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唐孽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南山堂

    “宽儿,你现在收回你说的话,朕还可以当你什么都没有说,一旦任命你为登州都督,全权接管登州事宜,你要是做的不好,那就是朕放过你,朝中的御史们也不会饶了你的。”

    李世民一脸严肃的盯着李宽,虽然心中希望有人能够解决登州的问题,但是也不希望看到李宽掉进坑了去。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微臣敢在陛下面前这么说,自然是有办法的。再说了,最不济,楚王府有那么多产业,自己买粮食运过去,也不至于让登州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

    不管李世民有什么担忧,李宽都得说服他让自己去登州。

    否则一年内不能在系统兑换物品,那可就太不方便了。

    不管是凉州的羊毛作坊还是造纸作坊,有一部分化学药剂都是从系统里面定期兑换出来的,要是完不成任务

    李宽输不起啊

    “居然你这么说,那朕可就真的派你去登州了”李世民看到李宽这么坚持,便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准备让李宽去试一试。

    “请陛下拭目以待”




第120章 脱贫致富的思路
    一寸光阴一寸金

    李宽只有一年的时间,所以李世民的圣旨一下来,他就直接出发了。

    “王爷,按照你的吩咐,这次带去的五百护卫都是游水技能比较高超的,不过刚刚统计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四成的人晕船。”

    薛礼有点不好意思的来到李宽面前。

    这次李宽去登州,直接走的是水路,速度更快,也能提前让护卫们适应一下船只。

    毕竟,李宽可是做好了准备要让他们出海的。

    “没事,晕船这事,晕着晕着就不晕了,现在还只是在河道上行走,要是到了海上,那风浪就更加不一般了。”

    “王爷,这次出发的太过匆忙,好多东西都没有准备妥当呢。”

    晴儿适应性倒是挺强,虽然船上时不时的晃动一下,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她给李宽倒上一杯菊花茶。

    “我们去登州又不是去游玩的,你带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

    刚开始说要去登州的时候,晴儿立马便让人收拾了几大箱子烟雨红尘小说yyhc的衣服,各种吃食用品,甚至连李宽经常用的躺椅也要人带着,搞得李宽一阵无语。

    最终,船上装的最多的反而是临时招募的各类工匠及他们的行礼。

    登州靠海,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李宽想了两条路来带领登州脱贫致富。

    “王爷,这是属下最近几天整理的大唐食盐分布情况和历年的价格变化,还有你专门提到的海盐。”

    褚遂良顶着个黑眼圈,从怀里拿出一个小本子,跟李宽汇报着情况。

    这次既然准备去登州大干一场,李宽自然是把褚遂良、王玄策、王玄武、薛礼、席君买、林然、王富贵、晴儿、戴全等人都带在了身边,就留着来福在长安城统领楚王府事务。

    反正长安城的各项业务都进入了正轨,又是天子脚下,短时间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至于凉州那边,有马周看着,李宽也很放心。

    “咦,大唐产盐的地方还不少啊。”

    李宽结果褚遂良递过来的本子,快速的浏览了一遍。

    华夏几千年封建历史当中,盐铁茶是特别重要的三个东西,也和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息息相关。

    但是,在唐初,茶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盐铁在贞观初年也没有纳入朝廷专营的范畴,而登州靠海,李宽自然要从盐方面动动手脚。

    “是的,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等盐池,青、楚、海、沧、棣、杭、苏等州也都有盐出产,所以大唐的盐虽然还是比较贵,老百姓也勉强还能用得起,只不过基本上是粗盐就是了,吃起来比较苦。”

    褚遂良觉得自己现在都算是个盐业专家了,说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海盐产量这么低吗”李宽发现大唐的那些盐池,大部分都是矿盐,海盐几乎没啥影响力。

    “王爷,海盐的成本太高了,除了海边一些州县的老百姓在煮盐自用,关中地区几乎都是用的井盐。”

    “海盐成本高”李宽愣了一下,海盐不是应该成本最低的吗

    “是啊,最关键的是煮海盐的都是贫苦老百姓,没什么组织;而各处的盐矿,却是世家大族的各个势力在里面盘根错节,哪怕是那些苦哈哈们煮的盐更便宜,也是卖不到关中来的。”

