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但是北宋末年根本没有一个变得顽固保守的理学可以用来抵御西哲。
此时的儒学正处于探索和寻找工具以及世界观的时代。
以天理说为基础的世界观,加上实证论理性论分析论(逻辑论)这些格物穷理格物致知的哲学工具,对于一部分想为儒学寻找突破口,以对抗释道的大儒而言,根本就是至宝!主动吸收都来不及,谈什么抵抗?
甚至连教主道君皇帝,也用这一套东西来改良道教,推出了逻辑上相当完美的道德宗。
顺便提一下,北宋的儒学改良和理学的产生,究其原因,就是为了对抗佛教道教的思想。
但是儒家始终没有得到可以格物穷理和格物致知的哲学工具(儒家不是没有探索自然的想法,是没有办法)。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从佛教和道教中取经,因此才会出现三教合一的路线。
正是基于这样主动寻求突破的历史背景,这个时空的西学东渐发展的极为顺利。
虽然绝大部分士大夫仍然反对《天理说《理性论《实证论以及《分析论。但是这些反对者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压根提不出任何道理。
所以在当下仍然可以称为大儒,受到武好古邀请的,也只有理性派实证派天理教和理学四个学派的鸿儒了。
htt: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
第1205章 我们是来劝进的
喧天的锣鼓声,哗愣愣的下锚声音,还有喊着号子抛缆绳的声音,同时在旅顺口军港中响起。码头上站满了前来迎接南朝鸿儒的人们,为首的正是未来的共和国之父,不愿意当皇上的武好古。
武好古今天是一身儒服,头上戴着东坡巾,腰带上悬着一柄长剑。
慕容忘忧马人望吕好问吕本中章之凤张智星林灵之范之文等北地鸿儒,则簇拥在武好古身边,全都是儒服长剑。看着就很会讲道理!
南朝鸿儒们是乘坐着一艘7500料的客舟抵达旅顺口的。这艘客舟是从海州京东商市开来的,是郁州岛的云台学宫包下的在京东路沿海一带运营的最大号的客舟。
不过这艘大型客舟在滔滔东海(黄海)之中,仍旧是一叶轻舟。这一路的颠簸,实在不大好受。
曾经去过西方,习惯海上漂泊的李纲和墨娘子倒没怎么样,长期在郁州岛云台学宫讲学授课的苏迨苏过两兄弟也习惯海上漂泊,也没怎么晕船。不过从开封府赶来的武好文侯仲良和杨时三位就有点不行了。
特别是武好文这厮,晕船晕的都哭了,还没绕过山东半岛(应该叫京东半岛吧)就不干了,哭着要回去走陆路。还是墨娘子一番开导,这才咬着牙挺到了旅顺口。
现在是给两个人搀着下的船,瞅着都跟得了重病似的,人也瘦了一圈儿,倒是显得清秀了不少。
码头上的武好古看见兄弟居然来了旅顺,而且一副快死的样子,吓了一跳,赶忙上前去搀扶,二哥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来了旅顺?
武好古以为自己的兄弟是逃出开封府的难不成赵佶那厮因为自己要建立共和,就对自家在开封府的亲戚下毒手了?
武好古紧张兮兮地问:二哥儿,父亲和三哥儿怎样?
啊,武好文晕晕乎乎的,也没明白武好古的意思,父亲年初致仕了,身体还算不错,就是胖了一些,没什么毛病。
三哥儿也好,读书读得好,在青城小学里面有神童之称。将来一定高中进士!
还好武好古送了口气儿,二哥儿,那你是怎么溜出来的?
溜?
武好文没好气地看了眼武好古,是官家派我来的!他得知你大破辽兵百万,让辽东重归华夏,非常高兴,派我前来相贺!
另外,官家还让我来劝你代辽而立,早日在北地登基称帝,将北朝的法统从契丹人手中取走
什么?武好古被武好文的话惊到了,瞪着眼珠子看着弟弟,你说什么?赵,官家要我在北地登基?
他早就知道会有人劝进,可怎么也没想到,带头劝进的居然是大宋官家赵佶!
武好文吃力地点点头,道:大哥儿,官家就是这个意思,你称帝代辽后,南北二朝照旧并立,不仅互为兄弟,永不相侵,而且还要结为姻亲。庆德公主将要及笄,义勇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不如就结个亲吧。
这事儿闹得
武好古一时有点哭笑不得了。
一旁的李纲看到武好古发愣,也插两句话:云台先生(武好古的实证派也称云台派,所以他有云台先生的号),为了天下生民,为了四方安宁,您还是早登大位吧!
说完,李纲就一个揖拜大礼。
云台先生,请您念及天下苍生,还是早受天命,早登天子之位!
