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奥匈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瓜子昏睡百年

    张祥等人也没有着急生产和贩售,将这辆车进行全方位的试验,尤其是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轮胎、底盘等等。

    张祥等人开始时,是全部找的最优质的材料,最新的科技配套,从而进行考虑最终的定型。

    几人也商量好了,定型后,产品将细分下去,该改进的工艺继续改进,尽量降低生产的成本,部分配件找各国最精密的工厂进行生产,统一招标,模块化生产组装。

    虽然汽车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生产的工厂也得具有相当的规模,奥匈帝国未来的汽车生产工厂区第一个选择这里,如果产品能迅速被大家接受。

    第二、第三个将选择加工水平同样高的英国和德国城市,由退伍军人基金会出面,到英、德两国办厂生产。

    正事基本忙完,也快到圣诞节了,张祥和特斯拉赶回格拉茨与家人团聚,张祥没事也会去特斯拉家里窜门。年后,张祥又只好老老实实的收拾行装赶回海外州,当他的土皇帝去了。

    结果新年后,汽车还在场地进行各种车辆测试、评估、完善时,英国王室的代表就找了过来。

    没办法,这东西在哪引起的轰动都不小,而英国王室的密探又太强,在欧洲地区简直无孔不入。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总不能把尊贵的客人堵在门外不让进啊,那不是往死里得罪人吗

    当英国王室的代表看了汽车的测试后,同样震惊了。想详细的问所谓的技术和原理等,厂家方面就打死不说了,只说一切还在测试、完善阶段,所有的一切保密。

    英国王室代表也无法发火,赶快用电报把自己看到的,详细的汇报了上去,也同样引起了英国王室高层的震惊。

    接着就是极度的兴奋,更高级别的代表带着大额的支票就出发了,同时英国王室请求奥匈帝国皇室给予协调、帮助。

    把一向只关心政治,不怎么关心技术和生产的皇帝陛下弄的莫名其妙,经详细调查后,才了解了真相。

    反正英国王室是正常的商业购买,那有什么呢让他们跟厂家和格拉茨理工大学去扯皮吧,只是不能闹僵了。

    结果,不平等条约出现了。

    英国王室直接砸出各1000万英镑,向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及格拉茨理工大学,购买全套汽车制造技术和发动机、炼油技术,并在未来10年内每年出资100万英镑(各50万)实验费,同步共享改进技术。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对英方这个出价倒是满意,毕竟远远高于他们的研发投入,何况以后还有大额的实验费拿,没提什么额外条件。

    格拉茨理工大学高层那却根本不干,因为所有的科研经费是张祥父子提供的,那钱到最后怎么分,刨掉成本学校估计落不下几个子。

    结果扯皮许久,英国又拿出加拿大地区的石油探矿、开采权给予大公,大公不参与资金分配为代价结束。

    大公直接将加拿大的石油探矿、开采权,以2亿塔勒(1000万英镑)的天价卖给了退伍军人基金会,所得的钱半数给动力实验室发了一次性高额奖金,其他的又全部投入到三大研究实验室。

    说大公黑心吧,真没有,毕竟他和他的儿子对实验室的投入非常大,利润虽不少,但毕竟没放回自己包里不是。

    而且万一退伍军人基金会,真在加拿大找到大油田的话,那退伍军人基金会投入的资金,就会有百倍的利润啊。

    惊天的交易内容,还是私下传了出去。整个欧洲先是茫然,然后就感觉自己疯了,英国王室太他妈的败家了,什么技术能值3000万英镑的天价,英国的广大民众更是被雷的不清,纷纷打听详情。

    奥匈帝国的百姓只是感觉自豪,这个学校和工厂太牛逼了,到底折腾出来了啥子东东。皇室也真是豪气,那奖金发的真是大气,对一个实验室的投入就超过奥匈帝国3个月的税收总和了。

    于是各路报纸媒体,派出精兵悍将,前往奥匈帝国探明究竟。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那本就是世界最具知名力的工厂之一,管理严谨、科学、完善,根本不允许他们进入。

    而格拉茨理工大学虽容易进去,但几大实验室和关键教授的安保措施更是严密、且无比的强硬,谁的账都不买,让各路报纸媒体恨的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英国的媒体记者们聪明啊,自己出面不好使,联合起来找大使馆帮忙啊,大使馆无奈只得答应帮着联系。但不巧被一家德国媒体记者知道了,赶快跟着开始窜连,德国大使也出面了。

    结果,格拉茨理工大学顶住了压力,坚决不买账,不允许参观采访。班斯卡什佳夫尼察机械制造厂却投降了。

    不论哪个厂家,敢得罪这么多各国主流媒体记者啊,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的记者们。

    何况皇室高层、政府部门都出面了,只得答应安排半日时间,让两国媒体记者在边上观看,记者等不得进入场内。有问题,厂家一律不会回答。

    两国大使当然无所谓了,正好也可跟着进去亲眼看看热闹。他们在约定时间的半个小时前,就到了厂区门口附近,等待汇合后进入。

    这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人,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彼此谈笑着,精神饱满的骑着一辆辆自




