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因为潘大官人还要在海州逗留一段时间,潘巧莲自然也不好再和武好古一起上路了。因此今日便是武好古和潘巧莲暂别,并且踏上归程的日子。
不过武好古不会直赴开封府。一方面是因为他这次从开封府带出来的书画还有近三分之一没有出手;另一方面,潘大官人带来了潘家家主潘孝严想见武好古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不好拒绝,毕竟武好古还想做潘家的乘龙快婿呢。
所以,武好古就准备绕道兖州济州大名府和相州,最后才会返回开封府。
因为西门青之前和武好古说过要回阳谷县一趟,所以武好古就让花满山走了一趟西门堂,约了西门青一起上路。
而今日就是和西门青约好的上路出发的日子了。
郭京刘无忌还有张熙载前一日下午,就收拾好了行装,还准备好了走马。
因为潘巧莲不会随行,而且携带的书画数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所以这一次上路要简单得多,没有再雇车,所有的人都骑上走马,还雇了两匹驮马用来驮运行李和书画。
另外,跟随武好古一起上路的米友仁还收拾好了画架画笔生熟宣纸生熟画绢砚台和各种颜料,都一一备齐。还别说,米友仁这个徒弟,还是能派不少用场的!
武好古起身下床,走出房间来准备洗漱。
大郎,早食已经准备好了,快来吃吧。
潘巧莲不知什么时候也到了外间,依旧是一身男装,不过却遮不住那份妖娆。
她看上去很平静,仿佛昨天晚上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大郎,东西都替你收拾好了。
潘巧莲将一个包袱摆在了武好古身边的椅子上,有些唠叨地说:出门在外,银两总需带足,奴这里有个牛皮的招文袋,里面放了二十几个小银铤。
对了,还有这柄夏人剑,是奴向十一哥讨要来的。
可惜大郎不会武艺,不过拿在手里也可防身。这次你要走的河北地界可不大好,这几十年不知发了多少大水,许多人活不了了,便落草为寇。所以一定得千万小心
潘巧莲言语间,非常平静。可那絮絮叨叨,却让武好古感到了真正的关心。
潘娘子,你莫担心大郎。郭京拍着胸脯对潘巧莲说,某和刘小乙总会尽力照顾的,而且这次还会和西门小乙马二哥同行,想来也不会有甚大事。
马植是和西门青同行,自然也和武好古同路了。根据刘小乙的回报,马植和西门青准备一路护送武好古到大名府才分手。
而且马植也不是一个人南下的,他可是燕云四大家族的公子,出趟国自是带着几个马家的护卫死士,都是家养的壮士,可比武好古临时雇佣的林万成林冲和陆谦靠得住。
有他和西门青在,河北的强人是奈何不了武好古的。再说,强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现在武好古的脑袋可升值了,没有个几万缗谁也不会出动的。
而这几万缗的巨资谁会出?陈佑文吗?那李进义现在还押在京东西路提刑司的大牢里呢,谁知道会不会把他供出来?他真要有那么多钱,还是先花在自保上面吧。
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出门吧。潘巧莲道。
十八
武好古忍不住唤了一声,满是深情。
好了,莫这般模样,大郎是大丈夫,当志在四方。
不过是去河北一行罢了,又不是甚龙潭虎穴,再说还有马二哥和西门小乙照顾。小米也和你在一块儿,别看他出身世宦之家,其实是常在外行走的,他家的山水,靠闷在开封府可画不出来,虽然你是他老师,不过出门行路之事,你还是要多听他的话。
嗯十八你也要早回开封府,到时候我们就能再相见了。
用不了多久,就能一直在一起了
那是,那是
两人相视,突然间没了话。
只是在彼此眼中,都看到浓情蜜意和不舍之情。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米友仁的声音:老师,马员外西门员外到了。
马植和西门青都住在西门堂,现在是赶来和武好古汇合的。
那,我们走吧!
嗯!
大郎,我和十八一起送你。
潘大官人也来了,换了一身显得有点宽松的青色襕衫,耳鬓还插了朵红花,显得神采奕奕。他拍着胸脯对武好古道:有某在,十八出不了纰漏,如梁山恁般草寇,连碰都不敢来碰的。
他这话还真不是吹的,且不说他带来的二三十个护卫如何,但是他的大宋武官身份,就足以叫草寇们望而却步了。
因为若是杀了一个朝廷命官,那么草寇可就要荣升反贼了!若是没有泼天的富贵可以博,谁去干这等买卖?
那便拜托十一哥了。武好古郑重其事的向潘孝庵行了一礼。
放心吧。潘孝庵笑道,某家的父母死的早,十八姐打小就是和某一起的,某怎会亏待她?
