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枭雄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青藤木屋
第149章 万岁骑术真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你真的不是东厂的人”
甘雨堂的目光,迥迥地瞅着谭天保,精光逼人,令人望而生畏,在这样的目光下,撒谎都有些难度。
谭天保赶紧赌咒发誓,“真不是,甘兄,若有瞎话天打雷劈千刀万剐。”
甘雨堂点了点头。
“人,应顶天立地,修身治国,似秦将军那样,以天下苍生之己任,才算得英雄豪杰。似东厂蝇营狗苟之辈,祸国害民,专权擅政,尽是些猪狗不如之辈。”
这番话堂堂正正,句句铿锵,说得让谭天保既佩服又好生惭愧。他不禁暗想,甘雨堂虽然是个江湖人士,但却一身正气,有才有志,与秦将军有相似之处,而我……还有三梆子之流,只不过是碌碌无为的小人,随波逐流,胡混罢了。
顿时觉得自己在甘雨堂面前矮了半尺。
甘雨堂放缓了语气,安慰他道:“天保,看你的模样,一定是受苦了,好好休息吧,唔……你可能会疑惑,是这么回事,我们跟东厂有仇,这你是知道的,这一回,抓了个机会,我们把东厂的老巢给抄了……”
“好,”
谭天保不禁喝起彩来,他虽然没怎么和东厂打过交道,但是对这个太监领导下的特务组织却是充满厌恶,同时对那些权势熏天的太监也是异常痛恨。
要知道东厂乃是京城里最为凶恶跋扈的部门,现在莲花党居然能够把它们的老巢给抄了……这足以让人敬佩。也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明白了,当时自己被两个差役押关来到东厂,在墙外看见那个拉胡琴的侏儒,彼时院里一定正在发生战斗,正是莲花党“抄东厂”的时候,正巧赶上了。
两个差役因此丧命,也算是运气不好。
而自己阴差阳错,正好被甘雨堂撞见,因此获救了……
甘雨堂继续说道:“可惜,我们的情报有误,今天狗贼老巢里空虚,只有几个看家的,被我们全都杀死,没有找着曹化淳的下落……”
“真可惜。”
“是啊,”甘雨堂点点头,“不过,下回我们还会继续追杀,一定放不过这群恶贼……天保,这地方很隐秘,你先休息两天,然后我派人送你出去,投奔秦将军吧。她已经率部北上,离这儿不远。”
“秦将军……离这儿不远”谭天保一阵惊喜。
“是啊,最近清兵大兵压境,北京形势堪忧,秦将军奉朝廷圣旨,带兵赴京勤王,抵抗清兵。”
啊,太好了。
谭天保又惊又喜。原来秦将军也率部赴京了,她是国家的中流砥柱,国家有难,不远千里,保护北京原也是义不容辞,这回,我又可以回到秦将军的手下效命了。
不由得归心似箭。
心情一好,身体也似乎有了力气,谭天保并无大伤,这些天只是因为折磨所致,身子虚弱,吃了几顿饱饭,调养休息了两天,身子基本上就复原了。
……文学大小说
此时的曹化淳在哪儿呢
他正在皇宫里陪着崇祯皇帝骑马呢。骑马——就是个游戏或乐子。
崇祯皇帝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所以几年来少有的能够抽出空闲来放松下身心,骑马在宫内驰骋一番,以作休闲,历代皇帝沉湎游玩美色的居多,但是崇祯皇帝却是日夜操劳,难得娱乐,若以“勤奋”论,崇祯在各朝皇帝里当排第一。
说起来这事让人唏嘘,就这么个勤奋的皇帝,却没好命,总是面临焦头烂额之境。这回好容易抓住了闯王高迎祥,当众凌迟,震动朝野。崇祯自然高兴,心情一舒畅,就从乾清宫出来散散心。
他一高兴,整个宫城里全都松一口气。嫔妃、太监、宫女……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
曹化淳充分体现了“奴才”的特点,陪在崇祯的马旁,一路小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崇祯虽然骑术低劣,但宫里的马都是千挑万选的,既老实又平稳,安全肯定能保障,但是曹化淳为了表示“忠心”,依然亲自在旁侍候,寸步不离,直累得汗流浃背。
马匹在皇宫里自然跑不开,只能是小碎步慢跑,崇祯骑了一阵,心下高兴,对旁边说道:“来呀,你们也骑上,咱们共同奔驰。”
这种兴奋的语气,对于崇祯来讲几乎是破天荒的。
曹化淳知道自己的奴才身份,是不可能去和皇帝“共同奔驰”的,他笑嘻嘻地去向嫔妃们请示,“请哪位娘娘与万岁共奔驰。”
田妃站出来,这人胆子大,好新奇,也会骑马,在宫女的搀扶下登上一匹略矮些的小马,在崇祯身旁躬身说道:“臣妾陪万岁共行。”
