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由此,秦晋在惊叹唏嘘的同时,也明白了,李隆基并非不知道是杨国忠的无能与自私加速国事的糜烂败坏,只是做了四十余年的太平天子,他太自信了,自信到以为自此可以高枕无忧,安于享乐。

    直到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才将李隆基从这个虚幻的大梦中一锤击醒。然而,他却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锐意进取的李隆基了,他就像鸵鸟一样,将脑袋拱在地上,以为如此就可眼不见为净。可是他错了,一个失去了自信的天子,再也难以平衡臣下的勾心斗角,乃至无所不用其极的构陷,以及**上的毁灭。

    秦晋的一道弹章,仅仅使李隆基正视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在内忧外患之际,朝堂上再也容不得内斗。

    “臣也是据实情分析,若形势发展科分为上中下三等,自中等以下,只怕,只怕实难避免!”

    李隆基目光陡然一凛,问道:“何为上中下”

    “外患频仍,内斗不止,此为下。外患与内斗有其一,此为中。内斗息而外患绝,此为上!”

    有了那道看似妄言大胆的弹章打底,秦晋在与天子李隆基对话的时候也再无所顾忌,将自己所能想到的和盘托出。

    “以臣所见,安贼逆胡势已坐大,靖乱平难已非朝夕可成。我大唐为由内部精诚团结,方可度过难关。”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反问道:“河北道十五郡联合反正,若逆胡后路断绝,安贼坐困洛阳,已经是朝不保夕,何来非朝夕可成之语”

    秦晋叹了口气:“地方各郡实权在黜陟使与节度使,郡太守此其一。十五郡联合反击安贼,看似声势浩荡,实际却力量分散,互不统属,手下既无精兵又无良将,安贼只须派强将领精锐一部,则可轻易各个击破,此其二。朝廷反应迟钝缓慢,朔方军顿兵不出,坐看时机消逝,此其三!”

    李隆基默然不语,不知在座何种想法,秦晋诚然不希望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然而河北道的消息迟迟送不到关中,不详的阴云已经在心头弥漫积聚,越来越多浓重。

    做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秦晋只希望李隆基能够开开窍,别再为了些蝇营狗苟而杀人。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两个人就算难以扭转危局,但他们对唐朝的忠心,秦晋是可以感觉到的,只要李隆基能够善加利用,安禄山想要翻了天去,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两军对垒亦如对弈,在难分上下的时候,只要别下臭棋,就轻易不会输掉战争。

    ……

    杨国忠罢相以后被勒令搬出永嘉坊的府邸,原本他还幻想着天子能一如往日般送来金帛以作慰问补偿,谁料天子这回却一反常态,不但没送来一文钱,甚至连他在城中各坊的几处宅邸都一一查抄充公。而带头负责查抄的,正是秦晋一手带出来的神武军。

    现在让他搬出永嘉坊岂非要露宿街头了杨国忠心里究竟还存了幻想,毕竟天子没有勒令他返乡,一旦出了长安,再想翻身只怕就难上加难,老家伙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有几年好活都不知道。

    家中上下奴仆乱哄哄一片,妻妾们叽叽喳喳的指挥着他们将金银细软,随身拥堵打成包,等待装车。

    杨国忠可没有这等心思,天子进一步的旨意还没有送来,万一抄没全数家产,现在也都是白忙活。

    都说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杨国忠陡然从高位上跌了下来,自是已经初尝人情冷暖,就连看守坊门的役卒都开始拿捏起脸色。想当初,想杨家五门夜游长安,家奴鞭打公主的威风往事来,此刻他剩下的只有苦笑。

    “天子敕令!杨家府中不论老少,日落之前,必须迁出永嘉坊!”

    府门外一阵骚乱,密集的马蹄声隐隐传入后宅,妻妾们顿时慌了神,胆小的竟呜呜哭了起来,没哭的也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模样,大呼小叫着。

    杨国忠被女人们吵嚷的失去了耐心,忍不住骂道:“嚎丧吗我还没死呢!”