    褚遂良说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李宽听了眉头一皱,“朝廷不是没有搞食盐专卖吗怎么海盐就卖不到关中呢煮盐的成本固然是要高一些,但是和长安城食盐二三十文一斤的售价比起来,还是有利可图的吧”

    “王爷您是准备在登州大规模的煮盐”

    褚遂良突然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没有,本王不打算煮盐”

    “呼”褚遂良长出了一口气,“那就好,王爷,这盐不同于蜂窝煤、镜子或者羊毛,不能随便碰。”

    “怎么就不能随便随便碰了”

    李宽有点不解的看着褚遂良。

    “王爷,盐这东西,上千年来就是老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全国各地的盐矿都是开采了很多年的,背后的利益实在是太复杂了。

    属下就这么说吧,如果我们楚王府敢在长安城大规模售盐,那么朝中立马就会有各种各样针对王爷的弹劾,并且各路生意也会莫名其妙的遇到非常多的障碍。

    五姓七氏,哪怕是属于皇族的陇右李氏,也有人参与其中,就连陛下也不敢轻举妄动。”

    听了褚遂良的话,李宽陷入了沉默。

    作为一个稳赚不赔,利润还高,关键还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东西,食盐背后利益复杂,李宽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没想到褚遂良说的比自己要严重多了。

    “莫不成这就是陛下一直没有实行食盐专卖店的原因”

    “这个属下不敢妄自揣测”褚遂良嘴上是这么说,不过那表情很明显就是在说,应该就是这样的。

    “哼利益复杂为了让大唐家家户户都有低廉的食盐吃,为了让登州百姓脱贫致富,再复杂的关系本王都不怕”

    “啊王爷,你不是说不煮盐吗”

    褚遂良听了李宽的话,吓了一跳。

    以一己之力对抗各大世家,这是以卵击石,没有胜算的事情啊。

    “本王是不煮盐,但是可以晒盐啊”李宽微笑着看着褚遂良。

    褚遂良

    “王爷,晒盐这事,属下也是听说过,但是据说花费的时间特别漫长,制作出来的食盐质量也非常的差,这种盐除了穷苦百姓,没人买的。”

    王玄策在一旁轻声说道,说实在的,他出身寒门,自然是看那些世家不顺眼的,但是李宽要动世家桌上的食盐这块蛋糕,他也是不大支持的。

    太难啦

    “你们放心,本王自有主张”

    “王爷,煮盐也好,晒盐也好。属下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登州百姓的吃饭问题,这两年河南道河北道靠近山东这片地区,粮食收成都不理想,听说很多百姓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王富贵觉得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吃饭问题,作为曾经游走四方的商人,他太清楚老百姓吃不饱饭的后果了。



第121章 登州府
    民以食为天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管是哪个朝代,最终被推翻,直接原因基本都是老百姓吃不饱肚子了。

    在王富贵看来,登州府现在就是一个火炉,谁过去都相当于被架在上面烤,很难受。

    因为粮食是有定数的,登州少说也有几万户人家,周边的地区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根本就是有钱都很难买到足够的粮食救济登州。

    但是不解决吃饭问题,李宽想要在登州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富贵说的在理,吃饭问题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谈其他的都没有意义。本王向陛下承诺,要在一年内让登州变成繁华的州城,自然是有万全之策”

    “啊王爷向陛下承诺一年内让登州变繁华”

    褚遂良不等李宽说完话,就非常失礼的插了一句话。

    王玄策和王富贵等人也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李宽。

    之前没有听说还有这等事啊

    一年内让一个陷入饥寒交迫的州府变成繁华的城市,怎么可能

    登州可不比凉州城这种军镇,人口多了不少啊。

    “是的,所以本王只有一年的时间”

    “王爷,这趁着现在还来得及,要不要不赶紧跟陛下认个错”褚遂良一脸纠结的看着李宽。

    自家王爷太不靠谱了,坑人啊

    “对啊,王爷,要不现在派人下船回京,就跟陛下说您是开玩笑的。”

    王玄策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自己的话题分分钟被带偏了,但是王富贵也来不及抱怨,“一年内能让登州府百姓不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啊。”

