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这个时期,部族内的人们要婚配,只能是同辈与同辈通婚,不能错辈结合。所以,当同一部族内男女人口比例失衡时,抢亲婚制应运而生。

    抢亲婚,分单独行为和族群间的行为。

    单独行为,就是男子到了婚配的年龄后,约上几个帮手到别的部族周围寻找适龄的妇人抢回来成亲;族群间的的抢婚,则是两个部族间为了水源、食物、生存空间等等,进行灭族战争,然后将失败的一方的女性分配给胜利方的男子。

    第三个阶段是族外婚。

    本部族之内没有足够的异性可以结合,抢亲的对象又有限,于是,部族与部族之间开始联姻。

    前三个阶段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蒙昧期,婚姻的第四个阶段则从中国的周朝开始。

    从周朝尤其是东周,人类文明渐渐完善出严格社会秩序。

    婚姻制度从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夫一妻群妾制度,或者说是一妻一夫群妾制。妻与妾的出现,意味着子女有嫡庶之分。

    等到一个个以姓氏为单位的家庭和家族出现后,同姓不婚制度依然保留,部族之间的联姻演变为两个姓氏之间的联姻。

    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收继制,也叫转房制。

    其含义是: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而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

    “蒸”与“报”合称为收继制。

    收继制这种婚姻制度是符合当时的道德伦理的。

    刘汉建立后,婚姻制度就到了第五个阶段。

    董仲舒将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孟子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等,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孔孟的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东汉后期的经学家马融,也就是马周的远祖,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并称为三纲五常。

    这种并提连称意味着封建思想家终于把封建纲纪和处理这种纲纪的道德原则结合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伦理道德体系。

    《礼记昏义》中,议婚至完婚过程中有六种礼节,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是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这个程序的注意要点是,如果两个家族间之前有过联姻的记录,则要确定新促成的夫妻关系中是否会出现错辈结合的情况。如果辈分合适,才能进行下一程序:问名。

    于是,像收继制等不再符合新的伦理道德的婚姻制度,从汉初开始就渐渐消亡了---最少在中上层社会是消失了。在民间,那些贫寒和偏远地区娶不起媳妇的,或许也会有的。

    悲惨的是,随着鲜卑等异族南下,不但以汉人为主体的中华文明遭到严重破坏,连收继制也重新出现。

    隋文帝杨坚死后,他的两个宠妃宣化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被炀帝杨广收留了,历史书还一本正经地说“太子蒸焉。”“亦为炀帝所蒸。”

    殷清风知道隋唐两朝皇室的许多做法体现了胡人的习俗,可他没想到有一天这事儿落到他身上。

    韦尼子有过婚史,这没问题。而且,这么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寻找自己的幸福,谁也不能拦着。但她的前夫可是他的老丈人啊虽然不是完全符合“蒸”的定义,可...可这阴影太大了吧

    脑补一下画面:“前丈母娘,咱俩嘿哟得爽不爽”“前女婿,你的前丈母娘很爽。”“那,咱们继续啪啪起来!”.....

    恶寒!太恶寒了!

    当然,他也知道他的想法在这时的人们看起来是可笑的。

    韦尼子只是妾,不是妻。妾近乎于奴婢,不在婚姻制度的约束下。不要说她已经是自由身,就算她现在还是李世民的妾,世人也允许李世民将自己的妾赠送他人---不管赠送的对象是李世民的长辈还是晚辈。

    也就是说,殷清风的恶寒是“没理由”的。

    韦妃问道:“怎么,清风不中意尼子”

    殷清风心说,这是中不中意的事儿吗她曾经是我的丈母娘啊,虽然是庶丈母,可我有心理障碍啊

    他看了一眼略显紧张的韦尼子说道:“这位韦娘子钟灵毓秀,国色天姿,清风岂敢觊觎。”

    韦妃显然没想到殷清风会拒绝。

    在她看来,韦尼子虽然不是嫡支之女,但把她这个韦氏女当做妾室送出去,应该不会辱没殷清风的身份的。

    她的概念里,没有三婚几嫁的说法,只要单身就可以结婚或再婚。于是,她追问道:“是嫌弃尼子的相貌还是品性,还是年龄

    清风也评价尼子钟灵毓秀、国色天姿,婶婶也敢担保她的品性上佳,那清风就是嫌弃她的年龄喽。韦氏还有许多族女...”