    满院子的人顿时鸦雀无声。这时,杨国忠的贴身老仆惶惶然进来,脸上还挂着淤青。

    “相公,不得了了,禁军的人要硬闯宅子,老奴,老奴拼死才争取到一刻钟时间……”说着,又抬起袖子拭去噼里啪啦滚落的眼泪。

    杨国忠大怒,“欺人太甚!”

    就算他现在不是宰相了,可族妹现在还是皇贵妃,谁敢如此落井下石

    杨国忠豁出去要卖一卖这张老脸,可来到前庭后却更是怒火上涌。只见,数十名禁军甲士明火执仗的闯了进来,几名试图阻挡的家奴已经被打翻在地。

    原来,此次带兵入府的,竟是杨国忠一手提拔起来的杜乾运。他一直对杜乾运忽冷忽热,就是觉得此人太过油滑,若非夹袋里缺人才,岂会用这等人

    现在提拔了他,他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

    “杜乾运,你个吃里扒外的王八蛋,谁给你的胆子 ,敢到这里胡作非为就不怕死吗”

    杜乾运来到杨国忠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笑道:“杨相公勿怪,下吏也是奉命行事,否则不用您老动手,旁人就先动手要了下吏这吃饭的物什!”

    杨国忠怒极,“信不信我现在就宰了你,刀呢拿刀来!”他身边




第一百三十四章:寺中有贵客
    次日一早,朝廷风云再起,天子颁布诏书,拜门下侍中韦见素为中书令,总领国政。同时又颁下敕令,命太子同在政事堂与闻国事。

    朝野顿时哗然一片,唐代中书令执政事之笔,有出令之权,但凡以此为本官的实乃宰相之首。百官们何曾想到过,一向以影子宰相著称的韦见素,竟也能接替杨国忠为宰相之首。

    更想不到的是,一向被天子打压,重重防备的太子,居然也能堂而皇之的入政事堂与闻国事了!

    政事堂内,韦见素端坐在数日前还属于杨国忠的位置上,面上静如古井之水,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一众佐杂官员见礼之后便各忙其事,独独这位韦相公仍旧端着身子坐在案前,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其实,韦见素心里苦啊,却不能说。这哪里是做名副其实的真宰相,分明是将自己架在了火上炙烤。李林甫、杨国忠做宰相均有所依仗,李林甫有满朝无人能及的权谋勾当,杨国忠有皇贵妃的族妹以作奥援,他韦见素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什么都没有也就算了,天子居然还将太子也塞进了政事堂。

    这让韦见素好生为难,如何处理与太子的关系,就成为顶顶头疼的一个大麻烦。与太子同在政事堂办公,难免就会有交集,距离太近了难免会招致天子的猜忌,距离太远了又会恶了太子。

    正冥思苦想间,一身常服的太子李亨举步进了政事堂。韦见素赶忙起身行礼迎接,李亨却近走几步上前,谦逊的扶住韦见素。

    “韦相公不必多礼,李亨到政事堂来是做学生的!”

    “殿下客气了!”

    李亨敢自认学生,韦见素可不敢接这顶老师的帽子,天知道大明宫中的那位圣人哪一天会翻脸。

    其实,现在是冬季,按照往年旧例,远没到办公的日子,只不过非常之时,政事堂便时刻要有一名宰相当值。现在杨国忠被罢相,政事堂内暂时只有韦见素一名宰相,所以即便无事,他每日亦要坐在政事堂中,以应对突发事件。

    韦见素与李亨枯坐了整整一个上午,仅有两桩事亟待解决。

    其一是潼关大军的军资粮草调配,其二是北衙禁军的扩军章程须得审核批准。

    军资粮草一事都有成例在前,只要循例办理即可。唯一有些难处的是北衙禁军,兵员成分,招募多寡,这些都是秦晋实现你定好了呈递上来的。然而韦见素在兵事上颇为生疏,以往又有杨国忠做主,他只在杨国忠需要时提供建议,现在头顶上没了大树,一时间竟拿不定主意了。

