象往往都是各企业里的重要人物,在企业里是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一时间,重装办便成了各企业都关注的一家上级单位,重装办的干部到企业里去联系工作的时候,除了企业的接待之外,往往还会受到一些职工的私人宴请,毫无疑问,这些请客的职工都是在重装办解决两地分居举措中受益的那些人。

    这件事办得轰轰烈烈,功德无量,但热闹是属于刘燕萍和薛暮苍他们的,冯啸辰只是一个倡议者,无缘亲自去操刀。他从秦重回来之后,便被吴仕灿生拉硬拽地拖去讨论规划处新拟定的重大装备发展规划去了。

    咱们重装办目前所主持的11项重大装备,预计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完成,届时我们将形成一个良好的装备制造能力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考虑了面向21世纪前叶的装备发展思路,大致涉及这样6个产业方面:

    第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其中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第二,能源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源;

    第三,新材料产业,包括新型功能材料,如稀土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等;先进结构材料,包括高强度轻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这个就更多了,比如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等;

    第四,生物产业;第五,信息技术产业;第六,节能环保产业

    会议室里,规划处副处长张鹤指着幻灯片,对参会的众人侃侃而谈。这是一次规划处的内部会议,除了规划处自己的人,就只有冯啸辰一个是外人了。请冯啸辰来参会是吴仕灿个人的意见,前一段时间,吴仕灿和冯啸辰私底下交流很多,他对冯啸辰的技术眼光极为欣赏。

    我们目前所列出的,大致就是这些,围绕着这6个重点产业方向,我们拟定了20项重大工程,详细的目录都已经在资料上了,请大家发表意见。张鹤最后这样说道。

    看到张鹤结束介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吴仕灿笑着对冯啸辰说道:小冯,这些内容,都是我们规划处的同志们这些天工作的成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份规划最起码已经是十易其稿了。

    关于规划中提出的重大装备目标,我们处里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小钟属于保守派,认为规划的目标太大了,难以实现;小张属于激进派,认为目标还可以再远大一些。至于我自己嘛,属于妥协派。小冯,你在前期也为我们的规划提出过不少意见,不过这段时间你在外地出差,没有参加我们后面的讨论,这份规划你也应当是第一次看到,所以,请你先发表一下意见吧。

    各位都是专业人士,我是属于冲锋陷阵,专门跑一线的,对于规划是个门外汉,让我先发言,真是赶鸭子上架了。冯啸辰笑呵呵地表示着谦虚,这也属于是套话了。人家请你提意见,你不先声明自己是外行,上来就装专家范,是很容易拉仇恨的。

    听到冯啸辰的话,被吴仕灿指名为保守派的副处长钟启帆嘿嘿笑着,说道:

    冯处长太谦虚了,谁不知道你是咱们重装办的技术专家啊。我们这些人,多半都只了解自己从前从事过的专业,对于这种全面的规划,还是第一次接触。

    就拿我来说吧,我原来是在电子部工作的,对于电子信息这方面的事情,了解得多一些,对于吴处长搞的化工,还有张处长搞的航空工业,我就都不懂了。冯处长是个通才,听说是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全知,所以,请冯处长从全局上帮我们做一些指导吧。

    钟启帆这话,半真半假,倒也不能说有什么敌意。冯啸辰此前与钟启帆也接触过,知道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崇洋派,言必称国外如何如何,经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咱们中国不行。因为冯啸辰能够说好几国外语,钟启帆对冯啸辰还是颇为欣赏的,此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嫉妒,就不好说了。

    冯啸辰向钟启帆笑了笑,说道:钟处长这是把我往火上架呢,我哪是什么通才,充其量算是个通译吧,大家都知道的,我过去在冶金局就是当翻译的,稍微看过一些国外资料,能够拽几个名词而已。对了,张处长,你刚才说我们这是面向21世纪前叶的规划,这个前叶具体界定到哪年呢?

