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还有,他们每个人,按照职位不同,月酬从二十贯到五十贯不等,节假期另有赏赐。”

    前面的建议没什么问题,可李世民听到这些工匠的工资,就有些发呆了。

    以这时候官员的基本俸禄,也就是不包括各种福利来计算,如果折合成铜钱的话,一品官大约是每月三十五贯,二品每月二十六贯,三品是二十贯...七品官是五贯多一些...九品是两贯六千文。

    这些工匠最低是三品官员的俸禄最高的,比一品的还高

    李世民有些牙疼。

    殷清风可不知道,李世民是在参考各等级官员的俸禄来计算的,但他从李世民僵硬的脸上,也看出李世民吃惊的原因。更何况,这是他有意而为之的结果。

    “叔叔,莫小看了那些工匠。虽然他们在世人的眼里,属于贱民。但没有他们,世人将没有衣服穿戴、没有房屋居住、没有车马可乘、没有佳肴美酒享用....

    如果当初不是小侄高酬悬赏,这种纸也不会这么快就能造出来。没有这种纸,或许不会有人敢伪造。但,有了这种纸,世人就会知道,朝堂上对于铜钱改制的决心有多大、期望有多大。

    如果他们再敢去伪造,就要做好抄家灭族的准备了。”

    最后一句话,说到李世民的心坎里去了,但真要给这些工匠那么高的月酬吗李世民纠结得很。

    这要是让那些官员知道了....李世民都不敢往下想。

    殷清风巴不得李世民赶紧接手呢,留在他这里,光往里搭钱还不见利润。

    “造这种纸,除了要使用一些瓷土外,最重要的用料是白叠子。”

    李世民又是一愣,“就是你那仙居坊卖的被褥里面的白叠子这个也能用来造纸”

    “对!不过今年的只有两万石左右,明年能增加五倍。等明年收割后,便能向叔叔提供种子,由叔叔自行安排种植。”

    李世民没说什么,由殷清风去经手,他是放心的。

    “但,叔叔想要白叠子,就需要从小侄手里购买。”

    “嗯购买”

    李世民在殷清风这里,占便宜占惯了,现在听说要钱,这...这么回事儿

    “若白叠子叔叔是自用,小侄当然无私奉上。但既然作为公用,朝堂就应该向小侄付钱。”

    李世民的思想,当然停留在家国天下的层次上。家是国,国是家,公与私是没区别的。现在殷清风扯什么公用、私用,这就属实让他有些难以接受。处于对殷清风一贯的认同,李世民耐心听他继续解释。

    但殷清风见李世民没反对,以为他同意了,他接着说道:“种植白叠子的土地,不需要多好。最适合白叠子种植的,不在大唐而在西域。”

    “嗯”

    李世民再一次愣住了,“你是说...”

    “大唐的土地,相对比较肥沃,若是用来种白叠子,属实有些浪费。西域诸国的土地虽然贫瘠,但种白叠子是最合适的。”

    |“西域种白叠子...”

    李世民陷入某种遐想。

    “白叠子的种子,会以每年五倍递增。若三年后扩大到天下各道,以小侄手中的种子显然不够用。

    要么放缓银行扩展的速度,要么叔叔派人去齐鲁另行收购种子,要么双管齐下。”

    李世民从遐想中返回,对殷清风的思路给了肯定,“我明日便会安排人去齐鲁。”

    接下来李世民会怎么做,殷清风就不管了,再啰嗦就没意思,“夜已深,叔叔不如留在,明日再回去。”

    &nb




第六十二章:王朝早会(一)
    今晚的收获,超出了李世民的预期。虽然殷清风始终不答应拜师,但一个存折的谏议就值得他这次夜行了。

    风尘仆仆的回到西禁苑后,他将一路上的构思落到纸面上。第二天的早朝上,他要当着文武百官,尤其是太子面,进奏存折的谏言。

    卸任天策府上将,他身上除了‘秦王’的王爵,还有尚书令的虚职。

    现在的尚书省,是以左仆射裴寂为首。但这没关系,他只需要一个在百官面前,显露治政能力的机会就好。

    军权上,他是以进为退,可在治政上,他要步步紧逼。这样,太子才会始终处于紧张之中。事情的成败,便在于太子的慌张。

    现在,该布的局已经布下,只等他那太子阿兄露出破绽了。

    寅时过半,李世民带着卫队进了玄武门。

    卯时整,大兴宫内的太极殿前,五品以上的文武诸臣,依照各自的品级,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缓缓步入殿内就坐。

