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一世唐人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当年秦风
看罢便是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终于,李二陛下忍耐不住了!
晃荡一声,一巴掌将战报拍在案桌上,直震得笔架翻到,茶水倾覆。
“李道彦,樊兴,废物,废物至极啊,如此愚蠢之事也做的出来,他们没脑子吗”。李世民目呲尽咧,张嘴便是喝骂:“亏得他们还是天策府旧将,樊兴啊樊兴,你往日里的聪明被狗吃了,见小利而忘大义,嫉妒让你蠢得没脑子了啊……”。
见得李世民在那勃然大怒的骂着李道彦和樊兴二人,众臣虽是不明所以,但也是不敢询问,皆是伏地拜倒,不敢抬头,而最胆小的房玄龄听得李世民大怒的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也是吓的浑身颤栗。
在李世民这位极为威严的皇帝震怒之下,即便是强硬如魏征也是不敢当面出头的,毕竟气势一词,不是虚的,那种威压足以让臣子不敢心生悖逆。
良久,李世民终于算是词穷了,除了还保留着一点皇帝风度没有辱骂二人的十八代祖宗,呃、好像他跟李道彦是同一个祖宗,其他的李世民所有能想出来的骂词都骂出来了。
一脚踹翻案桌,“都愣着作甚,尔等都是哑巴不成,说话啊”。
众臣闻言嘴巴一憋,心里苦啊,心想着陛下你这么大怒谁敢说话啊,别看见那房乔都快吓尿了吗。
正当长孙无忌想要说些什么,李世民却是面露不耐,直挥手喝道:“算了,让你们说话,准又是宽慰我,退下退下,都退下”。
众臣如蒙大赦,忙是退下。
良久,李世民一个人坐在那儿生了闷气,开口道:“来人呐……”。王敬忠忙不迭前来,“退下”。
王敬忠一怔,脸上的表情别提有多无奈了。
来人…退下?
这是什么情况,陛下不会是气糊涂了吧。





一世唐人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苏烈往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一世唐人 !
1240.苏烈往事
甘露殿,李世民一人枯坐着,面前屏风上一左一右挂着两幅图,一副是吐谷浑进军路线图,一副就是那写满了文武百官的图。
冷哼一声,李二奋起拿笔在岷州都督李道彦和左骁卫将军樊兴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血红的叉叉,只是画完之后,脸色一缓,手中笔又是一顿。
良久,终于是轻叹一声,将叉叉抹去了,只是在名字上面画了一横。
本来与党项羌的良好关系破裂了,又损兵万余,本该是死罪的,可是李世民终究是下不去那个手。
正在这时,只听得殿门口一阵喧闹声,似乎有许多的脚步声走过来,还伴随高兴的笑声,李世民眉头一皱,正欲起身,便是隐隐听得甚大的呼喊声,“曼头山大捷,前线大捷……”。
李世民眼睛圆瞪,蹭的站起,一名内侍应声冲进殿中,“陛下,大捷,曼头山大捷啊……”,这小内侍从宫门口接了捷报,就是跑着欢呼着,累的气喘吁吁的,“陛下,曼头山大捷!”说罢双手奉上一份密封的战报。
“什么?”李世民听得果真是大捷,也是惊喜莫名,连声道:“快呈上来”。
话音还未落,王敬忠便是噌噌下去,接过捷报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拆开一看,顿时大喜过望,“好,好啊,杀敌两万,俘虏一万,追杀白兰王…扬长而去……好,嗯?三言两语迫降曼头城?哈哈,好,威风,威风啊,大涨我大唐天威啊”。
一扫之前的阴霾,李世民咧嘴大笑,连声叫好。
“哈哈,听见陛下这爽朗笑声,料是已经得到了前线捷报了…”。说着话,刚刚回到政事堂当值的长孙无忌等人又是去而复返。
“辅机,你们也知道了,这苏定方当真是虎将,有勇有谋,可堪造就啊”。李世民放下捷报,看着几位重臣也是捻须笑道,全然不见之前的暴怒之色。
