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张文善笑道:“谭医官,您是怎么侦知胡公公下落的”

    “唔……”

    谭天保语塞了,怎么侦知……我侦知个屁,胡诏年是人家送给秦良玉的礼,根本就不是自己救出来的。说什么

    三梆子抢过话头,“这事儿嘛,说来也简单,谭天保我们两个,都是不怕死的,枪林弹雨里滚过,虽然盗匪们人多势众,武艺高强,但是你只要临危不惧,打趴下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的,不在话下……”

    谭天保听得脸上直发烧。

    暗暗瞪了三梆子一眼。

    说来说去,三梆子也没说明白事情的原委。好在胡诏年安然无恙,别的一切都无所谓,大家谈论一番,也便散去,李化梓和胡诏年一起回城。不提。

    秦良玉把谭天保和三梆子,单独召到她的帐蓬。

    “天保,到底怎么回事”

    “秦将军,这事儿……说起来,与您有关系。”

    “哦”

    谭天保把自己在聚仙堂里拜访叶飞然,遇到甘雨堂的情况,向秦良玉一五一十地详细讲了一遍。当然,三绑子也不再吹牛了,他老老实实地交待,其实自己还没走出聚仙堂,就被人擒住,审问一番,最后和胡诏年捆在一起,扔在了槐树林里。

    秦良玉听了,默默点了点头。

    她倒背着手,在地上踱了几步,没有作声,只轻轻叹了口气。

    谭天保知道,她这是……又想起死去的丈夫了。

    忆起当年的往事,亡夫的曾经过往,难免要勾起忧伤。

    三梆子嘀咕道:“那些莲花党也真是,行事诡秘,琢磨不透,甘雨堂既然要感恩,他自己把胡诏年送到秦将军营里不就行了搞得这么神秘兮兮。”

    谭天保驳斥道:“老三,你懂什么,甘雨堂这是用心良苦,莲花党为朝廷所不容,若是让人知道秦将军与莲花党有染,那不是反而害了秦将军”

    “哦……对对。”三梆子拍拍脑门。

    秦良玉叹道:“是啊,当初甘雨堂救了麟儿,却不肯向我透漏身份,想来也是为此,这些人……当真是用心良苦。要说起当年的方从哲,那也是一名忠臣,才华出众,可惜,在东厂的逼迫下,流落江湖,真正可叹。”

    三梆子又问道:“天保,你说甘雨堂他们抓了胡太监,为什么没杀掉,反而又放了”

    “这个……”谭天保沉吟了一下,思索着说:“可就难说了,也许是胡诏年对他们用处不大,或者是利用完了,杀掉反不如放掉,还能做个人情……具体详情,就只有莲花党自己知道了。”

    秦良玉点了点头。

    “大概就是这样吧。天保,老三,以后关于莲花党的事,切不可对别人提起,以免授人以柄,引起猜忌。”

    “是。”




第107章 迎接一首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过了些日子。

    朝廷的封赏下来了。

    崇祯皇帝闻听成都战役的奏报之后,非常高兴,专门派礼部使臣到成都宣赏。

    也难怪,这一场大捷,是明朝末年官军少有的胜利。

    在四面楚歌,处处危急的局面下,西南半壁江山得以稳固,这对于崇祯来讲是个莫大的安慰。

    成都的大小官员,包括秦良玉等军队首领在内,隆重迎接使者,当然他们迎接的主要是圣旨。

    令人意外的是:根据礼部官员的要求,宣旨的地点既没在知府衙门或是宣抚使衙,也没在李化梓的驻地,而是设在了秦良玉的大营里。

    大帐外鼓乐齐鸣。

    宣旨官在文武陪侍的护卫下,捧圣旨缓步上前。气氛一片庄严肃穆。

    成都百余名文官员,在张文善、薛骥、胡诏年、秦良玉……等人的率领下,分别列队,在帐前跪倒两旁。

    香案设在中央。

    四拜,乐止,礼部官朗声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旌奖贤劳朝廷之著典,显扬亲德……”

