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做食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救火匠
黄阿姨为难的看了林杨一眼,似乎还犹豫,“也没啥,就是看你一个人忙的过来吗,对啦,老曾跟老林正做家具呢!”
“啥家具!”,林杨有些没跟上。
黄阿姨细说下,林杨才明白,曾教授很眼馋林杨家的两张藤条躺椅,可眼下市面上卖的没有古朴气息。
子秀三伯说,我会做啊,藤条现成的就有,你喜欢,我给你做一把就是。
曾教授大喜,也不去胡同吹牛逼了,拉着林子秀挑灯夜战。
林杨跟着黄阿姨来到子秀三伯家,两个老头正热火朝天。
林杨是不会木工活,他就知道藤条可不是简单东西,多产自东南亚,滨城的气候应该不适宜那玩意儿生长。
他蹲下拿起一根来仔细查看,不对啊,跟他认知的玛瑙藤不像啊。
林杨迷惑的看向子秀三伯,老实人啊,不该做这坑人的勾当,他过来看,就担心这个。
这种事做多了败人品,坏名声,以后前苏村臭遍了大街。
他正琢磨怎么开口,就听三伯跟曾老头说,“别瞧着这个藤不起眼,也不值钱,其实最禁用,现在会摆弄的人不多了喽。”
林杨心中一松,顺嘴问,“三伯,这是咱这儿的啊,我咋没见过呢”
三伯得意一笑,“你有什么见识,别说你,就是你爸也未必知道,就咱老总台有。”
林子秀说的老总台,是位于湖中的一大块高地,不知道多少年前,整个林家都是住在那里的,后来陆陆续续迁到前苏村,那里也就荒废了。
林杨记的有路可以过去,不是很好走,他曾经跟别人去掏过鸟蛋。
林子秀接着说,
第三十七章,顺心的事儿
滨城师大那里,关于毕业聚会的事情也有了最后决定,张涛并没有从林扬那里获得降价承诺。
也有人提议是不是换个地方,却同样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哪儿合适一切美好都在想象里,既要好,还少花钱,好事不常有。
最后还是唐梓琪来了倔劲儿,直接说,‘谁愿意谁就来,不想来的就拉倒,就这样了。’
事实上,好多人和许多事就得这办,否则就是没完没了的扯皮。
报名的学生有三十二个,加上邀请的老师,总共是四十个人,几位老师知道了细节后,同意了学生们的要求,也住一晚,也就是说四十个人都住下,十四个女的,二十六个男士。
林扬接到电话后,当初的热情也没多少了,他坚持让对方来交订金。
人与人也许该有信任,不过林扬觉得这些学生实在不怎么靠谱儿,万一自己准备了那么多东西,结果人家又变了主意,那算谁的
听张涛说林扬要订金,有几个暴脾气的气愤不已,纷纷声讨林扬的不道德,只有唐梓琪还算讲理,“订金很正常的啊!”
且不提这帮还没走出象牙塔的菜鸟儿如何,林扬这边儿开始跟自己老姐商量起照的事儿。
换昨天以前,老姐定要啐林扬满脸霞飞,可如今她知道了,自己弟弟一顿饭就是一万,她也吃过林扬做的肘子,信心是有的。
不过她还是否决了林扬要起个公司执照的想法,“你以为公司执照想起就能起赶紧回去照照镜子,你回头儿把给我,先办个体户的照吧。”
林扬其实没什么感觉,两种都一样,他只是没想到个体户那一层,自己这种情况可不就是一个体户。
他问个体户怎么交税,又让亲姐给教育了,“你见过几个个体户交税的”
老姐是懂行的,个体户极少有交税的,为啥因为国家有政策,月营业额在三万以下的免税,只交些工商固定费用,没几毛钱。
林扬不放心的问,“我怕是要超三万的。”
老姐呛声说,“那等你超了再说,我说你怎么死脑筋呢。”
心里不大认同,不过他也是有眼色的,跟老姐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林杨收到了订金,500块,多少在其次,有个约束,图省事儿,免的恶心,坏了心情!
张涛转完帐后打电话商定时间,周六上午到,周日吃过早饭回。
嘿,真是遂心!
曾教授老两口周五离开,周六学生们到,两不耽误,虽说累了点,架不住自己愿意。
其他细节除了还要林杨落实一下才可以决定,收了人家钱,就不能瞎兑付了,得正经做准备了。
……
前苏村里被一则消息炸了锅!有游客要来了,还是好几十个!
