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瓜子昏睡百年
首先是与大清帝国的购岛合同,一亿两白银(1000万英镑)的天价,让双方高层都还算满意。
合同更是在彼此友好、接近保密的状态下、签订的,事后也没有对外界进行公布,更别提细则的事了。
虽然还是逃不出一些强国,无处不在的眼线,但大家都集体默认了。
聪明的国家高层,不会没事找事、捅出去在外界公布,白白去得罪人、自己又不落好的事情,没人愿意去干。
………
英国各地政府,作为这次美国犹太人等,外逃最大的受益方,在其中是收获多多的。
这些人得购房、购地、消费吧那给地方政府带来的税收增加,经济发展是必然的啊。
其他欧洲国家,虽没有英国受益那么大,但也算雨露均沾了。
加上这些国家的高层,对犹太人行为的忌惮,能跑远点去祸害别人,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同时在大清朝廷和权贵们眼中,那只是一个寒冷、偏远的荒岛,鸟不拉屎的地方。
何况岛屿的主权,还属于大清帝国的国土与海疆,只是表面上卖出后、地方行政上等于自治了而已。
大清帝国的沿海渔民们,即使出海捕鱼、捕鲸,也没必要跑那么远啊,大清帝国周边的渔场等,就足够的辽阔了。
………
在赫茨尔等人眼中,这可是能安置数十万人起居生活的大岛,岛上和海里的资源非常丰富,简直就是一块宝岛。
唯二的遗憾,就是岛屿还是有点不够大,离欧洲经济中心有点太远、太偏僻。
安全上也还算说的过去,这时的沙皇俄国对大清帝国有心无力,作为长期的临时安置地点、训练基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日本的政府和军队,更是从没被犹太人放在眼里过,自己没考虑找关系去欺负对方,已经算不错了、够低调了。
这样美国最后外逃出来的犹太人家庭,经过内部组织、协商,就逐渐分成了三大拨。
让英国政府高层等,多少有点小失落,看着一些小肥羊大大方方的离开了。
如真正富裕的犹太人家庭,都留在了欧洲的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的繁华大城市,好继续想法投资挣大钱。
这些国家的部分大城市,也因为他们带来的投资热潮,大力的发展起了国内的经济等。
比如房地产行业,就因为他们的陆续到来,引起了部分城市房价的大幅上涨。
当然这个年代的欧洲大城市房价,确实是太低了,要知道这些大城市可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贸资源等。
………
如:奥匈帝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国内外一些大城市搞投资建设,居民住房泡掉资金成本等后,普遍也就挣10-15%的合理利润。
居民区边上的商业广场的利润,也只是稍微高一点,在15-20%之间。
在金本位币年代,想大规模搞房地产投资,那还是非常的不靠谱,货币能够发行的总量在那摆着呢
大不了人家住的偏一点,或者移民国外当农民就是了,真正稀罕城市户口的普通家庭,根本没有几个,大家都非常的务实。
房价能上涨,在地方政府眼中,那当然是大好事,带来的财政收入、税费等上涨、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去了利比亚犹太人自治市、的黎波里,去研究如何把自己的城市建设、发展的更好去了。
穷困的犹太人家庭,就到了库页岛这个偏僻大岛上,大家根据喜好和特长选择生活地点、生活方式。
当然这些犹太人中的所谓穷困家庭,到了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算较富裕的家庭。
要不然他们跑个毛啊,还不是怕自己的那些家财,被美国政府以各种理由抢劫、搜刮。
其中的部分青壮志愿者,被抽出来成立了犹太人的首支单独的正规军队,聘请了德国的专业教官。
拥有海军官兵400人,新锐驱逐舰5艘;陆军官兵4个连队600余人,装备有美国陆军的新式制式装备,其中一个还是炮兵连。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相关军事书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训练,顺便保护岛上的同胞们安全。
当然犹太人也没有难为原住居民,反而帮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接纳他们为其中的一员。