    殷清风赶紧拦住她,这明明说的就不在点子上嘛。

    “清风只是不想身边有太多妻妾而已。”

    韦妃立刻放心了,她看了一眼羞愧的韦尼子,严肃的说道:“清风可知你叔叔婶婶为何要你纳了尼子

    你拒绝了河东裴氏的联姻意愿,让你的兄长娶了芸儿。

    芸儿的父族已经衰弱,所以,在外人看来,芸儿代表了婶婶我,婶婶又代表了京兆韦氏。是韦氏而不只是婶婶出身的韦氏郧公房!

    但芸儿只是韦氏的外女,无论以韦氏来看还是他人看来,殷氏与韦氏的关系并不牢固。

    你叔叔同意赐婚,就是想将裴氏与韦氏对立起来。韦氏的族人也愿意追随你叔叔,所以想让清风你再纳一位韦氏女。

    婶婶我和尼子同出一支,但这一支的族女中又无适龄的,而且尼子与婶婶我亲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若清风嫌弃尼子的年龄...”

    韦妃痛惜的看了韦尼子一眼,回头说道:“还可从其他支房里挑选嘛。”

    殷清风这才想起来,李世民同意赐婚,有他在政治上的打算,而韦氏让他纳韦尼子也是看到了他的力量。

    从赐婚开始,就意味着,京兆韦氏把他作为与李世民的第一联系人。既然他的地位这么重要,怎么可能不加强一下关系呢而联姻是最有效的方式。

    京兆韦氏和河东裴氏一样,各支房基本是各自为主的,哪怕面对共同的敌人,也不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韦妃所说的其他支房,应该指的是她出身的郧公房的那一支里的分支。

    韦氏的郧公房,定名于韦妃的曾祖父韦孝宽,但这一支的显赫源头还要再往上推几代。可惜的是,到了韦妃这一代,人丁的确有些凋零。

    韦妃的老爹,在隋朝的时候就死了,她只有一个哥哥韦义节。韦义节在隋末投靠李渊,最后官至刑部侍郎、襄城郡公。

    韦妃的二叔,也就是韦尼子的父亲,只有两个女儿,另一个女人韦檀特前两年嫁给隋朝尚书左丞、国子祭酒宏农杨汪第五子杨政本。

    韦妃的三叔在武德六年挂了。

    除了韦妃爷爷韦孝宽这一支外,韦妃另三个叔爷叫韦寿、韦霁、韦津。

    如果韦妃想从郧公房挑选族女




第二百六十六章:韦氏妮子
    孩子们的心思是简单的,他们并不在意韦尼子是他们的庶母还是陪他们玩耍的姐姐。

    送走韦妃后,殷清风将韦尼子介绍给月眉,只有她还不认识韦尼子。

    不知道她们是太单纯,还是别的原因,就连鱼娘都没有因为韦尼子之前的身份而流露出什么异样的神色。总之,四个小妞儿对于家里多了一个新成员表现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情形就和殷清风想得差不多,当他把韦尼子介绍给家人的时候,殷元只是点下头、闻氏上下左右的打量着、殷清栿是羡慕他弟弟又得了一个绝色美人,玉娘姐妹俩最多就是好奇。

    裴氏心里满是苦涩。

    裴氏女,在世人眼里是一个多么显贵无比的称号啊。可只有她们这样出身世家的人自己知道,这样的称号背后绝不仅仅是显贵那么简单。

    每个家族里,只有极少数受宠的嫡女才是真正的显贵之人。她们这样不受宠的嫡女或庶女,而是只是家族利益的联系者、只是为家族谋夺利益的工具。

    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于飞之乐....那些美好的词汇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

    身为世家女就要有世家女的觉悟,从她明事理那一天就深刻的记住了这句话。她自认这些年一直在尽心尽力做好一个裴氏女的本分。之前一切都顺利,可就在家族最需要的时候,她却束手无策。

    从兄裴寂想通过笼络庶子来保住和增加家族的利益,正好也把清栿的亲事给解决了,偏偏庶子要从中阻挠。不是他去找从兄,让从兄带着族人迁徙到都城的吗怎么就不同意这门亲事呢难道,太子要对裴氏不利

    太子不让裴氏与殷氏联姻,明显是不想让裴氏与皇室有任何瓜葛。这么做,是要对裴氏动手的前兆那...裴氏岂不是危险了

    灭族应该...不会的...史书上还没有记载过那个姓氏被皇室灭绝的先例。就算株连九族也灭不掉一个姓氏的。这也是为何每个姓氏都有众多分支和堂号的原因所在。

    而且,从兄说那庶子建议过要修改连坐法。

    新的连坐法只牵连四族。这其中,父族才两代且二十岁以下男丁免死。如果皇室真同意了,完全奈何不得裴氏啊。太子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一下午的时间里裴氏的脑子都是乱乱的,根本无心去想什么韦氏的意图。要不是殷元要开祖祠祭祖,她早就应该在从兄的府邸里了。