    太子李亨接过了韦见素转递过来的扩军章程,通读一遍后顿觉惊奇,在这份章程中,竟见不到此时公文中常见的春秋笔法,凡是涉及数据,必然使用精确数字。各项条款,分门别类条条列出,既详细又清晰易懂。虽然有些失之啰嗦,但却称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好公文。

    在李亨看来,这简直难以置信,一个人既文武皆通,又胆识过人,可能全天下也找不出几个来。于是,便起了与之深谈一番的心思,倒要看看此人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然则,他也清楚,虽然有父皇的敕令可以军国事,却不意味着可以与臣下尤其是手握兵权的私下交往。

    ……

    秦晋自从羽林卫中被放出来,还没回过胜业坊的府邸,据说杨国忠曾安排人欲将他的家抄了,后来不知何故又不了了之,直到杨国忠罢相以后,位于胜业坊的府邸就再没有人去骚扰过。

    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神武军被杜乾运和独孤延熹两个人折腾的乌烟瘴气,通过贿赂任免军将,排挤掉了大批原本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旅率队正。还有城防巡察,也用金银赎买彻底取代了按律关押,使得逐渐趋于好转的宵禁状况又故态复萌。

    现在一切又恢复到秦晋进谏天子之前的状态了,裴敬等人终于被从马厩中解放了出来,所有人均官复原职。杜乾运这个检校神武军中郎将直接被一撸到底,随之一同被清理的还有独孤延熹。

    独孤延熹刚刚坐上神武军校尉的位置没几天,连瘾都没过够,就被无情的撵了下来。他将手中的木锹狠狠掷于地上,却冷不防脚下一滑,扑通一下跌坐在地上,入手处一片湿冷黏滑,抬起手来却见右手上沾满了黄绿色的粪便。

    战马拉稀了,然而他的关注点并不在战马身上,一晃之后,再也忍不住冲出马厩,趴在雪地上狂吐狂呕,恨不得将腹中肠胃一并都吐出来。

    “没用的软脚鸡,赶紧爬起来铲粪去!铲不完,休想吃晚饭!”

    随着斥骂声,独孤延熹又觉得一只大脚狠狠的踢在了自己的屁股上。倍感屈辱的他从地上爬起来,打算和对方拼命,然而却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那人仅虚晃一下,身体就失去了重心扑倒在雪地上。

    “杜乾运,我跟你拼了!”

    别看杜乾运油滑无比,又是个墙头草,但论个人勇武还颇有些能耐,独孤延熹生的身强体壮,平日里和人斗殴也甚少吃亏,今日却被戏弄的丑



第一百三十四章:寺中有贵客
    次日一早,朝廷风云再起,天子颁布诏书,拜门下侍中韦见素为中书令,总领国政。同时又颁下敕令,命太子同在政事堂与闻国事。

    朝野顿时哗然一片,唐代中书令执政事之笔,有出令之权,但凡以此为本官的实乃宰相之首。百官们何曾想到过,一向以影子宰相著称的韦见素,竟也能接替杨国忠为宰相之首。

    更想不到的是,一向被天子打压,重重防备的太子,居然也能堂而皇之的入政事堂与闻国事了!

    政事堂内,韦见素端坐在数日前还属于杨国忠的位置上,面上静如古井之水,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一众佐杂官员见礼之后便各忙其事,独独这位韦相公仍旧端着身子坐在案前,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其实,韦见素心里苦啊,却不能说。这哪里是做名副其实的真宰相,分明是将自己架在了火上炙烤。李林甫、杨国忠做宰相均有所依仗,李林甫有满朝无人能及的权谋勾当,杨国忠有皇贵妃的族妹以作奥援,他韦见素有什么什么都没有。

    什么都没有也就算了,天子居然还将太子也塞进了政事堂。

    这让韦见素好生为难,如何处理与太子的关系,就成为顶顶头疼的一个大麻烦。与太子同在政事堂办公,难免就会有交集,距离太近了难免会招致天子的猜忌,距离太远了又会恶了太子。

    正冥思苦想间,一身常服的太子李亨举步进了政事堂。韦见素赶忙起身行礼迎接,李亨却近走几步上前,谦逊的扶住韦见素。

    “韦相公不必多礼,李亨到政事堂来是做学生的!”

