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起东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三雪七星
“父王派我来辽东,乃是为了练兵,并没有命复接管辽东军务。所以,自然将军应该坐于主位。”
听了姬复的话,秦开不再坚持,而陪同的官员的表情各自不一,有的露出欣喜的表情,有的失望不已,当然也有的人面无表情,似乎对此漠不关心。
乐毕,秦开带头欢迎姬复的到来,姬复呢,也是诉说着对秦开的钦慕。
一场饮宴宾主尽欢。
宴后,秦开亲自带着姬复来到为他安排的住处。
“这原来是那朝鲜贵族的住处,建造的甚是有规模,臣命人清理了一番,如今正好供太子居住。”
第七十二章 安置
来到府衙,自然有人接待。
“参见太子!”那县令见礼道。
“我问你,辽东可有闲置之地。”
“回太子,确实有闲置的土地,不过已经被秦将军分给手下诸位将军,所剩已经不多了。”
“难道诺大的辽东竟然没有可供耕种的土地”
“回太子,的确所剩不多,除非……”
“除非怎样”
“除非太子你将秦将军分下去的土地收回来。”
“军令岂能朝令夕改我就不信,辽东的土地都被分完了”
“有倒是有,只是……”看到姬复不为所动,显然他有些失望,但是又卖着关子说到。
“只是什么,痛快点说!别吞吞吐吐的,非大丈夫所为!”
“诺!这辽东有许多未经开垦的荒地,若是能够开垦出来,也是良田!”
姬复听了,心中一阵,是了,这辽东地广人稀,开垦的土地十分之少,的确存在着许多未开垦的土地。
“你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臣宋阳。”
“好,我记住你了。你去见秦开将军,告诉他我要开垦荒地,城内就先不住了,然后让他将军中的铁匠派到城外军营中去,我有大用。”
“诺!”
然后姬复又命亲卫去将城中的铁匠全部招到军营。
姬复则和姬进骑马先去军营。
回道军营后,姬复就命蒙骜召集军中的匠户过来。
秦开的得到姬复的命令后,虽然不知姬复要人干什么,但还是大方的拨出一半人给姬复送来了,而姬复的亲兵也将襄平城的铁匠都找了过来。
又想起了什么,姬复命人拿着自己的信物去找秦开,命他封锁辽东,不准任何人出入,至于原因,等忙完这一阵自己自然会和他解释。
最后算了一下,来的铁匠一共有四百余人,姬复虽然不满足,但还是接收了。
姬复在木板上画出了三个图行,问让在座的人选出几个经验丰富的铁匠过来。
姬复让他们看过后问:“能造吗”
“将军可是要用铁来造”
“不错!”
“这……”
“怎么了”
“是否有些浪费”
“这个你不用管,我只问你,能不能造”
“这两个倒是能造,只是这个有些难度”
姬复看去,只见他指着自己画得锄头和锯子说能造,对铁锹则有些踌躇。
“那能造的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一天应该可以造一个,这个三天一个。”
“这些地方都是木头的。”姬复指了指柄。
“那这个一天造两个,这个两天一个。”
“这个能造吗”
“回将军
第七十三章 辽东的‘子弟兵’
在姬复的命令下达后,自然会有人去按他的要求去做。……这就是身为上位者的好处,或者说站的位置越高,做起事来其实越是方便和省力,身份和地位会驱使这许多人去为你做事,只是为了获取一个简单的认可。
三天后,第一批工具出来了,姬复先让他们集中打造的是锯子。
经过巧匠的组合,制作出来供两人使用的锯子,以及一些一人使用的锯子。
姬复先要这些工具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要为那些新来的居民建造房子,在各个聚集点,或者将来可以称之为村落。
要建房子,木材肯定少不了,辽东是不缺树的,缺的只是如何将他们运出来。
所以,第一批工具出来后,姬复就派遣两千军士进山伐树……当然,如何使用锯子姬复已经命人传授给他们了。
两千名军士当然只是第一批,他们是轮流作业的,以免过于劳累。
等到第二批工具出来后,姬复又继续派人进山伐树。
与此同时,其他的军士被姬复安排去修路……不错,是修路,休从山中将树木运送出来的大路,伐木小组配合着将有阻碍的树木伐去,而军士们则用所能找到的工具开辟出一条道路,他们有的运土,有的运送石头,肩挑手提,扫清障碍,随着铁锹和锄头不断的被造出来,工作效率也在显著的提高。
道路开辟出来后,军士们就开始合力将这些树木运送道固定的地方,而木匠也开始了工作,姬复有拨出一批人去帮助木匠干活,听他们指挥,使得准备工作很快的完成。