“如此大捷,全城唱报,我们在皇城之中也是听得真切啊,恐怕此时,长安民众亦在欢呼了”长孙无忌胖姐上也是堆起笑意。
话音落下,便听得震耳的笑声响起,程知节噌噌噌跑进殿中,“哈哈哈,陛下,那苏烈真猛啊,俺老程之前咋就没看出来呢,十余骑追杀白兰王老贼到曼头城下,还愣是将他斩了,有气魄啊,对俺老程的脾性”。
这甘露殿不是太极殿两仪殿那样的正殿,只是李世民小憩歇息,看书喝茶的地方,所以众臣也没有拘礼,再说了,程知节从来就不是讲礼的人。
听得程知节那震耳欲聋的嗡嗡笑声,众臣也是欢笑,这老妖精虽是粗莽无状,但确实是烘托气氛的好手。
“陛下,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快跟我们说道说道啊”程知节挝耳挠腮的跳脚道,“这内侍唱报也不唱全一点,就知道个大概,心里忒痒痒”。说着程知节还一瞪门口那内侍,凶神恶煞的。
内侍也是苦笑,那战报那么长,肯定是捡重要的简略唱报啊,哪能全部喊下来,你个老妖精还以为是宣旨啊。
“李大亮奉命领苏定方、契苾何力二将率三万人马,疾驰一天一夜从鄯州北赶赴曼头山,是也,苏定方献计,以帐篷浸染油脂……从曼头山左右高坡点燃掷下,火烧白兰部……嘶,这苏定方好胆气啊”,读到这李世民也是嘶了一口冷气。
“这是在弄险呐,如若不成,恐怕这路偏师就要冻死在雪原上了”。卫尉卿、任国公刘弘基也是吧唧嘴惊叹道
“哎这不是成功了嘛,老刘你别打断陛下,陛下快接着说,然后呢?”程知节也是惊了一下,继而便是摆着手叫刘弘基闭嘴,催促着李世民。
李世民无视着憨货,接着说道:“白兰部营地尽焚,死于大火以及踩踏着多达五千余人……曼头城城下斩杀白兰王……迫降曼头城,广定王自缚请降,俘敌三千……”。
李世民捻着胡须,甚是满意,放下战报笑道:“这苏定方有勇有谋,着实可嘉啊,如此人才,之前竟未发现,真是明珠蒙尘呐”。
“陛下,这苏定方原先不过是军中普通将校,被太子征调进入神策军,而后在征突厥之战中表现出色,因功进封临清县公,拜左领军卫将军,又因太子举荐,拜代国公为师,学习兵法,所以有此表现,也不足为怪啊”。长孙无忌作为首辅,对于这些可是记得清楚的,还顺便抬了抬外甥李破军。
李世民闻言也是点头道:“朕有印象”。
“嘿,陛下,这点你们可就没俺老程记得清楚了,这苏定方之前在大唐虽然只是无名将校,但是这家伙可不是省油的灯”,说到这程咬金这老妖精似乎情绪还有些不太对,眼睛有些赤红,还咬牙切齿的。
李世民眉头一皱,有些狐疑,直问道:“怎么回事?说说看”,这苏定方明显就是唐军之中冉冉升起的明星将领,李世民可不允许他有什么问题的。
程知节没有嘻嘻哈哈,直说道:“苏烈这家伙原本在河北一带就颇有名声,二十出头就率领郡兵斩杀了清河匪首张金称,要知道张金称在俺们山东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匪……后来苏烈投奔窦建德,被窦建德手下大将高雅贤看重,收为义子,窦建德败亡后,高雅贤领着苏烈投奔刘黑闼……”。
说到这程知节更是咬牙切齿了,红着眼睛直啐道:“这家伙有一身好本事,就是眼睛太瞎,不识明主,窦建德败亡了也不知道来我大唐,投奔那刘黑闼作甚,要没有这厮,我那士信兄弟就不会死”。
听到这,满堂一惊,苏烈竟然跟郯勇公罗士信之死有关系?看向李世民,李世民也是脸色微惊。
程知节又是说道:“洺水之战,刘黑闼派遣高雅贤领军攻打洺水城,王君廓那厮敌不过,我俺士信兄弟率二百人顶了上去,可是王君廓这贼子带走了所有兵力军资,士信兄弟就领着二百人坚守洺水城,抵挡着数万兵马的进攻,可是绕是如此,也是射杀了敌军大将高雅贤,高雅贤死后,苏烈这家伙献计刘黑闼,深挖甬道,甬道一修成,急攻八个昼夜,洺水城破,士信兄弟这才阵亡……若没有这家伙献个狗屁的计策,士信兄弟也不会死了”。




一世唐人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接二连三的捷报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一世唐人 !