赫茨尔为首的犹太人复国组织,也暂时没考虑去开发岛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聪明人都明白、怀璧其罪的道理,自身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抱个大大的金蛋、那不是等着被匪徒抢吗
&nbs
第196章 大工程
与其便宜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和企业,不如等国家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时、再投资开发。
拉动国家内需的同时,还可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岗位。更可在未来大规模移民分田、军功授田,缓和内部各民族的一些矛盾。
何况“普及全民养老保险金制度”在那等着呢,作为国家稳定、团结的保险绳之一、最重要一环亟待解决(初始资金)。
5亿英镑听起来很多,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几个城市价值,但分配到两个国家,近四千万人身上,那本身就没多点了(人均一个月的工资)。
何况还得刨掉教会那两千万,奥匈帝国各界对利比亚地区往年的一些基础建设投资。
所以皇储鲁道夫他们的要价,底线是5.2-6.2亿英镑,其中的贵重金属得占到一半以上。
……
当然,三大工程项目,作为一项长期投资不是不行,利润率相比用船运水灌溉等来讲,那绝对是数倍的利润。
“种地、挖矿”对于生产力有限的这个年代,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受益的还有管路沿线的当地农牧业等发展,土地的整体升值不是丁点吧点。
奥匈帝国方面可能多寻摸点钱出来,当然得要价高一些,实在不行再慢慢降就是了……
赫茨尔找到老关系户张祥,向张祥诉了两个小时的苦,请张祥帮着劝劝皇储鲁道夫,实在是犹太人复国组织,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了。
建国后,他们还得投入大量的军费开支、教育、医疗费用等,要不国家的安全等,根本没法保证。
同时他们还得去收买英国、法国的政客们,要不这些人或国家政府高层万一找茬,到时就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听的张祥也是私下很是认同,可表示、也不敢保证能说服皇储鲁道夫,只是说试试,会尽力,让赫茨尔等准确消息。
张祥办事也一向利索,说去办就立马出发了,找到皇储鲁道夫后,当着一些人的面,张祥立即表明来意。
自己是来当说客的,赫茨尔找我来的,然后把赫茨尔的一些理由说了一番,让皇储鲁道夫他们去琢磨、商量。
皇储考虑了一会,让其他人先离开,然后问张祥的真实想法。
张祥也实话实说:
“我个人感觉:5-5.2亿英镑就可以了,再高赫茨尔他们估计就不得不放弃,这笔天价交易了。”
“犹太人复国组织,如不是因为地下的大量石油和水源,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进行这次的交易。”
“国内的“普及全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也不能总是拖着,该早点下手,早点下手也无妨。”
“这些工程的工期太长,等修好后、我们两人弄不好早就不在人世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想太多了也没有必要。”
“至于工人不够问题,该大包的大包,比如德国人手里就有大量的日本勤劳工人,或许可以承担炎热气候下的施工”
“只要避过了、高温直晒时间段,工人并不是不能干活,平时相对凉爽的季节,他们就用德国自己的工人好了。”
“国内也可每年组织部分、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生产一些地下混凝土管道等。”
“然后用船运过去,成本费用高点就高点,反正以解决贫困地区、家庭人员脱贫为主。”
………
皇储鲁道夫,也算对费迪南(张祥)这货的无耻,感到佩服了。
心想:
“你小子就是找抽,咱们两个人的情况下,还值得如此认真的演戏吗也太小心了吧”……