    在百官坐在没多久,一名内谒者监上前一步,口中高呼:“圣人至”

    在百官从席位上站起来的同时,李渊从殿后走了出来。

    等李渊在御座上坐下,群官在典仪宦官的唱赞下,向李渊行再拜之礼。

    在百官坐在的后,裴寂来到李渊的右边坐下。

    坐在文官序列的第二位的李世民,双眼微眯了一下,眼中闪现一丝寒光。

    他老爹与裴寂的关系,他当然清楚。但裴寂每次朝会上坐在他老爹身边的这种行为,属实让他恼火。

    当年还在晋阳的时候,裴寂每次找阿耶议事,或阿耶找裴寂议事,他们兄弟中只有现在的太子能参与,哪怕是他在成亲、及冠后,他也被排挤在外。

    刘文静与殷峤等人,都帮他在阿耶面前提及,让他也参与会议,但裴寂的理由是,家族与大业,唯嫡长子可传。

    以阿耶的性情,能得这天下江山,泰半功劳是在裴寂身上,这是没错。但阿耶既登临天下,就不能过于恩宠与他。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行径,让他人如何信服

    处理完日常朝政,李渊见没人再奏请朝事,他挥了下手。

    一个殿上内侍上前一步,展开手中黄娟,宣道:“门下......

    即日成立中央银行,独列三省之外。中央银行的职能...

    ..........

    武德七年,四月一十一日。”

    成立中央银行的事儿,从正月至今,就是百官们最关注的话题。关于中央银行的一切猜想,百官们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能打探的消息也都不遣余力的打探。但一切都没有结果。

    现在宣布成立的敕旨,大家并不意外,但中央银行要独立与三省,这让所有人感到惊讶。

    在他们所有的猜想里,中央银行必然要归于负责财政的民部来下辖。也正是出于这种猜想,有心人才总往民部尚书萧瑀的家里跑。

    现在礼物也送了,好话也说了,人情也欠了,但现在却说不归萧瑀管

    萧瑀现在是即尴尬又高兴。

    尴尬的是,当初有些礼物实属无奈才收下了,现在还不还怎么还高兴的是,这烫手差事没落到他的头上,他终于可以睡安稳觉儿了。

    大殿内,气氛先是有些诡异的寂静,接着就是嗡嗡的议论声。

    李渊再次挥手,殿内宦官高呼道:“传,王珪觐见”

    群臣不由自主的闭上嘴,然后将视线转向殿门。

    原先,作为时常陪伴在太子身边的太子中允王珪,初七那天去上班时,就觉得东宫的气氛不对。

    李元吉死在东宫的事儿,由于知道真相的舞姬们都被灭口了,李建成也没再故意隐瞒。所以,当得知这消息后,王珪必然要向李建成问个清楚。

    李建成在裴寂和他老爹那里,碰了两鼻子灰,哪里还有心情搭理他。

    被三言两语打发出来的王珪,心里也窝火。太子中允既是东宫的属官,也是圣人派在太子身边监督的人。现在死掉一个堂堂的亲王,还不给个说法,这是要害死老子啊。

    但他也只能尽力补救,要不能咋办。

    后来,李世



第六十三章:王朝早会(二)
    王珪现在是庶民,进到大殿后,在百官的席尾处站定,双手做辑手状,大声喊道:“民,王珪觐见!”

    李渊在丹陛之上说道:“上前一些。”

    王珪向前走了两步就停下了。之前的几年里,身为正第五品上阶太子中允,便一直站在这个位置上的。

    李渊又说道:“再向前。”

    王珪不知他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只好慢慢的走,然后等着李渊给他信号。

    殿内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王珪的身上。虽然王珪不是第一次有这种经历,但现在,他感到压力很大。

    “好了,停下吧。”

    “呼”王珪终于听到天籁之音。

    王珪在下意识的用眼角确定自己的位置的同时,他再次给李渊见礼。

    李渊挥了下手,刚才那个宦官再次展开一卷黄娟开始宣读:“门下............

    特册封王珪为中央银行行长一职,品级正第三品上....”