1241.接二连三的捷报
说着说着,程知节这莽夫竟也是眼睛湿润,有些哽咽,可见他与罗士信感情之深。
这罗士信是齐州历城人,跟秦叔宝是同乡,程知节是隔壁济州人,三人少年时便相识,感情甚好,后来罗士信跟秦琼投军,成为齐郡守将张须陀的部将,程知节出身豪富,则在老家济州招募乡勇,抵御盗匪,保护乡里。
只是兄弟三人缘分天注定,后来隋末大乱,兄弟三人又在瓦岗碰面了,从此之后,三人不管是效力李密,还是投靠王世充,再到最后投唐,都是没有分离过。
而罗士信被誉为当世虎贲,一身武艺可算是兄弟三人中最强大的,投唐后从军征战,枪刺王世充之子王玄应、智取千金堡、平定洛阳,因功进封剡国公,拜为绛州总管。
只可惜命途多舛,好不容易从一介平民奋斗成为当朝国公,却是无福享受,二十三岁便阵亡了。
经过程知节这么一说,苏烈献计给刘黑闼,深挖甬道,挖到洺水城下,这才致使罗士信被杀,苏烈也算是间接杀死了罗士信了,难怪成程知节说起苏烈这幅表情。
听程知节说完,李世民也是脸色凝重,罗士信……绕是过去了上十年,但他仍然不会忘记,每每想起,都是心痛,那个当世虎贲说起话来嗡声嗡气,说话喜欢摸头,甚是憨厚,可惜,在二十三这个美好的年纪早逝了。
一甩脑袋,李世民回到现实,又是蹙眉问道:“那后来平定刘黑闼,为何不见苏烈踪影?而上十年后因何又在我军中任职?”
“义父高雅贤死了,苏烈就辞官回去为他守孝了,也是好运,正好躲过了刘黑闼兵败,不过也是戴罪之身,直到陛下登基,大赦天下,他才出山,进匡道军府任职,正在俺老程的手下,俺虽是气愤他害死了俺士信兄弟,但那各为其主,也没为难他,甚至因为他能力出众,俺还提拔他进京值守宫门,俺这也是秉公办事了,俺老程知道士信兄弟不会怪我的”。
说着程知节这率真性子又是无语凝噎了。
李世民也是被这莽汉触动,想起了罗士信也是心情低沉。
“陛下,无论前事如何,如今苏烈都是我大唐将领,并无不忠不臣之意,陛下切不可因前事而问罪,毕竟彼时各为其主,苏烈也是忠于其事”。
见得一个好好的喜庆气氛,却是跑偏了,刚正无私的魏老头也生怕李世民因罗士信往事怪罪苏烈,长孙无忌也是出言朗声说道。
“陛下,此时苏烈乃我大唐功勋,正在前线浴血拼杀,陛下万万不可对苏烈有何偏见”。老臣高士廉也是一脸正色的说道,
“哼,若要牵扯前事,我等皆不能幸免,彼时是彼时,各为其主,此时是此时,忠于大唐,若以前事而追责,真是荒唐至极”。魏征冷哼一声,也是昂着头说道。
这话就说的很明显了,现在肯定不能去追究以前的罪过了。毕竟要真正的算起来,除了刘弘基,裴寂,房玄龄等寥寥几人是在太原时期就属于大唐阵营的,其余的大多都是归降过来的,大帅李靖彼时更是前隋死忠,差点就被李渊斩头了,程咬金秦琼尉迟恭等大将都是降将,魏征、萧瑀等老臣都是从别处过来的,在投唐之前,都算是与大唐为敌的。
李世民听得众臣这么说,忙是摆正态度,平复心情,直说道:“诸位多虑了,朕断没有追责之意,正如辅机所说的,彼时各为其主,没什么好说的,只论今朝即可”。
正当李世民话音刚落,又是听得远远的高喊之声,“捷报,捷报,前线大捷……赤水源大捷,歼敌三万……”。
李世民一惊,眼里带着几分不可置信,又是大捷?众臣也是惊讶。
待得内侍欢喜的跑进来,便是见得皇帝及一干大臣都是瞪眼看着他,不由得一个激灵,忙是高举战报道:“陛下,赤水源大捷,李大总管歼灭敌军三万余人……”。
这下不用王敬忠跑下去,李世民噌噌噌下了龙案,一把抓过战报,看罢便是大喜。
“这个李药师,当真是要给朕惊喜不断啊,捷报还一封一封的送来”,李世民捧着战报笑道。
“陛下快说啊,怎的又大捷了?赤水源怎么打的?”一旁的程知节急得抓耳挠腮的伸着脖子看。
看那伸着手搓手而又怯怯的热切模样,就像是要从李世民手里把捷报抢过去一样,但是好歹程知节的胆子还没有这么大。
“哈哈,给你”。李世民捻须大笑,心情甚好,将战报往程知节怀中一塞。
转笑道:“药师率中军四万人马,奇袭赤水源,先派一千人马袭其名王大帐,四处冲杀放火,造成混乱,而后三万大军压上,一举歼灭赤水源之敌,哈哈,老招新用啊,昔日铁山的頡利也是如此败的”。
李世民爽朗的笑声响彻大殿,可见心情之好了。
毕竟这一封接着一封的捷报,着实很是让人高兴啊,这个李药师,还挺会闹的。明明可以一起送来,却是分开送,这却是有着两个好处的,一来一路上接二连三的高唱捷报有利于振奋民心,二来也可以让李世民高兴不断。
