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奥匈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瓜子昏睡百年

    要不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财团们,后期忍着肉疼得大力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呢不改革就等着城头飘红旗吧!

    世界的发展趋势在那摆着呢,更别提所有北欧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了,不这么玩、就真没执政者、各国王室啥事了。

    美国社会有知识、有技术的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准,在这个年代不如农民阶级的生活幸福;农民阶级中的种地农民,又不如那些养牛、养猪的等幸福,这谁受的了。

    更别提一战前的世界发达国家了,这些国家的科技水平等可是远超美国社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就更不是美国那些企业可以比拟的了。

    结果美国、俄国因为地大物博、土地、耕地众多,从事农业的人口也多,正常情况下应该很容易解决内部各种矛盾吧但对不起,这两个国家都处理的不咋地。

    俄国高层,是把这些农民当成了消耗品,赫赫有名的“灰色牲口”,美国一战后,没出什么力,付出多大牺牲的情况下,还弄出个镇压、屠杀退伍老兵事件。

    欧洲本土,那些屁大点的、所谓欧洲强国就不行了,那点土地哪用的着多少人去耕耘,农民阶级收获的个人收入太低了。

    英国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本土和欧洲其他经济强国一样,屁大的一丁点,从事农牧业的人口就只需要这么多,其他的人要么从事工商业,要么就移民吧。

    偏偏英国人拥有大量的殖民地、独立的自治领,自治领那同样地大物博,农牧业从业人口比例倒是较多,可总人数却不多啊,政府也就不用着急去发展大工业了。

    这可是大英帝国,作为世界强国的真正底子啊,结果却没被他们自己重视起来。有眼光、看清楚的人,也没那个胆量去得罪那海量的获利阶层。

    英国为此,真的是自己把自己玩坏了啊,太贪婪、无厌了,看看后来的美国政府高层、资本家、财团们怎么做的,英国的棒槌难怪得丢掉自己的权杖呢

    一战时,美国大发战争财,不止是各大财团大赚、政府大赚,工人、农民阶级都跟着受益匪浅,比如工人工资就完成了翻番,从而超过了英国工人的薪资水平。

    美国的一些政客,确实是能力没得说啊!各大财团的眼光也让人钦佩!在各方面水平都远远不如英国的情况下,硬生生完成了弯道超车,并把英国越甩越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后就甭提了!那水平张祥反正是不服都不可能的。

    就凭美国大兵那真实的训练水准、意志力,怎么可能打的赢日本悍卒呢个别的美国将领,战略、战术眼光之好,不愧是名将啊!

    要不然张祥老早就得想着去改变呢不改变的话家族高层就死定了,改变或许会活下来。

    美国、英国离红色苏联老大哥老远了,奥匈帝国却离的非常近。即使奥匈帝国的资本家们是座大山,但比起工人阶级来说最多就是个小土包而已。

     




第76章 大战之前(1)
    说起来,张祥这趟到大清帝国收获也是非常大的,是什么呢后世著名的茅台酒的酿酒秘方,对于喜好每天晚上喝点小酒的张祥,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

    奥匈帝国商界,很早就因为张祥的缘故,一些企业到大清帝国各地,搜莫优质白酒的酿造配方和工艺。

    不说历史悠久的杜康酒了,就连北京二锅头的配方、酿造工艺也没放过。

    开始时,欧洲各国的百姓是有点不合胃口,但慢慢习惯了也就上瘾了,比起稀少的、昂贵的葡萄酒,这玩意便宜啊。

    这个年代能够有的酒喝,还挑三拣四的穷哈哈少啊,更甭提相对廉价、够劲、效果好了,现在已经非常受中低层百姓喜爱了。

    为此奥、匈两国的白酒企业集团,每年也是需要支付大清帝国不少的专利使用费的,也让大清帝国高层开始真正注重起相关技术的保密工作。

    大清帝国高层在这方面,也是多少有点后悔啊。原来不少的技术,都是友好、廉价直接转让给奥匈帝国企业的。

    比如不少纯粮白酒的酿造方法、配方;一些高、中档次瓷器的配方和烧制方法;一些特效药的配方等等。

    这次大清帝国高层因为张祥遇刺,更是拿出了张祥最喜欢喝的白酒的酿造秘方,为了得到这个酿酒秘方,大清高层当初可是下了大力气的。

    茅台酒在大致工艺上,倒是和其他纯粮、酱香型白酒没什么区别,但细微之处就多了,其主要成分更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

    虽同样是两次投料,但有明确规定是每年重阳分两次投料,不像其他纯粮白酒,很是随意基本凭感觉来。

    但这也是其他普通纯粮白酒的优势,适合厂方根据市场情况大批量不断生产,从而降低成本费用。

    同批原料也要经九次蒸煮,八次摊凉,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然后要经三年以上贮存,再精心勾兑,每一环都有讲究。