当初皇储是根本没想到,那穷乡僻壤的炎热地方、能获得这样巨大额度的价款,而都是费迪南这货给了自己信心。
然后费迪南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来承担降价出售的可能骂名。
有一天,即使有人为此批评皇室的做法,皇室最后也可把费迪南个人,推出来当挡箭牌,从而保护住家族整体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
皇储鲁道夫,没再说什么客气话,上前拍拍张祥的肩膀,说了句:
“费迪南,晚上到我家喝酒,不醉不归”,就转身离开了。
张祥也在众人或诧异、或闪躲的复杂目光注视下,大大方方的离开,去给赫茨尔传话。
让他安排人准备继续谈判,估计在5-5.2亿英镑之间能拿下,让赫茨尔本人好一番感谢。
………
这样的惊天交易内容,当然不能避过所有的各国探子了,他们早就大力关注着,这方面的进展情况呢。
并早就暗中通知了、各自的财神爷们,引起了个别国家和资本家、财团高度的重视。
所以谈判成功的消息和具体详情,还是很快传了出去。
犹太人复国组织,用价值2亿英镑的贵重金属资源,加价值3亿英镑的各国流通货币。
&nbs
第197章 大工程(2)
德国皇室高层,因为有着皇储鲁道夫提前打招呼,皇室投资的各大企业,早早的内部就开始准备、行动了起来。
毕竟利比亚地区的建设,是按欧洲国家的标准招标,单价方面可是不会低。
如果德国企业,使用大量的日本廉价劳工的话,人工成本会降低不少,利润方面还是非常的可观。
而且这个工期问题,也放的很宽,早一天完工就能节约一天的成本费用。
………
日本劳工需要每周有假期吗开什么玩笑,能给一天的双份加班工资,就已经是我们的企业非常厚道了。
所以按德国土木专家的估计,抓紧时间、多点施工的话,8年时间基本就能全部完工。
其间产生的利润空间是非常大,而且奥匈帝国财政能力方面,现在可谓捡了两个大大的钱包,资金异常的宽裕,不必担心支付能力问题。
前期的简易铁路铺设、是非常快的,而只要铁路修通了,有了火车的运输、水、电,其他的就没太大的难度了。
从利比亚北部的卜雷加港附近,直达南部的撒哈拉沙漠。
地势相对非常平坦、无大的河流等阻道,沿途的绿洲、半绿洲并不少,直线距离更是只有数百公里。
只要一期工程主体搞定,解决了水、电供应问题,其余的城市直接连接就非常容易了。
按一战期间德、法两国工程兵,铺设铁路的速度,那确实是太容易了。
几个月就能把这条铁路干线修利索,让各种机器、物资能运输进去。
………
而后世之所以弄的这么费劲,一是非洲工人技术有限、相对较懒,二是利比亚地区没有铁路资源。
而实际上二战前,其实利比亚是有铁路的,不知什么原因后头没了,只能全靠修公路,用大型卡车来运输。
所以让利比亚工人来干这活,和让严谨、勤劳的德国工人、日本工人来干这活。
组织、效率和技术方法上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
奥匈帝国高层方面,不是因为一些惯性思维,就不会犯这种大错误了,造成德国企业大赚了一笔。
竞标的结果不言而喻,德国的企业获得了利比亚地区、近三分之二的工程施工项目。
都是相对环境恶劣、比较艰苦贫瘠的施工地区。
其他的沿海附近工程内容,被英国、奥地利、匈牙利三国的部分企业瓜分掉了。
本来奥、匈两国企业是没什么事的,可是原本为解决百姓引水问题,利比亚环地中海沿岸,早就修了大小不等的,十多个中、小型水库。
而且大量利用人工降雨等方法,基本上保证了这些水库不会干涸掉,所以当然得哗啦进来、算一份投资了。
这些沿海地区水库,会根据情况进行扩容,好保证未来的工业、农牧业、居民生活需求,增加利比亚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
要知道后世整个利比亚地区,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才600多万人口,那怎么能行呢………
不过主要原因是怨利比亚地多人少,首都的黎波里就占了175万人之多。
其他那么多的沿海港口城市、矿业城市、绿洲地区,按理装1000-2000万人口进去根本没问题。
至于英国本土企业,存粹是为了搅合、占便宜。
不过英国的高层,也在考虑这次大规模镇压各地的暴乱,抓起来的海量俘虏,该如何进行处理的问题。
大部分当然是送去各个偏远地区挖矿、修路、盖房子等了,但万一人数太多了,就不好办了。
所以多找点消化的路子,同时也可以内部多赚笔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