两匹马撒开蹄子向前慢跑,田妃很懂规矩,始终把自己的马收束得比崇祯略慢一步,否则你稀里哗啦向前一冲,冲到皇帝前面去了,成何体统
田妃恭维道:“万岁,您的骑术真精,若是放在战场上,一定能大显神威。”
崇祯平时这样的马屁听惯了,并不觉得有夸张万分,他感慨地说道:“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御驾亲征,亲率将士们去疆场杀贼。”
曹化淳在旁边擦了把汗,笑嘻嘻地接着拍,“万岁文治武功,震烁古今,即使您不亲自出马,将士们也是身心鼓舞,这回擒了高迎祥,下次就会擒张献忠,李自成,一鼓荡平天下流寇。”
崇祯心下得意,马匹向前一冲,不留神闪了一下,差点掉下来,吓得田妃和曹化淳惊出一身冷汗,赶紧上前扶助。
“奔驰”了一阵,崇祯有些累了,在曹化淳的搀扶下,下了马背,沿着汉白玉廊道散了一会步,脑子不知不觉,又回到了政务上。
他问:“蓟辽那边情况怎么样有新进展么”
皇帝问的是清兵的情形。
崇祯这一问,却把旁边的曹化淳吓出了一身冷汗。
为什么因为和清后秘密议和一事,是曹化淳起的意,他悄悄派褚若吉去赫拉阿图联络,也是崇祯默许了的,但是这件事后来的发展,却令曹化淳暗暗叫苦。
清兵的胃口太大了,他们提出的条件是:要朝廷拿出五百万两银子作为“岁币”,秋后既送至盛京,再送青壮劳力二万名,美女一万名,绢万匹,良马万匹,除此以外,关内将领要听从清兵调动。
这就不是“和谈”了,其实就是直接让你投降。换句话说,这是要灭亡明朝的节奏。
这样的“议和”结果,曹化淳怎么敢向崇祯报告
第150章 一万两VS一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说起来,凡是“和谈”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有互相抗衡的实力,你得有能谈的资本才行。
现在的明朝,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兵力匮乏,大部分兵马都去围剿农民起义军了,清兵又不傻,他能跟你好好谈
想一想,一个身强力壮的强盗,眼看着就能把你打趴下,抢走身上的财物,他能跟你讲和
曹化淳的这个主意,其实是要多馊有多馊。
现在崇祯问起来……可让人作难了,如实回答吗那一定会把崇祯气得眼睛冒蓝光,龙颜大怒,姓曹的只怕吃不了兜着走。
曹化淳有办法。
圆滑奉迎,这是太监安身立命的本事,他躬身对崇祯说道:“回陛下,奴才派的褚若吉,悄悄去赫拉阿图,见到了多铎将军,他们密议了两回,有些条件双方有争议,多铎胃口挺大,褚若吉据理力争,因此暂时未达成一致。”
“到底怎么说的”
“多铎提出要岁币五百万两,褚若吉当然没有答应。”
曹化淳说着,悄悄观察崇祯的脸色。
崇祯那张苍白的长脸,又开始拉长了,刚才“奔驰”时的高兴神情,很快便消逝。
余下的“条款”曹化淳不再往下说了。再说下去……崇祯就要发怒了。
即便是这一条,崇祯也是不能接受的,五百万两……现在他实在是拿不出来,明朝末年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惊异的“贫穷”程度,朝廷甚至拿不出十万两银子作为勤王部队的军饷,上哪儿去抠五百万两
一袭愁容,涌上崇祯的面颊。
杀了一个高迎祥,却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局势,往下……该怎么办呢崇祯背转身去,顺着汉白玉石栏杆慢慢朝回里踱步。边走边思索。
曹化淳和其它的嫔妃们,自然大气也不敢出,轻手轻脚地跟在后面,几匹宫马,也悄悄地被牵走了。
走了几十步,崇祯回头说道:“传卢象升来。”
……
卢象升早就盼着皇帝宣召呢,他有一肚子的话想对崇祯说。听见敕召,立刻飞奔入宫,在乾清宫叩见崇祯。
崇祯开门见山,问道:“卢卿,你对最近的局势怎么看”
“很严重,”
卢象升可不会象曹化淳那样,说话时察颜观色,说一半留一半,他是竹筒子倒豆子,有什么说什么。
“陛下,清兵这两天正在疾进,他们约有四万多兵马,绕过山海关,穿越崇山峻岭,从青山关、墙子岭等处,毁坏长城,分路杀入北京周边,最近的前锋部队距京城已经不足三百里了。”
崇祯的眉头皱起来,并且隐隐有了怒色。
这些情报……自己怎么没接到报告
他盯着卢象升的脸,这张含着风霜的脸上闪着坚毅果敢之色,崇祯相信了,卢象升这人直来直去,他不会骗自己的。
事情原来这么严峻……877好书网
