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米友仁出了门,又轻手轻脚把房门关了,然后才对西门青道:老师还在酣睡。

    武好古没有早起的习惯,而米友仁是练过些武艺的,因而习惯早起,无论睡得多晚,一大早总能起来。

    哦。西门青应了一声。

    米友仁又说:老师昨日还提起你呢,说这一路多亏你照顾,要不然一条性命都要丢掉了。

    是吗?西门青脸颊有些发烫,心里面也噗通乱跳起来。那都是缘分,是缘分。

    是啊,您和老师有缘。米友仁继续瞎扯道,前路艰难,老师希望你可以一路陪伴

    武好古压根就没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只是米友仁热心过头,想给自己的老师寻个良配。

    什么?什么?

    一路陪伴?是要一生一世吗?米友仁是在给武大郎保媒吗?

    想到这里,西门青的脸颊滚烫,低着头,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米友仁缓缓地说:陪伴他到开封府。

    这位怎么说话大喘气呢?

    不过有些失望的西门青还是满口答应,嗯,我也有此意,河北路上不平静,多些人一起走也是好的。

    况且,马二哥想要去开封府一游,我正好给他做个向导。

    马植倒是真要去开封府考察,他出来一次也不容易,自然不是单单为了见武好古一面,还要顺便考察一下宋朝的国力和民生,有可能的话,再通过武好古的线搭上几个大宋的权贵。

    当然了,他也不知道武好古的路子恁般粗,可以直接通往大宋未来的官家赵佶

    好,好,米友仁连连点头,马二哥的本领高强,若能一同去开封府,路上可就能保无虞了。

    米友仁说话的时候,心思也转开了。

    他是知道马植是什么人物的,那可是有大背景,有大本事的人更重要的是,马植是真正知辽的。

    他家是辽国汉人四大家族之一,族中的长辈兄弟在辽国朝廷当官的数不胜数,自然知道辽国会不会真的力挺西夏

    这样的人物,要是推荐给了宰相章惇,那么凭着举荐之功,他米友仁马上就可得官了。

    元晖,你在和谁说话?

    米友仁正在心里面盘算着是不是快点捞个一官半职的时候,武好古的声音传来了。

    原来武好古也起来了,正穿衣服的时候就听见米友仁在和谁说话,于是就衣衫不整的拉开了房门。然后,一张有点中性的,红红的俏丽面庞,就出现在了武好古的眼眸中。

    西门青看上去好漂亮啊!

    武好古瞅了眼羞答答的大姐姐,一边把根腰带系好,一边说:大姐起得可早。

    习武之人,都习惯早起了西门青红着脸说,大郎,时候不早了,你洗漱则个就来吃早食,吃完后柴家人便会护送我们出发。

    护送?武好古眉头微皱,前方不大安稳?

    前面是黄泛区了。西门青叹了口气。

    黄泛区当然是三易回河造成的!

    如果说北宋这一百多年间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恐怕三易回河还要在联金灭辽之上了。

    就是因为恐辽,好端端的河北大平原给折腾得支离破碎,到处都有黄泛区,黄泛区不仅道路难行,而且盗贼丛生。便是西门家的走私商队,没有柴家这种地头蛇的护卫,也不大敢接近黄泛区。

    不知道是不是心里面有鬼,武好古和西门青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竟然无话可说了。

    洗漱完毕后,武好古和米友仁就跟着西门青去吃了早饭,还在吃饭的厅堂里面见到了马植林万成郭京和刘无忌等人。

    他们都已经吃好了早饭,也收拾停当,随时可以上路了。

    武好古和西门青米友仁在一张方桌子周围坐了下来,柴家的两个老妇给他们上了炊饼和稀粥。武好古低着头伸手去拿炊饼,却一下捏住了个滑溜溜的手背,他忙抬头一看,发现这只手背是属于西门大姐姐的!

    西门大姐也正红着脸在看武好古,四目相对,都流露出复杂的目光。

    快吃,快吃,吃完了还要赶路呢。米友仁很及时的给两人打了圆场。

    吃完了早饭,林冲张熙载就来报告,说是一切准备就绪,柴家的护卫也都准备好了。

    武好古吸了口气,对西门青道:大姐,既然一切都准备妥当,那我们便去向柴老官人告辞,然后上路吧。

    西门青答应着,便和武好古马植一起去见了柴老官人,然后出了柴家庄,扳鞍上马,扬鞭一路西去了。




第121章 没有草场吗?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肥羊。

    完全出乎了武好古的预料,他在传说中的黄泛区看到的并不是一片黄水无边无际的场面。而是绿色的草原上散布着白云也似的羊群,在大草原上四下流动。整个天地之间,就像一幅草原风景画。

    如果不是知道这里属于大宋的河北东路,武好古大概会认为自己到了阻卜人的大草原上了呢!

