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以他对天子的了解,天子素来喜欢安静,平素里歇息时,殿内至多不过三五人当值,而现在竟然满满的站了二十多个宫人内侍,岂不奇怪

    “高相公有所不知,李真人曾说,禁中阴气极重,或许会迷惑圣人心志。后来李真人不告而别,了无踪迹,阴气重这事也就没人放在心上。可今日圣人连连做噩梦,难以入眠,奴婢们便又想起了李真人的话,便多些人聚在殿内护驾,可是奴婢们阳气不足,人若少了镇服不住妖孽……”

    听着一名宫人乱七八糟的絮叨着,高仙芝愈发的不耐烦。李宣仁那杂毛老道的事,他也听说过一二,而且据坊间传言,就是此人施弄邪术,致使天子大举查处“厌胜射偶”的巫蛊之案。

    所以,这李宣仁名为道士,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妖言惑众的奸佞邪士。

    高仙芝本想呵斥这些内侍宫人,竟也以妖言蛊惑圣人,但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此时正是人心不稳的为难时刻,这种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一味苛责,只怕会适得其反。

    既然这些宫人内侍们不敢去唤醒天子,高仙芝便只好亲自上前去招呼。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自从长安闹了兵变以来,天子就像换了个人一般,喜怒无常,暴躁易怒,但凡有不长眼的宫人内侍犯了一丁点错误,又恰巧被他撞见,都免不了一顿鞭笞,不死也得扒层皮。

    鞭子的滋味让人望而生畏,还有哪个敢冒着丢了性命的危险去唤醒天子呢

    高仙芝却不怕,也不能怕。

    “圣人,圣人”

    又低又慢的唤了两声,卧榻上酣睡的天子竟然毫无反应。情急之下,高仙芝便伸手去拉天子,恰在此时天子苍老松懈的眼皮张开了。高仙芝的手边触电一般停在了半空中。

    大唐天子李隆基的眼睛里流露出了慢慢的疲倦与伤神。

    “高卿何事如此事态”说着,李隆基又一甩袖子,挥退了立在殿中的一干内侍宫人。很显然,他也清楚,如果不是有紧急军情,高仙芝也不至于亲自动手欲唤醒自己。

    “圣人




第二百三十四章:再入太极宫
    延政门,龙武军驻地。大将军陈玄礼百般滋味在心头。太子亲自驾临,三言两语间,便让他顶不住压力彻底放弃了观望。而在放弃最后观望的时刻,也等于他将兵权拱手相让了。当然,这其中也有他自作自受的成分。

    龙武军长史陈千里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谁又能料得到,就是这个看似忠厚老实的陈千里,竟先反了自己,又再反了秦晋。听说陈千里本人在埋伏秦晋一役中也身负重伤,这不能不说是天道往复。

    直到陈千里身着武弁服出现在龙武军中时,他又不免暗暗失望。很明显,太子身边没有知兵的人,李泌虽然名声在外,也只能于权谋诡计上多有帮助,若说能够在兵事上可以倚重的人,也只有陈千里了。

    陈千里现在虽然身为长史,风头与手中的权利,却都已经有了隐隐然盖过他这个大将军的势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陈千里在关键时刻站到了太子的队伍里,而恰恰太子身边又没有足可以倚重的知兵之人,只能说此人惯常于审时度势。在彻底与秦晋决裂之后,还有谁能威胁到他的地位

    在陈玄礼的心里,陈千里做这一切自然是为了富贵险中求,从背叛自己到背叛秦晋,也许有一天,只要筹码足够大,只怕背叛太子也是眼睛都不会眨的。

    陈玄礼知道,一旦太子顺利登基,他的官场生涯将走到了尽头,而风头正劲的陈千里也许就会取他而代之。但他并不像继续反抗了,现在所作所为,只求将来能有个善终,不累及亲族家人,便已经足够。

    所以,陈玄礼并没有做明里暗里的那一套,而是全力配合李泌部署兵力。但让他有些奇怪的是,陈千里因何只在军中露了一面后,便再不出现了军中各种事宜,居然都是李泌一人在前前后后的忙碌。

    这种想法也只是在他的心里一带而过,陈千里的境况与他已经没有关系了,现在只求平安二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先生,陈长史的伤情究竟如何短时间内能否在出面视事”

    太子李亨的脸上有着不加掩饰的忧虑。现在,他所能倚重的知兵之人只有陈千里一个人了。

    “陈长史性命无虞,却须安心静养。殿下放心,外事有臣在。”

    “性命无虞就好,不知先生接下来会如何应对”

    这一日功夫,于李亨而言变动太大,先是秦晋意图不轨,被陈千里识破,狙击不成反身受重伤。这次内讧对他的惊吓不小,如果有个万一,目前所取得的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般的泡影。

    “强攻南内,胁迫天子禅位!”