与此同时,合理其他的军士也被姬复派去搬运处理好的木材,去各个临时组成的村落帮那些人建造房屋,这些人大都出自农家,即使大都是隶农,但是房屋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即使年轻,他们也是要去帮忙建造的,可以说,这是底层男人的一项基本技能,现在
第七十四章 招兵困境
将移民问题处理好以后,姬复就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军队建设上来。
在这方面,其实姬复并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他并不准备亲自编练所有的军队,而是准备将军队分做四部分,他自己独领其中之一,将其余的部队分别给蒙骜,姬进和乐乘训练,而他自己则准备根据自己的理解训练一部分人员。……当然,姬复拥有优先选兵权。
不过,在此之前,姬复首先是要在辽东招兵,打算招兵十万,毕竟,秦开的兵他根本指挥不了。
要招兵,自然离不开秦开的帮助,况且,姬复还准备和姬复请教一下练兵之道。
姬复带着孟震虎来到秦开的将军府,拜见秦开。
秦开亲自岀迎,可谓是给足了姬复面子。将姬复迎了进去,又让人领着震虎去偏房等候,好吃好喝伺候着。
分宾主坐定后,秦开开口赞到:“太子手下果然是能人出众,刚才那魁梧小子在军中肯定是一把好手。”
“将军好眼光。”
“不如方在臣手下历练一番,可好”
姬复心中不爽,但是也没有翻脸,毕竟这辽东不是他的地盘。
“将军厚爱,我替我那弟弟谢过了,不过,我那弟弟刚刚认下,还需要多多相处,培养一下感情,再者,也好对他有个照应。我的些许私心,还望将军不要见怪。”
“岂敢岂敢,臣不知是太子认下之弟,多有唐突,还望太子不要怪罪。”
“复此来乃是有求于将军,还望将军相助!”
“何事”
“复想要编练新军,但是因为赵国的干预,父王为复所召之兵已经全部又打发回家了,所以复希望在辽东再召些新兵。”
秦开皱了皱眉头,问道:“太子准备召多少”
“十万!”
“十万”秦开惊讶了,提高声音重复了一变。
最后化作了苦笑:“太子,你准备在何处召取新兵”
“自然是辽东了!复不是已经让将军封锁辽东,不准人出入了吗”姬复理所当然的说到。
“仅辽东之地,并不能完成太子的招兵计划!”秦开肯定的说到。
看到姬复脸上的不满以及怀疑的眼神,秦开说到:“太子有所不知,这辽东地处偏远,我燕国收回此地才一年,但是辽东之地人口稀少,虽然都是最佳的兵源,但是辽东登记人口不过两万余户。”
姬复听了沉默了下来,秦开的说辞姬复是相信的,只是原来姬复并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毕竟后世,那可是以千万计的人口,如今最不济也该有个将近百万甚至几百万吧,谁知道只求区区几十万,并且可能只有十几万的样子,这就尴尬了,哪怕有个七八十万姬复的处境也会比现在好上十倍不止。
另外,如今的辽东才收回,也就是说其实原来练兵应该是在辽西,甚是更靠西南,只不过姬复作为后来者,总是以为辽东早就在手,辽东兵源丰富,乐毅他的那二十万大军就是在这里练的,陷入了误区。……辽东的确属于燕国,但可能在齐国入侵燕国那一次,燕国差点灭国,然后北方的领土就被东胡和朝鲜侵占了一部分,而等缓过劲来后,燕国才收复失去的地方,并且一鼓作气,趁机开疆扩土。
这些现在都不重要,因为,至少现在他属于燕国,这就行了。此时,姬复估计自己在秦开眼中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疯子,居然在只有十万出头的地方要招取十万并,这是要妇孺齐上阵的节奏吗
“将军说的是登记之人,难道还有许多人没有登记”姬复也顾不得自己的尴尬了,厚着脸皮问道。
“确实如此,辽东百姓以渔猎为生,多有在山林之中生活者,他们不愿意交取赋税,所以躲避起来,不受官府管辖。”秦开面上倒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什么,听了姬复的询问平静的帮姬复分析道。
“这部分人有多少”
“可能也有万余。”
姬复想了想,还是差的多,所以,这招兵计划岂不是要搁浅。
真是兴冲冲而来,败兴而归,理想是丰满的,现时却是骨感的。不过姬复想了想还是问道:“将军,如果复所召之兵是十六以上三十以下,不知能召到多少兵。”
“一万人,最多两万!但是如果如此,可能有些人家中就没有了男丁。”
姬复想了想,说到:“麻烦将军张贴告示,招兵吧!”