他这话说的也不错,他们兄妹俩的确相依为命多年,感情是极好的。
便是这一次他准备狠心拆散潘巧莲和武好古,也是为了让妹子嫁的更好!
武好古一介画商,便是做到了画圣和商圣,又如何能和天下之主相比?
况且,端王殿下也是一表人才,年纪还比潘巧莲小一岁呢。
至于武好古,潘孝庵也不打算亏待——他和潘家族长潘孝严说好了,就在潘家将门里面挑一个才貌双全的姑娘,算是潘孝严的闺女,再由潘孝庵拿出价值十万缗的一座大宅做嫁妆,嫁给武好古。
想来这样总能两全其美了吧?
一路走好。
还蒙在鼓里的武好古实在有点受不了这种分别之苦,一咬牙,便从潘巧莲手中接过包袱和宝剑,便大步走了出去。
院子里面,身材高大的米友仁一身朴素装束,长剑在手,行囊在肩。看到武好古走来,拱了下手:老师,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武好古随着米友仁往外走,郭京刘无忌张熙载林万成林冲和陆谦等人也跟着走了出去。在海州这里跟随武好古的花满楼并没有跟着一起离开,因为武好古在云台山上买了庄园,还托法起寺的静因大和尚购买土地,所以留他在海州办事儿。
众人很快就到了大门口,马植西门青和几个西门家的护卫,都已经到了,全是一人一骑,还带着兵器。
和武好古等人一同北上的还有一个鲁智深,他要回趟五台山,向智真法师复了命,交待一番,再回开封府去做他的大相国寺僧判。
几个潘家的仆童各自牵了匹马过来,米友仁翻身上马,动作潇洒。武好古则在一个潘家仆童的帮助下上了马。
潘巧莲也一路送出了大门,大郎,何时才能相见?
武好古思索了一下,对潘巧莲说:冬天,等开封覆雪之日,你我便能再见了。
第115章 黄河在咆哮(求收藏,求推荐)
说到黄河,人们必然会想到那条发源于高原,向东奔流入海的大河。那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璀璨文明。
然而,在如今的大宋,这个华夏文化的一个高峰时代中,黄河母亲和她的子孙,却是闹了几十年的变扭,在短短几十年中,在黄河下游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道。整个河北东路的南部,因为黄河的大改道和决口,几成白地。
如今济水之北,再无繁华景象!
八月金秋,向来是丰收的季节,济水之南,漫野都是沉甸甸等待收割的麦穗,路上的车马行人也络绎不绝,仿佛在提醒武好古:这是古典中华最美好的时代之一。
不过这个美好的时代,似乎只到济水为止。济水南北,就是两个世界了。
武好古现在看到的,就是田地荒芜,人迹稀少。
怎会如此?济北田土怎就无人耕种呢?人都去哪儿了?
武好古骑着马,和马植西门青并辔而行。看着眼前一片荒芜景色,他忍不住发问:大宋不是人多地少,连养马的地方都没有吗?眼前好好的土地,怎就没人种呢?
西门青扭头看了眼武好古,突然嗤地一笑:大郎,你还真是一心只学工笔画,两耳不闻黄河水啊。
黄河水?
老师,自仁宗朝以来,黄河边是水患不断,嘉祐元年熙宁二年熙宁四年熙宁七年元丰四年元祐八年都发生大决口,大河改道,冲毁村镇田地无数。
其中熙宁七年那次大水尤其厉害,黄河夺淮入海,差点把徐州城都冲毁了!
哦,我想起来了,苏东坡那年就在徐州当知州。武好古有点想起来了。
他喃喃道:没想到黄河为患至此,幸亏是在我朝,若是汉唐,只怕要激起大变了。
哈哈,马植却大笑道,若是在汉唐,怎会恁般多的决口?
怎么说?武好古问。
米友仁期期艾艾道:其实,其实黄河恁般多的水患,大半都是**!
**?武好古问,难不成是地方官贪渎,没有好生修筑河堤?
若如此,倒也不会有那么多次决口和改道了。马植说,大河泥沙淤积,河道抬高,年长日久就无法流淌,改道本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数十年间几易其道,呵呵
黄河下游在宋朝就是地上悬河了,若是宋朝有后世的工程能力,维持悬河也没甚不行的。
可是那年头蒸汽机都没有,全靠肩挑手抬的,而且劳动力数量也不太多,怎么可能维持悬河?
