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有这些当朝的实权人物鼎力支持,尽管老牌世家嗷嗷叫的反驳,但却是无济于事。

    绕是卢氏与房玄龄联姻,崔氏与程咬金联姻等等,但是在这件事上,谁会逆李世民眉头去相助世家,《氏族志》就在明争暗斗的气氛中编撰着。

    而李破军这头的《忠奸录》更是如火如荼,不知道多少人挤破了眉头想着往崇文殿钻,甚至三品大员都有请调崇文殿协助编书的。

    但是李破军怎么让他们如愿,编书人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而且吃住都在崇文殿,隔绝与外界交流,保持着编书的公正性,不被外力所扰。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太子妃定下了
    1192.太子妃定下了

    忠烈祠的建成无疑是影响巨大的,自此之后,每逢节气祭日,长安百姓,乃至全国各地的民众多有自发来祭奠的,忠烈祠上的祭台终年香火不绝。

    百万大唐将士的凝聚心更是兼顾,战死的不怕,战死了有国家抚恤,可进忠烈祠留名,怕就怕怯战投敌,到时候留个汉奸之名,受国人唾弃,子孙后代都是抬不起头来了。

    没见那太子殿下编修的《忠奸录》嘛,据说春秋时期的大奸臣庆父已经“荣幸”的入选奸佞榜了,而很有戏剧性的是儒家亚圣孟子就是庆父的后代,本来身为孟子之后,是无上荣耀的,可是这下子祖上庆父被朝廷挖掘出来了,一时间,孟子之后狼狈不堪,但是也无话可说,谁叫自家祖上出了这么一个大奸臣呢。毕竟“庆父不死,鲁难难已”的来源不是虚的,对于庆父这么一个制造内乱的奸佞入选奸佞榜也是名副其实了。

    还有那名垂千古的诸葛武侯,太子殿下钦定的十大忠贤之一,诸葛后裔顿时荣光无限,圣人亲赐其嫡系后裔为忠武侯,世袭罔替,虽然没有封地食邑,但这名头就足够人嫉妒了,要知道之前诸葛丞相虽然被东晋追封为武兴王,而后世代皇帝都对其多有追捧,但也没有这样的荣光啊,入选忠贤榜,建神像于英烈祠,后裔世袭忠武侯,这是何等的荣耀,天下虽多有嫉妒者,但也是无可反驳,毕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丞相早已经流芳百世。

    随着《忠奸录》的编撰,天下人的心都被其紧紧的攥住了,特别是那些名人之后,心惊胆战的为自家祖上担忧着,有因为祖上入选忠贤榜,而被圣人称赞的,顿时风光无限,有因为祖上入选奸佞榜的,而被圣人批判的,顿时声名狼藉。

    尽管如此一来,很多人都受了委屈,比如有孟子的后裔,本是治学的君子,以孟子为榜样的,但是谁料到孟子的十二世祖庆父这么一个大奸臣被朝廷揪出来了,所以即使是君子的孟子之后也被庆父这个奸佞远祖给连累了。

    对于这些人,李破军只能够说一句抱歉的,因为就总的方向来看,《忠奸录》的效果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那些当朝大臣,不仅要提防着史书留污名,又要提防着与史同修的《忠奸录》上的奸佞榜与他有缘,对于约束官员品行,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李破军让李世民下了严令,任何后世皇帝,任何执政相公,都不得改变这一严令,作为祖制实行,那就是《忠奸录》之修已故之人,在世的人无论如何不能够写进去。

    这就是为了提防后世出了一个大奸臣,为了名声插手《忠奸录》了。

    有了这个祖制,《忠奸录》的编撰更加惊心动魄了,可谓是搅动天下风云亦不过为过。

    李世民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一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忠奸录》的影响竟是如此巨大,本以为只是对古代忠奸的记录,没想到其内在影响竟是可以偏正社会风气,毕竟这段时间御史言官的弹劾越来越少了,以往可是经常有某某刺史在任期间,鱼肉百姓的弹劾。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李世民的堂弟、已故的淮安靖王李神通的次子,淄川王李孝同,李孝同因为宗室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红颜祸水,不过是男儿的自我慰藉
    1193.红颜祸水,不过是男儿的自我慰藉