程知节看罢战报也是拍着大腿叫好,这仗打得太漂亮了,李靖用兵,当真是出奇制胜啊。
“西北曼头山已下,如今腹心之地赤水源这一钉子也被拔出,只待歼灭牛心堆之敌,便可形成范围之势,孤立西南一侧的库山之敌也将成为孤军,陷入我军重围,届时,饮马西海,攻破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也将不远矣”。房玄龄捻着胡须也是点头笑道。
然而房玄龄说罢,一旁的杜如晦却是睁开微瞌的眼睛,直道:“只是赤水道大军溃败退守松州,受阻于野狐峡,或许不能如期会师牛心堆,有一缺口,恐不能全歼”。
李世民闻言眼中一凝,背着手道:“李道彦,樊兴虽是兵败党项,但是主力尚存,当不至于失期未至”。
说着看着地图,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玄了,毕竟野狐峡显要之地被占据了,当即也是恨声道:“若是失期,误了战机,定不轻饶”。




一世唐人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相逢义气为君饮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一世唐人 !
1242.相逢义气为君饮
在湟水和黄河交汇的地方,两条河流的丰裕水量孕育着这片湟黄水域,养育了这里的丰美水草。
而湟水还有一条小支流,在地图上也并不明显,这条小河并不大,很容易被忽略,当地人称之为牛心川,而牛心川一侧的山坡就是牛心堆,牛心堆往西北三百里左右便是曼头山了。
从西边曼头山到中间的赤水源再到东南的牛心堆和库山,这沿线都是极为平坦的谷地,背靠着高大的拉脊山,吐谷浑人也都是据守着这拉脊山沿线,拉脊山每个显要山口都是派有重兵守护,这东南的牛心堆更是重中之重,因为牛心堆直面着大唐的鄯州,之前唐军齐聚鄯州,可是吓坏了吐谷浑人,忙是派遣重兵,天柱王更是亲自在此镇守。
吐谷浑重中之重的防守着直面鄯州的牛心堆,没想到李靖并不与他面对面硬刚,而是分兵数路,先打左右两侧的曼头山、赤水源和库山,而后数路人马会师牛心堆,活活的让这牛心堆的天柱王重兵成了孤军。
牛心堆北面是高大的拉脊山,南面是湍急的黄河,现在西北的曼头山和赤水源已经被唐军攻占了,截断了牛心堆吐谷浑人西逃的路线,李靖中军直逼牛心堆。
而真正李靖已经知晓了曼头山已占,就剩下东南的库山了,面上虽没有波动,但是心底却是有些忧心,虽说李道宗是大将之才,按理说对付一个库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仗之事,谁也说不好。
就像之前,料想着万无一失的党项羌,却是被李道彦和樊兴这俩人给搞砸了,活生生逼反了已经服帖的拓拔赤辞。
现在李靖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比拼的就是消息传递的速度。
牛心堆之敌已成孤军,一旦知晓了曼头山和赤水源已经被唐军占了,恐怕天柱王这个老狐狸怕是要立马逃走。
所以,一方面李靖连下军令,勒令各部按时到达牛心堆。
在攻占曼头城之后,李大亮来不及整军休息,分兵一万,交于副将契苾何力固守曼头城,亲领苏定方以及剩余近两万人马,急奔东南牛心堆。
而牛心堆之东北,洮州方向,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看着日期将近,也是火急火燎的直奔牛心堆。
他本是奉命前去平定洮州羌乱,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的,免得前线在跟吐谷浑作战的时候,背后有个洮羌在搞风搞雨的。
高甑生领着一万精锐唐军,在配合洮州零散的数千府兵,本以为能够轻而易举的平定洮羌之乱,却是没想到高甑生这位秦王府老将在洮州碰了钉子。
洮羌坚守白石山、莲花山一带,死活不跟唐军接战,让高甑生无计可施,强攻之下损失了两千多兵力,最后只得被李靖斥责,又恰逢李世民加封李破军为西北安抚大使,领军前来平叛,李靖便令高甑生撤军了。
临潭县,因县城北城墙外五里处有一小潭,一年四季水深且绿,望不到底,甚是清冽,所以改名为临潭县。
