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保加利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主要是他把自己的钱,都拿去投资了,在芬兰安定下来过后,鲍里斯第一时间就建立了皇室银行,又买下了大批的土地、林地,创办了几家加工厂,准备做国际贸易。

    然后,自然就没钱了,在这些投资获得回报之前,鲍里斯的所有收入都依耐于斐迪南的资助。

    “父亲,我想学习你当初在保加利亚的做法,放弃固定的王室年金,只领取一个点财政收入,你觉得怎么样”鲍里斯不确定的问道

    “这个问题,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我不能帮你做决定!”斐迪南想了想说

    “可是,卡洛琳反对,并且她的担心是非常有道理的。

    芬兰大公国的财政收入有限,一旦改变王室年金的领取方式,那么未来我们恐怕会一直赔钱!

    这样一来,我们会沦为贵族中的笑柄,承包他们这个世纪的笑料!”鲍里斯为难的说

    王室年金,虽然由王室自由支配,但实际上并不是说,这些钱都能够踹到国王的腰包里。

    包括日对臣子的赏赐,举办宫廷宴会,王宫中那一大帮子的人开销,外出作秀捐款,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开支等等,这一系列的开支,都要从这里面支出。

    以目前芬兰的财政收入,即便是再增加十倍,拿一个点,都不一定够这些开销,鲍里斯这种担心是非常正常的。

    这个年代和后世不一样,后世王权被严格限制了,这里面的很多开销,也都被单列了出来。

    否则,后世那些拿几十万英镑的国王年金,还不够给侍女发工资呢

    “经济上的问题不大,如果芬兰经济发展的不错的话,大概二三十年后,你的王室年金收入就可以和支出持平!

    至于担心成为贵族中的笑料,你完全可以忽视,上个世纪笑料,不是被我承包了,现在呢还有人说么”斐迪南想了想说

    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像斐迪南那么玩,假如保加利亚依旧是巴尔干地区的那个小国,那么现在王室的年金也就那么几百万。

    当时没有任何人知道保加利亚可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包括斐迪南自己都不敢确定。

    之所以那么做,完全是因为他初来乍到,没有任何根基,急需要收复民心,才做出了那个决定。

    到了现在,保加利亚王室的年金,都快接近两亿列弗了,是欧洲王室之最。

    依然没有人说什么,就是因为当初斐迪南做秀做的太漂亮了,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前,保加利亚王室一直都处于赔钱状态,连续赔了十几年。

    以示国王和民众们一起同甘共苦,谁也没有料到,世界大战会爆发,更没有人知道,战后保加利亚会发展的这么快。

    现在斐迪南当年的宣,都成为全世界推崇的对象,堪称是理想国王的楷模,乔治五世就想要效仿,可惜伦敦政府说什么也不同意。

    鲍里斯现在要效仿的话,自然不会有人反对,没有人认为芬兰的财政收入能够增加多少,就算是按照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也要25年过后,才能够实现收支平衡。

    这还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说,这笔投资注定是亏损的。

    除非芬兰也可以像保加利亚那样来一次大扩张,完成蛇吞象的壮举,否则这样跨越式的发展,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谢谢你,父亲,我明白该怎么做了!”鲍里斯说道

    作为一名国王,考虑问题肯定是优先政治,然后才是经济。

    反正现在他还有一笔收入支撑着,未来斐迪南留下的遗产,肯定也是一笔巨款,鲍里斯不用为自己的经济问题犯愁。

    斐迪南还不知道,他的蝴蝶效应再一次影响了世界,除了鲍里斯外,后面还有很多国王效仿他的举动,他也被后世称之为:新国王时代的开启者。

    这都和企业差不多了,国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总裁的收入和公司的营收绑定了,企业赚钱越多总裁的收入就越高,反之亦然。

    斐迪南也是参考了这个模式的,在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将一家小企业打造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获得股票期权奖励,成为了一名股东,然后拿分红。

    现在鲍里斯正在准备演讲稿,题目是《我父亲的国王生涯》。

    内容如下:

    “1987年7月12日,我的父亲加冕保加利亚大公,从此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

    到了这里请容许我用弹丸小国来形容,当时的保加利亚真的很小,领土面积还不到芬兰的三分之一大,人口也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就算要多一点儿,也多的有限。

