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道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最爱睡觉
地上道国
作者:最爱睡觉
修仙觅长生,热血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剑骨,凭虚御风塑圣魂!
0001 点仙缘
川中鹤鸣山,相传乃是真仙广成子的道场。
汉顺帝的时候,有一俗名张道陵的道人,不知道得了什么机缘,在这里创下了正一盟威之道,又称作天师道,民间也有人称之为五斗米道。
这五斗米道以老子李耳为教主,潜心修行《道德经》。汉末天下大乱之时,已经传习至第三代。
这第三代的天师,名字唤作张鲁。他推演天机,见社稷崩裂,四海骚动,已非人力可为。
乃约束门人,申明戒律,以待天下之变。
……
山中不知岁月,只记寒暑。
春去秋来。这一日,鹤鸣山中的新取的道童,已经经历了三年考验,正到了传授道法的日子。
祭酒道人一早就将道童们唤齐,在鹤鸣山前的广场上站定。
周围早有赶来旁观看热闹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些顽皮的少年,见寻不到位置,都学那猿猴,攀附在树上观看笑闹。
往日威严的祭酒道人,见了这样胡闹的情形不但不恼,反倒心中窃喜不已。
原来,川中百姓素来信畏巫鬼,对这五斗米道并不怎么感冒。
教祖张道陵甫立山门时,不但有巫师生事,甚至当地百姓都群起而攻之。
张道陵见了这样严峻的形势,不由紧皱眉头,整个人都严肃了起来。
后来他闭关十六年,在鹤鸣山中参悟《道德经》,终于想出了解决此次危急的大神通。
——他掐指袖占,选了个良辰吉日,让他的儿子张衡,娶了巫鬼道中大长老的独生女儿。
结果自然是十分的可喜。
川中的道士和巫师们立刻其乐融融起来。
等到他的儿子张衡死后,风流巫女和道人所生的张鲁做了掌教,自然就在当地拥有了极大的威望。
张鲁主修《道德经》,兼修鬼道,又做了《老子想尔注》,自成一番道理。
他做了掌教数年,时逢天下大乱,此时传授弟子,自有一番深远考虑。
小道童们终于熬到了可以修道的时候,一个个激动不已。
这三年,他们虽然学了一些符水和五行数术,但如果不能一窥“道”的门径,那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不过一场虚妄而已。
道童们在广场上站定,正窃窃私语着,就听有人忽然讥笑道,“庾献,你怎么还来祭酒道人三年前就给你说过,你的经脉太过细碎庞杂,根本不适合修炼本门道法。你何不早早下山,见识人间富贵”
众人听到此话,都下意识去看一个抿紧嘴唇的清秀少年。
少年似乎对那人的嘲笑无动于衷,只默默地体察着自己的经脉。
他的来历玄奇,虽是平生争强好胜,但这会儿也没了和这少年斗嘴的心思。
经过仔细的探查之后,庾献不得不无奈的承认,自己穿越的这身体还真是有些难办。
鹤鸣山的道法讲究大道古朴,浩浩汤汤,修炼的道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吸纳天地间的元气。
因此鹤鸣山这次招收的道童,很多都是经脉粗壮坚韧之人。
事有不巧,或许是当时接引的道人走了眼,偏偏漏过了庾献这个怪胎。
虽说事后察觉,但接引的道人反觉得自有天意,并未强制驱逐。
和别人相比,庾献的经脉细碎蜿蜒,甚至要是不仔细探查,根本就捋不清哪里是主脉。
这样的经脉几乎无法传承鹤鸣山的道法,甚至每一次呼吸吐纳,因为没法承受那些大量的元气,一不小心都有撕裂经脉的可能。
这三年来,庾献的法术学的跌跌撞撞,几乎不成什么样子。
眼看要到鹤鸣山道门正式收徒的日子。
庾献担心无法成为正式弟子,强行冲击关口,结果事有不虞,一处经脉爆裂,当场生死道消。
也不知是什么样的天地气数,竟意外被另一个同名庾献的人转世还魂。
若是这些遭遇,落在别人身上也生不起什么波澜,但是偏偏歪打正着,附身的庾献,正是后世的修真。
那时的天地元气,已经弥散殆尽,所以修真功法,几乎都是以最贪婪的方式,尽可能的挽留住吸纳入身体的每一丝灵气。
庾献一边回忆着前因后果,一边心中暗道,“若是这幅身体配上前世的法决,倒也是天作之合。可惜,却没有赶上好时候。”
庾献固然可以催动前世的法决,吸收天地元气,而且还挺配套。
可汉末这会儿,天地元气仍旧充沛,足够的元气让炼气士可以肆意的挥霍,完全能够以量取胜。
庾献再这么玩,那可就逗比了。
试想一下,一条大河流过,就算来去随意,也比小溪努力吸纳的水量要多。
所以,庾献要想重新恢复全盛的实力,甚至踏出最关键的那一步,就不能去做逗比,而是要拜入正统的道门!
