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率部驻守在这道防线上的,则是幽州军第五将正将柴枞,就是那个早年在界河商市当看门骑士时一箭射透杜文忠肩膀的家伙。后来他跟着武好古参加了平夏之战,回界河商市后又在骑士学院补了课,再后来一直跟武好古混,算是心腹元从。
他得到报告后,马上从大黑山山城中的衙署中出来,快步上了城头,举起望远筒好一番张望,然后摸着下巴上的大胡子,咧嘴笑道:直娘贼的,总算是来了,再不来,天都凉了!
htt: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
第1162章 共和国的崛起 八
百万辽兵南来的消息,在燕地激起了滔天的波澜,但是在旅顺府这边,却还是营造出了一些紧张压抑的气氛。
大战之前,哪怕再豪勇的战士,也会感到惧怕的。特别是敌人的数量很多,很可能有四五十万!
百万契丹什么的,驻守旅顺的幽州军军官是不会相信的,他们对辽**事力量的了解,可不在耶律延禧之下。
大辽国在失去燕地前,大约有1000万出头的人口。现在辽国已经失去人口最多的南京道,生女真部落联盟也造了反,还夺走了宁江州和黄龙府,在辽南这里还丢了个苏州安复军。丢了那么地盘后,辽国的人口最多就剩下六七百万。怎么可能动员出百万大军?能拉出四五十万人,就已经倾举国之兵了。
而倾举国之兵讨伐敌人,当然是只能赢,不能输的。对一个六七百万人口的国家而言,动员四五十万军队作战要付出的代价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如果再打败了,呵呵大辽的国运就到头了。
所以这场旅顺会战,会惨烈到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等待惨烈会战时所要承受的煎熬,往往比真个打起来时更难受。
站在大黑山山城的最高处,知旅顺府事黄植生低头望着让他担惊受怕了好几个月的敌人。
高高竖在五里开外的敌军将旗上的名号,是由契丹小字书写的。黄植生和马政在边地多年,都认识契丹小字。用望远筒端详了一会儿,都认出将旗上的名号是海州南海军节度使高。领兵打头阵的,居然是渤海人的军头高永昌。
高永昌不是和幽州结盟了吗?还打算在辽阳自立为王,现在怎么帮着耶律延禧打头阵来了?
绣在黑色旗帜上的高字,黄植生多瞅了几眼后,眼睛就仿佛被灼痛了一般,不由自主的将视线转移了开去。因为他的看到了高永昌的将旗下,黑压压一片的辽军正忙着挖壕沟,修工事!难道他们也学会了步步为营,堡垒推进的本事?要这样可就有点麻烦了。用堡垒反推大黑山山城是不可能的,可是大黑山两侧的地形还比较平坦。西侧靠着辽海修了个旅顺府城,东侧靠近东海(后世的黄河)修了个东关城。
因为两个工程规模都不小,而旅顺府这边的工程队规模有限,所以只能因陋就简,修了两座土城。
东关城还好,因为东关城的地形险要,位于大黑山和小东山之间,还背靠东海,地势狭窄,辽人的大军很难展开。而且黄植生还命人在小东山上伐木负土为堡,修了个大小东堡以掩护东关城。所以防御体系还是非常完整的,比较靠谱。
可是旅顺府城这边地形就比较开阔了,大黑山向西一路到海边,都是平地。虽然在旅顺府城的北面还有不少山丘,但那里不是幽州军的辖区了,而是辽国复州的地盘。在幽州军占据了辽国苏州安复军全境后,复州就成了辽军布防的重点。驻扎了好几千契丹兵,还在紧挨着旅顺府的山地上修建了许多堡垒。
现在远道而来的辽军又在旅顺府的当面修筑工事,摆明了是要把壕沟挖到旅顺府城外了。
这一战,不好打啊!
来的是高永昌的渤海兵?
也不全是渤海兵,还有契丹人的骑兵在督战估计是想拿渤海人的命来填咱们的城池吧?