云台先生,今日局面,便是家父复生,也会劝您登基称帝的
苏东坡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一起劝进!
云台先生,您是受命天理,正大位,君临北朝,乃是人心所向!
是啊,受命于天为君和天下为公并不矛盾。先生何必因噎废食,不即大位,使得天下人心无端浮动呢?
呃,武好古这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明明是请他们共商共和的,结果都来劝进了
封建帝制咋就那么深入人心呢?
武好古只能摇摇头,诸位远道而来,国家大事可容后再议,诸位还是先去馆驿休息吧。
所谓的馆驿,其实就是武好古在旅顺的别墅,位于旅顺口西北的一座山丘上,差不多就是203高地的所在。正对着港湾,夏天非常凉爽,风景也好,的确是一个坐而论道的好去处。
安顿好了北来的鸿儒之后,武好古并没有去向自己的兄弟询问赵佶的意思,而是首先找到了李纲。
伯纪,我没有想到你也会劝进。
怎地?我就不能得个劝进的功劳?
你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火上烤?连大宋官家都认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你怎不明白?我所立之国,主权在民!
怎么会在民?文潞公有句名言,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士大夫?在燕地和辽东,公民就是士大夫啊!
哦?云台先生没有一统天下的大志吗?要一统天下,光靠武士是不行的
不是还有云台学士吗?他们做官不必南朝的书呆子强?
在一间面向大海,铺上了筵席的静室之中,武好古和李纲对面跪坐。两人面前各摆了一张矮脚桌,桌上放着几样酒菜,边吃边聊。
听到武好古提及云台学士的能力,李纲只得苦苦一笑。
云台学士治事的能力,当然远超传统的儒家书生,哪怕他们治学的能力,也比传统的儒生要强多了。
云台学士是做事的,李纲摇摇头,士大夫是治天下的,这不一样。
李纲的意思大概是士大夫是政务官,云台学士是事务官。在武好古的体系中,也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不过宋朝以科举取政务官不同,武好古这边是以考试取事务官,以元老院(议会)和执政府任命取政务官。
李纲道:天下如此之大,执政府上哪儿去找那么多能治理一方的官员?有那么多云台学士?而且云台学士也不是人人都想做官吧?
云台学士是一个泛称,不仅是云台学宫的毕业生,也包括骑士学院海军学堂警巡学堂,还有最近刚刚开办的燕山学宫(也不知道是北大还是清华的前身?)的毕业生,都算是云台学士。只要取得毕业文凭,就能得到公民权。
有了公民权,他们就能去报考公职了。而且以云台学士的水平,考个公职还不跟玩似的?
可是从云台学宫毕业的生员,却大多不愿意担任公职。因为天津市的工商业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出路,而且他们在得到公民权后,也就不怕被低级官员欺负了。基本上,只有云台学宫律学院的毕业生,会比较热衷踏上仕途。不过他们担任的,大多也是和司法相关的职位,或者成为高级政务官的机宜。
比如最近刚刚代替入读骑士学院的武之章成为武好古的管勾机宜文字的苏龠(苏东坡的孙子,苏过的长子),就是从郁州云台学宫律学院毕业的。
所以现在幽州政府下大部分的事务官,都是由骑士户府兵户出身的公民在担任。
如果武好古想在短期内将共和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整个华夏天下,他的确没有足够的官员可用。
而且科举取士也不是为了取材,李纲喝了口酒,先生总该明白吧?不过是牢笼智士,使天下英雄入股掌的把戏。先生也许不屑,但是天下太大,治理起来殊为不易。如果没有这一套帝王心术,以共和公民之法。只怕天下英雄会群起而斗。天下,岂有宁日乎?
伯纪不会想叫我学宋太祖吧?武好古看着李纲发问。
学宋太祖是不行的,李纲摇摇头,先生离不开国族公民,没有他们努力奋战,天下是夺不下的。可是夺了天下之后,还用国族公民,天下就稳不了。先生应该以国族公民得天下,再开科举笼络士大夫安天下。
武好古反问:我要是不这么干呢?
李纲问:那天下何日可安?
武好古只是摇头。他如果没有记错,赵宋取代后周,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汉人王朝的更替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许被科举笼络住的士大夫,就是阻止汉人王朝更迭的主要力量吧?
武好古轻叹一声:天下能不能安,不在于武家能不能代替赵家。
他悠悠道:而在于共和公民能不能压服萌古女真契丹鞑靼阻卜等诸夷!
如今辽失其鹿,诸夷共逐之,其胜者必是华夏之灾。吾有幸,在燕辽之地建立基业,自当为华夏制夷狄,岂能弃北而向南,只为一家一姓争天下,而坐视夷狄壮大统一?如今宋室并未失德,天下人心亦安。共和之军即便能袭破开封,压服中原,也难在十数年中致太平。待彼时,北地或有雄主出世,中原会不会再现永嘉之祸?吾人既然号称天下为公,岂能不为天下兴亡虑之?