    大姐,这里怎恁多的草地?不是说此地是黄泛区么?

    离开了柴家庄一路西行,已经走了两天,武好古和西门青之间的尴尬也渐去了,赶路沉闷的时候,武好古开始主动寻西门青聊天了。

    西门青也恢复了江湖儿女的本色,和武好古在一起一点也不扭捏,笑着答道:黄河决了恁多次,光是在河北东路境内改道就好几回了,这黄泛区在河北东路到处都是,我们现在路过的这处是老的黄泛区。大水早就退了好几年,又无甚人来耕种,便成了草地,附近的禁军占了下来养肥羊了。

    大郎在开封府吃到的羊肉,恐怕就有出自河北东路黄泛之地的。

    武好古点点头,他换魂苏醒以来,可是吃了不少羊肉——在宋朝,猪肉似乎不大上台面,羊肉才是武好古这个层次的有钱人最主要的肉食,每年的消耗量应该是极大的。

    那些羊,难道不是从辽国买来的?

    在武好古前世的思维定式中,宋朝是没有多少养马之地的,这也是大宋军事上总处于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没有地方养马的大宋,又怎么会有恁般多的地盘养羊呢?

    大郎开甚玩笑?马植闻言笑了起来,辽国才多少人在放羊?自己还得吃呢,怎有恁般多羊卖给大宋?据某所知,每年互市上卖出去的羊,顶天就是三四十万只,够谁吃的?

    此时的大宋,据后世研究说有一亿人口,便是没有恁般多,六七千万是怎么都少不了的。

    而其中有能力消费羊肉的宋人,至少有上千万人,其中还有几十万挺能吃的官僚地主阶级成员,一年被吃掉的羊至少有几百上千万只——一只羊可没多少斤肉啊!根本不可能全从辽国进口,要不然辽人都得去吃素了。

    所以在没有地方养马的宋朝的土地上,羊可是养了无数的!

    对了,马二哥,武好古这时忽然想起了一件要紧事儿,你可有办法从辽国走私几匹好的种马来大宋这边?

    几匹种马?马植一笑,大郎想要好马么?哥哥替你想办法就是了。

    那便多谢了,武好古就在马上拱拱手,好古想要在黄河边上找块草地养马若是方便,还请马二哥聘几个养马人南来。

    养养马?马植一愣,这可不易啊。

    而且,就几匹种马,要怎么养马?

    武好古一笑:马多了便是牧养,马少了就是饲养。牧养和饲养,各有所长,不是吗?

    少量饲养?那不就是《保马法用的蠢办法么?西门青听武好古想要饲养马匹,忍不住就嘟囔了一句。

    所谓《保马法,就是保甲养马法。初衷是想减省官府养马的开支,将一部分官养的马匹摊给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及开封府界诸县的保甲去饲养。官府提供一定的养马费用,若是马匹病死,则有养马户赔偿。

    这项改革的初衷和王安石的其他新法一样,自然是好的。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却几度兴废,造成了保马不成,牧监又完全废弛。到了如今,由于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保马法更成为了一向扰民和害民之法了。

    而西门青一族都在京东东西路置产兴业,自然受过《保马法的不少苦头。

    武好古笑了笑道:《保马法的办法蠢,并不等于饲养马匹不可行再说我也不多养,有个几十匹便可了。

    既然是大郎要养,那便包在某身上了马植思索了一下,辽国那边好马不少,不过那马中极品,却要去西边的回鹘寻了。那里是良马的产地,哥哥帮你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几匹汗血宝马来做种马。

    不光是公马,武好古插了句,母马也要寻好的。

    母马也要好的?西门青一愣,大郎,你也忒讲究了吧?

    养马需要配种这事儿,宋朝人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宋人似乎不大会育种——种马和牝马都是可以通过人工培育(主要是配种和近亲繁殖)进行改良的。比如想要得到高大健壮的马匹,就可以用高大的种马母马反复进行近亲繁殖(近亲繁殖还分近亲内配和反配三种),强化高大的基因,从而得到高大强壮的母马。

    再用高大的母马和汗血种土库曼种阿拉伯种的公马进行杂交,就会得到既高大又快速的纯血马了。

    而在王安石推行的《保马法,宋人就更加忽视育种的问题。王安石对道德文章是精通的,可是对于饲养畜牧之道,完全是外行。所以他老人家的《保马法只管马的数量,不管马的质量。

    根据《保马法的规则,民户肯定喜欢饲养容易养活的,个头比较小的马匹。因为这种马吃的少,而且不容易病死。至于能不能养出战马,民户才不会关心呢。

    所以《保马法只是保住了马的数量,并没有保住马的质量。因此如今的大宋缺马只是一个传说,缺战马倒是真的。

    而武好古其实也不懂养马,但是他却懂一点养狗。因为他的前世家里面就养过纯种金毛巡回犬,而且还是条能下崽卖钱的纯种狗,养了好几代。因而武好古知道高质量的纯种狗有多精贵,也知道好狗也是有家谱(血统证书)的,而且还知道几种狗的近亲交配方法