    李亨面色稍变。

    “陈长史不是说过,如果这么做,势必会广为树敌……再说,以子迫父,千百年后,史家又会如何编排于我”

    李亨的担忧出于多种方面,一则有着陈长史卧榻养伤之前的殷殷嘱咐,二则是怕落得个弑父的坏名声。如果一旦强攻兴庆宫,战乱之下谁又能保证,天子会平平安安的放弃抵抗

    李泌却冷笑道:“陈长史是念着天子的旧情,不肯做的过于决绝。然则,殿下可曾想过,如果太宗文皇帝当年不立下决断,于玄武门前射杀兄弟,逼迫高祖禅位,焉有后来的贞观大治如果当今天子不是果断以两次政变扫清所有政敌,杀太平公主,囚禁睿宗皇帝,又焉有开元天宝的大唐盛世”

    李亨默然不语,李泌却语速加快。

    “史书从来只由胜利者书写,史家也只会为胜利者讳。只要殿下登基之后,能够廓清朝局,平定安史乱贼,重振大唐雄威。千百年后,人们只会记得中兴大唐的一代雄主!”

    登基之语使得李亨怦然心动,他战战兢兢做了十几年太子,等的就是这一刻。然则,这一刻于他而言,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了。

    “殿下,还在犹豫什么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啊!”

    “好!就依先生之言!强攻南内!”

    李泌面露喜色,在此之前,他就怕太子瞻前顾后,不敢决断,现在看来,倒是自己低估了太子。

    “殿下英明!”

    大礼一躬之后,李泌正待离开,去安排攻城事宜。李亨却又将其唤住。

    “先生以为,秦将军突施暗算,暴起发难,究竟意欲何为”

    李亨至今仍不肯相信秦晋会坐下这等蠢事,他也不愿相信秦晋会背弃于他。

    李泌心下冷笑,情知太子又犯了心软的毛病。

    “殿下何其糊涂!悍将权臣皆在一人之身,于殿下而言,又何异于猛虎居于卧榻之侧”

    李亨心下悚然,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李泌也不再多言,又是深深一躬,拂袖转身离去。

    太子李亨揉了揉太阳穴,强迫自己安定心神,强攻兴庆宫的时间定在今夜子时,如果一切顺利,明日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坐上那梦寐以求的宝座。这一刻他盼了十几年,然则真的等到了这一天,他竟生不出半分的欣喜与兴奋,只觉得心头沉甸甸的,怅然若失。

    ……

    天色渐晚,兴庆宫通阳门缓缓敞开了一条缝,一行五人做贼一般,自漆黑的门洞



第二百三十五章:辣手难翻天
    李隆基此时已经隐约知道了高力士曾起兵与神武军在太极宫决战的事实,而高力士于李隆基而言,其分量要远远重于一般奴仆,现在脱离了被围困的兴庆宫,平安抵达太极宫之后,便惦记起了此人的安危

    “启禀圣人,高将军只是受了些惊吓,身体并无大碍!”

    秦晋的回答令李隆基紧绷的身体稍稍松了一下,知道高力士没有大碍,便禁不住长长舒了口气。不过,出乎秦晋意料之外的,李隆基在得知高力士无碍之后,竟话锋一转,只说又冷又饿,让他们准备一些热食,对高力士则绝口不再提只言片字。

    此时,裴敬也带着人迎了上来,他刚刚将太极宫从里到外巡查了一遍,直至确认基本安全之后,才来向秦晋复命。

    与旁人不同,裴敬的心里很是郁闷,因为长安城内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全是因为他草率做出的决断所累,而中郎将越不责怪他,他便越是心中难安。而此后也不知是不是衰神附体,又接连出了一些列纰漏,更是让他难以忍受。

    现在秦晋迫于形势,又倒向了天子的一方,这等天上地下般的逆转,也带来了更多的顾虑,天子虽然老迈昏聩,却是个眼睛里不容沙子的人,神武军前一夜还步步紧逼,一旦天子定乱之后,会不会秋后算账呢

    “你是裴敬吧裴光庭的孙子。”

    李隆基的记性很好,在北禁苑演武时曾见过裴敬一面,现在居然又认出了他。

    天子的话让裴敬莫名的一阵激动,能被天子记住名字,这是何等的荣耀就算此前他还是兵谏坐反的执行者之一,也难以抵御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对皇权的敬畏。或者说,李隆基毕竟当了四十余年的太平天子,即便现在落了架,但多年的积威尚存。

    “启禀圣人,正是末将!”五味杂陈之下,裴敬下马伏地行礼!

    李隆基爽利的连笑三声,“好好好!军中不讲君臣之礼,起来说话!”

    “臣死罪,臣不敢!”

    “何罪之有起来说话!”

    紧接着李隆基又震声道:“今夜护驾之人尽皆有功,着即晋升神武军中郎将秦晋为神武大将军,其下校尉亦皆晋为郎将,裴敬朕晋你为定远将军……待定乱功成,朕还另有封赏……”

    秦晋心下暗赞,李隆基果然是个临危不乱,能屈能伸,又素有决断的人,现在毫不吝啬官位,又绝口不提此前兵谏的龃龉,不正是在间接的向众人表态,前事不咎,只看此后功劳吗

    在场众人闻之无不欢欣鼓舞,连连大呼万岁!