    也难怪酿制成本,比起其他纯粮白酒高出许多呢售价更要高出许多了

    不过其实对于张祥个人来讲,他也不是那么挑剔的人,自身水平离品酒师还远着呢。

    只要是纯粮高度白酒,喝起来不太辣喉、不烧心,第二天起来不头疼、不发晕、不伤身,他就喜欢了。

    当然如果能够口感舒服、幽雅细腻那就相当好了,再加上有利于养身、防止疾病,那就更理想了。

    即使个别的烈酒,从上烧到下的那种,偶尔试试也是一种别样享受,只要对人体没什么伤害就无所谓,总之喝酒是涂着醉,要是少了这点,也就无趣了。

    这个酿酒秘方,对张祥的价值真不大,也不可能自己去折腾着玩,回去后只要丢给一个注重信誉的国营酒厂就好了。

    奥匈帝国的水土,和大清帝国贵州那边的水土,可是截然不同的,谁知道能模仿出几成水准啊,反正只要不是用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就好了。

    张祥接着想到大清帝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大城市如北京、天津的变化那是真的巨大,虽然人口、资源众多的原因占了关键之一,但对国家的整体实力促进,那是毫无疑问的。

    虽大清帝国具体的所谓jdp有多少不清楚,但广大百姓的收入增加幅度绝对不小,内部通货膨胀水平也控制的不错,最起码这两个大城市都控制的不错。

    如果按照后世的什么城市排名榜来看,在经济体量这块,大清帝国最起码进百强的有三大城市了,当然5个张祥也不意外,大清帝国发展的越好,越强大,张祥心里越高兴。

    返程的一路,张祥基本什么也没管,都由着下面人去弄,每天除了锻炼锻炼身体,就是喝茶、看书、悠哉悠哉想一些事情。

    现在的历史,已经被他这个小蝴蝶搞的乱七八糟的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奥匈帝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国力比历史同时期强出了一大截。

    而庞大、富饶的美国却相对来讲,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强劲活力、朝气蓬勃。现在虽依然强大、富饶,但更多的是因为提前大规模发展采矿业、钢铁、汽车、军工等工业产业拉动的国家内需。

    法国的工业经济,更是被提早拉大了与英、德两国企业规模化的距离,金融业等方面即使仍旧非常不错,但相比历史同时期无疑已经削弱的太多太多了。

    作为全球第一高利贷国家,法国政府和资本家们在俄国的分裂中损失惨重,海外殖民地的收益水平,也远远不及历史同时期,被大清帝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势力频频阻击、捣乱。

    对于奥匈帝国而言,最麻烦的事情还是自己的内部,人的思想问题。帝国没有相当比例的、合格的主体民族,缺乏高度的凝聚力、认同感,就根本甭想爆发出真正的实力水准。

    扯后腿、坑队友这玩意,在全世界各国通用的,让你没事比我好过,占的好处多,有机会不坑你一把、我还惯着你咋的。

    第二麻烦的是分裂后的俄国势力,俄联邦合纵国那可仍是个庞然大物啊。俄国现在即使暂时分裂了,也各自拥有着碾压大多数国家的强悍实力,没人敢丝毫小看他们。

    这时候,乌克兰一些人的态度就太重要了,乌克兰地区要工业有工业、要农业有农业、要自然资源有自然资源、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也有人口。

    如能和波兰政府(国家)一样,独立出来,成为奥匈帝国东北部与俄国的一道巨大钢铁防线,那就真是太好了。

    少了乌克兰地区支持的俄国,就犹如少了一条右臂的壮汉,即使体量同样惊人,但你想如同历史上一般,大肆搞城市化建设、工业化建设、科技发展,你从哪弄那么多粮食来养活这些人。

    按照历史,1889年年底,由于南美的阿根廷,会因为政治危机引发阿根廷的金融危机。

    由于到期的国债无法偿付,作为阿根廷国债的最大债主,信用良好的英国老牌银行巴林银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兑风潮,从而引发全欧洲市场的通货短缺。

    更在1890年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并持续两年之久,严重打击了高速发展中的欧洲各国工业。

    但这个历史位面,受益于世界范围内黄金、白银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贵重金属严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黄金产能暴涨),甚至造成了微弱的通货膨胀效应,这一切并没发生。

    更何况,阿根廷在奥匈帝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跟着收益巨大,成为了奥匈帝国主要的粮食、肉类、牛皮制品等进口大国之一,获得了奥匈帝国海量的外汇储备和一些贵重金属。

    奥匈帝国高层,为了解决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也适当的高价卖出了大量先进技术,帮助阿根廷政府发展全面的、更完善的采矿业、冶金冶炼业和部分商品生产加工业等。

    阿根廷那可是地域广阔,既不缺乏金、银、铜矿,也有非常多的铁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成为世界大国之一的潜质是绝对有的,双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关系也就成为了必然。