    现在,武好古想把后世养狗的方法用到养马上来。不过他毕竟不是学生物学,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养育出高品质的战马。

    就是知道也不容易!因为大宋这边根本没有好的种马,公种和母种都没有。前者还可以高价购买汗血马和阿拉巴马,而后者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培育繁殖了——公马负责打炮,一匹公马能搞定几十匹母马,所以从远方引入一两匹公马就能育种了。而母马因为需求的数量大,根本不可能搞到手,就只能自己来养了。

    所以在宋朝培育优良战马的难点,大概就是引入阿拉伯种或汗血种的公马,以及养育出高大的本土母马了。

    武好古想了想,又说:马二哥,西门大姐,你们都想想办法,帮我寻个几十匹好的母马,要高大强壮(能生养,而且容易配种)。公马,也尽可能选大个的,有几匹便可。至于汗血马要公的,若是能搞来,花多少钱都行。



第122章 未来的潘国舅(求收藏,求推荐)
    十月深秋,北风在耳边呼啸,河北东路的旷野上一片萧瑟。

    不过当武好古一行人靠近大宋王朝的北京大名府时,便立刻感受到了别样的繁华。

    路边不再荒芜,都是刚刚收割完毕的农田。

    现在正是晌午将要用食的时候,官道附近随处可见的村落庄园,全都飘出袅袅炊烟,给人一种富足的感觉。

    再往前,便可以看见高大的城门楼。

    高厚坚实的城墙,在阳光下透出一股子雄浑之气。

    那官道上来来往往的车马,川流不息,上面装满了从临近的磁州定州运来的瓷器,时不时还有一群群牛羊被人驱赶着向大名府城而去,显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景状。

    武好古牵着马,和西门青并肩走在自己这一行人的前面,随着车流人流缓步行走。他一边呼吸着和开封府几乎一模一样的繁华气息,一边又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三易回河事件,河北东路几乎处处萧条,可偏偏繁荣了一座大名府城。还真有点环大名贫困圈的意思。

    不过仔细想想也对,大名府城在唐朝中后期就因为强镇魏博而繁荣起来,成为河北首屈一指的大城。

    到了大宋仁宗朝,更是将大名府抬到了陪都的位置,还将之作为河北东西两路的抗辽大本营来建设。雄城坚塞,虽然没有用来抵挡吃斋念佛的契丹铁骑,但是却挡住了滔滔黄河水。让大名雄城在历次黄河决口事件中,都安然无恙。

    因此,河北东路的富商豪门,全都从老家搬入了大名府城,极大的繁荣了这座规模不亚于开封府的大城。

    同时,由于黄河北流时正好从大名府城外通过,使得大名府左近各条水道的水量大增,通航能力也增长了几倍。来自契丹的牛羊毛皮,来自定州磁州的瓷器,以及从南方沿着中运河—黄河运来的各种货物,全都汇集在了大名府城。

    大郎,前面便是北河门了,北河门右侧不远处就是下水关,那里是永济渠从北面进入大名府城的水道。因为永济渠还连着北流的黄河,所以进出下水关的船只极多,常常会出现堵塞。

    西门青的老家阳谷县就紧挨着大名府,西门一族也有人在大名开医馆药铺,因而她对大名府的情况非常熟悉。还没进北河门,就主动给武好古做起了导游。

    在行到大名府城北异常宽阔的护城河边的时候,武好古等人也遇上了交通堵塞。入城的车马行人排起了长队,行进的速度跟蜗牛爬行差不多。

    大姐,武好古道,入城的陆路似乎也堵了。

    西门青点点头说:上回来的时候还不堵,不想今日竟然堵成这样。

    走在后面的大和尚鲁智深插话道:该是和西面横山的大战有关系。

    郭京和鲁智深走在并排,这时笑道:横山离此不知多远这大名府的道路堵塞,怎会和横山有关?

    有关系的,大和尚说,如今是十月了,西贼再不决战,这天可就忒冷了。洒家估摸着,眼下可就是大战方酣的时候。

    而这战事,多半与西贼是大大不利的!

    在这时候,河北东西两路就得严加提防辽人南下,大名府入城的盘查自然严格了。

    还别说,这大和尚的分析颇有道理。

    武好古这时突然想到了马植,马二哥入城的时候不会有麻烦吧?

    不会的,西门青道,早就安排好了文引,保管能过。况且还有智深大师和小米官人在,有谁会为难智深大师和米家的朋友?
1...6263646566...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