    看到李破军一脸惊愕,无所适从的样子,李世民也是放下脸色,直说道:“萧嫣那姑娘我和你阿娘都见过,确实不错,而且你也与她相识,你看你过年都十八了,堂堂一国储君,年过十八还没有成亲,成何体统,丽质年后就出阁了,你作为兄长的亲事还没定,像什么样子”。

    李破军闻言也是讪讪笑着,两世为人的钢铁直男,他对于婚姻这块的确是有些慌乱。

    “郑家娘子是不能成为太子妃的,你要想把她接近东宫,唯有先定下太子妃,而后将她召为良娣”看见李破军还是一副木头疙瘩的样子,李世民还以为他是在想着那郑家娘子,也是出声提醒道。

    李破军听到这也是点点头,又是疑惑问道:“阿耶你让宋国公主管《忠奸录》的编修,可是与我的亲事有关”

    李世民听了眉头一挑,“虽是有关,但关联不大。萧瑀为人耿直,学识渊博,编修《忠奸录》我放心,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太适合朝堂”,说到这李世民也是揉着眉头,很是苦恼的样子。

    李破军闻言也是了然,萧瑀不适合朝堂,李破军也是能够理解,因为萧瑀这老头太犟了,说得好听点叫刚直不阿,耿直刚烈,说得不好听的就是脾气臭,不知变通了。

    以前萧瑀的姐姐成为隋炀帝杨广皇后的时候,萧瑀就跟着姐姐一起入隋,杨广委以机要事务,官至中书侍郎,跟在杨广身边一起生活多年,从晋王到隋炀帝,二人一起成长,关系很好,杨广初期还是很好的,后来成为了隋炀帝,骄奢无道,萧瑀屡次不顾杨广面子,犯颜直谏,搞得杨广大为恼火。

    后来入唐后,萧瑀的性格还是那样,管你是不是皇帝,做得不对我就要怼你,屡次怼的李世民颜面扫地,而且与朝臣的关系很不好,特别是和当朝江国公陈叔达,二人都是犟脾气,见面就掐,一个是梁明帝的儿子,一个是陈宣帝的儿子,都是皇室帝胄,都是当朝国公,都任过宰相,都是一样的臭脾气,这两人在大唐的朝堂上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而且兰陵萧氏如今虽不如山东五姓显赫,但其南北朝齐梁两朝二十一位天子,三十多位相公,在江南之地名望甚大,为江左四大侨姓之首。萧氏与我李家本就渊源甚久,你若娶了萧家娘子,多有裨益,相信也不用为父多言你也明白”。

    李世民心平气和的看着李破军说道,李破军是他的嫡长子继承人,不想让李破军心中留下不满,所以才这般给李破军叙说明白。

    李破军开始也是有些芥蒂,毕竟来自后世的他对封建婚姻有些抵抗心理,特别是对政治联姻多有不满,但是经过李世民叙说之后,李破军心中的疙瘩解了许多。

    萧瑀的妻子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侄女,而李渊又是独孤皇后的侄女,李渊和萧瑀是姑舅表兄弟,论私,李世民还要喊萧瑀一声姑父。

    李破军之前惊问的“怎么可能……”,也是说的这个,李世民要喊萧瑀姑父,而萧瑀之子萧锐年过三十后原配病逝,李世民又将庶长子襄城公主嫁给萧锐做继室,也就是李破军的姐姐是萧瑀之子萧锐的妻子,而现在李破军要是娶了萧嫣的话,两家就更亲了。

    见得李破军面色缓和,似乎想通了,李世民向后一仰,斜躺在座上。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李世民的思想觉悟很不错
    1194.李世民的思想觉悟很不错

    听罢李世民的话,李破军很是意外,没想到李世民的思想竟是如此的客观,在这个男权主义社会,能够将罪过推给女人的时候,很少有男人将过错捞到自己身上。

    就如李世民所说,都说红颜祸水,都说妹喜妲己这些宠妃该死,都说是她们魅惑君主,导致国家混乱,然而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职责女人的男人,却是没有想想如果不是君主昏庸,不是君主**熏心,不能自控,一个女人又怎么能够爬上影响国策的那么高位置呢,说到底,不过是君主自身的原因罢了。