第1206章 儒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好古将自己的真心话,向着李纲一一道来。
李纲听着眉头深皱,他的长处是治学问,搞外交,并不是用兵打仗。对于北地的情况也不大了解。以为武好古摧破百万辽兵后就是北地霸主,然后拥兵南向,平定中原,压服四方,就能再开创一个胜过汉唐的强大帝国了。
李纲问:萌古女真鞑靼阻卜等诸夷难道比共和军还要强大?
诸夷的实力当然比不了共和军,但是他们却占了辽阔苦寒之地,飘忽而难以捕捉。如果共和大军北进,他们就会借助地利和马匹数量的优势与我周旋。耗到我粮尽兵退。如果我大军南下,边防空虚,他们就会伺机南下燕辽之地,劫掠屠戮。
如果萌古女真鞑靼阻卜契丹等诸夷互相吞噬乃至一统,诸色夷狄相加恐怕不下四十万帐。幽州辽东也许可以支撑,但是河西朔方河东一定抵挡不住。到那时就是一场天下大乱!
所以我在燕辽之地建共和之国,并非为了一家一姓的富贵,而是为国为民,为了守住燕辽国门,为了中原百姓的太平安乐。
李纲听了武好古这番话,沉吟了片刻,忽然起身,郑重其事的向武好古躬身一礼:儒之大者,为国为民,说得就是云台先生。先生请受学生一拜!学生今后,愿追随先生左右,为天下共和,尽绵薄之力!
武好古笑道:能得伯纪辅佐,何愁共和大业不成?你我今后,就携手与共,为国为民护住燕辽门户吧。
和李纲说完了话,武好古又去了自己的兄弟武好文的屋子。武好文已经恢复了些元气,吃了些东西,精神好了不少。
兄弟二人见面之后,就在一间静室之中,沉默对视。武好古看着因为旅途劳苦清瘦了不少的兄弟,突然淡淡一笑:二哥儿,这些日子还安好吧?
武好文道:安好!汴梁亲贵,富贵荣华,怎不安好?
北宋的亲贵在科举出身的文臣们看来,大约就是吃闲饭的存在。
武好文少年得志,本是跻荐二府的前途,现在却成了混吃等死的亲贵
武好古看着自己这个兄弟,似笑非笑。
亲贵有什么不好?混吃等死有什么不好?自己辛辛苦苦守着燕辽之地,倒是便宜了这帮亲贵可以悠哉享乐,想想都挺亏的。
你去和官家说,我是不会称帝的。武好古道,我在燕辽建国,非为自家,而是为了天下亿兆生民。这个国,靠一家一姓支撑不住,必须要靠数十万公民一起来支撑。因此只能是个共和国!
那你做什么?武好文问,难道还做大宋的臣子?
武好古一笑:也不做大宋臣子了。既然取了契丹的国运,就是北地的霸主。愚兄打算当共和国的元首。
元老院首席?
对,就是这个意思。武好古道,共和国以元老院为尊,元老院首席就是当然的国之首领。
首领,首席,听着就没有皇上好啊
武好文的心中,略有失望。自己这个哥哥也是,当个皇上不挺好的?自己横竖也捞个大王。现在算什么?屁都不是,还担着天大的干系!
看到武好文脸上闪过失望的表情,武好古也嗤地一笑:二哥儿,官家还打算把女儿下嫁给勇儿?
嗯,武好文道,官家想把庆德公主嫁给勇儿,公主是官家和郑皇后的长女,贤良淑德,姿容美艳,绝对配得上义勇。
赵佶的大老婆王皇后命苦,大观二年就病死了。贵妃政氏则在政和元年十月被册立为后。庆德公主赵玉盘就是她和赵佶所生的长女。容貌不必说了,爹妈的基因摆着,想不好看也难。
义勇婚后在哪里居住?
武好文道:官家说的是嫁,不是尚!
嫁和尚,一字之差,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赵玉盘嫁给武义勇,那就得跟着武义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如果是武义勇尚公主,那么有点女强男弱,武义勇得捧着让着赵玉盘的意思。
武好文又说:你放心吧,庆德公主我见过,凭那等姿容,义勇一定喜欢。而且赵家的公主大都是知书达理,兰心蕙质的,准能让义勇满意。
武好古笑了笑:那敢情好啊,二哥儿,这门婚事愚兄自是满意的。回头再去和你嫂子商量一下,就定下来了。不过共和之国主权在民,义勇和庆德公主联姻,对两国而言,可不是互相结了亲。两国的关系如何,还是应该从长计议,订立条约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