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好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向晚葵
因为放了她们家的东西,原本有些空旷的房间就有些挤了。
“小红回来了啊”一个慈祥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
“外婆”叶纤红松开妈妈的手,跑进屋里,搂住一个六十多岁的壮实农村妇女,兴奋地叫道。“你什么时候来的”
如果说这个她叫外婆的女人是母亲离家后,精神上的最大寄托,那么对叶纤红来说,她就是自己前世的避风港。
记忆中,她有好几个暑假是在干外婆家度过的。
跟在自家天天吃干菜腌菜相比,干外婆家的生活无疑是天堂。虽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荤腥,但是干外婆总能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给她吃。那些日子,算得上是她童年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光。
干外婆是个勤快人,身体又壮实,顶得上一个男性壮劳力。
不但能像个男人一样下田割稻种田,还在屋前屋后养了很多鸡鸭鹅和猪羊,每年过年过节时肉价高,她就会挑一些上街卖掉,所以家里隔一段日子,就能吃到荤腥。
别人家过节了,都是女儿女婿带着礼物去探望长辈,叶纤红父母没这个能力,所以颠倒过来了,每年都是这个外婆带着鸡鸭鱼肉过来探望他们一家。
虽然东西不多,对一年到头没有油水的叶纤红姐弟来说,却像过年一样快乐。
可惜外婆家的两个舅舅娶了媳妇后,为这件事跟她闹得很不开心,干外婆后来就来得少了,偶然来一次,也是趁两个舅妈不在家的时候。
前世叶纤红家出事前,干外婆已经过世了,否则有这个长辈在,家里或许会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重生后她没有去看望外婆,其实是不想看到两个舅舅和舅妈,前世叶纤红对他们的意见实在太大了。
干外婆身体这么强壮,不到七十就过世了,叶纤红认定是舅舅舅妈把她气病的。
现在再次看到外婆,那些往事涌上来,她突然非常内疚,感觉自己因为这个可笑的理由,对外婆不管不顾,居然还要她亲自来看自己,实在太不孝了。
舅舅舅妈会在意这些东西,说到底还是穷闹的,如果她们家吃喝不愁,看在这么多年的亲戚情份在,分一点给他们,肯定不会介意。
毕竟他们只是普通人,算不上刻薄和恶毒。
这样一想,叶纤红又觉得自己小时候的偏见害了自己,舅舅舅妈未必有那么可恶。
“早上过来的。”外婆像以前一样去摸外甥女的头,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今年端午节没空过来,这两天事情少,就想着来看看你们。没想到我家小红这么厉害,都挣钱给家里盖房子——”
“外婆,你怎么笑话我”叶纤红被外婆说的不好意思了。
在外婆面前,她觉得自己又成了那个爱撒娇的小女孩。
“这怎么是笑话你妈刚才把你的事全告诉我了——”外婆是真的为自己的外甥女感到自豪。
以前干女儿身体不好,家里实在穷,她看不过眼,才经常接济一二。
但是自家条件也一般,两个儿子都是老实人,学了门手艺后,只会在家赚点辛苦钱,不像村里其它人,敢去外地赚大钱。这些年存了点钱,媳妇一娶就全用掉了。
而她这些年存的钱,造了四间两层的大瓦房后,也没剩多少。
孙子孙女出生后,用钱的地方更多了,媳妇怪自己不管自家的孙辈,却关心没有血缘的亲戚,实在也能理解。
今天抽个空过来,她还以为会看到干女儿一家过得如何落魄却怎么也没想到,居然已经拆了旧房,在盖新楼房了。
“那等家里房子造好,你来我家住些日子——”叶纤红央求道。“以前家里房子小,你嫌住着气闷,新房子房间肯定够了,你想住两间都行——”
以前外婆和舅舅舅妈来做客
第三章当年往事
前世在深圳时,因为怀念这个味道,她也买来五花肉和鸡肉,尝试着做过。不知道是不是深圳当地买的糟卤跟虞城这边的不同,所以做不出那种熟悉的味道。
外婆娘家在嵊市山里,而嵊市的糟肉是全国有名的特产,采用干糟的办法卤制而成,干糟的猪肉又香又糯,不油不腻,可当冷菜吃,也可蒸后吃,都很下饭好吃。
前世她嘴馋,网购过几次,味道确实差不多,这让她更加想念家乡,想念家里的亲人。
“瞧这孩子说的,糟肉又不是什么宝贝,如果你想吃,下次奶奶给你做。”坐在一边的奶奶吃味了,大包大揽地开口。
本地老一辈的人,确实都会这手艺,主要是虞城靠近越州,每个菜市场都能买到现成的香糟,只要用心做过几次,并不算太难。
当然口味各有区别,像有的人喜欢在糟里加入花椒等香料,让糟好后的肉香味更丰富,有的喜欢味道越单一越好,这样酒香更浓郁。