作为洮州的治所,临潭县地处西北交通要道,本来甚是热闹,只是月前洮羌散乱,劫掠郊野村镇,导致临潭人心惶惶。
县城以南数十里外,便是连绵的大山,白石山、莲花山和大岭山便在其中,盘踞在白石山上的洮羌以前本来甚是温顺,虽偶尔有下山为害的事情发生,但也只是个例。
如今洮州羌大肆作乱,之前劫掠村子都是又杀又抢的,甚至袭杀了洮州刺史孔长秀,现在洮州可谓是全面戒严,坚壁清野,在城外的百姓都涌入城中避难,导致一时间临潭城内柴火都烧光了,粮食价格大涨。
直道高甑生领着大军前来,将洮羌逼回了白石山,这才有所好转。
只是今天上午,高甑生率领大军竟然撤了,一时间,导致洮州人民又是惶恐不安,生怕那些反复的洮羌人又冲出来劫掠烧杀。
绕是高甑生临行前,三番五次的强调太子率领大军不日即到,也是缓解不了多少恐慌氛围,毕竟那太子再厉害,远水也救不了近火。
但是,西北之地多豪杰这句话不是虚的,危急混乱的时刻总是会有人挺身而出。
此时,临潭百姓就将这样一种希冀寄托在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他就是被洮羌所杀的洮州刺史孔长秀之子孔正卿。
孔长秀虽然姓孔,但是跟当朝重臣孔颖达却是没有半文钱关系的,孔颖达那是正宗的孔子后裔,孔长秀却是出身贫寒,但也没辜负这个“孔”,精研《中庸》等儒家经典,是为一郡名士,累官至洮州刺史,为人也是和善宽厚,在洮州刺史不过几年,洮州百姓却是深深的爱戴这位宽厚仁和的父母官。
只是洮羌受吐谷浑蛊惑叛乱之后,孔长秀这位儒士竟是异想天开的前去劝降,试图以大义说服和木智不要乱来,结果还没到白石山,刚出临潭城便是被杀红眼的羌人乱兵给杀了。
当时,孔长秀之子孔正卿正在外地游学。
孔长秀虽然有些迂腐,深信中庸之道,有点老好人,但是其子孔正卿却是与其不同。
孔正卿好侠义,有游侠风气,轻生重义,常年佩剑不离身,动辄以荆轲朱亥自比,在京畿乃至陇右道的游侠圈子也是颇有名气,大有新丰美酒斗十前,咸阳游侠多少年的气魄。
此时,临潭城内,一处颇为简朴的宅子里,偏院里,吆喝之声墙外都听得见,豪爽的笑谈声,伴随着舞剑助兴高唱的声音,好不热闹。
院中杯盘狼藉,数十个或大或小的男子或坐或躺,有的在地上斜躺着,怀抱着酒坛,喃喃有话;有的在小树下靠着,抱着剑弹唱;有人在酒桌边坐着高谈阔论,激昂文字,挥斥方遒;更有几人站在空地里醉舞着宝剑,好一个放荡不羁的场面,正和“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




一世唐人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雄姿英发少年郎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一世唐人 !
1243.雄姿英发少年郎
院门嘎吱一声打开了,一名身穿孝服的年轻人走了进来,只见得这人身材高瘦,鼻梁高挺,嘴巴薄削,虽然不是特别的俊郎,但也有一股少年的英气。
只是此时脸色有些白,眼袋颇重,看起来甚是疲倦,腰间挂着一柄甚是华丽的长剑,刀鞘镶嵌宝石,剑柄缠绕着金丝,格外的炫丽。
众人见得这年轻人,都是起身相迎。
“正卿回来了,来来来,吃酒吃酒,抛却那些哀愁……”。
“大哥,伯父已经走了,人死不能复生,就别难过了……”。
“孔兄,兄弟们就等你一句话,报不报仇?”
“就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只要孔大哥一句话,兄弟们立马杀上白石山,将那和木智老儿的头割下来给孔伯父祭祀”。
数十名青年男子七嘴八舌的说着,甚是热烈。
这进门的孝服男子正是前洮州刺史孔长秀之子孔正卿,这群汉子都是他结交的各地游侠,不少都是投在他门下的食客。
见得兄弟们如此义气,刚刚送孔长秀安葬入土的孔正卿也是从葬父的悲伤中稍微好转一点。
“正卿谢过兄弟们的关切,只是今天正卿来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还请兄弟们静听之”。孔正卿抱拳团团一礼说道。
1...294295296297298...3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