所以改道是正常的可是几十年内就几易其道,而且水患连年,就不大正常了。
怎会如此?武好古追问。
因为,因为,米友仁支支吾吾,不肯说下去。
是因为黄河北流。西门青替他答道,黄河自己要向北而去,往辽国境内流淌。
黄河北流?
武好古想了想,终于记起这回事儿了。
黄河好像在真宗年间就改了回道,造成了若干中小规模的水灾,不过对宋朝的救灾能力而言也不是甚大事儿。可是由于这次改道却引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论调:黄河有可能北流入辽,而辽兵将会顺流而下直赴开封!
这可真是太可怕了!契丹大兵沿着黄河,飞流直下,大宋可就要亡国了。
而这一论调,逐渐就成为了士大夫的公论,到了仁宗朝的时候,仁宗皇帝和在朝诸公终于忍受不了黄河继续改道向北的可能性了。于是想要人定胜天,不惜一切代价让黄河东流。
结果黄河东流工程刚刚开始就立竿见影发生水灾,到嘉祐元年终于发生了大决口,决口之后黄河在开德府境内就一分为二,一路向东,一路向北。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
到王安石掌权的熙宁年间,在王安石的领导下,大宋朝廷继续折腾黄河,堵塞了两条黄河中北流的一条。结果熙宁二年四年两次大决口。
然后没有办法,王安石决定恢复二股河原状,好像还有人发明了一个清淤泥的东西名叫什么铁龙爪的,以防止河沙淤积,不过肯定是没有用的。没过多久,宋廷再次脑抽,又开大工堵北流黄河,想让黄河回到故道,再用铁龙爪疏浚河道。
结果熙宁七年又决口,还闹大发了,黄河夺淮入海,淹了四十五个县,冲毁田亩三十万顷!
到了元丰年间,大宋王朝仍然相信人定胜天,继续折腾大河,结果继续决口,弄得宋神宗都灰了心,放弃了治河伟业。
不过到了元祐年间,宋朝又开始折腾,继续想用水利工程迫使黄河东流。
结果不用说了,元祐八年黄河北流决堤,又是一通大水。不过宋朝君臣却因此决定堵塞北流河,迫使黄河东流。元祐九年,也就是四年之前,黄河再次决口改道,再次一路向北,流入了宋辽界河(后来的海河)。
马植瞧着眼前这一片荒芜景色,忍不住感慨道:几十年水患**,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恐辽而起,可是这辽国又有甚好惧的?还当他们是百年前恁般悍勇吗?其实辽国可以沿河南下,大宋又为何不能沿着黄河北上呢?
若在丰水之际进兵,数十万大军都能乘舟北上,军粮辎重也可以水运,不知能省多少力气?而且界河之北,也多有大河可以行船。如今需要为黄河北流担心的,其实是契丹人啊!
武好古沉默了!
其实魂穿重生以来,武好古就不止一次发觉宋人对北方辽国的恐惧已经入了骨髓。
而这种恐惧,其实也是一种仇恨,一种难以安枕的焦虑。
要彻底治愈这种恐惧和焦虑,靠一次又一次折腾黄河是不行的,只有复燕灭辽!
若是契丹强盛,宋朝也只能折腾黄河,空耗无数钱财,还淹死了不少无辜百姓。
可契丹一朝衰弱,北伐燕云,恢复汉家故土,恐怕就是大宋举国的意志了。
而这个国家意志,是武好古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吗?
只怕会一贼灭,一贼又起。而且新贼尤自强过旧贼
武好古坐在马上,举目向远处北方眺望
而今只是河北疲敝,整个大宋的其他地方还是不错的。可一旦北朝实现了新旧更替,新生的野蛮政权,是腐朽安逸的大宋根本无力抵抗的。
到那时候,华夏文明可就要进入一个大大的倒退时期了。
而自己和潘巧莲,不知道会在何处?
想到这里,武好古用力吐出一口浊气。
他双腿一夹,催马紧走两步,马二哥,小乙哥,天色不早,这荒郊野外的,还是再快一些,免得天黑之后在野地露宿,要是再遇上贼寇,可就糟糕了。
嗯,前面就是沧州地界。西门青说,在故黄河岸边,有个大庄子,是吾家世交柴员外家的产业。今晚,便可在柴家过夜。
第116章 不知西门是姐姐(求收藏,求推荐)
柴员外,也叫柴大官人的,并不是《水浒传里面那个后周苗裔的小旋风柴进。
在真实的历史上,后周皇帝柴荣没有公开的子孙传到北宋末年,他的四个儿子中的三个都在宋朝初年不知其所终了。曾经当过几天皇帝的柴宗训则被贬居房州,在宋太祖开宝六年三月离奇去世,享年二十四岁,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