消息哪里来的
肯定是林杨,思前想后,他觉得眼下还不是膨胀的时候,自己不能无聊到给自己弄个仇人逗着玩。
他只要撇开庆本自己单干,后果就不用考虑了,以后指定要面对那家伙,自己老爹恐怕也不会支持自己那么做。
还是那句话,不能吃独食,尤其是胳膊腿不够粗,胃口没那么大的时候。
仰望苍穹,林杨看星辰大海,心胸是该宽广的,那点小利不该争。
要让村里老少爷们最后信自己,实打实的好处最管用。
吃饭的地方改在村里那个接待酒店,四十人,林杨家里的地方小了。
林杨跟庆本商量过了,主厨是他做,村里合作社出帮手,原材料也是林杨说了算,住宿和早餐归庆本安排。
钱怎么分呢合作社拿180,林杨220,但材料钱由林杨出,很公道。
恐怕林庆本也是没办法,好不容易有缓解压力的好事,他不敢过分,惹了林杨,他更难受。
林庆本经过此事,对林杨也刮目相看了,比他认为很不一样。
~~~~~~
小黑狗经过屡次教育,没有悔改的意思,奶喝完,照样追着林杨要吃要喝的。
气得林杨不顾斯文指着小狗大骂,“你看你庸俗的样子!”
正好赶上黄
40. 第三十八章,大馅儿包子
海货是个笼统说法,比海鲜更宽广,这类小贩灵活,什么好卖弄什么,并不固定。
这样做呢风险小,却很难做大,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也难说对错。
林杨过去扒头一瞅,嘿,心动了,是毛蚶,学名也叫麻蛤,看上去挺肥实,就问,“怎么卖的”
“十块钱三斤,就这些了,您包圆了,我给你算便宜点。”
林杨盘算了下,也行,不过他又蹲下上手挑起几个仔细查看,没问题,“行,给我秤了吧。”
还有十一斤,小贩还挺大方,估计也是看林杨痛快,直接算三十块。
提着毛蚶,林杨跟黄阿姨又买了韭菜和五花肉,走回去的路上,黄阿姨问他,“你打算煮着吃”
林杨笑着说,“您肯定是没吃过,用毛蚶做馅儿,甭提多好吃了!”
论做饭本事,黄老太太就服林杨,她已经开始期待了。
快到家门口时,黄阿姨突然嘴不利索的说,“小林啊,阿姨就那么一问,你别多想,昨天那顿饭你收了多少钱呐不方便就当我没问。”
林杨略微琢磨了下,老太太想起自家事儿了,故作大方的说,“没什么不能说的,我姐夫的朋友,也不好多要,就收了一万。”
“啊”,黄老太太愣住,脚下不免一顿,她绝对没有猜到是这么个消息,说被震撼了挺合适。
昨天晚上,她寻思了半天,给她儿媳妇打电话问了问,知道是一万后,很吃惊,心中难免多想。
林杨早就在观察,也跟着停了下来,“您这是……”
“哦,没事,咱赶紧回去,我还要跟你学一手。”
和面这事要提前做,林杨用的面是村里人自己磨的,好处是放心,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剂,不好的就是不够有劲,得使劲的揉面,是把子力气活,也就是现在,林杨不在话下,以前他可没这个能耐。
毛蚶不能用熟的进馅儿,怎么撬开是个技术活儿。
黄阿姨看着林杨抄起一把刀,用刀背插进毛蚶连接处,那里有两个凸起,略使劲儿,咔啦一声,等于是从毛蚶背后撬开,直接取肉。
“哎哟,还真是跟小林长本事!”,黄阿姨试过后,不禁开心起来,“你忙别的,这个我来。”
林杨笑着嘱咐,“你可小心,别剌了手。”
“看你说的,我都这岁数了,还能跟小孩子似的”
“得嘞,听您的。”
林杨还要准备别的,比如鱼汤。
那条鲫鱼再不收拾就要归扔了,即使现在做,也有些晚了,所以,林杨决定挽救那条大鲫鱼,怎么也是曾老头亲自钓上来的,吃的不是鱼,是成就!