    至此,神武军疑虑尽去。

    “报!”

    探马的一声呼喊,立时让所有人的心都紧紧悬了起来。

    “龙武军由延政门大举开入长安,兴庆宫已经陷入激战,另有大股人马直奔皇城东宫……”

    秦晋倒吸一口冷气,太子动手的好快,竟然想两线作战,一面攻打兴庆宫,又一面要打神武军措手不及。

    不过,神武军岂是随意人人揉捏的皇城和东宫面积太大,秦晋本也无意守卫,只要守住了城高池深的太极宫,一切便皆有可为,东宫和皇城,既然他们想要,就让他们拿去好了,也正好使其麻痹大意。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卢杞带着数百马队狼狈返回太极宫,其后则是乌压压一大片步卒追兵。

    只可惜,长安城内不比旷野,战马速度提不起来,也因此,马队虽然脚力更胜步卒一筹,却始终无法将之甩掉。见此情景,秦晋不敢贸然下令开宫门放卢杞等人入内。

    此前,秦晋为了防备万一,以卢杞率数百人的马队声东击西,引开了盯着通阳门的东宫六率,他这才得以顺利带着天子逃出兴庆宫,返回太极宫。

    “卢杞,背城一战 ,击溃追兵,再行进城!秦某亲自为你擂鼓助威!”

    卢杞被一群步卒追着满长安跑,早就憋着一肚子火,如果不是中郎将千叮万嘱不得浪战,他早就率马队将这千余步卒冲个七零八落

    现在得令,正好可以一解心头之狠。

    “调头,杀回去!”

    就在卢杞所部在宫城下调转马头的同时,太极宫上陡而响起了隆隆的战鼓声。

    “嗷呜!”

    吹角呜呜,战马嘶鸣。骤然间,一蓬又一蓬箭雨自宫城上抛射出,直奔追击而来的步卒。

    追兵原本追的兴起,以为神武军都丧失了斗志,现在正是吃肉喝汤的大好时机,却不想被对方突然之下打了个措手不及。如簧箭雨一连落下三轮,每一轮过后,便像割韭菜般倒下一片人。

    好不容易箭雨稍歇,马蹄轰鸣,嘶吼阵阵,刚刚如丧家之犬的骑兵马队竟如猛虎下山,呼啸而来!

    仅仅一盏茶的功夫,千余追兵竟被彻底打的作鸟兽山。卢杞正欲紧追穷寇,宫城之上却偏偏响起了密集的鸣金之声。

    闻声之后,卢杞于马上恨恨然一挥手。

    “收兵,入宫!”

    太极宫长乐门缓缓的敞开了一条缝,卢杞所部鱼贯而入。

    大唐天子李隆基便在长乐门的宫墙上观看了神武军退敌的全过程,却见他目光闪烁,眉头微拧。

    神武军打仗直如行云流水,正如书法大家挥毫泼墨,一气呵成,毫无阻滞之感,顷刻间便立成一副大作。

    此等将才当真难得!

    “朕原本还担心太子人多势众,以此战观之,却是兵贵精不贵多!秦晋,你带的好兵!”

    “圣人



第二百三十六章:以身挡万箭
    第二百三十六章:以身挡万箭

    龙武军刚刚接管了东宫,在其中搜捕到了未及被转移走的杨国忠,以及杨国忠的一众党徒。李泌得到消息后,眨眼的功夫就有了决断,一个不留全都杀掉。

    像杨国忠这种人留着,除了祸国殃民没有任何用处,而且此人几次三番的针对太子,李泌自然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泌的亲信闻言后愣怔了一下,直到李泌再三唤他,才猛然反应过来。

    “杨国忠毕竟牵扯甚广,是不是请示太子之后,再做决断”

    “不必,太子殿下心慈仁义,如果一时心软放纵此人,将来必然遗祸无穷。”

    说着,李泌瞪了亲信一眼。

    “还不快去尽在这里啰嗦个甚”

    那亲信领命而去,李泌的注意力重又回转到了兴庆门下,龙武军兵精悍勇,攻下小小的兴庆宫自不再话下。像秦晋那般的畏首畏尾,既做又想立牌坊的做法,他完全是嗤之以鼻。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关键时刻出手就要既快且狠,以雷霆之势彻底消灭一切隐患,绝不能有半分手软。如果秦晋当初能够再决断一些,狠辣一些,他李泌又何能有今日的机会

    这也是李泌十分庆幸的,如果让秦晋那小竖子成功的打下了兴庆宫,对太子殿下而言,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可以想见,朝廷内外权柄则必然大半归于此人。

    战鼓隆隆,喊杀嘶鸣,兴庆门外已经杀成了一片。

    李泌的目光随之投向了兴庆门的城楼,其中充满了怜悯之色,宫城内宿卫已经成了强弩之末,明日太阳升起之时,也许这些人都已经成了地下一鬼。以他的本性是不想多造杀孽的,但为了太子殿下,为了大唐的将来,只能违背本心。
1...101102103104105...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