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衣卫创始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古董儿

    此时人思想守旧,将子孙的兴胜当做是祖辈的阴德、福报。王小十夸奖了这一句,算是彻底博得了老丈的好感。

    老丈嘴上客气道:“世道艰难,养活这一大家子不易啊!”

    “是啊!可老丈带着一家子人进了城,没有了土地,该如何生活啊”

    老丈道:“田地都卖给旁人了。老汉一家收拾起了家当,投奔城里的亲戚。日后,就让我这两个儿子学着做些生意,两个孙子也寻个学堂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也好过像我这样劳碌一生。”

    “老丈,听您说话,可不像是不通学问的人啊”王小十终于问出了心底的疑惑。

    老丈道:“老汉姓高,父亲那辈是走江湖的说书先生,因此少年时也跟着父亲学过些时日,识得几个字。可老汉却不是父亲那块料,也就只能是在土里刨一份生际。”

    “原来如此!”王小十又瞧了瞧隔壁那桌。老丈这两个儿子生的人高马大,可长子心性朴实,更兼是有些小家子气。而二儿子却是太过憨厚,更兼自闭成性。只怕这样的两个人,也不会是做生意的料吧!看样子,老汉的希望注定要落空了!

    吃饭、喝酒、闲聊……不知不觉都已半个时辰。这时候,老丈起身告辞。“两位公子,老丈要行程了。多谢两位的款待,容日后相报。”

    “老丈这是要去哪”

    “去投奔孩子他娘舅!多年没有登门,若不早早上门,若等到日落之后登门就太失礼了!”

    王小十有




第一百五十三章 又见佳人(2)
    “这果然是我的那件衣甲啊!”只怕这世上,再也找不到一件如这般的衣甲了吧!手摸着这件衣甲,王小十就好似能够看到霍长卿那孩子的脸一样。

    “恭喜王将军,衣甲失而复得,说明与王将军缘分未尽。”刘伯温道。

    “可是……这不对啊!”

    “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王小十却又说不上来。有人偷了他的衣甲,又见不值几个钱,而给他悄悄的送了回来。这个解释方显得最为合理。可王小十却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或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才将寻常的事情都复杂化了!王小十不禁这么安慰自己。“算了,衣甲失而复得,其他的就都不重要了。”

    衣甲失而复得的喜悦,以及对方这来去的奇怪手法,吸引了王小十大半的思维、注意力。他甚至都忘了,昨夜自己又做了那个奇怪的梦……

    天晴大早,王小十伸着懒腰出了房门。如今,他每日里体力都万分充沛,也不知是否就是那怪梦引起的。

    一大早,他就去老丈那一家瞧瞧。这一大家子,早晨起来之后,孩子的哭闹声就没听过。这一家是老的老、小的小,在这乱世中若想安身立命是何等的艰辛啊!

    王小十不禁在想,老丈这两个儿子都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想来在生意场上也不会有什么建树。可看这两人农户出身,身体强壮、力气也不缺,若是能够投身军伍,说不准还能建立一份功业。

    王小十是真心的想要帮他们一把。这天下之大,苦难之人众多,他虽不能尽数帮扶,可既然让他遇到,就是一种缘分,他自然要搭手帮上一把。

    正巧,老丈从屋子里出来。见了面,他还是满口的道谢。“这位小哥,多谢你照顾。忘了问,您怎么称呼”

    “王小十。”他道:“老人家,您的亲眷找到了吗”

    “找到了。今天老汉就带着儿孙去投奔他舅舅去了。”按说投亲有靠,老汉该当高兴才是。可王小十瞧着他,却好似仍旧有几分难言之隐。像是还有些什么话要跟王小十说,却又在犹豫不决。

    虽不知老汉心中想着什么,但王小十不妨猜一猜。“老丈,我是个生意人,走南闯北的惯了。今日咱们撞见就是有缘,有什么话就尽管说,我能帮上的就尽量帮忙。您两个儿子要是愿意跟着我做生意,我也可以带着他们谋个生际。”

    王小十猜想,高老汉一把年纪,所忧心的不过就是儿孙的事情。

    “不、不……”不想,老汉却是忙不迭的摇头拒绝。“小哥你误会了。我这两个儿子的资质我心底清楚,若是放在自己身边还好,就不要给您找麻烦了。老汉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

    “请说。”

    “老头子我还在犹豫,不知该不该跟小哥你说。”

    “如果的确是什么要紧事,还是不要让外人知道的才好。”

    “的确是要紧事。不过,我和小哥你有缘,不然也不会犹豫了这一夜。”按照老丈的话,他可是一夜未睡,就为思索要对王小十说起的这件事。

    王小十道:“老丈,不瞒你说,我从第一眼看到你,就觉得您不是寻常人。否则,就不会有我们的二次相遇了。若是真有要紧的事,你但说无妨,我尽量帮您。”