第34章 10年大发展
    自此,英、德、奥三国的经济发展颓势尽去,陆续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因三国高层都极度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所以很难说谁的科技水平更先进。可谓各有擅长,将传统技术强国法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并越拉越远。

    但按张祥的想法,英国的总体科技水平还是最强的。毕竟主力军舰技术比汽车技术要求更高、更严、更全面,才能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最高科技水平。

    现在本该在科技、教育上快速追赶上来的美国,因被三国私下悄悄挖走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步伐变得蹒跚起来。

    虽经济总体的体量上还是始终超越英国本土,但远没有了本该有的咄咄逼人发展气势。

    1892年的刚果,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努力,经济始终在快速发展,自身的造血功能已经基本齐全。

    随着道路交通的越发通畅、各种矿藏的开采有序进行,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收入持续走高,已经可以开始反哺本土了,但张祥可没那份觉悟,继续借款搞建设。

    十年前,来这里投资的个人和企业,因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配合,大部分也是赚的盆满螺满、满意至极。

    只有皇室和贵族们投资的部分产业刚刚回本(大多数也是狂赚,比如金矿、钻石矿的开采、周边领地黄金、钻石的转口贸易,钢铁厂、水泥厂等),但未来的巨额收益已经可以预期。

    刚果的百姓,也在这十年的大发展中受益良多,来自大清和奥匈帝国的农业专家们,轻松的解决了广大百姓吃饭问题,现在大量粮食用来酿酒已经成为常态化,丰富了广大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一座座大小不同的城市和小镇,建设的越来越好,宽阔的水泥路面,完善的绿化和供水、供电设施。各种粗加工工厂、商业街、美食街、学校、医院、政府大楼、公园不一而足,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张祥很是大气,汽车刚一量产,也利用内部关系购置了许多。给海外州的各市市长、区长、学校、医院、法院、武警等部门负责人都配上了车,很是羡煞了当地的广大百姓。

    后来,一批批先富起来的人也赶时髦的高价购置了汽车,走到哪都是倍有面子。而且确实方便、快速、安全。加上这里的冬天可没欧洲那么寒冷,四季都可放心驾驶使用。

    9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使得年轻一代受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虽在本土看来还差距巨大,但在非洲那是绝无分号啊。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多数百姓的急切需求。

    在各个矿上工作的当地人,也能获得相对丰厚的薪水。他们工作虽累,但每周毕竟有一天半的休息时间,而且多劳多得。

    如果能想法,多找一些黑兄弟来帮忙干活,还能晋升为工头、领班等,玩个承包什么的,赚点大钱。

    于是心眼活络的,那是帮忙到处拉人啊,本国的壮劳力太抢手、工资太高不好找,就跑其他地方找,顺便做做生意,购置些廉价的黄金、钻石,回来倒倒手就是一笔大额利润啊。

    其中的法国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成了这些人主要的目标。当地酋长等手中黄金、钻石等贵金属可不少,只要用武器、烈酒来交换,他们都是异常乐意的。

    法国殖民地,当地人要么很穷很苦,要么环境闭塞,大部分还吃不饱饭,相对好忽悠,往往一听就跟着他们走了。

    葡萄牙殖民地虽发展的较早,但百姓生活条件也好的有限,大部分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只要找到路子、找准方向,效益会非常的可观的。

    这些人没事就流窜过去,该挖人的挖人,该做生意做生意。因为是同样肤色的原因,法国、葡萄牙殖民当局还无法察觉,等感觉实在不对劲时,已经是数年后了。

    开始调查,发现不少人都跑到临近的英、德、奥殖民地去了。严重影响了法国、葡萄牙殖民地的开发。

    法国、葡萄牙虽生气,但拿这三国也没什么脾气。法国只能背后使使阴招,恶心一下三国,葡萄牙殖民当局干脆也跟着大力改革,降低一些剥削力度,同时加强防范。

    这十年,非洲的其他部分地区也发展迅猛。英、德两国更是获得了远超奥匈帝国的利益。把张祥可郁闷的不轻,在历史上这时候好像英、德两国政府在非洲可没获得什么经济利益啊。

    英国政府还好,有南非的海量黄金、钻石支撑,使得英国企业和个人收获巨大,但政府得到的收益不多啊,挣的那点,还不如军费加各地港口建设、维护费用呢

    要不怎么政府一些人胡嘞嘞一顿,英国各界就名正言顺的准备从殖民地收缩实力,瞄准欧洲国家准备挑事了。

    德国政府更是个亏货,殖民数十年,从没盈利过的啊。而现在他们是怎么了呢怎么做到的呢

    英国企业和个人,在南非地区同样收益巨大。而且是比历史上巨大的多的收益,王室和政府也跟着收获颇丰,要不是张祥当年提前布下的两个探子悄悄汇报,张祥还不知道这回事。

    当然这两个探子现在,在英国南非已经是排行非常靠前的大矿主了,与高层关系良好、密切。

    英国的其他殖民地也是发展的红红火火,大部分已经在为英国政府和王室提供海量的回报了。

    尤其是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的加纳(黄金海岸)、马里等国的采金、采矿业,让英王室和政府的收益逐年猛增,钱多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结果女王开口,发奖金好好鼓励一番、涨涨薪水。这下英国政府的公务员们、军人、教师等方面是皆大欢喜了。美国、法国等国的企业和资本家们,则头疼的考虑如何进来分杯羹了。