    李宽虽然也觉得一年内让登州变富裕的任务有点坑,但是那个破系统已经这么要求了,做不到的后果又很严重,硬着头皮也要上啊。

    所以不管褚遂良他们怎么劝说,他都没有松口。

    一行人就在纠结的气氛当中,来到了登州府。

    虽然有朝廷的公文提前快马加鞭送到了登州府,但是登州刺史并不知道李宽到底何时抵达。

    所以当李宽一行待着诺大的船队进入登州的时候,并没有队伍迎接。

    长安城五和居。

    “郑兄,这次李宽中了脑疾一样的自告奋勇去登州救灾,我们就坐等他撞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天到来。来,我们干一杯。”

    长孙冲早早的就从长孙无忌那里得到了李宽去登州府的事情,今天和郑海几个喝酒,忍不住庆祝了起来。

    “这楚王殿下老是与民争利,让他碰碰壁也是好事。”

    荥阳郑氏今年在造纸、印刷和书籍销售方面损失惨重,前段时间更是被迫低价处理了郑掌柜让印刷作坊印刷的书籍,可谓是血亏几万贯钱。

    虽然最终李宽通过公开新式造纸、印刷术的方法,避免了其他商家全部倒闭的情况出现,也生不出报复心理,但是,郑海的心里还是非常憋屈的。

    这个事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被人打了一巴掌,还要把另外一边脸送过去挨打一样。

    “长安城的粮商,基本上都和各个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络,登州府先是连续遭遇旱灾,现在又遭遇了飓风灾难,我们联手控制一下,不要让那些粮食运到登州去,我倒是要看看李宽在登州能够玩出什么花样来。”

    “长孙兄这个提议非常好,我们崔氏旗下的米店,绝对不会让一粒粟米流向登州。”

    “我范阳卢氏的米店,也不会让任何粮食有机会去到登州。”

    “各位说的好,最好就让那些商人,最近都别贩卖物资到登州去。大唐那么大,大家又不是非得去登州。”

    文登县是登州府的州府所在地,不过李宽没有住进刺史府,而是在文登县县衙住下了,至于县令,自然是被赶到了其他地方居住。

    “王爷,刚才那个淳于难,属下觉得是个老滑头啊。”

    褚遂良一脸严肃的站在李宽面前。

    李世民任命李宽为登州都督,基本上就可以算是登州的一把手了。

    虽然都督严格算来是一个军职,但是李宽以亲王之位领之,李世民直接授予了他全权负责登州府军政事宜,也算是信任有加了。

    淳于难作为登州刺史,听到李宽来了,不管心头乐意不乐意,必然都是要来拜访一番的。

    “淳于家族在登州府是地头蛇,原本一应事务都是淳于难说了算,现在多了一个人管着,不乐意是必然的。而像他这种从隋末动乱之中崛起的地方军阀,要是不滑头,哪能活到今天”

    李宽既然选择了来登州,自然要对登州的情况做一些了解。

    而登州刺史作为当地的一把手,更是李宽重点需要了解的对象。

    毕竟,一切的事务,都是需要人去做的。

    而像是淳于难这样的地头蛇,他要是跟你来一个阳奉阴违,无疑会给李宽的任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登州最主要的就是文登县和黄县,那淳于难是黄县人,文登县又是州府所在地,可以说在这两个县,淳于难简直就是一手遮天”

    王玄策也一脸担忧。

    “怕什么,淳于家毕竟只是一个地方家族,在朝堂之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他如果识时务,本王不介意带着他一起发财,要是不识时务嘿嘿本王有一百种方法让他们倒霉”

    听李宽这么一说,褚遂良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别看自家王爷只有十几岁,但是那各种各样的手段,自己拍马也不及啊。

    “王爷,其实依我看来,那淳于难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你让他召集两百渔民出海,估计是有难度。”

    林然在旁边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发声,“我小时候在江南海边长大,村子里的渔民,基本上只会在沿海几百步的范围内打鱼,再远的话,很少有人敢去了。”

    李宽“这些渔民不就是靠着大海吃饭吗只在海边几百步,能打到什么鱼”

    林然“是打不到什么鱼,但是如果离的远了,不仅打不到更多的鱼,就连性命都有危险呢。毕竟这些渔民只有简陋的舢板船,不像我们开着大船。”
1...5051525354...1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