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还有一亿八千万新卢布,不过这些钱都不能够动用,要用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财政大臣回答道
尼古拉二世皱了皱眉头,经济危机爆发前,他们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靠对外出口原材料,其次就是从波罗地海向德国出口一部分农产品。
经济危机爆发后,出口到德国的农产品全部滞销了,保加利亚也削减了从俄国进口的矿产资源。
出口贸易额锐减,马上又反馈到了国内的经济上,矿老板们还好大不了减产,农场主们就惨了,他们是血本无归。
粮食在海外找不到销路,又冲击到了国内市场,农民的日子不好过了。
现在的俄国农民,也不再是普通的农民了,不再属于被剥削阶级了。
人家现在基本上都是军功贵族了,也是尼古拉二世最大的支持集团,他们的利益必须要保证。
所以沙皇政府对他们免税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直线下降,政府也就没钱还债了。
“能不能想办法,筹措一笔资金出来,先把保加利亚的债务给还上”尼古拉二世期待的问道
“陛下,保加利亚的债务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就算是还上了去年的,可是今年的马上又要到期了,这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财政承受能力!”财政大臣解释道
 
第七卷、保加利亚的时代 第六章、退位
1931年9月12日,斐迪南正式宣布了退位的消息。
次日,小斐迪南加冕为称帝——斐迪南二世震撼出炉了。
尽管大家早就知道了,依然震撼不已,在帝国的巅峰时期,也是个人权利的巅峰时期——退位,斐迪南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
现在,斐迪南正在国会做退位演讲,颇有几分明星退役,粉丝不答应的意思。
这个时候,保加利亚民众也不希望斐迪南退位,尽管小斐迪南看起来也不错,依然没有他这个大帝令人放心。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从1887年继位到了今天,我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44年啦!
岁月不饶人,当初年少气盛的我,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剩下的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了。
坦率的说在这个位置上坐着,我每天都是战战克克的,生恐一个不好,做错了决定,将这个国家带入了深渊。
保加利亚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这是全体保加利亚民众共同的功劳,还有上帝的眷顾。
现在我的年纪大了,这样如履薄冰日子,不适合一个老头子。
所以,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将皇位传给我的长子小斐迪南,他还年轻力壮,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
这个世界注定是属于年轻人的,我相信保加利亚的下一代,可以肩负起这个重担,将这个国家发展的……”
在国会大厦,斐迪南滔滔不绝的演讲了两个多小时,丝毫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
令很多人非常的困惑,不是说斐迪南大帝因为身体的原因,才被迫退位的么怎么眼前这位精神抖擞,没有丝毫病态的样子
不管怎么样,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大佬,大家还是很捧场的,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不光是国会大厦内,外界同样也有广播电台在现场直播,整个保加利亚这一刻都停了下来,民众们自发的打开了收音机,听大帝的告别演讲。
逼装完了,斐迪南没有理会众人,就直接退场了。现在他已经不需要在意这些细节了,这是老不死的特权。
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了失礼,那怕他这么做真的很没有礼貌。
台下的康斯坦丁和契科夫对视了一眼,心中也有了决定。显然这场演讲,也是有政治含义的。
康斯坦丁这个首相,也做了近四十年,而契科夫在内阁的时间就更长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自然也积累了无上的声望。
斐迪南做皇帝的时候还无所谓,不管他们的威望多高,都压得住,现在换了小斐迪南就不行了。
面对这帮功臣,小斐迪南是没有底气的,所以内阁也必须要换人。
可是,他们一个个都功勋卓著,想要把他们弄下去也不容易,至少对小斐迪南来说很难。
就像当初威廉二世,将铁血宰相俾斯麦赶下台一样,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抨击他。
作为一个好父亲,斐迪南自然要出手帮忙了。直接让他们回家,又太不近人情了,斐迪南也不想做的太刻薄。
那么让他们主动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还不伤大家的君臣感情,你好我好大家好。
借口都是现成的,斐迪南都说自己老了,他们几个比斐迪南的年龄还要大,自然也可以说自己老了。
连退休后的去出,斐迪南都提前给他们安排好了。
保加利亚的元老院早就诞生了,之前就有几个退役的元帅加入了,现在再加上他们几个内阁大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小斐迪南继位不久,首相康斯坦丁就向他递交了辞呈,随后其他几名内阁成员也相继递交了辞呈。
他们都算是功成身退了,做到了现在这一步,除非是人类基因科技取得了突破,人类寿命大幅度的增加,否则没有任何一届内阁可以和他们比肩了。
光时间上就不行,如果不是特殊时期,内阁想要连任四十年,做梦去吧!