    即使没有妹喜妲己这两个美人,以桀纣那般好色暴戾的君主,还会宠出一个别的女人来。

    然而卫道士们却是没有想到这些,只说是女**国殃民,只说是一介女流的罪过,从未从自身找过原因,或许,他们认为,自己总是没有错的,桀纣之所以昏聩就是因为妹喜妲己这样的女子魅惑的。

    就如冤枉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物的某位儒学大师一样,将女子彻底的捆缚住,让别人“灭人欲”,自己背地里却是“引二尼姑以为涌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引诱尼姑为小妾)”,“家妇不夫而孕(儿媳在丈夫死后还怀孕)”。

    李破军虽然对此甚为不岔,但是奈何封建社会就是如此,男权社会里容不得男子有错,反正不管好歹都是女子坏事了,这种思想很是普遍。

    让李破军感到意外的是李世民这么一位强势而霸道的君主,竟是也会有此觉悟,知道夏商之亡非是妹喜妲己二女之过,而是桀纣昏庸,不能自控,这让李破军很是佩服。

    但是听罢之后又是一惊,直问道:“阿耶说萧家之女出家这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听了眉头一挑,眼中带着几分得逞的笑意,继而摇头嗤笑,“隋室旧民以及遗臣都认识杨广是英明神武的,只是萧美娘魅惑于他,致使朝纲不振,社稷崩乱。杨广这一生,前期可为明主,后期不顾民力,妄自征伐,偌大的天下愣是被他折腾得民不聊生,需知君如舟,民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杨广不爱惜百姓这才有了我李唐的天下,并非是萧美娘之过,相反萧美娘敏实多智,经常劝谏于他,奈何隋室遗臣皆言萧美娘乃祸水,如杨恭仁那厮,至死尚念杨广乃是圣君。

    萧家听了天下人言,抵不过悠悠众口,又有相士装神弄鬼,所以萧家女子自萧美娘始,皆要出嫁,未有例外,不得再嫁,真是荒唐。似那萧瑀,共有五女,长女号法乐,二女早夭,三女号法愿,四女早夭,现在五女萧嫣年芳二八,若无意外,待得桃李之年,亦要去与青灯古佛为伴”。

    说着李世民的语气带着几分叹息,又好似有些嘲讽。

    李世民的话达到了他预想的效果,果不其然,李破军一听就是愕然,继而直拍桌瞪眼道:“这不是扯淡吗,先不说萧皇后是不是祸国殃民,就算她是,那与萧家女子有何干系,这萧瑀老头是老糊涂了吧”

    李破军的震怒倒是真的,他真没想到萧瑀竟是忍下心将自己的女儿送去佛寺与青灯古佛为伴,都是花季少女,正是青春灿烂的时候去做尼姑,要说女孩是自愿的还好,关键李破军不相信萧家女子会在这青春年华里去出家。

    一想到萧嫣那妮子温柔听话的样子,一转眼就成了光头的尼姑……

    李破军只觉得一万句草泥马飘过。

    见得李破军在自己拍桌惊怒,李世民也不无他见怪,反而撇头暗喜。

    &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119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墨香传来,李破军拿着笔,只觉得心思难平,一会儿想到冰雪聪明的郑丽婉,一会儿想到温婉柔弱的萧嫣,当下笔挥就了一首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想到萧嫣那温婉可人的依稀模样,李破军一时不由得怦然心动,柔情似水,正是萧嫣的模样,典型的江南女子,说话轻柔,性格柔和,印象中的萧嫣从没有主动提出过什么,别人说话就是应着,从不与人分辩争论什么,当真是水一般柔和的女子,即使没有朝朝暮暮在一起,即使数年未见,但是这一下被狗起了心思,李破军这表面直面,心底却是骚男的心思就是再也安耐不住了,直期待如梦似幻的佳期……

    起身来到殿门口,高耸的殿阁楼台,星光烁烁的夜空,夜风袭来,不觉得有些微凉,那点悸动的心思也是平复。

    “郎君,入秋了夜风凉着呢,小心着凉”,小秋儿见得李破军凭栏倚望,也是拿着一件大氅为他披上。

    李破军拢了拢衣服,见得这位照顾了自己十几年的女子,如今也是成为世人口中的老姑娘了,二十多岁的年龄,在后世正是大好年华,在这个世代若是还未出嫁那就真是老姑娘了。

    看着那张熟悉而又成熟的脸,李破军撇过头去,不由得微叹,旧事重提,“秋儿姐姐,没记错的话,过了年你也二十有二了,到时候我做媒,寻个年轻俊杰嫁了吧,这么多年倒是苦了你了”。

