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武好古怎么能一边努力培养革命家,一边让自己的子孙去干掉脑袋的皇帝工作?虎毒还不食子呢!
所以知道自己这些年养出的是什么怪兽的武好古,是绝不会让自己的子孙成为革命对象的。
不过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巩固共和的基础,免得自己的子孙糊里糊涂一头扎进帝制陷阱,将来把命送在断头台上。武好古可是得费上一番心思了。
另外,现在毕竟是中世纪,共和国和贵族特权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共和国的功臣们,包括武好古自己,还是需要一定的特权作为奖赏的
htt: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
第1200章 要开始共和了
大宋,开封府。
天,渐渐昏暗了!
当武好文从太常寺衙署中出来,已经过了酉时。
若按照后世的时间算法,便是晚上六点多快七点钟。现在已经是孟夏四月,白昼的时间已经延长,因此到了这个时候,天色只是昏暗。
不过开封府上空,不知什么时候却笼罩上了一片阴霾。
大概又要下雨了吧?
武好文叹了口气,翻身上马,朝金水河岸边自家的宅邸而去。
出了太常寺,放眼四望,便是满眼繁华了。
七十二家正店灯火通明,上千家脚店生意兴隆。
金水河上,不时有画舫穿行,从船上传出一阵阵丝竹歌舞之声,虽然是靡靡之音,但也让人精神放松。
因为街道上行人太多,武好文干脆下了马步行,走在了极度繁华的大街上。
得益于蔡京的钱引改革,如今开封府的市面可以说繁荣到了烈火喷油的程度。开封城内随处可见正在兴建的楼房和正在销售的房产。
因为河东河北的富庶之家为了躲避战祸,不断进入开封府。开封府的人口再一次膨胀起来,光是城墙之内的户数就超过了二十万户!再加上并未落籍的居民和流动人口,实际居住在这座大城市中的人口,恐怕已经不下150万了。
在人口增多的同时,太府寺的抵当所又开办了面向在京官员的无息贷款购房业务(每官仅限一次)。凡是在京的官员,只需要首付一到两成,都可以向抵当所以房产做抵押借到余下的九成购房款。还可以分期偿还,也可以到期一次偿还。
这样在京官员就不必总是租房居住了,哪怕刚刚高中进士时,也可以通过抵押贷款,购入属于自己的房产。
这些数量庞大的无房官人们一下子就有了购买房产的能力。除非够资格得到上好的官舍居住,否则在京官员也得自己租房。由于这几年河北河东的富户大量涌入开封府,造成开封府的房租节节上涨。
租房,不如借个无息贷款去买房子!
而且蔡京在钱引改革获得成功后,又提出了给官员加俸的建议,并且得到了赵佶的批准。官员的俸禄一涨,买房置业的动力也就更大了。
所以开封府的房产这两年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在房产市场供需两旺,价格不断攀升的带动之下。和房产相关的行业,比如营早泥灰砖石木料家具等等,全都一片繁荣。
不必说,开封府的gdp如果有统计的话,肯定也涨得不像话了。至于税收,则是托了房地产的福,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翻了一倍,政和二年就突破了120万缗!
这开封府,真个儿是寸土寸金啊!
可不知为何,身在寸土寸金的开封府,武好文此时却有一种末世梦华的不安感觉。
他今天在太常寺当值时听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消息。
在辽东兵败的耶律延禧于三月初三病死在了辽国的西京大同府,遗诏命皇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即位,命敖卢斡之母文妃以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辽国就此进入了主少国衰的时代!耶律延禧在时都打不过武好古的共和军,现在换上孤儿寡妇,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就在耶律延禧病逝前后,原本臣服大辽的生女真和渤海人,也相继独立建国。女真人的国家称为金,渤海人的国家称为元。而且两国的君王都称了帝!
原本的南北二帝并立,现在已经被打破了。北方出现了三个皇帝!
而南方汉地这边武好文的哥哥武好古,差不多也该到了为帝图皇帝时候了吧?
武好古一旦称帝,这北方的乱局,是不是就要波及南朝了?
而自家一门,还能在这繁华如梦的开封府安居吗?
一想到这些,武好文就有一种大难将要临头的压迫感!可偏偏又无能为力,他现在虽然官拜太常少卿,但这不过是份闲差,根本左右不了朝局。况且,他的身份实在尴尬,说是大宋的官人,不如说是幽州的人质。
即使他有心离开,都无路可走!