    谭天保也跟在“接旨”的队伍里,跟着大家一起跪拜,对于圣旨里那些繁文缛节诲涩难懂的话,他自然是一句也听不明白。

    只觉得过程挺复杂,挺隆重。

    稀里糊涂地跟着大家一起,叩头,谢恩,山呼万岁……又在鼓乐声中把那份金黄色的圣旨迎进大帐里,高高地供在书案上。

    皇帝的封赏主要是:加封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同知总兵官。李化梓加封少保宫,兵部右侍郎。其它武将也各赐封号,

    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嘉奖都是“虚名”,朝廷并没有给成都带来一个铜钱的实际赏赐。也就是说,给了大家一次“精神奖励”。

    想想也不奇怪,朝廷现在穷啊。

    烽火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养兵都快养不起了,各地都伸手向朝廷要钱……崇祯皇帝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这是明朝末年一个令人叹息的现象:朝廷缺钱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灾荒得不到赈济,兵马没有训练经费,连守备京城的士兵都发不出饷钱……

    后来,闹到崇祯不得不向大臣们去“借钱”,这是历史上的事实。

    悲哀啊。

    但是对于成都这些将领官员来讲,有精神奖励也就足够了,他们本来也没指望着皇帝能拿出大把的银子来。

    ……

    圣旨接完了,但是仪式并没完毕。

    宣旨官又单独对秦良玉说:“万岁还有额外敕旨一道,是专门给秦将军的。”

    专门针对她一个人。

    这能够算作殊荣了。

    秦良玉于是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将领们,又一次跪倒叩拜,领受这道“额外敕旨”。

    这道特别的旨——却是一首诗。

    崇祯皇帝为秦良玉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宣旨官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高声读道:“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大家又是一阵磕头——谢恩。油菜中文

    这首诗……谭天保却是听懂了,它甚至比那些生涩艰深的圣旨内容更让人明白。

    诗里赞叹秦良玉是一员女将,却有运筹帷幄的名将风采,是赞誉之辞,说实话——诗的意境与文采只是一般,与名家诗人比起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么……和打油诗也差不多少。

    但是,这是皇帝亲自写的。

    皇帝写诗称赞一位臣子,就算这首诗写得狗屁不通,那也是臣子莫大的荣耀。

    而且,这诗是专门给秦良玉的,说明皇帝对于成都战役的贡献心里有分寸,宣旨地点设在秦良玉大帐,给她的封号最为盛隆,又另外赐诗……这足以说明,秦良玉是被朝廷记了首功的。

    谁也不傻,这还看不明白

    秦良玉手下的将领们,一个个都有“扬眉吐气”之感,每个人面上都放着得意的光。而且象张文善、薛骥等地方官员,也都替秦良玉高兴。

    至于胡诏年和李化梓……

    也无所谓了。

    胡诏年差点丢了性命,这事够寒碜的了,他生怕这件丑事被皇帝知道,对于能否获得奖赏倒是“淡定”了许多,李化梓是个唯唯诺诺的人,唯胡诏年马首是瞻,这回若不是秦良玉帮忙救回胡诏年,他只怕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别的也没办法计较。

    “大尾巴狼”是再也耍不出来了。

    所以,大家倒是都显得一团和气。

    全场皆大欢喜。

    ……

    小菊对三梆子说:“老三,你还记得那个拉胡琴的侏儒吗”

    “不记得。”

    “啊不会吧,你……这么快就忘了,是不是得了呆傻症”

    “你才呆傻症,我最近忙得很,又得晒药,又得配药,还得抓时间作诗……哪有功夫去记得什么拉胡琴之类的。”

    “行了,你还作诗,再吹就炸了。”

    三梆子认真地说道:“小菊,你别总老眼光看人,我这两天刚作了一首七言诗,如果你不忙的话,可以帮着我参详参详,看看合不合韵律。”

    “嗯”

    小菊睁大眼睛盯着三梆子,疑惑地问:“你真会作诗”

    “哼,会不会,有诗为证,你听着,西川有个八阵图,地形复杂象茶壶,千军万马来打仗,杀得叽里又骨碌。”

    三梆子象个酸腐秀才一样摇头晃脑。

    “小菊,怎么样,你品一品,这诗够不够个翰林学士”

