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房玄龄说的这是共同认知,大家伙都知道,也是纷纷点头附和,李世民点头又道:“那玄龄是什么意思”
“修订族志,刊正姓氏”。
房玄龄就知道李世民有此一问,从容一笑说道。
李世民闻言眼睛一亮,坐正了身子,“细细说来”。
李破军也是闻言一顿,脑中灵光一闪,刊正姓氏……《氏族志》!
这就是贞观年间修订的《氏族志》了,想到这儿,李破军不由自觉的看了一眼那个须发皆白的老头,那是当朝侍中高士廉,历史上就是高士廉主持编撰《氏族志》的,结果高士廉一时疏忽,历时数年修订完成后竟是将崔氏列为了第一等,皇室李家还在其后,李世民勃然大怒,让其重修。
现在房玄龄提出的“修订族志,刊正姓氏”应该就是那历史上有名的《氏族志》了。《氏族志》的修订是有积极意义的,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世家,打压了世家的名望。
《氏族志》的出现压抑了山东,江左等老牌士族,使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的地位,充分的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黄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也为数十年后武则天颁布的《姓氏录》彻底否定传统门阀制度打下了基础。
在众臣瞩目中,房玄龄从容说道:“数百年来,天下士族主要分布四地,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及至现今,关陇,代北个江左已大不如前,唯有王、卢、郑等山东士族,崇尚联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说到这房玄龄也是摇头一笑,似乎有几分赧然,因为他自己就是和范阳卢氏联姻的,不仅是他,程咬金和清河崔氏联姻了,魏征和裴氏联姻等等。
“山东士族依靠联姻而地位卓然,现在可不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功绩薄厚以作等级,重新划分门第,以达到殿下所说的否认门第的效果,若只是否认门第唯恐士族心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忠贤与奸佞
1188.忠贤与奸佞
李世民见得众臣再无异议,也是看了一圈,噌的起身,欣然吩咐道:“既如此,那便编撰《氏族志》”。
“谨遵陛下圣谕”,众臣见得李世民这模样,就知道此事已经板上钉钉了,纷纷附和。
“那依诸公看来何人可主持编撰《氏族志》”李世民扫视着堂下众臣,《氏族志》何其重要,定是要由在座的重臣来主持的。
房杜高魏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看向李世民,却是又发觉李世民在盯着太子,众臣顿时醒悟,编撰《氏族志》只是主持领头的,不需要亲力亲为,并不太难,看这样子,陛下是打算交给太子殿下,让太子再立功绩了。
众臣闻弦知雅意,宇文士及捻着胡须,摇头晃道:“《氏族志》事关重大,非名高才重之人不能够胜任。太子殿下多有声望,又乃闻名才子,依老臣看来,此事交由太子殿下主持再好不过了”。
众臣闻言也是纷纷点头附和,李世民也是微微笑着点头看向李破军。
李破军听得此话,吓了一跳,他哪能接这个活计呢,要知道《氏族志》一修就是好几年,如果接下了这任务就是说以后里面李破军都得陪着一棒子老学究来编书了,枯燥无味,李破军却是不想去的。
当即茫然摆手摇头道:“不可不可,我才疏学浅,怎能担此重任,而且我另有要事,实在无暇顾及”。
李世民听得面露好奇,直皱眉问道:“你有何要事”
李破军想了想直道:“阿耶应该听说了,我在翠华山天秀峰建了一座勇烈祠,神策军阵亡将士皆可入祠享受香火血食”。
“唔,确有耳闻,此举甚好,阵亡将士皆乃国之忠烈,应当敬重”。李世民也是疑惑的点点头道。
“殿下此举真乃大义,不仅告慰这阵亡将士,还可鼓舞军心,提升士气”。房玄龄听了也是直点头捻须赞道。
李破军还没说话,李世民便是反应过来了,“你是想让朝廷也建一个祠堂,来供奉阵亡将士”说着李世民眼睛里闪烁亮光,觉得此举大有可为。
“不错,我朝每年征战,阵亡将士数不胜数,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没有留下名字,很快就被世人遗忘,实在是令人心有不忍,他们是国家的先烈,应当永垂不朽,应该被世人称赞,被世人敬仰的”。李破军也是面带沉重的握拳道。
听得李破军的话,众臣包括李世民都是陷入了沉默,李破军见状又说道:“正如房伯父所说,建祠享祀,不仅可以告慰将士英灵,护佑大唐,还可以提升将士士气,谁不想死后名流千古,纵使马前卒亦有显名之壮心,有此鼓舞,我军将士定将是忠勇无畏,大义为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说到这,不用李破军再废口舌,李世民很快就说是态,“传旨户部,礼部有司,即日起选址兴建英烈祠,务必庄严肃穆,无须拮据”。