现在保加利亚的内阁,五十岁之前根本就没有进入的希望,总不可能做到九十多岁吧,那让后来者怎么办
政绩也是需要时间堆砌的,如果五年一任,那怕能力再强,他们也没有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来!
只能说他们赶上好时候,当时保加利亚缺人才,没有更好的选择,三十多岁的他们就赶鸭子上架了。
然后,保加利亚开挂了,他们的功绩也跟着开挂。
因为,功劳太大了,自然就没人将他们赶下台了,毕竟他们之前还年轻。
总不能四五十岁,就让他们退位吧这也说不过去啊!
政客的黄金年龄就是五十到七十岁,
第七卷、保加利亚的时代 第七章、史诗级自传
索非亚
原子能核武研究院悄然无声的成立了,搞核武研究肯定不能放在城市之中,这玩意儿是高危险品,万一发生了意外,半个索非亚就没了。
选址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太过偏远,科学家们又不愿意去,这种事情是无法强迫的。
要是这些人心情不高兴了,天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成果,德国人不就是被人坑死了么
就算是现在保加利亚的家底比德国人厚实,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原子能研究自然不可能只有一个项目小组了,这是一项系列性的工程,还有很多的配套产物。
包括:核电站、核能运用等多个项目。
历史上,美国人搞核能研究,实先也没有人知道核弹的威力有那么大,在原子能项目研究中,核弹只能算是副产品。
现在保加利亚也一样,除了斐迪南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核弹的威力有多大,否则想要说服这些科学家参与研究都是一个问题。
比如说,爱因斯坦这样的反战派,让他们去造核弹,谁也不知道会造出什么来。
斐迪南非常明智的让他们搞核电研究,这是造福全人类的,他们自然不会拒绝,真正负责核武器项目小组的,都是纯粹的保加利亚科学家。
这些人都是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后成长起来的,爱国节操高,为了国家的利益,不管是制造什么武器,他们都没有半点儿压力。
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斐迪南又下令封锁了相关的资料,外界根本就不知道原子能这个东东。
英法早就进入了咸鱼状态,美国分裂了,没有获得欧洲大陆人才,现在成了科技荒漠。
德国的科学家大都在保加利亚混了,就算是他们想要搞,也没有人清楚这是什么玩意儿,况且他们还没有钱。
俄国也是如此,沙皇时代培养的人才,大量外流了,这个时候苏俄连制造汽车都觉得困难,不要说玩儿核能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了。
奥匈帝国也好不了多少,从一开始,就被斐迪南挥起了锄头挖挖挖,政府又没有在科研上大力投入,自然是没戏了。
现在才1931年,历史上美国人1939年才开始搞,1945年就拿出了成果,保加利亚现在就开始动工,科研能力又不比美国人差,没有道理搞不出来。
况且,斐迪南还舍得投入,同时成立了几个核弹研究小组,就算是方向错了也没有关系。
核弹那玩意儿,有就行了。斐迪南也没有打算把核弹当武器用,真要是打到需要用核弹救场了,那说明保加利亚的战略已经糟糕到了极点。
就目前的情况,斐迪南还想不到这种可能,国际形势已经决定了,保加利亚不可能单挑全世界的。
那怕约翰牛再厉害,他们也不可能让德法站在一条战壕里。保加利亚有没有去统一欧洲大陆,想让欧洲各国联手怎么可能呢
假如英国人拉拢了西俄,那么东俄和苏俄就成了敌人,反之亦然。
拉拢了法国,德意两国就成为了他们的敌人,拉拢了德意,法奥两国又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
这种欧洲平衡体系,还是保法两国联手搞出来的,确保了两国超然的地位。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英帝国在开始没落了,他们的已经被带偏了,而保加利亚还在高速路上行驶。
双手的实力差距,正在被拉大,眼下英国人全力发展海军,而保加利亚是陆海空齐头并进,他们还能够保持暂时的领先。