想到这,武好文驻足在金水河边,望着不远处的天波门,幽幽一声叹息。
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不过家中却有访客。
正在内厅中由武诚之陪着喝茶的,是武好文的老师侯仲良和同属洛学一门的胡安国。
胡安国是绍圣四年的进士,第一甲第三名,比武好文早上一届。官运却大大不如武好文,政和元年时才做到成都府通判。到了政和二年,又遇上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心灰意冷之下,就称病隐退,在江南东路隐居,专心学问了。
现在不过是政和三年,胡安国理应在江南替双亲守孝,怎么大老远跑来了开封府?
好文,待儿子行过了礼,武诚之笑呵呵开了口,师圣先生和青山先生都收到了大哥儿的邀请。
什么?武好文一愣,他又想做什么?
年近四十,生了一张长驴脸的胡安国接过话题,皱着眉头说:他想在北方立国了!
立国武好文吓得一哆嗦。
这是要造反啊!
造反是要杀头的!武好古这个反贼是杀不着的,因为朝廷的军队肯定打不过共和军。可是自家父子现在都被扣在开封府为质,什么时候开刀问斩还不是官家一道旨意的事儿?
好文。武诚之安慰儿子道,大哥儿不是要做皇帝,他要立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所以不能算造反的。
还真不能算造反其实就算武好古在天津登基当皇帝,赵佶也不一定会把反贼的帽子扣上去。
因为武好古如果被定性为反贼,那朝廷就必须要发大兵去剿灭了。
可幽州那边都是共和暴民啊!闻战则喜啊!
而且他们还刚刚把大辽百万天兵暴揍了一顿说不定耶律延禧就是在被共和暴民打伤,逃回西京大同府后才伤重身亡的。
大辽的百万天兵都扑了,大宋这边谁还敢去摸幽州的老虎屁股?
人家共和暴民不打过来就烧高香了!
没有皇帝的共和国?
武好文闻言眉头大皱,这事儿好像比称帝还糟糕吧?
称帝的话,只要武好古不把赵佶逼急了,南北二朝混着,大宋这边怕是求之不得。
可是他偏偏不称帝,还要闹个劳什子共和国,这是图个啥?
老师,青山兄,武好文看着自己的老师侯仲良和同门师兄胡安国,我大哥要立国,为何要请二位北上?难道是要请你们做官?
胡安国摇摇头,说:他要请我们做官,我们就不去了。他是请我们去共商共和体制的据他所言,如今的帝制始于秦朝,历经一千三百余年,早就是弊端丛生,不再适合如今的天下了。所以他虽开疆数千里,仍不僭位号,不开帝业,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乃是上乘三代之遗意。
这话说的武好文连连摇头,大宋这边还是家国天下,他一乱臣贼子,居然说什么上乘三代之遗意!也不怕天下人笑话。
侯仲良道:是乱臣贼子,还是上乘三代之遗意,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为师和青山都想去看看,也想请你同行。
听着老师的话语,武好文有点哭笑不得,他现在是人质啊!能出得了开封府界?
怕是去不了吧?武好文摇摇头。
怎么去不了?侯仲良说,燕地创立共和是大事儿!不仅是燕地的大事,而且是全天下的大师!这事儿你怎么能不参与?你可以代表朝廷去参与。
胡安国也道:若是武崇道要开帝王之疆,那么天无二日,朝廷自不容他,可他如今不建帝王之号,未必不能和朝廷共存啊!
真是个书呆子!武好文心想,朝廷又打不过那个乱臣贼子,不凑合着容,还能怎么着?自己去送死?
侯仲良看到自己的学生一脸纠结,笑着说:望道,为师只问你想不想去一趟。你若想去,为师自有办法让官家和蔡相公许你走一趟。
这个真的能去?
侯仲良笑着,为师如今也是玉清道德宫的坐上客,在官家那边还是能说得上话的。
而且今次之事,和官家也大有干系啊!如果幽州创立共和之国的路子走岔了,乱得就真个是天下了。乱天下,不是乱家国啊!
家国天下常常放在一起说,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
家国是一朝一代的统治权力。天下,则是指华夏之国!
武好古在燕地草创共和,的确可以和秦始皇扫荡**,建号帝王相比。
秦朝虽然短暂,但是其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治,却一直传到了如今的大宋朝。
而武好古现在,就要打破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开创一个天下为公的共和之邦!