    终于,老汉像是将牙咬的嘎支支作响,这才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老头子我是想请公子帮我保管一样东西。”

    王小十真不懂,这如逃难般的一家人,随身还会带着什么宝贝。

    为了谨慎起见,王小十拉着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别急,有什么话慢慢说。”

    “公子!”老丈开始称呼王小十为“公子”,而不再似先前那样一口一句的“小哥”。他道:“老头子想麻烦公子帮忙保存一本书。”

    “书难道是什么绝世孤本吗”王小十不禁在去往贵重了想。

    老丈道:“不是。不过是我父亲传下来的一本道德经而已。”

    “道德经”这个名字王小十听过。这道德经是老子所创,虽说里边是包罗万象,养生益气、玄学术数、乃至兵发策论。可说到底,这些都是传言。若真是如传说般神奇,为何历代帝王不将其奉为宝典,反倒是让它遗落民间呢

    “这不过是一本普通的书,却因为是我家世代相传,才被老头子我视为珍宝。今天,我打算将这本书托付给公子……”

    “慢着。既然不过一本普通的书,老丈自己带着岂非更为方便”他才不会去信这老头子的鬼话。若真是一本普通的书,他又何至于来求自己,还如此的小心谨慎。或许,是这老头子见自己待人和善,就真的以为自己好欺骗了吧!

    “这的确是一本普通的书……”

    “老丈要是不明说,我不能答应。”

    “哎!”老头子叹了口气。“也好,我再去寻旁人吧!”不想,老头子真的就这么离开了。他转身出去,王小十的心里却像是被猫爪子挠一样,那般的不安分。可以说,老丈刚刚的那番话,是彻底勾起了他心底的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书难道真的就是一本道德经他却为什么搞的这么神秘,难道是有什么人想要抢这老丈的书不成

    谁会去抢一本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见佳人(3)
    “出了什么事”正看着热闹,就听身后有人询问。没来由的,王小十就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刚想要回头去瞧,就发现一个人影从自己身边擦身而过。一股子香气挂风,在王小十的鼻尖扫过。这香气是脂粉的香气,却又透露出一种淡然的清香。

    王小十不知道,自己的鼻子什么时候变的这么灵了。这与昨日马车上透出的香气几乎相同,王小十当即就认出了这人的身份。单单只是一个侧颜与这似曾相识的味道,他就认出了这人。

    陈颖儿!在滁州时,他曾与那对兄妹有过交集,当初还多亏人家帮忙,否则他未等花云进城来帮自己,他就已经落在了元廷的手上。

    “陈……”才刚想着开口,那姑娘已经走远了。

    其实也不远,一院之隔。“怎么回事”姑娘问。同行之人说明了情由,陈颖儿道:“张叔叔不在,你们遇事要稳重些。不就是几匹马吗,哪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

    姑娘出身不俗,岂会在乎这区区的几匹马

    同行的人道:“可咱们的马病倒了,怕是要耽误行程了。”

    “去向着店里的其他客商问问,有没有人愿意把马让出来,咱们给大价钱!”如今那姓张的“五绺胡子”不在,众人都听这姑娘的。至此,人群也已散去。热闹一过,自然是各干各的。

    “这位姑娘,在下这里有两匹马,不知姑娘能给上什么样的价钱”姑娘的身后有人问道。

    陈颖儿眉头好看的一皱。似这样的人她见的多了。不过是些见自己有难,而上赶着帮忙的登徒浪子。对付起这样的人,她可从不手软。

    脚下暗暗使劲,绣鞋向后轻摆,脚尖翻转踏在身后那人的鞋尖上。就这一脚,足以让人疼上好一阵,也是给这样的油滑之徒一点教训。

    可令姑娘没想到的是,身后这人却也机警,突然间抽身撤步。“姑娘……”

    “是你姑奶奶!”姑娘不知从什么时候,手里多出了一柄短刃,刀锋直指那人的胸膛。“是你!”可她却没有下手,没有下得去手。因为她认得这人。

    “王小十”她没想到,会在此处遇见王小十。两年多不见,王小十更多了几分成熟的帅气。“你怎么在这”

    王小十笑着道:“我还想要问你呢!自在滁州分别之后,再见面却是举刀相对,真是不应该啊。”他开了句玩笑。

    陈颖儿不好意思,连忙收起了刀锋。“我还以为是什么不开眼的公子哥儿来这找挨骂呢。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她又问。

    “我是个生意人,走南闯北的惯了。你呢”久别重逢,虽不是有一肚子的话,却难免互相多询问几句。

    陈颖儿道:“我是跟着家里出来办事的。”

    “令兄可好”

    “兄长在家里帮着父亲打理事物。这次,我是跟着张叔叔来的。”

    “就是那位留着五绺长髯的人”王小十道:“我早见过他了。如是再换上一张红脸,你这位叔叔可真就是关公在世了!”