堂下户部尚书戴胄,礼部尚书豆卢宽二人出列领命。
不待众臣喘口气,李破军又是说道:“既然有祭拜英灵的英烈祠,那那些遗臭万年的奸佞也该有个着落了,千百年来,中华豪杰义士无数,有张良、诸葛亮这样的贤臣,也有赵高、黄皓这样的奸佞;有张骞,苏武这样的气节之士,亦有中行说、卫律这样的卖国汉奸。像这样的奸佞就应该被钉在历史的耻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可为良娣
1189.可为良娣
听到李世民提起《氏族志》的编撰,众臣都是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房玄龄也是如此,他们虽然忠心为国,但是修订《氏族志》这事儿多多少少都是得罪士族的,既然是提出这事的房玄龄也是不想去编撰,任务繁杂,耗时耗力,谁不想去干这个的。
李世民也了解众臣心思,倒也没有生气,趋利避害,人知常情罢了。
看了一圈,李世民的目光放在了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身上,正是当朝侍中高俭,高俭是北齐皇室之后,父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祖父是北齐清河王高岳,叔祖父是北齐神武帝高欢,帝胄之后,不属于任何地域的世家,而且妻子也是普通的鲜卑族人,跟士族没有沾亲带故,是长孙无垢的舅父,是李世民的亲信外戚,是值得信赖的。
当即李世民便是看着打瞌睡的高俭温声道:“士廉公,此事便有劳你如何”
高士廉闻言一怔,眼皮子微张,露出一双精明的眸子,略微一想,人老成精的高士廉就是相通了此中关节,欣然应着。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想了想又是说道:“另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从旁协助,权力协助士廉公完成《氏族志》的编撰”。
众臣自是纷纷应着。
李破军看着房杜高魏等人都是恭敬应着,对李世民的安排没有半点异议,李破军也是佩服得很,知人善任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此如编撰《氏族志》的用人,其中就大有学问,不能用跟世家沾亲带故之人,更不能用世家之人,为首的高士廉是如此,协助的令狐韦岑更是如此。
韦挺是关中京兆韦氏之人,韦氏也是关中士族,但是入唐后关中士族皆已没落,韦挺跟《氏族志》所对付的山东士族没有关联。
岑文本是邓州岑氏之人,岑文本祖父是西梁的吏部尚书岑善方,祖上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舞阴侯、征南大将军岑彭,妥妥的名门之后,在当地岑氏也是有名的豪族,但不是上流的世家,跟山东士族也无关联,
还有令狐德棻出身西凉敦煌豪门,博涉经史,少有文名,二十四正史之一的《周书》就是他编撰的,令狐家虽然在西凉那块地是名门豪族,但却不被中原氏族放在眼里,特别是高傲的山东士族,尤其看不清这等偏远之地的士子,认为他们受胡人影响太深,比不上中原正统,所以令狐德棻更不会跟山东士族有所暧昧了。
李世民用这三个人协助高士廉编撰《氏族志》,看似是随口之间的吩咐,可是一会儿功夫里,李世民便将朝中众臣的才能,家世等各个方面过滤了一遍,才选出这三个才干卓越,人品正直又跟山东士族没有沾亲带故的人来,由不得李破军这政治菜鸟不佩服。
待得此事定后,众臣散去,李破军却是留了下来。
李世民看着李破军的眼神很是满意,放松心神,斜躺在座上,点头道:“不错,你小子鬼点子果然多,嗯……不算是鬼点子了,似今日之《氏族志》、《忠奸录》还有英烈祠已是国之大计了”。
难得李世民夸奖一次,李破军也是咧开嘴摆摆手谦虚道:“此乃小道耳,不值一提,比不上阿耶治政之英明”。
“别假了,倒杯茶来”。李世民嘴角一扯,指了指一旁的茶壶道。
待得李破军倒完茶坐下,李世民瞥着他道:“说吧,还有什么事。”
“阿耶你怎么知道……”。
“没事你会留下来舔着脸笑”
…………
李破军满头黑线,竟是无话可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建神像,铸跪像
1190建神像,铸跪像
翌日,一大早,李破军方才起身,正在练武,忽闻孔颖达、岑文本和令狐德棻联袂而至。
李破军微愣一下,也是笑了,这三人倒真是急性子,昨晚才颁发旨意,今日一早便来了,这工作效率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高。
放下大戟,直道:“请三位光天殿稍待,我去洗浴换衣便来”。
他这一身臭汗的要是去见这三人,孔颖达身为老师要是不教训他才怪呢。