这个变局,绝不会比秦统一六国给中华带来的变化要小。而秦统一六国,开创帝业之后,直到汉高祖平秦灭楚,一统天下,才算是真正确立帝制集权。
现在共和初兴,天下能不纷乱吗?安居南朝的大宋,能视而不见吗?
htt: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
第1201章 大邦不可共和?
教主道君皇帝的玉清道德宫并不是一个搞封建迷信的地方——大宋并不是封建的,而是一个集权官僚的帝国!而且这个时空的赵佶也不大迷信,反而被武好古引入了哲学的殿堂。成了一个熟读东西方哲学经典的学者!
赵佶嘛!古今帝王才艺第一,智商起码130,除了不会做皇帝,不会打仗,其他事情都能做到一流。当然也包括哲学研究了。
所以现在的玉清道德宫并不是一个修仙的去处,而是一个论道的场所。
身为辟雍学宫丞的理学大儒侯仲良,当然也是玉清道德宫的常客,隔三差五就会入宫论道。
今天一大早,侯仲良就接到了内侍传旨,叫他入玉清宫论道。
接旨后的侯仲良不敢耽搁,马上就换上官服,从自己贷款购买的石库门住宅出发,骑上一匹相当温顺而且好养活的契丹阉马,便往玉清道德宫去了。
他现在居住在潘楼街附近的小巷子里面,黄金地段,出门不远就是繁华依旧的潘楼街。潘楼街上的书画文玩早市已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小食摊子摆了一街。街道上更是人山人海,难以通行。
侯仲良下了马,牵马步行,走到了一个常买早饭的摊子前,掏出几个铜板想买两个炊饼。却被告知炊饼涨价,须得三文钱一个了。
怎地涨价了?侯仲良现在也是天子近臣了,自然不会在乎几个铜板,不过他还是问了一句。
卖炊饼的老板哭丧着脸,只是一叹:怎地能不涨?面涨了,炭涨了,摆个摊子的租子也涨了,连自家住了十几年的破屋子也要涨租子了
开封府的物价这几年一直在上涨!
主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河北河东富户大量涌入,造成开封府人口激增,对柴米油盐等各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二是辽国和幽州开战后就切断了辰州海运,辽东的粮食无法运往天津市,使得北粮南运的通道中断。
现在幽州虽然已经控制了整个辽东半岛和大半个辽河流域,但是因为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辽东辽西土地重分,又影响了政和三年幽州(包括辽东辽西)境内的春播。
所以在明年辽东辽西秋收之前,幽州也不可能向开封府输出粮食。
第三个造成开封府物价上涨的原因,当然就是钱引发行和地价上扬了。由于开封府的房产成了吸收钱引的主要工具,使得钱引和铜钱的兑换价格得以稳定的同时,开封府市面上的资金泛滥。
和天津市京东市泉州市这样的工商业大都市不同,开封府受制于交通和资源等因素,并不是一座生产型的工商业城市,而是一座消费型的大都市。
因此充沛的资金并不能鼓励工商业产品的生产,只能刺激土地开发和消费。特别是朝廷通过钱引所搜刮到的财富中的相当一部分,又通过几项大工程和官员加俸,流入了开封府的市面。
于是就出现了市面繁荣,物价不断上扬的情况。
朝廷和开封府当然也采取了一些平抑物价的措施,抛售了一些储备的物资,责令六路发运使增加运往开封府的粮食数量,还狠狠处罚了几个哄抬物价的商人。
可是面对这种有基本面支撑的物价上扬,这些措施又能有什么用处?
侯仲良只是叹了一声,伸手接过两个炊饼,一边啃着一边往玉清上德宫去了。
当他赶到玉清道德宫的时候,已经有几位大学问家先一步到了。有在钦天监任职的奥马尔海亚姆,有青城学宫的教授李清照,有道教道德宗的大道士刘无忌和林灵素,还有同出程门洛学的杨时。
因为赵佶还没有来,所以侯仲良和他们招呼寒暄了一番后,就开始聊起了房价和物价的问题。
这几位虽然是赵佶的座上宾,可也得居家过日子啊。他们也不是什么大权在握可以使劲儿捞的主儿,自然要关心房价物价了。
聊着聊着,奥马尔海亚姆突然拿出一份武好古亲笔写的邀请信,笑着问大殿中坐在蒲团上的几位:这是幽州共和执政官给老夫的邀请信,你们几位应该也收到了吧?
这事儿不大好说,奥马尔海亚姆是西方来的贵宾,自然不害怕了。
所以其他几个人,都笑而不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