    小秋儿一听一怔,继而也是摇头笑道:“郎君说笑了,秋儿就是服侍郎君的,我哪也不去,就留在郎君身边就好”。

    “尽瞎说,你又不是尼姑,哪有不出嫁的,你也不小了,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了”。李破军也是笑嗔道。

    小秋儿听了一顿,继而便是戚戚道:“郎君是嫌弃我老了吗秋儿可以让年轻女子来服侍殿下,但求留在郎君身边,留在这承恩殿,也好每日里看看郎君,我心里就欢喜”。

    李破军被说的大为不适,看了看远处的长安城灯火搓搓鼻子,道:“别这么说,我是秋儿姐姐看着长大的,咱们这关系,又怎会嫌弃你啊”。

    然而秋儿默然不语,只在旁边沉默着。

    “秋儿姐,我要成婚了,女方是萧家的萧嫣,你觉得怎么样”见得秋儿没有兴趣谈这个,兴致低沉,李破军转脸笑嘻嘻的看着秋儿问道。在他心中,三四岁时秋儿便是贴身照顾他,如今十几年了,早已经宛如自己亲姐一样了。

    然而秋儿听了却是愣住了,脸色呆住了,看着李破军张张嘴,不知道该做什么,最终只说出一句“萧家娘子貌美淑雅,跟郎君正是天作之合”,说了撇过头温声道,“夜风很冷,郎君还是早些歇息吧,有甚事随时唤我”。

    说罢便是急急转身离去。

    李破军怔住了,看着那踉跄跑开的背影,一时间有些懵圈,即使是钢铁直男的他,此刻也是意识到什么,抓抓头,只觉得心中更加不宁静。

    一捶栏杆,李破军喝道:“拿酒来”。

    殿门口侍奉的刘三德闻言忙是上前低声道:“殿下,夜已深了,你看……”。

    “别废话,拿酒来”。李破军眼睛一瞪,刘三德忙不迭躬身应着去拿酒了。

    凭着栏杆,就着夜色,一小坛子西风烈入了肚子,只觉得热气撩人,将坛子一砸,转身回殿,又看见桌上的纸笔,撇嘴一笑,拿起笔来,看了看门外的碎坛子,欣然起笔。

    “伫依高楼风细细,望极秋愁……无言谁会凭栏意……对酒当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萧家五娘子
    1196.萧家五娘子

    陈康行礼罢了,拿出怀中的布包,“殿下命我前来将此物交给贵府萧嫣小娘子”。

    萧锐闻言眉头微皱,这是作为兄长的警惕,非亲非故的,太子干嘛给焉儿送东西这是何物

    当即也是笑道:“嫣儿正在后堂读书,不便相见,不如陈统领将此物给我,我转交与嫣儿”。

    陈康听了一愣,伸出的手缩了回来,有些迟疑,毕竟李破军让他亲手给萧嫣,别给错了人,怎能交于他人转交。

    见得陈康这般模样,萧锐也是料到李破军另有吩咐了,更觉得有些不对了,“我是嫣儿长兄,交给我也无甚不妥,陈统领如此回复殿下即可”。

    陈康听了,看见萧锐神情,犹疑了一下也是点点头应着,道一句“有劳驸马了”将布包递给萧锐之后边走了。

    萧锐看见陈康离去的背影,眯着眼,表情有些疑惑,太子来送东西看了看手中布包,很轻,却不知是何物。

    “阿耶,这是什么啊听说太子的亲卫统领来啦,在哪儿呢,让孩儿看看,太子殿下是英雄,他的亲卫统领肯定也不差到哪儿去”。

    正当萧锐狐疑的时候,后面蹿上来一个约摸十二三岁的男孩,面容很萧锐差不多,一样的白皙俊郎,正是一脸好奇的左右张望,这男孩正是萧锐长子萧守规(名宪,以字行世),年方十二岁,正是顽皮的时候。

    萧锐转过头来,眉头微皱,还没有说话,男孩身后急步跟上来一名年轻宫装女子,跟上来微微气喘,轻声嗔道:“宪儿,你怎么又扔下书跑出来了今天的功课还没做完呢”。
1...277278279280281...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