不多时,李破军换了一身素白长袍,整理好衣冠,快步来到光天殿,只见得三人正是坐着高谈阔论,旁边宫女奉着茶水。
“哈哈,三位说什么这么高兴呢,让我也听听”,李破军阔步进殿笑道。
三人都是煲学之士,恪守礼制,见得李破军来了,忙是起身行礼。
“见过孔师,孔师安坐。景仁公(岑文本字)、德棻公,有礼了”,李破军也是和煦站着微扶孔颖达与三人见礼。
这三人在士林里颇有声望,都是高洁之士,最小的令狐德棻也年近半百了,又是当朝大臣,李破军若是不见礼那就真是不懂事了。
各自落座,奉上茗茶。
“殿下,老臣已接到圣人旨意,奉命编撰《忠奸录》,但老臣愚钝,一时不知从何入手,还请殿下指明纲领”岑文本坐下便是拱手问道。
“知道诸公此来,定是为了《忠奸录》一事,诸公工作效率之高,办公之勤,着实可敬啊”,李破军也是笑道。
“臣等愿闻其详”。
“前汉有中行说、卫律身为汉人,却为匈奴效力,迫害汉民,魏晋以来,更是无数汉家子弟背节效力于四夷,甘为胡虏走狗,我前番从征东突厥之时,亦是看见突厥阵型之中多有汉人为其效力,实在可悲可恨,我有感于此,才决定编修《忠奸录》。
《忠奸录》尽列三皇五帝以来的忠贤与奸佞,所谓忠贤,诸如姜尚,诸葛亮等名贤;所谓奸佞,诸如赵高,黄皓之流。更有汉奸者,乃取“背汉之奸细”之意,如中行说,卫律之辈。
或忠或奸,皆书其姓名,录其故事,使之流传后世,咸使闻之,让忠贤流芳百世,受万世敬仰,供后人学之。让奸佞遗臭万年,遭世人唾骂,为后来者诫……”。
听得李破军详细的说完之后,三人都是惊叹不已。
昨晚的甘露殿议事,这三人未曾在座,接到旨意,编撰《忠奸录》的时候还有些不解,所以才一大早联袂而来询问。
现在明白了李破军的意思,三人都是饱学之士,自然知道《忠奸录》的意义何等重大,纷纷拜服。
“殿下此举真乃绝妙,臣等定全力以赴,务必编撰好此等传世之著”。三人纷纷拜道表态。
李破军听了却是笑道:“这还没完呢”。
“臣等洗耳恭听”。
李破军两眼一翻,不愧是学问家,三人说话都是一样的。
“除了《忠奸录》,圣人还下令建造英烈祠,供奉我朝阵亡的英烈英灵。诸公还要选出十名忠臣良将,铸神像供于英烈祠,接受香火血食。另外选出十名奸佞,以生铁铸造,使其跪于英烈祠外,供人踢打唾弃”。
李破军盈盈笑着说道。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大唐英烈,永垂不朽
1191.大唐英烈,永垂不朽
随着时间的发酵,《氏族志》等三事愈发的轰轰烈烈了,可谓是天下瞩目,世家可谓是焦头烂额,又要担心《氏族志》将其家族给贬低了,又要担心自家某位混蛋祖先入选了《忠奸录》的奸佞榜。
但是一番接触试探之后,一众世家这才发现,无论是负责《氏族志》的高士廉,还是负责《忠奸录》的李破军,孔颖达等人,都是油盐难进的角色。
高士廉本来不会如此的,他人老成精,不会随意的得罪任何一方人,本来心底打算和稀泥的,将事务交由韦挺几人就好。
结果当夜里,高士廉接到了一封信,是太子李破军给他的。
拆开看罢,便是惊起了一身冷汗。
李破军记得这段历史,高士廉编撰《氏族志》之时和稀泥,最后迷迷糊糊的将山东崔氏列为了第一等,崔家族长崔民干成为了第一等的士人,完全没有领会李世民下令编撰《氏族志》的根本意图。
高士廉和稀泥倒是没有得罪士族,但却是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看见历时六年,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氏族志》竟是是将山东崔氏列为了第一等,他皇室李家竟是还在其后,这就是高士廉不管是和稀泥的后果,李世民勃然大怒,不顾及他舅父的面子当面怒斥高士廉,勒令他重编,高士廉见得李世民动真格的了,也是慌了,忙是修改。
李破军既然记得,那自然可以让这位老好人舅公少走一些弯路了。
“皇室李家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第三等……舅公切记《氏族志》之根本意图,此时阿耶格外看重,万万不可等闲视之,是福止三代,还是世袭不衰,在此一举……”。
看着李破军的这段话,高士廉心里微惊,自己和稀泥的心态竟是被太子发觉了,看来此事不容疏忽,山东士族……得罪便得罪了吧,反正我与他非亲非故。
想念及此,高士廉精神一震,开始认真对待起此事来了。
高士廉认真起来,那些山东士族想通融那是没有可能的。
过往功业盖不计算,只看今日的官爵功绩,这样一来,那些啃老本的山东士族都是慌了,而当朝的官员都是高兴了。
特别是跟随李唐起兵的一帮人,人人得益,此如上柱国,翼国公秦琼,历城秦家虽然也算是当地望族,但是还算不上士族,宿国公程咬金出身齐州程家,只能算是个小豪族,在士族面前不够看,那吴国公尉迟恭的父亲尉迟伽是隋幽州都督、常宁安公,祖父尉迟孟都是北周济州刺史,曾祖父尉迟本真是北魏幽州刺史、渔阳郡公,可谓是世代高官,但是到尉迟恭这一代,已经沦落到打铁为生了,其他诸位开国元老基本上就没有山东士族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