“
第七十五章 东胡之战
秦开看着眼中带着诚恳之色的姬复,想了想说到:“太子谬赞,臣治军之能与上将军相差岂是毫厘”
“将军休要谦虚,将军大败东胡,不仅收回我燕国故地,还向前拓土千里,比之赵武灵王,也是丝毫不弱!”
“太子此言大谬!”
姬复看着秦开脸上严肃的表情,不像说笑,也停止了咄咄逼人的怀疑,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太子所说错误有二:错误之一是将臣与武灵王相比,武灵王之文治武功,非臣可比;其二是大败东胡其实并非是臣之功。”
对于第一点,姬复其实心里是认同的,毕竟一个是赵国的王,一个是燕国的边将,本来就没有可比性。再者,赵武灵王可是不仅向北扩地,打服了北方胡人,还灭掉了中山国……要知道,灭一个存在百年的国家的困难程度要远比将胡人赶走难度大太多。……至于姬复刚才所说,只不过是为了捧一捧他罢了,谁知道还碰了个钉子,秦开居然不领情。
对于秦开所说的第二点,姬复倒是有些惊讶,谦虚也不用谦虚到这种程度吧,居然连这个功劳都否认了。……不过,姬复也不急于对他的话表示怀疑。
“将军所言,复实在不解,大败东胡难道不是将军率军取得的胜利吗”
“确实如此,但却另有隐情!”
姬复诧异的看着秦开,等着他解释。
“其实这些燕王都是知道的,太子难道没有耳闻吗”
姬复听了秦开这一问,一脸尴尬,心说,我这取而代之占了这具身体,虽然恢复些他的记忆和能力,但关于这些事情竟是没有丝毫印象……真不知是‘附体’综合征,还是这具身体原本的主人本来就对这些漠不关心。
“复原来颇多荒诞,于朝政上不太关心,所以……”姬复有些尴尬的说到。
秦开心中想到,果然如此,否则,也不会问如此白痴的问题。
“太子容禀,只是此事说来话长。”
“将军但说无妨,复有的是耐心!”
秦开看着姬复正襟危坐,露出聆听之状,于是开口讲起了他的故事:“那时,臣正值舞勺之年,当今王上在赵武灵王和秦惠文王的帮助下复国。那时,是燕国最衰弱的时候,要仰仗赵国和秦国才能保存国家。燕国北方的土地被东胡人侵占,东胡人也时常侵扰我燕国边境,燕国和东胡时有战事发生。”
秦开的眼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那是的燕国,经过了内乱以及齐国的破坏,国力也大不如前。虽然凭借边关的城池以及百姓效命,使得东胡不能向内侵袭,但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国力的恢复,于是王上乃派臣与其他贵族子弟质于东胡,并许诺给予他们財货,与其交好。所以从那以后,东胡由于得到臣等为质,王上给予的財货也让他们满意,所以边境恢复了平静,王上趁此求取良才,发展国力,修养生息。”
“臣等本以为一辈子就呆在东胡,没有什么指望,故而也就认命了,和东胡人友好相处,学习他们的语言,随他们到处迁徙。……只要燕国能够安稳,我们做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上天垂怜,给了我们回到燕国的机会。在东胡为质十几年后,有一天,臣暗中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东胡王的大军被赵武灵王击溃。东胡是和楼烦和林胡一起进攻赵国的,本想获取巨利,没想到主力军队被击溃。”
“东胡王率残兵回来后,其实力大损,东胡内部以实力为尊,故而有几个没有参与那场战争的中等部落实力得到保存,不服东胡王的命令,发生了叛乱,东胡王在那场叛乱中被杀,东胡内部权利_之争更为激烈,几个较大部落实力都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小部落则人人自危,……东胡陷入动乱。”
“臣探听到这个消息后,暗自记在心里,认为这是我燕国的一个机会。于是在一次贩马途中,臣悄然脱离队伍,逃了出来……天佑我大燕,臣正好遇到我燕国巡逻的士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