    张鹤扶了扶眼镜,说道:这个不太好预测,我们初步考虑是到2030年前后完成所列出的所有技术装备,当然,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有一些装备有希望在2010年左右就完成。

    我对这个规划是持保留意见的。钟启帆打断了张鹤的话,说道,比如说吧,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前后,实现家家拥有计算机的目标,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到那个时候,中国按3亿个家庭计算吧,一家一台计算机,就是3亿台,这得多少钱?谁来制造这些计算机?还有,一个普通工人,家里要计算机干什么?按照这样的规划来指导咱们的装备建设,完全就是误入歧途。



第一百九十章 第三次浪潮
    钟处长的意见我不太赞成。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张翰匀说道,去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叫《第三次浪潮,书中提出,代表农业社会的第一次浪潮过去,代表工业社会的第二次浪潮也即将过去,未来人类将进入第三次浪潮,也就是知识社会,或者叫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将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那时候家家户户拥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家家户户要计算机干什么?老张,你家里需要计算机吗?钟启帆说道。

    我我当然不需要。张翰匀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钟启帆又转向众人,说道:那么,谁需要计算机呢?

    工作人员黄明答道:钟处长,你这个问法本身就不对。老张说的《第三次浪潮那本书,我在杂志上看过一些梗概,人家说的是未来的情况,而我们做的规划也是面向2020年的。我们现在家里不需要计算机,不意味着未来也不需要,对不对?

    我说的就是未来啊。钟启帆抬杠道,我过去就是搞计算机的,对于计算机的用途,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计算机是用来做科学计算的,放到科学院肯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户,干什么?大家都想想,给你家里放一台计算机,你用得上吗?

    用处还是挺大的吧?冯啸辰笑呵呵地说话了。作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谈论信息社会,真是一件郁闷的事情,明明是后世的常识问题,在今天居然会被当成是异端邪说。

    张翰匀说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1980年在美国出版,当即就引起了轰动。不过,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信息社会的阐释,其中涉及到技术方面的内容并不多,而是专注于讨论在信息时代可能出现的社会变化,比如多样化个性化小型化的倾向等等。在书中讲到的分散式办公,其实就是后世实际出现的soho一族。自我服务自己动手的概念,则与diy3d打印技术等有着一些关联。书里说到传统媒体的衰落小型化媒体的出现以及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与自媒体时代的很多特征颇为吻合。

    限于当年的技术水平,作者阿尔夫托夫勒并没有预见到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强大影响,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之类的概念都未能提及,这也证明老托不是一个穿越者,只是一个预言家而已。

    《第三次浪潮在中国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之后,一段时间里几乎不谈第三次浪潮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正如后世你不说说工业40或者3d打印之类的,都不敢说自己懂工业。重装办的这些工作人员都属于思想比较前沿的,所以现在就已经在谈论第三次浪潮的概念了,但他们无论如何前卫,也想象不出未来的信息社会会是什么样子。

    我举个例子说吧。冯啸辰决定给大家做做科普,他不打算去抢托夫勒的饭碗,但对重装办的同事们说点后世的概念,还是可以的,至少让大家有一些前瞻的眼光,不至于犯一些过于保守的错误。

    咱们现在每天都要来单位上班,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写成文件。如果计算机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把计算机连接起来,然后各自呆在自己家里,在计算上进行讨论,再把写好的文件通过计算机传递到其他同事那里去。这样一来,不就是家家户户都需要计算机了吗?冯啸辰说道。

    这种计算机网络在国外已经有了,美方在1968年建立了arpa,目前已经推广到了非军用部门,覆盖了美国全境,甚至英国和挪威的用户都能够通过arpa连接到美国的计算机上。