同样站在城头上的马政和柴枞没有黄植生那么紧张,用着平和淡定的声音讨论着。
总管,北虏终是远道而来的,不如趁他们立足为稳,让俺老柴带兵出迎,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北面山上多半还有伏兵,你有把握可以打胜吗?
嘿嘿,有伏兵又能如何?契丹的骑兵还能破了俺们的枪阵不成?而且俺们不还有27门大炮吗?给俺拨个9门,保管能大获全胜。
马政收起望远筒,笑着对柴枞说:初战必须告捷!所以9门炮太少,把27门都拖出去!
好勒!柴枞大笑道,那就必胜无疑了!末将这就去点兵
且慢,马政叫住了正欲转身离去的柴枞,你知道怎么打炮步协同吗?这可是最新的战法。
炮步协同?柴枞一怔,总管,下官不大懂炮兵
那就让罗克敌指挥,你协助他。马政说,本总管会在旅顺府城上督战!
这个末将遵命。柴枞自然是不大情愿,但是幽州军军纪森严,马政现在是旅顺府兵马总管,节制诸将,他的命令柴枞不敢不听。
如果不听,杀头是不会的。但是马政一道命令,就能把柴枞解职临阵换将对于宋军辽军都是大忌,但是幽州军不怕。因为幽州军有标准化的部队和标准化的职业军官,还有标准化的指挥体系。绝大部分军官,都是可以随时撤换的。
而用炮兵总管罗冈替代柴枞担任前敌指挥,也不是马政存心和柴枞过不去。而是罗冈现在是幽州军体系中,极少数不能撤换的军官之一。
因为这位爷现在可是站在军事革命最前沿的几个人之一!
幽州军以长枪兵和重装骑兵为核心的进攻模式,正在受到以炮兵为核心的进攻作战模式的挑战。
而差不多是幽州炮兵的创始人的罗冈,毫无疑问就是炮兵中心论的旗手。按照他的观点,长枪兵骑兵都不重要了,以后打仗就是拼大炮,先集中大炮轰得对手昏头昏脑,阵型散乱,哭爹喊娘了。骑兵和长枪兵再冲击,还怕赢不了?如果战场上风向和风速合适,还可以用大炮打出的硝烟掩护步兵骑兵冲锋。
所以今后打仗,就是步兵骑兵围着大炮转。第一要务是保护大炮;第二就是在大炮把敌人轰垮后冲锋,结束战斗!
马上就要挨炮轰的高永昌现在是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他本来都和武好古马植阿骨打商量好了,大家一起把辽国的东京道分了。他的心也不黑,拿下以辽阳府为中心的地盘,做个渤海大王就满足了。
可是现在,却让萧挞不也那个废物带着几千契丹铁骑,押着他的渤海兵到旅顺府城外挖壕筑垒了等壕沟挖好堡垒筑起,就该自家的渤海儿郎去强攻武好古的旅顺城了。真不知这一仗打下来,渤海的壮士要死多少?
高永昌当然是不想打的,可是他现在也没有办法倒戈。因为大公鼎那个读书读得脑子塞住的老糊涂又回来了,当了个哄人玩的渤海部大王。听上去蛮大的,但是了解大辽官制的人都知道凡是叫大王的,在辽国这边都不是特别大,而且也不是王爵,不过是个管理特定部落的地方官罢了。
可是这种容易让无知愚民误解的名号加上大公鼎的姓,太容易让那些渤海右姓中的胆小鬼产生联想了,以为大辽国会让渤海人拥有自己的国家,就像原来的高丽国一样,只当辽国的属国结果高永昌好不容易抓到手中的权力,就这样变成了空气。他现在能够控制的,也就是亲弟弟高永福掌握的三千渤海部精兵了。这支渤海部精兵是在原本驻扎辽阳府的渤海部基础上改编而来的,一部分原渤海部中靠不住的兵将,都被打发去帮大公鼎办团练了。然后又补了一批高氏族人进去,将渤海部变成了高家军。
可是这区区三千精锐,在几十万人参加的大阵仗中,又能有多大用处?真是想想都郁闷啊!
他这里正郁闷的时候,左右的心腹突然大声报告:太师,幽州军出城了!
