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五味酒
想一想祖父曾经那些只言片语的描述,赛义德就觉得不寒而栗。
突然,一骑飞驰而至,是前线回报的游骑。
不过游骑带来的却是坏消息,唐人的骑兵再一次发动了突袭,并且接连斩杀两军之间的大食游骑超过两百人。
马赫迪愤怒了,质问着,游骑们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
要知道,唐兵与大食军之间超过十里的草地上,游弋着的可都是大食的精锐游骑,绝不是临时赶来的部族战事。
每一个游骑都经历过数不清的大小战斗的洗礼,作为精锐的侦查骑兵,被一连斩杀超过百人的情况,几乎是前所未有。
这也难怪马赫迪愤怒,在他看来,就是大食的骑兵勇士们懈怠了,这个责任无论如何是推脱不掉的。
马赫迪当即将游骑兵千夫长招至身边,严厉的进行责问。
千夫长也很无奈,在此一切都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策略布置执行的,游骑兵们也没有什么过大的失误,谁知道就突然蹦出了上百个疯了一样的蛮族骑兵,不计代价狂追猛打,竟生生的杀了这许多人。
如果大食不寻求在两军之间的宽阔草地间保持数量足够的游骑,对方也不可能逮到机会,斩杀了超过两百游骑兵。
当千夫长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以后,马赫迪思忖一阵,问道:
“你说的蛮族骑兵,是来自河中草原吗”
“应该是曾经依附于阿巴斯总督的葛罗禄人!”
阿巴斯总督自然是指马赫迪的堂叔,本来阿巴斯在呼罗珊是有着至高无上权威的,其名声也在帝国内部高高在上。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夜之间就丢掉了以之为根基的木鹿城,成为了帝国人人不齿的笑话。
&nbs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两军有博弈
看着满地血淋淋的头颅,赛义德咂咂嘴,他只是个普通的商人,根本就没上过战场,强忍着身体的打颤。
这些反应被马赫迪看在眼里,十分满意,没见过血的商人怎么能了解大食勇士在战场上的表现呢现在,让赛义德见识见识,也算上一堂课了。
紧接着,马赫迪又调集了数百游骑,充入两军之间的大片空地里,用来对付唐兵有可能的报复。
不过,这些担心显然有点多余了,唐兵并没有因此而进行报复,反而大有收缩骑兵活动区域的势头。
“唐人胆怯了,不敢轻易与大食勇士们接触,还真是让人扫兴呢!”
马赫迪在赛义德面前有些无奈的摇摇头,又见赛义德满脸的不以为然,不免嘴角上扬,问道:
“赛义德,你认为这是唐人在用计策吗”
赛义德摇了摇头,他当然不知道唐人为什么这表现,只是觉得这并非秦晋的风格,如果当真如马赫迪所说,没有进行报复,那很可能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在等待时机。
“殿下不可轻视唐人的神武军,这很可能像沙漠中的饿狼一样,再等待机会,趁人不备再冲上来撕咬猎物!”
马赫迪嘿嘿冷笑。
“大食的勇士们早就张好了网,挖好了陷阱,只要唐人赶来,就让他们成为猎人刀箭下的死肉!”