    小菊眨眨眼,她肚子里的墨水比三梆子也多不到哪里去,自然也品不出这首“诗”到底是好是坏。反正三梆子那副倒背着手故作斯文的样儿,倒是挺象个秀才。

    “行,老三,你真是长进多了,称得上文武全才。”

    ……

    成都已经平定,战后事宜也都处理完毕,秦良玉要班师回石柱了。

    这次几百里远征,虽然辛苦,但是大获全胜,荣归故里,算得上是“鞭敲金蹬响,齐唱凯歌还”。

    成都的军民百姓,在张文善、薛骥的率领下,万人空巷出来欢送秦良玉的大军,一路赞颂,一路依依不舍。这情景让士兵们都很是感慨。

    直到队伍走出好几里地,还看见远处欢送的人群尚自驻足观望,没有返回……



第108章 这是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一路辛劳,白杆兵跋山涉水回到石柱。

    谭天保和三梆子做出了一个郑重的决定:以后就在巴蜀定居,跟着秦良玉混了。

    这天晚上,谭天保做了一个梦。

    梦境里,又出现了熟悉的厮杀……流血……激烈的战斗场面,忽然有一个美丽苗条的年轻女人,朝他跑过来,张着手叫喊,“谭天保,谭天保,你快来呀……”

    呀,那女人却是邢彩果。她披头散发,额头上还淌着血。

    一惊,醒了。

    心里还在咚咚地跳,谭天保抚抚胸口,心里不禁有些慌乱,邢彩果……那个温柔可爱的女人,她在哪儿还好吗

    想起这些,心里就涌起一阵温暖而又无奈的滋味儿。

    还有些心酸。

    但是,谭天保可不想为了邢彩果就离开秦良玉的军队,他不愿意再回到义军的队伍里,这事儿很容易理解,高迎祥、张献忠等人,顶多算是枭雄,他们要和秦良玉比起来,就跟石头蛋子比美玉一样。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

    第二天,谭天保带着三梆子,在兵营里转了一圈,察看了部分伤号的情况,回来的时候遇到了秦良玉的侍从,阿福。

    阿福疑惑地望了谭天保两眼,问道:“天保,这么快就回来了”

    “呵呵,我就简单在兵营里转了一圈,没做什么。”

    “嗯你不是去松竹岭了么”

    “没有啊,什么松竹岭”

    “咦”阿福瞪大了眼睛,“天保,你搞什么名堂刚才不过一盏茶时分,你来向老夫人请示,说是去棋盘岭采药,还要了一块路引牙牌,说是和那里的当地土司联系……”

    “什么”

    谭天保大吃一惊,也把眼睛瞪起来,“阿福,你说什么,你看错人了吧,我什么时候要过路引牙牌……我刚才一直和贺老三在一起。”

    三梆子在旁边一拍大腿,“坏了。”

    谭天保隐隐感觉到——出事了,自己可能又被冒充了。

    他和阿福又详细询问了一回,果然,确实是有一个容貌和谭天保几乎一样的人,到这儿要过牙牌。至于这个人是谁……大家都想到了曾经打过交道的那个播州大祭司,翁拿。

    会不会又是他

    谭天保说道:“阿福,你赶紧去向秦将军报告,采取措施,防止坏人拿着路引牙牌搞阴谋。他奶奶的……冒充我还上瘾了,老三,咱们追上去看看,到底是谁。”

    “好。”

    谭天保和三梆子拿了刀剑,向着山里追下去。

    ……

    此处尽是山地,崎岖蜿蜒,要想追上某个人,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谭天保心里冒火,不管三七二十一,和三梆子一起,拔腿就追出来。跑出五里来地,心里慢慢冷静下来。

    这样太冒失了。

    如果是敌人冒充自己,必有阴谋,难道会是翁拿一个人搞的吗倘若遇到大股敌人,那不是以鸡蛋碰石头吗

    不行。自己一时激愤,把警惕性都给扔在脖子后边了。

    “老三,咱们回去吧,这么瞎追,太危险了。”

    “行。”

    两个人正要返身往回走,就听天远处一阵隐隐约约的呼喊声。

    “救命呀……”新笔趣阁小说

    声音尖细,是个女声,含着惊慌与恐惧。
1...3839404142...1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