    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在巴尔干半岛的中心位置。

    大家都知道巴尔干是欧洲火药桶,有史可查的历史记载中,巴尔干地区平均每个星期都要爆发战争,那么地处中心位置的保加利亚,又是怎么样的状态大家可以想象

    相比之下,我们的现在的情况就要好的多了,至少没有那么多的战争。

    不过从1987年7月12日过后,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就改写了。请容许我称呼他为——斐迪南大帝,尽管他还没有称帝,但是在我的心中他也当得起这个称呼了。

    在斐迪南大帝的努力下,数千年来,巴尔干半岛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从此开创了现在的保加利亚。

    当初贫穷落后的巴尔干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巴尔干地区,已经是全世界最繁荣的地区,上帝的后花园变得名符其实。

    作为他的儿子,我为拥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感到了骄傲。

    一直以来,我都是以他为榜样学习的。

    而今天我在这里,以和他当年登上保加利亚大公差不多的年纪,成为了芬兰的大公。

    我不敢说一定能让芬兰变得和现在的保加利亚一样强大,这是不现实




第六卷、新的时代 一百三十五章、鸡肋
    芬兰的事情告一段落,斐迪南的心情放松了很多,但是新的麻烦又来了。

    荷兰人是非常精明的,印尼叛乱基本上镇压了,但镇压印尼叛乱的军费开支实在太大了,光那些打出去弹药,对荷兰政府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所以,他们果断的做出了选择,尚未搞定的半个婆罗洲当嫁妆,让这场婚礼看上去非常的风光。

    实际上和没给一样,岛上的叛军已经合流了,要镇压叛乱,还必须要和英国人合作。

    关键是这个年代婆罗洲还没有开发出来,这块土地现在的经济价值并不大,荷兰政府又没有开发当地的实力,就直接将烫手的山芋扔了出来。

    实际上,作为嫁妆那仍然王储的私产,保加利亚王室接手后,就算是镇压了上面的叛乱,也要等到斐迪南的孙子继承后,才会变成哥达科哈利家族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这一块殖民地,并不属于这个保加利亚国家,也不属于哥达科哈利家族,而是属于儿媳妇的私产。

    这就轮到斐迪南头疼了,要是放弃的话,哥达科哈利家族的脸面还要不要

    要是统治该地区的说话,他也不好无偿动用保加利亚军队,只能靠王室自己买单,否则传出去会有损的他的名声。

    恰好雇佣兵还在东南亚,可以说荷兰人算计的很准确,就算是保加利亚出兵镇压了岛上的叛乱,属于他们的利益,同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毕竟那么他们王储的私人领地,不会限制荷兰资本家在上面的商业活动。

    政府既然拿出了土地,自然就可以不用拨款了,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知道归知道,荷兰王室还是接受了政府的提议,原因很现实,荷兰王室就这么一个公主,而保加利亚王室还有一堆王子。

    获得这么一大片土地,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合算,至于开发的问题不是还有保加利亚王室么

    谁都知道保加利亚王室手中的资源是非常的充足,可这也并不是说就用不完,具体用在什么地方就很难说了。

    虽然小斐迪南是长子,会继承最多的资源,但是现在鲍里斯已经是芬兰大公了,他们还知道保加利亚王室还在运作美洲的王位。

    这些都是需要消耗政治资源、人脉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要是在这些地方消耗的太大,那么为了小斐迪南继承的资源就会减少了。

    小斐迪南的资源减少,那么朱莉安娜这个未来的王后,又能获得多少资源呢

    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现在的机会,从保加利亚王室中分一份资源出来。

    无论是斐迪南现在投入多少资源进去开发婆罗洲,朱莉安娜公主都是最大的受益人,荷兰女王自然要给女儿争取最大的利益了。

    果然政治联姻就没有简单的,对斐迪南来说,为了半个婆罗洲消耗大量的政治资源是非常不合算的,那就只能往里面砸钱了。

    这都不是问题,这点儿钱他还是出的起。问题是现在手中只有半个婆罗洲,叛军却已经合流了。

    要么把所有的叛军,一起给收拾了,要么等英国人动手的时候,大家联合行动。

    第三种选择,直接买下英国人手中的半个婆罗洲。

    “小斐迪南,你认为现在该怎么处理这半个婆罗洲的问题”斐迪南问道

    “鸡肋!”