他这么说可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经过了从容完善的准备之后才有的底气。
马赫迪的禁卫军有两千人,被直接派遣出去,支援游骑兵的就有五百人。
他们最擅长狼群战术,游弋时分散行动,一旦遇到敌人,便会立即会合往一处,以优势兵力结成强大的拳头,攻击敌人。
当得知了马赫迪派出自己最精锐的禁卫军以后,赛义德不免心惊,看来这位年轻的王子只是在言语上对唐人予以轻视,在市集应对当中,则是截然相反的态度。
赛义德暗暗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再被马赫迪的表现所迷惑了,这是个善于伪装自己,又极度高傲的人,在平时容易招致别人的轻视,可一旦遇到强大的压力和敌人,往往又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超凡能力。
这段时间以来,赛义德基本上断绝了与秦晋的联系,一直不敢派人出去,生怕泄露了自己的身份,而遭致灭顶之灾。
夜深之后,赛义德用约定好的暗文,写了一封长信,迟疑了许久,终是没能送出去,将羊皮纸揉烂了,仍旧架着火的炉子里。
现在虽然是初夏时节,可入夜以后草原上的风依旧寒凉,炉子上的通水壶咝咝冒着热气,羊皮纸在低下爆发出了一阵明亮的火焰,继而又渐渐消失。
赛义德叹了口气,走出帐篷,举头望着漆黑的天空。
此时的唐朝军营,葛逻禄部百夫长骨咄禄得知了波斯探马遭遇重创的消息,心中反而有些兴奋,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啊。
他在等着秦晋的召见,然后被投入明天的战斗中去。
果不其然,在天黑之后,他被安排觐见大唐丞相,但是与之一同等候接见的,竟然还有吐火罗与天竺人。
这令骨咄禄又有些失落,说实话他是瞧不起吐火罗人的,更不用说一贯被当做奴隶的天竺人。
与他们坐在一处,就已经有种如坐针毡的感觉了,来往有军吏路过,他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生怕被人耻笑。
大约等了半个时辰,骨咄禄终于被召见,只可惜不是单独召见,而是与吐火罗和天竺人一同进入了丞相的议事大帐。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较量初失利
负责袭扰的各部骑兵仍旧是小股行动,遇到有人拦截追击就四散而去,一旦遭遇大食的辎重队伍,则像狼群样一哄而上。原则是不要任何东西,只负责杀光和烧光。
仅仅几天功夫,十万大食的部族附庸军便不堪其扰。
马赫迪十分恼火,早在库思老率领的波斯新军那里就已经遭遇过这种袭扰战术,想不到刚刚歼灭了它们,现在又冒出了更多人来。
但是,为了尽可能的拖延时间,马赫迪也只能忍着,为了大局计,些许损失也是值得的。
然则马赫迪忍得了,草原各部却已经怨声载道了,原本他们也都是野狼一样来去如风,现在十万大军聚集在戈尔干这个地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唐人派出的蛮部骑兵就像苍蝇牛虻般,打也打不死,轰也轰不走。
只要一放松警惕,就被狠狠的叮上一口,随不要命,却痛痒难当,难受至极。
很快便有人到马赫迪那里请命,要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肃清行动,以保证后方的安宁。
马赫迪来者不拒,一概答应。
实际上,他也知道,这种骚扰是不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的,可一旦因为这个而乱了头绪,就很有可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为此,马赫迪决定对阵前的唐兵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与众不同的是,大锐在日落时分发动了冲击,位于两军之间的唐兵游骑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只可惜,狼狈逃窜的也只是那些游骑而已,真正的神武军精锐正据营而守,严阵以待,头一次,马赫迪居然犹豫了。
主动出击的大锐稍做强攻之后就潮水一般的退却。
天黑以后,马赫迪召集麾下百夫长以上的军将们商议军情,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进攻营寨并不划算,最好是将唐兵的主力从营寨里吸引出来,然后再进行野战,大食的勇士们在野战中还从未怕过谁呢。
罗马帝国的重步兵和重骑兵何等的厉害,还不是被打的屁滚尿流。
马赫迪也开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自己此前过于轻敌,把唐人想的简单了,所以才有了仓促出兵然后又仓促撤兵的事件。
这一进一撤,非但没有取得有利的效果,反而还令部分军队士气有低落的趋势。
思来想去,马赫迪觉得还是要故技重施,吸引袭扰唐兵游骑,然后伺机将其围歼。
骨咄禄这几日烧杀的好不快活,自打跟着优素福以来,受到卓多限制,不能做的事情太多。现在忽然间放开了手脚,不禁大有两世为人的感觉。
神武军向来军纪严明,从来不许任何烧杀,而今对付大食人的优势兵力,不得不使用一些极端手段。
向葛罗禄这些草原部族变成了最好的急先锋。
看着新近加入麾下的数千部众,骨咄禄一阵阵感慨,如果能将那些烧掉的战利品带一部分回来,再扩充个千八百人也不是问题啊。
然则,他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袭扰骑兵胜在行动自如,如果一旦负重,很可能会因为转移撤退不及时而被大食军咬住,陷入重围之中。
到那时,别说恢复部众旧日的规模,恐怕连命都要丢掉了。
“叶护,叶护,丞相军令到了!”
贴身随从急惶惶而来,手中高举着一根铜管。
骨咄禄不识字,自有随军的汉人军吏替他验看。
“大唐丞相有令,即日起,离开敌后,集结于戈尔干南部季节河东岸,随时候命!”