什么?高永昌猛地一惊,赶忙在马镫上站起身观望,就看见四里开外,旅顺府方向上,大队大队步骑,正在几面猎猎飘扬的红旗引领下,浩浩荡荡涌出城池。
高永昌的兄弟高永福也驱马奔来,到了高永昌跟前,大哥,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
高永昌咬咬牙,幽州军实力可不弱,硬拼咱们不是对手。还是得据垒而守。
还别说,这位虽然没打过什么硬仗,但是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可是营垒还没筑好
那就快一点!
大哥,来不及了。
高永昌看了看周围,壕沟才刚刚挖,只有浅浅的一道,沙袋也没垒起几个,到山里面砍树的人还没回来看来是来不及正儿八经修工事了。没有工事,幽州军一个冲锋就能把自家的渤海兵马给打散了。虽然萧挞不也在北面山里埋伏了7000契丹骑兵。可他们一旦冲起来,恐怕就不管渤海人还是幽州军,统统都要践踏一番了
去把粮车拖过来!高永昌还真有几分急智,把粮袋当沙袋,把粮车首尾相连,横在阵前快快快,快去布置,再晚就来不及了!
大哥,粮食要是给糟蹋了,咱们带来的两万渤海弟兄吃什么?
吃?高永昌白了兄弟一眼,心说:有命活下来再想吃什么吧!
htt: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
第1163章 共和国的崛起 九
大宋政和二年七月十一日。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火炮第一次作为一种野战兵器,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午时刚过,饱餐一顿后的幽州军陆军第五将和炮兵第一部开出来旅顺府城。首先出场的是隶属于第五将的骑兵营,约500名携带着弓箭和马枪,身着半甲的骑士以伙(相当于排,有约40人)为单位展开,控制了旅顺府城北门外的开阔平地。渤海大王府军的骑兵部队在和他们短暂接触之后,就迅速撤回,退回己方的主阵地。
双方骑兵展开的交战很短暂,也谈不上有多激烈,不过就是幽州军的骑兵轻轻松松碾压了对手罢了。渤海人在辽国的统治下,早就变成了一个种地的农业民族,只有少数右姓子弟还有一点马上功夫。可是他们的马上功夫和胯下的战马,在幽州军的骑兵跟前根本就不够瞧的。所以双方一交手,就马上分出了胜负。
高永昌也没指望自己的骑兵能和幽州铁骑对抗,他只是想用骑兵稍微拖延一下。看到自家的骑士被打得落花流水,连忙鸣金收兵,把剩余的骑兵都收回了主阵地。
扫清了渤海人的骑兵后,幽州军的骑兵也没有乘势去冲击渤海人的大阵。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渤海人将许多大车横在阵前,大车前面还摆放了拒马。好一副严防死守的姿态!
在骑兵控制了战场后,幽州军的第五将的长枪兵刀盾兵和弩兵也一队队,一列列的开出来了。
在一阵阵金鼓号角和幽州军特有的哨音声中,训练有素的步兵很快就各自就位,摆出了一个长方阵。别看幽州军的军学越办越复杂,可他们打仗用的阵型非常简单。就是方阵横阵纵阵这三种基础阵形(队形)。上了战场再根据地形,用三种基础阵形(队形)相互组合变化,灵活运用。
今天两军交战的战场并不算开阔。就是西起海滩,东至黑山,东西不到十里,南北不足四里。
根本就没有什么迂回包抄的余地,就只能摆开了硬怼。所以列阵也简单,就是由多个纯队营横阵(也就是由单一兵种组成的营级横阵)组成的的一个大横阵。居于中央的是长枪兵,两翼摆着刀盾兵。长枪兵和刀盾兵之间又留出了可供骑兵弩兵炮兵进出的通道。
而骑兵在大横阵列队完成后就缩了回去。骑兵退走后,弩兵则从通道中涌出,然后组成了一个密集的三列横阵,摆在了长枪兵的前列。然后才是27门1500斤青铜炮被健壮的挽马牵引而出,在大横阵前一门门摆好。也不是平均散在大横阵的前方,而是分布在大横阵两翼的刀盾兵前方。一边摆了13门,一边摆了14门。
最后出场的,还有今天的总指挥罗冈,第五将的正将柴枞以及他们二位的幕僚传令兵和卫兵。
好大一群人,都跑去了大横阵中央靠前的地方,在弩手和长枪兵之间的空地上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临时指挥所。因为罗冈和柴枞等人是骑在马上的,可以从弩兵的头顶上空获得良好的视线。
柴枞望着前方渤海人的阵地,皱眉道,渤海人用大车和沙袋垒了个胸墙动作够快的!