不过这种领先还能够保持多久,就要看保加利亚什么时候爆发了,从发展潜力上来说,除非是来一次集体搬迁。
否则,英国人就无能为力了,本土面积狭小,已经制约了他们的人口增长,人口数量又制约了综合国力的增长。
从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英国的人口增长了不过几十万,还不到一个百分点,而保加利亚的人口就快要翻倍了。
不管是本身的人口增长,还是外来移民,这些都不重要,只要消化掉了,那都是国力。
从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保加利亚从俄国吸纳的移民都过千万了,外界预想中的民族矛盾并没有办法。
因为“十年计划”,保加利亚开发了亚洲领土,这些人往这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撒,泡泡都没有冒出一个来。
地广人稀,大家相互之间自然就不用争强资源了,没有利益冲突,又是同文同种,想要融合还不简单
学校一建立,下一代之间就不存在隔阂了,保加利亚的教育体系下,家长的思想,想要影响下一代还真的不容易。
现在斐迪南就
第七卷、保加利亚的时代 第八章、择业移民
时间匆匆而过,一晃进入了1933年,德国激进派上台,世界反“油太”运动进入了高峰期。
这也算是历史性的问题,从公元前公元前168年,叙利亚塞琉古王朝拉开了序幕,这一有意义的活动就被保留了下来。
欧洲反“油”运动起源于巴尔干地区和俄国,然后在法国和奥匈发展了起来,德国人再次把这项运动推向了巅峰。
随着保加利亚的崛起,新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油太文化传承了,这里虽然不反油,但是要不了多久下一代就被同化了。
保加利亚的封闭式教育太狠了,从7岁到16岁一直都在学校度过,每年能回家的假期不到十天。
这么长时间的洗脑教育,任何民族到了这里都要被同化。为了保住民族传承,很多人都搬家了,也有很多人都留了下来。
毕竟安全不是么保加利亚不排斥任何民族,没有种族歧视,只要社会贡献度够了,就可以拿到国籍。
只不过二十过后,下一代都变成保加利亚人了,原来文化传统,就被他们给抛弃了。
德国反油运动爆发后,申请前往保加利亚签证的人数,就开始大幅度的增加。
没有办法,这个时期欧洲各国都在酝酿这项活动了,只不过德国人更激进一些,各国纷纷将他们从公职人员中踢出。
而德国人正在准备《纽伦堡法案》,该法案直接将油太人排除在了德国国民的范围之内,以法律的方式明确了种族歧视。
不光是德国,法国也好不了哪里去。《法国油太人》一书中竟然提出:法国的经济萧条和社会贫困是油太人的罪过。
他认为油太人在法国人口中虽然只占0.25%,可是他们却掌握着法国一半以上的财富,所以要征收油太人“显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财产”。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拥有大量财富的油太民族,自然就成为了肥羊,经济危机爆发了,要转移社会矛盾,还有更好的选择么
在奥匈帝国,媒体公开号召民众抵制“油太人”,不要到“油太”商店中购物,不要购买油太工厂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
即便是大英帝国,现在的主流依然是反“油”。
一方面是经济危机爆发后,背黑锅的变成了油太人,当然这并不算是完全冤枉了他们。
至少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部分财团、资本家们都站出来作秀了,比如出资救市,又比如慈善捐款,甚至还有人隔三差五的发放免费食物。
尽管这些花费,都只是利润中的九牛一毛,发放的免费食品,也都是马上就要过期的报废食品。
和正在放高利贷的油太人,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还有一部分面善心黑的,明面上做慈善,暗地里打着油太人的旗号放高利贷,谋取暴利。
这个时候,媒体又曝光了资本家,将过期的牛奶倾倒进入了泰晤士河,隔三差五就有人将大批过期腐烂的面包丢入垃圾堆。
深入追踪过后,大家得出了结论,这些幕后的资本家,都是“油太人”,这又激起了民众愤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