    工作人员陈默插话道,这是一位德语专业出身的姑娘,人如其名,性格比较沉默,但眼界很开阔,对国外的情况颇为了解。

    冯啸辰点点头,道:我说的正是阿帕网这种模式,未来这种模式将会应用到全球,其中当然也会包括中国。届时我们就都有可能在自己家里办公了。

    钟启帆道:这个东西我也听说过,但那是人家美国,不是中国。小陈刚才说的美国在1968年搞这个阿帕网,到现在也只是一些重要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军方在使用,还是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嘛。要普及到千家万户,我估计美国也得再花几十年时间,至于咱们中国,恐怕就得到下世纪末了。

    这倒不一定。胖乎乎的黄明说道,钟处长没听说过一条摩尔定律吗?这条定律认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24个月就能提高一倍。我们现在认为很复杂和很昂贵的计算机,过20年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也非常便宜,到时候大家就都能用得起了。

    的确如此。冯啸辰道,苹果电脑的出现,使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咱们国家发展得慢,但我们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最多到2000年前后,家用电脑就会得到广泛的普及。再往后,手持式信息设备将会出现。

    啥叫手持式信息设备?陈默好奇地问道。

    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冯啸辰说道,接着,他便把后世出现的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概念向众人做了一个详细的描述,捎带着把什么游戏一族剁手一族埋头一族之类的现象也都做了个介绍,让包括吴仕灿在内的众人都听得入了迷。

    小冯,你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

    听完冯啸辰的讲述,吴仕灿感慨地说道,真到那一天,那就真是实现了四个现代化了。

    岂止是四个现代化啊,那简直就是黄明说到这里,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表述才合适了,的确,在有关四个现代化的理想中,根本就没有移动互联这样的事情。

    小冯,你觉得你说的这些,会在什么时候实现?钟启帆问道。

    冯啸辰道:按照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2010年之前肯定能够达到。

    我觉得你太乐观了。钟启帆道,如果你说是2050年,我还勉强能够相信。另外,如果是在美国呢2020年之前实现这样的目标,也是有一些可能性的。

    冯啸辰也无话可说了,思维超前别人一步,那叫天才,超前人家十几步,在人家眼里就是疯子了。他说的明明是2010年的中国真实出现的情况,在1981年的人眼里就成了神话。当年有一部科幻小说叫《飞向人马座,其中写到了无人驾驶汽车星际航行中微子通信,可偏偏没有写到手机互联网,宇宙飞船上带着的图书馆是几十箱子的缩微晶体片,每块晶体片像芝麻一般大小,需要用手指捏着放到一个专用机器里,然后就能够了

    好吧,其实也没必要笑话前人的眼界了,今天的人们恐怕也想象不出20年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也许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什么预测和科幻,到20年后也会被证明是太低估科技的力量了。

    钟处长,关于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我们现在争论的意义也不大。不过,我认为,在我们制订规划的时候,需要有一些未雨绸缪的考虑。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将会是机会无穷的。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就着手进行布局,我说一些方向: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生产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薄膜液晶显示技术,关键性专用设施和仪器。所有这些技术不仅要掌握,而且要达到产业化的要求。届时即使我们国内市场无法提供足够大的需求,我们面向国际市场也是必须的。冯啸辰说道。

    我赞成冯处长的意见。黄明第一个举手支持,我们做规划的时候,不能光想着跟在国外的后面,我们应当有赶超国外的勇气。凭什么我们就必须从国外进口彩电,我觉得有朝一日应当是外国人从中国进口彩电,什么东芝啊夏普啊,在咱们中国人面前都得低头。

    哈哈,小黄,你就做梦吧,这绝对是不可能的。钟启帆不屑地说道。

    嗯嗯,扯远了,大家还是回到这个规划上来吧。吴仕灿不得不发话了,这楼已经歪得不成样子了,作为楼主,他有义务打断大家的自由发挥。他指了指冯啸辰,说道:小冯,你刚才谈了对电子信息产业方向的看法,其他几个方面,你也谈谈吧,咱们今天是神仙会,畅所欲言。这个方案是我们处搞出来的,你作为旁观者,应当能够看到一些我们忽略掉的事情。

    冯啸辰点点头,说道:
1...9495969798...4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