卢象升并不顾忌崇祯的神色,话象决口的黄河水,只管滔滔不绝地说下去,“陛下,臣一向以为,清兵才是心腹大患,他们在关外屯积四十余万兵马,并且八旗士兵骁勇善战,剽悍勇猛,他们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蓄意鲸吞,如今侵入北京周边的只不过是小股部队,尚且难以抵敌,日后必有大忧,依臣愚见,当立刻召集重兵,迎头痛击,方能确保大明江山。切不可听信小人馋言,妄作议和之议,那样只会助长敌人气焰,贻害误国。”
说到后来卢象升语气激愤,情绪激昂。
崇祯问道:“依你看,与清兵作战,胜率几何”
卢象升坚定地回答:“有完全的胜利把握。”
“哦”
崇祯精神一振。说实在话,跟这样虎虎有生气的将领对话,是让人长底气的,崇祯听惯了象曹化淳那样“小猫咪”似的阿谀奉承之语,虽然面对卢象升的直筒子脾气有些不习惯,但是觉得身上有劲。
尤其是现在内忧外患之际,正需要这样的人。
对于卢象升近似“粗鲁”的表现,崇祯并没生气,反而挺赞赏,尤其是“有完全胜利把握”这样的话,正是目前所急需的。
“卢卿,你说说,把握何在”
“回陛下,臣部山西兵马两万,随时候命,与清兵决战,此外巴中秦良玉部,已经北上勤王,她的白杆兵英勇善战,顽强为天下先,如果再给臣粮草饷械之保证,击败清兵完全没有问题。”
崇祯点了点头。
不错,秦良玉,卢象升,这是两个对清兵作战最坚决的将领,而且这两人确实都是战场上的骁将。
“卢卿,很好,朕就把击退清兵的事,交给你。”
卢象升立刻跪倒叩头,“谢陛下,臣绝计不辱使命,不灭胡虏,誓不生还。”
邦,一个头磕在地上,斩钉截铁。
……
卢象升身为山西、宣、大总督,手下兵马并不多,满打满算不足两万,由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统领,这些就是他的全部嫡系。
从皇宫出来后,卢象升立刻把这三路兵马全部调到北京东郊,做抵抗清兵的准备。
过了两天,皇帝宣诏,赐卢象升白银三万两,充作军饷,特意说明:其中的一万两是给卢象升个人的。
说实话,现在这种局势下,崇祯皇帝能拿出三万两银子,可真是咬了牙发了狠,国库里闹银荒已经好长时间了,天下饥荒,收不上钱粮,每一处剿匪用兵都急需要钱……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崇祯比曹化淳还穷。
三万两银子,崇祯是吐着血干呢。
卢象升自然明白这一点,他感激涕零,当即召集全军人马,在校军场集合,接旨宣读,公布朝廷赏赐。
“弟兄们——”
卢象升接完圣旨,宣读已毕,站在操演台上大声喝道:“皇恩浩荡,我辈当以死报国,誓与清兵不共戴天,驱逐顽虏,陛下赏我的一万两银子,卢某留下一两,以示铭记君恩,其余九千九百九十九两,全部充作军用。”
校场上欢声雷动。
旌旗飘扬,近两万将士高声呼号,一片豪迈之气。
说实话,部队的士气靠什么鼓舞忠君爱国情怀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银子了,你不发饷,让兵们空着肚子去打仗,那谁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明末枭雄录第151章 抗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枭雄录 ”查找最新章节!
过了一天,崇祯皇帝又下旨,封卢象升为“天下勤王总督”,统领各路京城周围人马,组织抗清。并且还御赐尚方宝剑,准予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一时间,卢象升的职位噌噌地窜升,成为各路武将中最灸手可热的一个,风头大有盖过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架势。
对卢象升来说,自然是感激涕零,更加热血沸腾,发誓要以身报国,誓死为保卫北京而豁出一腔性命。连夜召集部下开会,把那把御赐的尚方宝剑挂在墙上。
宝剑朱漆描金剑鞘上垂着一条金色流苏,这是皇家御制标志。
卢象升神情激动,对部下慷慨陈辞:
“各位同仁,陛下封赏,绝非象升个人之功,这是国家对我部的殷殷期盼,我等为大明臣民,国有危难,赴命救亡,乃军人职守,象升有言在先,与清兵一战,凡我部官兵,必须拿出决死精神,尚方宝剑在此,谁若贪生怕死,擅自后退逃跑,定斩不饶。我卢象升若是后退一步,人人皆可斩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