    这话逗得陈颖儿又是一笑。他们兄妹在背后也长长议论起这件事。“张叔叔外出办事,我们在客栈里等候。不知怎么的,我们的马都病倒了,我正想让他们去买些马匹来。”

    如今北面正在打仗,地方上驯养的马匹也都被充作了军马。就是如此,军中马匹尚显不足,这婺州路治下,想要买几匹马倒还真的是不易。

    为此,陈颖儿才觉烦心。不过这心里虽烦,可见到了王小十,却好似愁云平白消散了几分。

    “陈姑娘,我们就站在这聊吗”王小十问道。既然话都如此说了,两个人自然是进了屋,找了一张桌子,上了两份茶点,边喝茶边闲聊。

    王小十素来都会与人聊天,更何况是和这位久别重逢的“老熟人”。几句话,就拉近了两人的关系,这一男一女开始变的无话不谈。

    聊着聊着,王小十恰有似无的问起了正事。“颖儿……”他们彼此之间已经接受了这般亲密的称呼。“你们这是要去哪”

    “青田。”

    “青田”世上竟会有这么巧的事路上偶遇老朋友,又是同行一路。难道说,这青田发生了什么大事,才引来了这么多人的目光

    王小十问:“你们到青田去做什么”

    “我也不清楚。是张叔叔有事要到青田去,我闲着无聊,就跟着出来长长见识。你呢该不会也要到青田去吧”她笑着眨了眨眼睛。

    “还真叫你猜对了。”

    陈颖儿的眼神中很精彩,仿佛在说“早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若是换了个不认不识的男子,突然说要跟自己同路,陈颖儿多半就将其当做了闲来无事的纨绔子弟,轻则白眼一顿,重则就要刀剑相加了。可这话换做王小十来说,姑娘却没来由的开心,好似终于寻到了旅途的知己。

    正当两个人欢欢笑笑之际,店房门外,传来一阵马儿的嘶鸣声。

    “吁!”那五绺胡子的人回来了。他在门前勒住马缰。“颖儿,叔叔回来了。”

    “张叔叔!”

    “他是……”这大胡子叔叔还未下马就瞧见了王小十。他即瞧见了陈颖儿,自然就能够瞧见王小十。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煮酒论江湖
    两个人,两匹马,一路上都是如此。夜深了,人却不困,马也不乏,倒是都精神的很。

    “刘先生,你怀里到底是揣着什么戏法儿这都快要到了青田,您该和我说清楚了吧。”

    刘伯温揣着明白却不说。“王将军,等到了青田,你自然懂了。”

    “那总该告诉我,您是这么知道今夜的事吧”

    今夜的事,若不是刘伯温未卜先知,王小十早就已离开了东阳县,也就不会见到那封信,更不会来夜会陈颖儿。

    此番作为,用“夜会”两个字才最为妥帖。但他身边有刘伯温跟着,想来也不会发生出格的事了。况且王小十已经成了婚,纵然那位陈姑娘也算是天姿国色,他也不会有非分之想。

    刘伯温不答反问。“王将军,你可知那大胡子是什么人”

    “不知道。”王小十这是来到了元末。若是他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三国乱世,当张嘴就答“关羽”二字。可在这元末的大地上,他却并不知还有这么一号的人物。

    “原本学生也未将那大胡子放在心上。可随后学生就想起了一人。”刘伯温道:“王将军可听说过张定边之名”

    “张定边”王小十没听过。他是的确没听说过,纵然细想也不知这张定边是何许人也。

    若不似王小十这般的“不学无术”,粗通这段元末历史的人,当知道张定边的大名。若说这张定边是元末第一勇将也无不可。史上,就连常遇春也并非他一合之将。不过,关于此人的传记多源自民间野史,在百姓的口中越传越神,进而就没有什么人相信了。

    刘伯温接茬说道:“王将军,这张定边可不是寻常的人啊。当初学生在青田,就已听说过这人的大名。此人武艺出众,自扬名之后未逢敌手。”

    “他真的这么厉害比起常遇春、花云怎么样”王小十所认得的高手,也就要数这两人了。还有赵普胜、丁普郎兄弟!除此之外,他并不知天下之大,江湖之远。这一次,他算是跟着刘伯温长见识来了。

    刘伯温道:“常将军与花将军的确是勇冠三军,可若是按照学生所知品评,他二人照比这张定边还有些差距。”

    “真的这张定边既然这么厉害,那他是哪一路的人”王小十更为关心这点。他既然跟定了朱元璋,就要对各方势力有个了解。渐渐的,王小十似乎明白了刘伯温此行的用意。若不出来跟着他走一走、看一看,自己就如同是井底之蛙,永远也不知深浅,就更不要说如何跟紧朱元璋的脚步了。

    马上闲聊,那关家巷就到了。按照客栈伙计所指,巷子口有一处小酒家的就是关家巷。
1...5152535455...1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