    至于其他南美两强国,奥匈帝国也没有刻意冷落,而是去全力交好他们。拉丁美洲的小国家,奥匈帝国高层也怀着交朋友、做生意的心思,与他们公平的展开贸易交往。

    其中的巴西王国,奥匈帝国甚至帮他们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发展经济,寻找矿脉建冶炼厂、相关工厂,收购他们富裕的农、牧、矿业产品。

    巴西王国的经济、国力均超过历史同期许多。智利那本就是富裕的不得了的主,这个年代加快了工商业、矿业发展后,那是更为的富足、有钱了。

    而且,奥匈帝国退伍军人基金会的购地大户,也是这三个国家,每年流入三国政府的购地款,都不是小数,让三国政府的可支配资金远超历史同期。

    这样,欧洲经济也避免了一场灾难,继续强有力的领跑世界经济,但张祥不会不防止类似的情形出现,对世界金矿资源的悄悄获取,始终给予大力的关注、重视,能挖的毫不犹豫的让下面的人去挖。

    现在世界上,可开发的金矿资源还有很多很多,但绝对没一个能赶上南非的那个巨大金矿,如何能在其中长期获益,并将风险降到最低,那不考虑清楚,不制定几个应急方案是不行的。

    要知道该矿曾在1970年,产金达到1000吨的历史最高年产量,平时也一直保持年产650-700吨之间,均占世界黄金产量的一半以上。

    总储量预计更是高达5.3万吨,现在各国即使拼命了老命去开采,开采出的那点黄金、也不到这个矿脉藏金的零头。

    ………………

    要知道美国的真正崛起,也有这个大金矿的巨大贡献,当然英国政府各殖民地当局,当时的管理没这么严格,你多塞点钱就能把管事的搞定了,想到哪挖矿都是比较容易的。

    美国的矿业企业、个人在其中,因血缘、金钱等的关系,大占英国政府的便宜、从而大发横财。

    否则别说让美国政府高层,拿出对等的黄金来发行美金了,更别提拿出对等的美金来发展经济,拉拢美州其他国家势力向他靠拢了,怎么可能呢

    当然美国国内的金、银、铜矿藏也很多,年产出量也很大,尤其是白银的产量。

    但美国的矿业企业、个人,没有扒在英国殖民地身上大力吸血的话,想肆意扩张势力范围那无疑是想多了。

    而这个位面,英国政府高层对这些外国矿业公司的申报、管理可是极度严厉的,女王甚至亲自监督、把关。

    把不相关的外国矿业企业,直接排除在了利益分配的圈子之外,想到大英帝国境内发展采矿业,轻易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送钱还能搞定,但最起码得多送不少啊。

    这次张祥急着回国的原因之一,就是南非那边出现了变故,本与南非布尔人德兰士瓦共和国政府关系良好的奥匈帝国企业,也遭受到一些牵连。

    所谓的布



第77章 大战之前(2)
    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鲁格,是奥匈帝国皇室密探的老朋友了,他能在1883年,轻松成为首任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总统,奥匈帝国皇室密探和移民百姓的全力支持、帮助可谓非常关键。

    所以现在双方私下里,仍旧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有事情时友好协商、亲密沟通更是经常的事。

    奥匈帝国皇室方面,从没想过为了一点经济、政治利益,去以势压人,而更多的是考虑以德服人。

    可就这,部分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官员、下面的公务人员,还敢因为钱等原因,与美国、法国资本家财团越走越近,这就让人不得不纳闷了。

    虽然暂时的情况看,这些人针对的是大英帝国的企业和个人,但英国人是忍气吞声的主吗何况以后这些人,会不会调转矛头刻意的针对奥匈帝国的企业等呢

    张祥看到的毕竟只是一份电报,上面的详细内容极其有限,想了一阵也就懒得去想了,反正回到维也纳时就会知道准确的详情了。

    到时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奥匈帝国的国家战略好了,反正奥匈帝国现在已经站在了稳赢的一方,没必要搞的自己紧张兮兮的。

    ………………

    回到维也纳的张祥,第一时间就去拜会了皇储鲁道夫,两人开始细细的聊了起来,张祥的任务主要是听,然后帮着皇储出出主意、搞搞具体的事情分析。

    原来德兰士瓦共和国,布尔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私下里还是分成荷兰帮、德国帮、法国帮等的小团体组织,保罗克鲁格虽在德兰士瓦共和国国内德高望重,但毕竟年龄太大了(73岁)。

    对于克鲁格总统个人,长期把持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权柄,那些要求进步、不满的人肯定还是不少的。

    即使是原本的克鲁格总统铁杆支持者,不少人私下也是想法多多的啊、希望能更进一步的人可不少。

    同样是以布尔人为主的奥兰治自由邦,对德兰士瓦共和国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也是冷眼旁观啊。

    作为同样地处内陆高原、清教徒的布尔人国家,是有点眼红自己同胞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小日子能过的更好呢变得更加的富有呢

    奥兰治自由邦的政府高层,与奥匈帝国企业、移民之间的关系更好、更铁,大家的友谊是经过长时间考验的。
1...4748495051...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