    她勉强笑了笑,接受了韦尼子的行礼。

    韦尼子第一次听说殷清风这个名字,还是王府里传出月襄城县主被赐婚的消息。当时,她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世上又多了一个不幸的女子。

    第二次,则是听说尚未成亲的县主却与殷清风住在一起的消息。

    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她就被迫出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也素未听闻的男子。

    族中的考虑是,从兄义节投靠李唐,但李唐未必能得天下。洛阳郑国新败瓦岗魏公李密,气势不弱于长安李唐,也许就是下一个天下共主。族中将她嫁给郑国太子,一旦郑国得势,韦氏就是外戚皇族了。

    就算郑国被灭,损失的也不过是一个族女罢了,动摇不了韦氏的根基。

    在出嫁的前几天,她被传授了床笫之事。可是,她在婚后却没有品尝到床笫之欢。九岁就破身的郑国太子,到了三十岁时已经有心无力了。他用别的方式折磨她。

    难熬的两年过去了,她终于解脱了。

    族人眼见李唐的势力越来越大,而统领洛阳的秦王也需要世家的助力,她和她的丛姊做了秦王妾。

    或许是因为成亲的那一夜,她恐慌得像一只受伤的雏鸟,秦王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亲近过她。

    后来,听阿姊说,秦王不喜欢胸部大的女子,他只偏爱秦王妃和阿姊那样偏平的。

    之后,她虽然不想被秦王宠幸,但也有意的将那里包裹了起来。

    就这样,她从洛阳的天策将军府,到长安的西禁苑,享受到了难得的平静。

    而今,年仅十岁的襄城县主就要被一个陌生的男子压在身下。她都能想象出,县主将会遭受多么大的痛苦。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女儿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忍受一切的。

    后来的事情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她曾偷偷去看过回府的县主。她惊讶的发现,襄城的粉脸上充满的不是痛苦后的阴霾而是开心的笑容。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姊告诉她,县主根本没有圆房。而且还说,殷清风不但没有和县主圆房,也没有和其他小娘子同房。他没同房的原因是,破身早就会寿命短。

    从那以后,她对殷清风越来越好奇。她时常会去从姊的宫殿,也有意在县主回府的时候去和她说说话,一切都是为了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消息。

    但是后来她就放弃了---知道的越多她就越失落。

    等到太子妃宣布她们这些无出的女子可以出宫时,她忍不住悲从心中来。

    以她的身份、以她的年纪,回到族里不需要多久,她就会再次被迫嫁人。

    她已经不去想以后会如何了,只希望未来的几十年里,能多过上几天安静的日子。

    果然,回到族里的当天,她的亲事就决定下来了。她未来的夫家,可能是已故的左卫大将军、幽州总管姜宝谊的幼子姜恪。

    姜恪那十三岁的发妻新丧,族人也有意拉拢天水姜氏,而她做过太子妃,也做过太子孺人,虽然比姜恪年长,但姜氏想必是不会拒绝的。

    族人给他挑选的另一个夫家是河东柳氏子弟---隋文帝的兰陵公主再嫁的夫婿柳述的孙子想进入仕途。

    第三个选择是给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做妾。

    她的心已经麻木了,不管出嫁给姜恪、柳氏子还是给尹阿鼠爱妾,都是她的命。她认。

    事情在三天后定下:出嫁柳氏子。

    她看着忙碌的族人,看着为她准备的喜服,看着悲悯她的两个侍女,她拉着自幼陪伴她长大的侍女说道:“我答应出嫁的条件就是将你们放良。

    你们离开韦氏后,寻一个本分的老实人嫁了吧。记住,你们若是有了女儿孙女,千万不要送人做妾,也不要想着什么富贵,只要太太平平的就好。”

    “娘子...”“娘子...允儿不走....”“呜呜呜......”

    送走了侍女,她在这世上再也没有牵挂了。她当然也想过吞金想过自缢,奈何亲事已经定下,她若身故,对韦氏....只当最后一次报效族人吧....

    日渐消瘦的她,欣喜的见到了归府省亲的阿姊以及那可怜的外甥女。

    太子对阿姊还是不错的,只是太子妃善嫉,容不得太子对别人亲近。今日阿姊能省亲,也不知太子在太子妃面前说了多少美言。

    阿姊作为太子的良娣和未来的皇妃,她的归府轰动了韦曲。

    而阿姊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族人兴奋不已:芸儿得到郡主的封号,并被赐婚给郧国公世子。
1...101102103104105...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