拾掇鱼,宰,刮鳞,清洗,林杨做起来毫不费力。
今天他做鱼汤的重点是羊肉,准确部位是羊肋排的肉。
鱼用油煎过,加水熬煮,另起锅让大块羊肉焯水,去除血水,然后把肉加入鱼锅一起熬,此刻加上几片生姜,白胡椒,黄酒,少许盐,再有就是时间。
黄阿姨都看在眼里,不由的想,这还能叫鱼汤吗林杨的菜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
不光如此,她又看到林杨再起锅开始煮五花肉,锅里除了姜片,黄酒,还打了个葱结扔里。
忙活完,林杨顾不上额头上的汗水,又开始摘韭菜,麻利的让人觉得疯狂,若胖子在,没准儿就喊一嗓子,‘葵花点穴手!’
那叫一个真快。
五花肉煮了一会儿,林扬捞出来用凉水冲洗,直接切小块儿,韭菜也切碎,加上毛蚶肉,这就齐活儿了,除了盐、香油什么的调料,必然少不了鲍汁。
黄阿姨好奇的看着那瓶鲍汁,问,“这什么牌子的,怎么没见过呀”
林扬早有准备,举起来让黄阿姨仔细看,“这可是我自己熬的,没处买去。”
吹牛逼不脸红的人都是那种人!
揪剂子,擀皮,包,黄阿姨手脚也不慢,加上林扬的快手,很快就包好了,自己吃的包子可不
41. 第三十九章,幺幺‘无妻’
林杨以为赵刚有什么事情,结果这货就是为了吃一顿而来。
“你可真够可以的。”,林杨懒得跟这样的人较真儿,说起来还是自己的饭真拿人!
小狗吃饱了,诺大一包子,它也有些受不了,扭动着胖乎乎的身躯不停的走动。
赵刚看了几眼,忍不住说,“你家这狗邪性啊,总在树荫下走,有点太阳它都不去。”
“你这不是废话!合着我就该养一傻狗”
“对啦,你给它起名字了没”
林杨还真没顾得上,村里养狗随性,尤其是这号土狗,少有还给弄个什么洋气名字的,根本就不怎么过问,只要还叫唤的时候别哑巴就行。
“没有,有必要么”
赵刚做起来,满脸堆笑的说,“必须的,我都替你想好了,老好听啦!”
这孙子没好心,林杨扫了他一眼,“该忙就忙去吧,我得眯一会。”
“别介啊,我起早贪黑想了个好名字呢。”
得,说吧,林杨听着了。
“幺幺,怎样”
林杨无力的挥了下手,没明白,啥破玩意儿。
“遥遥无‘妻’啊!幺幺和遥遥同音~~~~哈哈!笑死我了,它就是个单身狗。”
瞅着胖子乐的不行了,林杨都替他着急,这货吃什么不干净东西了啦
真无聊!
赵刚这货也是闲的,满嘴跑火车,逮什么就说什么,一点谱儿都没有,林杨都怀疑中午他喝的不是鱼汤,是纯酒精。
赶跑了那没溜儿的胖子,林杨清静了下来,小黑狗歪歪扭扭的走到树根底下,舒服的爬下。
“幺幺这个名儿也行吧”
……
林子秀家的院子里可没有林杨家凉快,他家离着湖边远了些,还隔着一片树林,重要的是平顶。
没有空调,屋里就如同蒸笼一样。
老曾叹口气轻声说,“这跟小林家没法比呀。”
黄阿姨瞪了他一眼,没言语,意思是差不多行啦,这么好的条件还想怎么的
按理说是,吹着空调了,还有啥可抱怨的
只有懂生活的才明白,自然的,很多时候都比人造的要适合人类,特别是老年人,身体不好的由甚。
“对啦,我给你拿药去,差点忘了。”,黄阿姨猛的想起个事儿来,每天督促老伴儿吃药是她最严肃的任务,从不敢疏忽。
今天竟然差点忘了,黄老太太心里那个后怕。
曾教授倒没说什么,接过药,就着杯子里的凉白开喝了,随口一说,“我觉得这药吃不吃没什么用,你看我现在像有病的”
老头这话说得黄老太愣了愣。
还真是的,老头子冒虚汗,身上没力气的症状可不怎么明显啊。
要说是吃药效果好,那这药吃了可是有日子了。
还有就是黄老太太自己也觉着身体壮了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