想到这里,庾献的目光渐渐坚定起来。
既然已经穿越,又有着前世的诸般修炼心得,那无论如何,自己得搏上一搏!
见庾献没有回应,那之前说话的那个瘦高少年,继续嘲弄道,“怎么,还不服气我程旭一天吐纳的元气在你十倍之上,都不敢说能稳稳得道,你还来这里碍眼!”
程旭本身的资质不上不下,这次入门考试还在两可之间。他自己心慌,反倒取笑庾献,掩饰自己的不安。
庾献平生争强好胜,哪受得了这样的讥讽,当即调侃一声,“谁说我没有入门的希望真正要担心的是你自己吧。”
程旭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样,哈哈大笑起来。
接着向旁边的少年们阴阳怪气的说道,“这家伙莫不是傻的吧,他的经脉如此细碎,甚至连坐在这里等待授道的资格都勉强,还妄想入门,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和程旭一样对入门把握不大的一些人,都有了同仇敌忾之心,看着庾献分外不爽。
庾献听了,眼神中闪过狡黠之色,目光左右一扫,“怎么,照你的话说,莫非只有经脉合适的人才能在这里这些百姓,也该驱赶了事了”
“你!”程旭一愣,接着反应过来,大怒道,“竟敢胡搅蛮缠!”
这些围观百姓,当然和他们这些等待考核的道童不同。
而且,这是历代教主好不容易聚起的人气,程旭哪有胆子在此事上多话。
好在程旭的反应也极快,当即醒悟道,“好你个庾献!我就说嘛,你明知道通不过考核,还死乞白赖的待在这里,原来你另有打算!”
众人听了正疑惑,程旭已经喝破了庾献的筹谋,“原来你是想赌一把,等着去闯治头大祭酒的‘点仙缘’!”
没错。
庾献的打算就是去“点仙缘”!
这是鹤鸣山往常的惯例。
在道童们正式比试之前,鹤鸣宫里都会派出一个身份颇高的治头大祭酒出来主持此事。
治头大祭酒会趁机以微言,试探在场的寻常百姓。
要是有人能展示出非凡的悟性,答出治头大祭酒心中所想。那就会被治头大祭酒直接收为弟子,一跃居于所有新入门的弟子之上。
毕竟,对于修道人来说,大道是古朴根基,而术法只是虚幻皮毛!