总的说来,叶纤红更喜欢纯净的糟肉。
“谢谢奶奶。”叶纤红也笑着道谢。
毕竟是一家人,奶奶主动释放出善意,她也没必要犟着不理人。
郑建国悄悄望了女儿一眼,欢喜的神色从眼梢一闪而过。
虽然他也非常不喜欢老娘以前这样对待女儿,但是做子女的,有时候也管不到她们身上。何况她年纪大了,农村妇女有一些老观念根深蒂固,劝也没有用。
现在她们能像一家人一样,亲亲热热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他这个做儿子的,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完美了。
吃过午饭,爸爸骑着那辆老二八去厂里了,妈妈在厨房收拾东西,叶纤红今天没有帮妈妈做家务,说要陪外婆去正在造的新房子那边看看,顺便消消食。
叶妈妈也没在意。
今天没什么太阳,气温也没那么高,散步正舒服。
叶纤红把外婆单独带出来,当然不仅仅是陪她散步,而是想打听妈妈当初发生的事。
等到了没有人的地方,叶纤红才把这个问题问出口。
“你妈妈当初的事啊”外婆没想到叶纤红会问起这件事,陷入了沉思。
“那一年应该是七四年吧,过完元宵节没多久,天还很冷——”外婆一边回忆一边打开话匣子。“我从娘家回来,路过曹娥江边,听人在喊有人跳河,就赶过去看——”
外婆年纪虽然大了,但是大脑依然特别清楚,那一天发生的事娓娓道来,叶纤红感觉自己就在旁边一样。
她没有插嘴,只是认真地倾听外婆叙述。
“到了那边,看到一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水里扑腾,因为冬天河水浅,那时候又没有人挖沙,所以水只到她胸口。”外婆把这些原委解释得很清楚。“不过却没人下水去救人,一方面天太冷,大家怕冻着自己。另一方面边上多是老人孩子,没几个年轻人——”
“哦。”叶纤红应了一声。
“我看不过去,就脱了棉衣跳下去把她捞上来。”外婆似乎怕她感激,没在在这里细说,反而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当时离我家已经很近了,就背着她回了家,给她洗了个热水澡,睡一觉就没事了。”
叶纤红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从长辈嘴里知道外婆不是亲外婆,就回家问妈妈,被她一顿训斥:“谁跟你说外婆不是亲的,你的命还是她救的呢”
以后再问妈妈,她不肯再说了,现在看来,这话是真的,自己当时还在妈妈肚子里,救了妈妈,不等于救了自己吗
想到这里,忍不住整个身子贴在外婆的背上,眼睛酸酸得想流泪。
“她当时非常瘦,肚子却反常地鼓起,我就猜到她怀孕了,而且应该有五六个月了——”外婆疼惜地拍拍叶纤红的手背。“我问她是哪里人,为什么想不开她不肯说,只是哭——”
叶纤红心里更疼了,为妈妈,也为自己。
“过来几天情绪稳定了,她才告诉我,因为跟村里的一个知青有了一次之后,恰巧怀上了。”外婆伸过手,搂住叶纤红的身子,抚慰地拍着她和身子。“她原本就喜欢那个知青,希望他来求亲,没想到第二天知青失踪了——”
“啊”叶纤红吃了一惊。
这也太巧了吧,听起来像是前世网上流行的七十年代,各种奇怪的巧合和撕逼,难道自己的身世也有问题
“肚子越来越明显,想遮也遮不住,被你外公发现后,把脉确定了身孕。古板的老人问清楚情况后,把女儿打了一顿,赶出家门,不许她回家——”外婆又继续说道。
外公把脉,看来还是个老中医。不过他也太狠了吧居然把亲生女儿赶出家门。
后来的事情叶纤红都能猜到了,因为无家可归,认了外婆为干娘,总算有了一个落脚点。
七十年代民风核实,未婚先孕对女人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污点,外婆于是想办法帮妈妈安排亲事,免得妈妈真的成了单亲妈妈。
她就这样嫁给了现在这个爸爸。
难怪妈妈喜欢听《翠姐姐回娘家》,还经常一个人流泪,原来是她想家也回不了啊
“外婆,你知道外公家在哪里吗”叶纤红又问。
不管怎么样,妈妈的心结还没有解开,她的心病就没有彻底断根。既然妈妈因为外公的话,死活不肯回娘家,那她这个做女儿的出面总行了吧
她也相信虎毒不食子,外公当时在气头上
第四章工厂开工
“外婆,如果大舅妈和小舅吃得起苦,帮他们找份工资高一点的工作倒没问题。”叶纤红心疼外婆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子女的事操心,想了想,还是决定帮一下她们。
怕她们期望过高,叶纤红也不愿意把话说满。
“你能有办法,那真是太好了。”外婆一听,果然开心起来。
“那我这几天帮他们联系试试,如果有消息了,就过来通知你们。”叶纤红说道。