    这英国高层的政策变动太大了,以前进入很简单的事,但这十来年简直是难如登天啊。也不知道美国企业和资本家等怎么把英女王得罪了,监督的那么严格。

    澳大利亚的矿业开采,大头基本上被英奥军人退伍基金会下属的各个矿业公司垄断了。

    英国企业和资本家们在其中收益虽有限,但政府收入那块一点没少啊,那些企业也得按章纳税不是,也一样让地方政府开心啊。

    德国企业同样在殖民地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钻石等矿藏,让德国皇室和各阶层贵族们赚的眉开眼笑,容克贵族们这下高兴了,对投资非洲等地殖民地的积极性上来了。

    农业方面根据奥匈帝国殖民地的经验,在保证充足的农田份额自给自足后,经济作物的种植收益同样丰厚,橡胶方面的投资也基本回本,今后就是不断的获得巨额利润了。

    德国通过对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的渗透和军事扶持,获得了部分地区的探矿、开采权,并最终发现了不少的金矿、钻石矿、大型油田,让德国无油的惨状得到缓解。

    也让德国皇室和各阶层贵族们再次狂赚了一笔,而法国高层则对不停捣乱的德国政府更加恨的咬牙切齿,可想动武、他又不敢啊。

    毕竟蚊帐和各类驱蚊药水的大规模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非洲地区蚊虫叮咬问题,那可是非洲大部分地区最大的杀手之一。加上药物的不断开发和使用,解决了大部分疾病的传播问题。

    使得现在在非洲创业和生活的欧洲人,比原来历史适应了那么一点,人数更是多了几番。但这些人大多也只是在沿海、沿河等城市生活,不管怎么讲,海洋气候普遍比内陆气候凉爽、舒适的多。

    ………

    这十年,同样是欧洲乃至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十年。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交替出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着广大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

    张祥在23岁时结婚了,夫人是快满20岁的英国路易丝长公主。张祥在一次陪同父亲参加英女王寿辰的宴会上认识的,温柔可人的靓丽女孩很快就打动了他的心扉,认识一年后喜结连理。

    路易丝长公主是英皇储爱德华七世的长女,未来英王乔治五世的妹妹。对这个联姻,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陛下和大公等都异常满意,英国女王等也很是赞成。

    路易丝公主也对张祥非常满意,高大英俊、标准的清教徒,对人和蔼又不失气度,爱看书,尊法纪,深得治理的殖民地人民和手下人尊敬。

    张祥结婚后,除了睡前看书、早上训练、上午办公,下午尽可能的陪老婆聊天、下棋、四处旅游转转。

    毕竟非洲的环境,比起英国本土差了太多,尤其是这个年代,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开始逐步兴起、快速发展的时候。

    作为世界上走在最前沿的大英帝国,那各方面发展可谓都是当人不让的。

    比如,唯一的世界级跑马场;第一个专业级豪华赛车场;10个世界最富有、最强大的足球俱乐部,英国占3个(德国2个、奥匈帝国2个、西班牙2个、意大利1个)。

    世界最大的奢侈品产地和消费国不再是法国,而是英国,伦敦当人不让的成为世界奢侈品之都,主要是有钱人多啊。

    各种音乐、舞蹈等市内活动也从奥匈帝国、西班牙引入国内,在强大资金的支持下,普及的同样迅速迅猛。

    现在的法国,在殖民地争端中被英、德、奥匈三国压的喘不过气来。一些历史上的东方殖民地,因大清帝国暗地里强势搅合也没抢夺成功,比如越南地区。反而为此损失巨大,影响了国内的发展。

    法国虽仍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之一,但不论经济总量,还是个人人均收入,已经被英国拉大了距离,并且有越拉越大的趋势。

    法国的人均收入同德国、奥匈帝国相当。而本土人口上的差距,那经济总量差的就大了,让其苦不堪言啊。

    当然,世界最大的汽车城也在英国,当初汽车的出现让世界震惊。虽张祥已经多次吩咐全力保密了,但动静太大,工厂的工人也多少知道些,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而英国皇室、企业和政府高层对汽车工业的重视程度,也超出了张祥的预计。他们不但把奥匈帝国方面的技术成果吃透了,还优化了许多的设计理念。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思路进步、发展,奥匈帝国新研发出的男、女式摩托车,也开始引发广大年轻人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1718192021...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