    即使王珪已经做好了各种的心理准备,但在听到对他的任命时,他还是陷入了失神的状态。

    王珪发蒙,群臣的状态也不比他更好。

    李建成吃惊之后,眼露疑光,“为什么是这个背叛的小人,得到了这个职位.....难道....是阿耶指使他从东宫辞官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也商量过银行行长的可能人选,但唯独没想到是王珪,“那么...他还会继续效忠本王”

    群臣在短暂平静后,立刻有人站起来,“臣,有事请奏!”“臣,有事请奏!”“臣,有事请奏!”...

    面对下面百官的反应,李渊转头看向裴寂。

    裴寂面无表情的站了起来。

    殿内宦官见状,立刻用铜锤敲击罄板。

    “为兴货殖,为解铜荒,圣人苦思其道。初,试行开元通宝,已见成效。今,再颁律令,改制铜钱、成立银行,乃国祚绵长,我朝兴盛之关键。

    事关重大,老夫向圣人进谏,由圣人独断行旨。”

    颁布敕旨,必须经过三省的官员签字。之前的两道敕旨,上面只有李渊的玺印,而无官员签字。

    刚才那些表情愤怒,纷纷站起请奏的官员,就是因为李渊绕开了他们,独断专行,这有悖于大唐律令、这是在剥夺他们的权利、这是忽视他们的存在。

    今天可以踢开他们独颁敕旨,明日、后日、他日,岂不是依然可以那还要三省做什么以后他们这些官员只做摆设吗

    裴寂当然知道,李渊这两道敕旨,必然会激起百官不满。但李渊执意要不经过三省就颁布,他也只能站出来为李渊挡箭。

    裴寂的话,放在平时,百官肯定都给面子,但现在不行!这是皇权与臣权的斗争!别说裴寂了,只要李渊不给说法,这事儿就不算完!

    一时间,大殿内,群臣激昂。

    李世民刚才也注意到,敕旨上没有提到各省部官员的名字,但他更留意的是敕旨的内容。

    现在看到裴寂出来做解释都没用,而他老爹也一脸无奈的坐在那里不言语,他这才意识到,即使当了圣人,也不是可以随便忽视百官存在的。

    感觉自己的政治经验又增加了一些后,李世民在琢磨怎么给他老爹解围。

    如果因为这些人的反对,而让敕旨无效,那就意味着铜钱改制将被延迟,那就意味着他心中帝国的蓝图,将被延迟实现。这坚决是不可以的!

    “臣!有事请奏!”

    刚才,宦官拼命敲罄板都阻止不了群臣的愤懑,现在李世民一声大喊,他们终于渐渐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李世民。

    李建成诧异的转头看着李世民;李渊坐在龙椅上,也暗中舒了一口气;裴寂更是心道侥幸....

    只有王珪,像是被遗忘了一样。

    李世民向殿内宦官一招手,用手指了指他案前的那些东西,小宦官端着一个托盘来到他的身前。

    等李渊挨个拿起存折和钢印看了一遍,李世民说道:“臣为防止有人仿造存取凭证,命人特造一种纸和印记,专用于银行使用。”

    把主要的说完了,李世民开始大谈防伪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为圣人分忧、为天下福祉,所作出的辛苦付出。

    &



第六十四章:清风回城
    王珪有些傻眼的看着李世民,就连李渊和裴寂离开了,他也没注意到。

    他好不容易从突如其来的任命中清醒过来,现在他的大脑再次陷入一片空白。

    裴寂跟在李渊的身边,“圣人果真是打算让秦王笼络那王珪”

    “不然呢”李渊露出阴谋得逞的笑容,“建成将那三人分封在长安城内外,褚亮与许敬宗也投靠了他。反观二郎那里,虽然还有些人没有散去,但他若始终处于弱势,人心早晚是要散的。

    二郎既然表面上不想要军权,那就让王珪投到他的门下。建成太过强势,总是不好的。

    某选王珪出来,除了他家世贫寒、族人无多,行事也算清廉。最主要的是,他已经与建成反目。

    若他继续做一个庶民,倒也逍遥无事。现在他出任行长,除了投靠二郎,他还有别的选择”

    看着一脸郁闷的裴寂,李渊安慰道:“这次虽然没让裴监将亲信安插进去,也不过是向那些文武做个姿态而已。等王珪那里做出些成绩,某还会忘了裴监不成”

    这话虽然李渊之前已经说过,但裴寂还是有些不开心。

    这银行是干嘛的每天随便漏点儿,一年下来,就够他挥霍的了。若是三五年下来....
1...2021222324...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