叶纤红领着外婆在老家走了一圈,介绍了一下新房子的情况,外婆听说房子造好后,会是一栋洋楼的模样,啧啧称奇。
最近农村宅基地收得紧,虞城这边乡下想造房子,大多是两间两楼的格局,个别人家条件好的,造了三楼,已是闻名乡里的富户了。
还没听说哪户人家,造得起洋房。
倒是听常年在外跑业务的小年轻说,在余杭那边,乡下人特别有钱,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四五层的大别墅,排得整整齐齐地,非常壮观。屋顶还装了卫星电视,家里户户都有冰箱空调大彩电,日子非常红火。
不过大家不怎么信,乡下人家盖四五层的别墅造这么多房间给谁住
回到奶奶家,外婆坐下喝了一杯茶,就说要回去。
家里鸡鸭鹅地养了一大群,她得回去照看和喂食。两个孙子在村里上小学,早上出来时,家里放了哥俩中午吃的饭菜,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吃饱
没有亲眼看一下,她总归不放心。
叶纤红知道外婆就是这样的性子,劝也没用,就送她出门,由爸爸骑着自行车载她去平原村,然后坐车回去。
送走外婆,叶纤红又去厂里看了看,见原来的办公室里,还有一根电话线,大概是后来工厂倒闭,没有缴费,就被切断了。
等爸爸回来,她叫他抽空去申请一个号码,方便以后联系。
郑建国答应了。
看时间还早,叶纤红坐在办公室里,跟爸爸讨论起工厂以后的发展。
办公室弄整齐后,买了两张写字台和几把折叠椅,后面一张是爸爸的办公桌,前面一张备着,谁有需要谁用。
做书报亭虽然是一条赚钱的捷径,但是虞城地方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安装,总有一天会饱和的。至于其它城市,他们也不可能扩张过去,当地政府肯定会有自己的安排。
想继续利用这家铝合金制品厂赚钱,必须未雨绸缪,开发长期有销路的产品,才是工厂最好的出路。
叶纤红只有后世的经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只是告诉爸爸一些方向性的东西,具体产品开发设计,还得爸爸和同事自己去搞。
这时候铝合金最常见的产品,就是卷帘门和防盗窗,其次是铝合金门窗。前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开店的商户越来越多,销量也会越来越大。后者随着商品房的兴起,销量会井喷式的增长。
所以做卷帘门和防盗窗,一般都是小打小闹的个体作坊多,而做铝合金门窗的企业,往往越做越大,成了集团企业,所以叶纤红倾向于尝试做铝合金门窗。
至于销路,可以考虑跟蒋家和苏家合作,虞城最有名的两大家族,在房地产兴起后,都快速进入这一领域,也因为这个,成了国内排名靠前的大型集团公司。
对郑建国来说,这几乎没什么难度,只要告诉他门框尺寸,就能很快打出样品,并批量生产。
听父亲说得这么有信心,叶纤红放心了。
她叫父亲先给自家的别墅全部做成铝合金门窗,算是熟悉一下操作。等时机一到,接到订章,就可以大批量生产了。说不定这家小工厂,会成为大企业,甚至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式的集团公司。
至于其它产品,叶纤红一时没想到,她打算回去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现在的人脉,看现在还有哪些行业,可以介入。
跟爸爸告别后,叶纤红回到虞城,没有急着考虑产品的问题,反而思索起舅舅舅妈的工作问题。
既然向外婆承诺了帮忙,叶纤红不会拖拖拉拉,让她久等,看看身边谁能提供合适的工作,给这两个亲戚。
短时间内最容易帮忙的还是诗诗姐,她手下工厂多,总要用人。
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打电话给苏思诗,叶纤红觉得现在是个体经济发展最好的时代,只要肯吃苦,几乎都能赚到钱,没必要再去工厂打工。
她得好好思考一下,看能不能帮他们开一家店,如果发展得好,外婆一家生活也能快速富裕起
第五章不依不饶的学校
月底到了,王子饭店结算货款,叶纤红这个月给他们供应了十二天的泡菜,总共一百二十坛,饭店那边送来了六千块现金。
望着这么厚厚一叠钱,叶纤红心里乐开了怀。
现在物价低,如果用这些钱养家,估计家里可以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了。可是有的费用又特别高,这六千只能买个bp机和装部电话,即使给家里买台好一点的彩电,也要五六千了。
算了,叶纤红决定先不烦恼这些,等多赚些钱再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