    “婆罗洲地处东南亚,距离保加利亚实在是太远了,就算是从阿拉伯半岛出发,这个距离也不近,要控制该地区不是那么的容易!

    其次,开发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手中缺的不是殖民地,而是开发的问题,先集中资源开发世界岛,是我们的既定的国策。

    王室不可能因此而改变,政府无力投入大量的资源进去,全靠王室资源投入,还不少想办法获得隔壁的乌克兰。

    我们一样可以将那里变成王室的私产,并且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想要控制起来并不难。”小斐迪南分析道

    开发成本才是最大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资源丰富的婆罗洲,实际上现在保加利亚的作用并不大。

    从投资收益率上来说,小斐迪南也宁愿选择乌克兰地区,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你的意思是要暂时放弃该地区了不过,你问过朱莉安娜的意思没有,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感情”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父亲,我想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投资也是要讲回报的,只要我们象征式的投入一些资源,她就不能说什么的!

    总不能让我们扔几百个亿,在这一块不毛之地吧那么多久才能收回成本人口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小斐迪南想了想说

    &n



第六卷、新的时代 一百三十六章、橡胶危机
    “陛下,阿拉伯半岛环岛铁路竣工通车了,我们的大铁路计划,所有主干线均以完工,剩下的支线也会在未来两年内陆续竣工!”交通大臣贝希尔-伊万洛夫说道

    “这么快”斐迪南有些诧异的问道

    “陛下,这个人多力量大,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贝希尔解释道

    斐迪南点了点头,不用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估计又是哪里殖民地发生了叛乱,然后又增加了大量劳工。

    为了自己的利益,军方对抓劳工是非常积极的。

    他们提供的劳工,铁路公司也是需要支付工钱的,只不过这个工钱不是付给劳工的,而是直接支付给了军方,弥补军费的不足。

    现在保加利亚铁路公司都快要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奴隶主了,只不过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没有这些劳工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的保加利亚。

    不光是保加利亚,很多国家都是如此崛起的,只不过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这种事情,斐迪南当然要假装不知道了,底下的人都是好臣子,会自动把黑锅背起来,绝对不会让他这个国王沾上污点的。

    历史书上只是会记载他们的丰功伟绩,最多会提一句,基层执法力度过猛,然后就没有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干净。

    “嗯,这次你们交通部做的很不错,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就是亚喀巴湾大运河了,那边的进度怎么样”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陛下,请放心!亚喀巴湾运河的工作进度很快,我们调集了两千辆挖掘机,各类一万辆运输车辆,十五万劳工,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挖通大运河!”贝希尔信心十足的回答道

    斐迪南不是搞工程的,不知道这样的分配是否合理,不只是初略盘算了一下,以大运河318公里的长度计算:

    平均下来每公里内,就有6.2台挖掘机、31.44辆汽车、471.7人,这个密度已经够大了。

    而亚喀巴湾大运河的规划路线上,海拔都不是很高,海拔高度超过两百米的地方都很少,大部分地区海拔都不到三十米,很多地方还低于海平面。

    用两三年时间,把一条运河挖出来,应该是问题不大。

    在这样的大型土方工程面前,一台挖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效率的百倍。当年法国人可以靠人工挖通苏伊士运河,美国人可以靠人工挖通巴拿马运河,没有道理现在有了机械,还不能够让效率更高。

    “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么”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不是,理论上我们还可以更快,只不过成本会大幅度的提高,眼下我们采用的是最合理的搭配。

    同时兼顾了工期和成本,如果不惜代价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把工期缩短一半!”贝希尔想了想说

    “那还是按照现在的方案办吧,要是成本太高的话,性价比就不值得了!”斐迪南想了想说

    开挖亚喀巴湾大运河是为了摆脱英国人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将这条生命线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英国人收的过路费太高了,才促使保加利亚政府仓促上马了亚喀巴湾大运河,要是成本太高就得不偿失了。

    “是,陛下!”贝希尔回答道

    ……

    “陛下,受东南亚战争的影响,世界橡胶产量大减,1927年橡胶价格就上涨了两倍。

    1927年底,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价格,已经是战前的3.6倍了。

    印尼叛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橡胶的价格不但没有回落,反而进一步上涨,已经是1924年橡胶价格的7倍了。
1...201202203204205...2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