骨咄禄大惑不解。
“将军倒是说说,丞相下达如此命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他识不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暗流涌动中
谁料到,马赫迪对于神武军的应对措施却嗤之一笑。
当赛义德询问缘故的时候,他才反问道:
“唐人主动撤离,不再袭扰我军的后方,这不正是想要达到的目标吗现在不费一兵一马,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这些话乍一听,觉得马赫迪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明明是不想在当下与神武军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又对那些袭扰的草原蛮族游骑无可奈何,现在对方撤了,便可以见好就收。
但仔细想一想,马赫迪的话又没错,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拖延下去,拖得唐兵自家阵脚先乱。以便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殿下英明!小人佩服之至!”
面对赛义德的恭维之词,马赫迪已经逐渐适应,只不太在意的摆摆手。
赛义德又道:
“唐人这么做算不算自作聪明,又反被聪明所误呢”
马赫迪闻言,击掌大笑。
“说得好,就让他们自误下去吧,还抵得上大食十万精锐呢!”
不过,马赫迪虽然松了一口气,表面上却摆出了大张旗鼓的架势,一面作势要歼灭袭扰的游骑,一面又准备着进行大战。
以此来迷惑唐兵,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措施看起来有了效果,针对后方运送辎重队伍的袭扰果然少了许多。
那些依附于唐朝的草原蛮部大都撤到了戈尔干南面的一条季河两岸,看样子不打算再进行大规模的袭扰。
赛义德建议道:
“殿下何不派兵突袭,一举将聚集在季河两岸的蛮部一举消灭呢也省却了后顾之忧!”
马赫迪摇头道:
“现在留着他们,也是迷惑唐人,让唐人不知道我方虚实,甚至让唐人觉得我军在胆怯,这在未来即将爆发的战斗中都是极为有利的!”
赛义德暗暗咂舌,马赫迪用兵的稳重与其众所周知的性格和年龄并不相符,一个年轻又性格急躁的人用兵应该急切求胜才对,想不到竟然如此沉得住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相信呢!
“可以适当的派一些波斯商人,放出风去,就说我军因为部众杂多,各部之间的矛盾因为物资分配不均正在逐渐激化。”
实际上,戈尔干草原聚集的十万蛮部,的确有着不小的矛盾,但在马赫迪的协调和弹压之下,并没有到激化的地步。
但是,这则消息传出去,为得也是迷惑唐人。
马赫迪的笑容略显阴鸷,赛义德见了不免浑身一颤。
果然,秦晋很快就得知了大食内部出现矛盾激化的基本状况。
波斯商人向来都是各地消息的传递者,至于真真假假,就要自己加以判断了。
不到一天的功夫,又陆续有消息传过来,这一次则与之前相反,声称那些矛盾激化云云都是误传,实际上他们正厉兵秣马等着上面下令发动攻击呢!
如此种种,各方的消息传过来,反倒让人无从确认了。
郑显礼觉得,大食十万蛮部矛盾激化的消息有可能是真的,而之后传过来则很可能是大食人加以掩饰的手段,为得就是不希望内部的不利情况被神武军利用。
放出来各种消息,也有混淆视听的作用。
得出这个结论以后,郑显礼很兴奋,如果大食的十万蛮兵果然出现了矛盾计划的问题,对于神武军而言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加以利用,甚至可以不必耗费一兵一卒,就让对方的十万蛮兵彻底土崩瓦解。
正是基于这种认知,郑显礼希望秦晋多等等,看看,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处置决定。
秦晋却失笑道: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擅动终得报
。棋子当然是那个一心要垄断安西商路的大食商人,但是时至今日,所有人的想法还能维持最初的目标吗
秦晋在出征安西之前,更多的是考虑稳固唐朝在安西的统治力,谁又想得到会轻而易举的越过葱岭,甚至深入到大食腹地的呼罗珊呢
除此之外,唐兵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几乎横扫了大半个南亚次大陆,将后世印度最核心的地区都囊括在唐朝兵力的控制范围之内。
而大食人的表现显然是低于预期的,呼罗珊总督阿巴斯就像一截朽木,在神武军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而后赶来的援兵,在袭扰战术面前,也显得十分乏力。
似乎以强悍称雄于波斯故地的大食人只是个虚胖的居然,等着一支小小的手指将其伪装轻而易举的戳破。
一封紧急军报被送了过来,秦晋看罢勃然色变,葛逻禄部以及部分粟特人骑兵居然无视军令,擅自出兵袭扰大食后方的辎重队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