一个对“道”领悟更深的人,远比一个精通术法的人更值得重视。
就算庾献的经脉再不堪,只要他展现出自己对道的悟性,那一定可以打动治头大祭酒。
程旭几乎要笑出声来,“真是痴心妄想,治头大祭酒对大道的理解,哪是你能够管窥的”
旁边众多道童也露出讥讽之色。
倒是一个叫做秋宁的小道童好心的提醒道,“庾献,你要去‘点仙缘’可就没资格参加比试了。你的经脉虽然特殊,
0002 来自西游记的启示
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开宗明义,牵扯到对大道的理解。
程旭就算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太多,但是前贤已经对此事多有陈述。
当即说道,“回禀道长,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而大道,在往古之先,在四方之外。祖师此言,乃是说大道为天地之始。”
这回答算是中规中矩。
当即惹的别人蠢蠢欲动。
一个叫做韩贤佐的少年站出来大声说道,“弟子有不同见解。”
治头大祭酒笑道,“这也是你的仙缘,尽管说来。”
韩贤佐大受鼓舞,当即说道,“这世间一切,莫不源于大道,为何”
韩贤佐神气十足的四顾,“两字盖之,规律也。正是因为有了规律,这鸿蒙混沌才有了一,有了一才有二,乃至世间万物。而道,就是缔造一切的规律。”
庾献听了此答,脸上微微变色。
韩贤佐此人可以说的上颇有悟性。
他前生的时代,元气衰减的厉害,因此修道人只能把心思放在对大道本身的理解上。
而当时人的理论,和韩贤佐所说相差无几。
庾献有些不确定这个治头大祭酒是如何理解大道的,但是韩贤佐此说,却很有吸引力。
其他的道童听了韩贤佐的说法,也不由陷入思索,程旭更是有些怨恨的看了他一眼。
就连他也觉得,韩贤佐此说很有希望。
谁料治头大祭酒竟然略有遗憾的摇头说道,“下去吧,你说的不对。”
咦
众多道童都吃惊的看了韩贤佐一眼。
韩贤佐瞪大眼睛,脸上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失望。若是点仙缘闯不过去,自己这三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庾献却眼前一亮。
轻声笑道,“有意思。这道士比我想象的,还要高明啊!”
秋宁在旁听庾献在那嘟囔,忍不住好奇的问道,“庾献,你刚说什么”
“没什么。”庾献赶紧打个哈哈,岔开话题,“对了,你怎么不去试试”
秋宁犹豫了一下,只好解释道,“点仙缘,看上去只是治头大祭酒的几道问题,但其实,这本身蕴含着一个机缘,那就是你要不要参加。”
“之前有一次,治头大祭酒只出了一道题,而且非常简单。不少候选的道童都心动下场,结果所有道童的答案,都不符合治头大祭酒的心意。而留下的人通过角逐,很多本来没有希望的人,却能趁机正式入门,成为鹤鸣仙宫的弟子。所以,仙缘既然是机缘,那究竟在哪,谁都说不准。”
庾献佩服的看了秋宁一眼,“你知道的真多,后台很硬啊。”
靠!
秋宁被庾献吓了一跳,赶紧摇头。
说话的这会儿功夫,已经有几个道童争先恐后的做出了回答。
治头大祭酒当场指出韩贤佐是错的,却对程旭的答案没有置评,显然程旭这边的思路,更附和治头大祭酒心中所想。
于是道童们争先恐后的借着程旭的话发挥下去,各自阐述了自己所想。
治头大祭酒听了,有些不予置评,有些则直言不讳的否决掉了。
而且越是往后回答的道童越懵。
因为治头大祭酒否决的答案几乎毫无规律可言,有些相似的观点,很可能都会受到不同的待遇。
庾献却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他认真的总结着刚才众人的答案,越发觉得自己和治头大祭酒心中的答案暗合。
这时,场中出现了一个小的空白期。
治头大祭酒扫视了一圈,温和的说道,“没有别人要回答了吗”
庾献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哪里还会矜持。
当即站出来大声道,“道长,弟子也有一番见解。”
治头大祭酒温和的点点头,“你尽管说来。”
庾献在诸多道童质疑的目光中,大步上前,一直走到治头大祭酒面前。
随后指着空中那白烟袅袅的十三个字,朗声说道,“道。”
众人正奇怪,庾献已经继续指向另一个字,“一。”
程旭、韩贤佐等人皆是愕然,不知道庾献这是故弄什么玄虚。
庾献自右向左,又指向下一个字,“二。”
随后连续不停继续向后指去,“三。”“万。”
庾献的手指在“万”上顿了一顿,随后大大的一挥,依次划过中间所有的字,重新指回了第一个“道”。
接着,微微躬身对治头大祭酒说道,“弟子的理解是,我们对‘道’阐述的越多,越试图去解释它,明晰它,我们也就离‘道’越远了。故道可道,非常道。无名,万物之始。”
众道童听了还在懵懂,旁边的祭酒道人却是一惊,脱口赞道,“此说虽然取巧形会,但是颇有真知啊。”
众道童听授业的祭酒道人都这么说,心中一紧,赶紧去看治头大祭酒的反应。
就连庾献心中也有些七上八下。
大道之事玄之又玄,谁都不敢说自己所想是否更加贴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