    “殿下客气了!”

    李亨敢自认学生,韦见素可不敢接这顶老师的帽子,天知道大明宫中的那位圣人哪一天会翻脸。

    其实,现在是冬季,按照往年旧例,远没到办公的日子,只不过非常之时,政事堂便时刻要有一名宰相当值。现在杨国忠被罢相,政事堂内暂时只有韦见素一名宰相,所以即便无事,他每日亦要坐在政事堂中,以应对突发事件。

    韦见素与李亨枯坐了整整一个上午,仅有两桩事亟待解决。

    其一是潼关大军的军资粮草调配,其二是北衙禁军的扩军章程须得审核批准。

    军资粮草一事都有成例在前,只要循例办理即可。唯一有些难处的是北衙禁军,兵员成分,招募多寡,这些都是秦晋实现你定好了呈递上来的。然而韦见素在兵事上颇为生疏,以往又有杨国忠做主,他只在杨国忠需要时提供建议,现在头顶上没了大树,一时间竟拿不定主意了。

    太子李亨接过了韦见素转递过来的扩军章程,通读一遍后顿觉惊奇,在这份章程中,竟见不到此时公文中常见的春秋笔法,凡是涉及数据,必然使用精确数字。各项条款,分门别类条条列出,既详细又清晰易懂。虽然有些失之啰嗦,但却称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好公文。

    在李亨看来,这简直难以置信,一个人既文武皆通,又胆识过人,可能全天下也找不出几个来。于是,便起了与之深谈一番的心思,倒要看看此人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然则,他也清楚,虽然有父皇的敕令可以军国事,却不意味着可以与臣下尤其是手握兵权的私下交往。

    ……

    秦晋自从羽林卫中被放出来,还没回过胜业坊的府邸,据说杨国忠曾安排人欲将他的家抄了,后来不知何故又不了了之,直到杨国忠罢相以后,位于胜业坊的府邸就再没有人去骚扰过。

    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神武军被杜乾运和独孤延熹两个人折腾的乌烟瘴气,通过贿赂任免军将,排挤掉了大批原本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旅率队正。还有城防巡察,也用金银赎买彻底取代了按律关押,使得逐渐趋于好转的宵禁状况又故态复萌。

    现在一切又恢复到秦晋进谏天子之前的状态了,裴敬等人终于被从马厩中解放了出来,所有人均官复原职。杜乾运这个检校神武军中郎将直接被一撸到底,随之一同被清理的还有独孤延熹。

    独孤延熹刚刚坐上神武军校尉的位置没几天,连瘾都没过够,就被无情的撵了下来。他将手中的木锹狠狠掷于地上,却冷不防脚下一滑,扑通一下跌坐在地上,入手处一片湿冷黏滑,抬起手来却见右手上沾满了黄绿色的粪便。

    战马拉稀了,然而他的关注点并不在战马身上,一晃之后,再也忍不住冲出马厩,趴在雪地上狂吐狂呕,恨不得将腹中肠胃一并都吐出来。

    “没用的软脚鸡,赶紧爬起来铲粪去!铲不完,休想吃晚饭!”

    随着斥骂声,独孤延熹又觉得一只大脚狠狠的踢在了自己的屁股上。倍感屈辱的他从地上爬起来,打算和对方拼命,然而却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那人仅虚晃一下,身体就失去了重心扑倒在雪地上。

    “杜乾运,我跟你拼了!”

    别看杜乾运油滑无比,又是个墙头草,但论个人勇武还颇有些能耐,独孤延熹生的身强体壮,平日里和人斗殴也甚少吃亏,今日却被戏弄的丑



第一百三十五章:欲静风难止
    院落的门突然开了,一名青衣沙弥出现在秦晋面前,双手合十道:“请施主随小僧入内,贵客已经恭候多时!”

    秦晋好奇之心更盛,便随之入内,绕过影壁后,却见一名中年男子立于院中,虽然仅着了一身寻常袍服,但举手投足间却处处透着雍容气度。
1...4243444546...4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