的确挺快的罗冈举着望远筒看了一会儿,突然摇摇头,不对,那不是沙袋,那是粮袋!要是沙土袋的话,土是从哪儿挖的?没有看见壕沟啊。
粮袋?这帮渤海人带来多少粮食?
呵呵,活得一时是一时吧!罗冈收起望远筒,一挥手道:开始吧!
他身边有拿着各色小旗的传令兵,掏出红旗,猛地一挥。
两边炮兵阵地上的炮兵指挥官看见红旗舞动,立即重重挥手:放!
27门1500斤青铜大炮早就装填好了炮弹,瞄准了渤海军战阵的中央,点火的炮手得到命令,就将一根根烧红的铁钎点燃引火药,每个炮口都发出了怒吼,喷吐出了火舌!
幽州军的炮兵阵地距离渤海人的战阵中央很近,直射距离不到两里半。对方的弓弩在这距离已经没有什么威胁。而直瞄射出的实心弹,却可以获得不错的威力。至于精确度是不用担心的,因为炮轰的目标太大了,至少上万人的战阵,无边无际的,打不着都难!
一发发圆滚滚的铁球被火药爆燃的威力喷出炮口,巨大的后座力会把大炮猛地向后推去。周围的炮兵就开始好一番的忙活,用长钩子和干湿羊毛刷清膛填入药包填入铁弹用撞弹杆压紧用铁锥通过火门刺破药包然后炮兵们则会合力将大炮复位瞄准用专用的木器卡住大炮的轮子装引火药再点火前前后后一共十余道工序,需要七名训练有素的炮手忙活上好一会儿,才完成了一次装填。如果有后世的计时器看一下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
这个装填速度当然不能和后世欧洲18世纪19世纪的炮兵相比了。毕竟大炮现在才刚刚出现在战争舞台上,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真的要佩服罗冈这一代炮兵军官的天才了。当然,武好古也给他们出了不少主意
完成一次装填要5分钟,而实际上的射速还要更慢。因为炮管在几次发射后就会发烫,需要淋水降温(武好古不知道醋冷法),这样又多了一道工序。
但就是这种几分钟打一发的缓慢射速,还是远远超过了对面渤海人的承受能力。他们可是组成了密集阵形站在那里当靶子啊!27门大炮又是密集布置,集中轰击一点。每隔几分钟就是27个滚烫的铁球狠狠的砸落下来!速度之快,连肉眼都难以捕捉,更不要说躲闪了。谁要是被这些铁球砸到,那就是一个死,运气好的砸中要害,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死了。运气不好的断手断脚,还得挣扎上一会儿才死
而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一砸,而是铁球砸中地面后会反弹。有时候弹得高一些,从渤海战士们的头顶上飞过。有时候弹得低一些,那可就厉害了,直接扫过一堆人脑袋。那可是炮弹!任凭什么样的头盔兜鍪,都给你一下砸个稀烂!
几轮齐射过后,渤海兵大阵中央挨炮轰的地方,就全乱了套啦。人的血肉脑浆残肢飞落得到处都是!
不过真的要仔细计算一下阵亡的人数,其实也不是太多。总共就27门大炮在开火,打了几轮齐射,也就是一百多发炮弹,既不是开花弹也不是霰弹,能打死几号人?
可问题是火力集中,27门大炮瞄着一个点轰,一百多发炮弹全都掉在了只有千余人的一个渤海军指挥头上,这哪里还有不崩溃的?如果是开花弹或霰弹挨上一百多发,这个渤海军指挥就该全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