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隐龙惊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离开京城的李沐,非但没有远离长安正治中心的失落,反而觉得浑身有说不清的轻松。

    这是一种脱离樊笼的自在,也是远离李世民阴影压迫的轻松感觉。

    看着一路的风景,李沐大有“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的豪迈。

    可等到过了长江之后,李沐的心情渐渐沉重起来。

    沿途见到的百姓十有面黄饥瘦、衣衫褴褛。

    更有甚者,竟在官道插标卖首,令人不胜唏嘘。

    有时,百里之间,看不到一处村落。

    这可是官道周边啊,如果是偏远处,更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李沐突然发觉,自己在国子监门口随口忽悠学子的人口、土地一说,简直就是个笑话。

    这样空旷的天下,何愁没有土地

    真正富饶的除了京城,也就长安周边四辅州了。

    另外曾经待了十年的凉州也算不错。

    可让李沐不明白的是,为何李世民会同意自己的观点,他的表情和说词并不象是做假啊。

    况且,李世民没有必要做假给自己看。

    因李婉顺三姐妹、秦心等女眷随行,南下的速度并不快。

    每天天色将黑,都会在官驿打尖,次日一早再出发。

    晚上时,李沐问魏征:“魏公可有看到沿途百姓的惨象”

    魏征回答道:“看到了。”

    “这就是朝堂之上,肉食者们口中所言的国泰民安”

    魏征看了一眼李沐,“殿下不也是这么说的吗”

    李沐虽然汗颜,可心中不甘道:“我不是听你们说国泰民安,才说的吗”

    “殿下口中的大臣们,也与殿下一样,人云亦云罢了,所以怪不得他们。”

    “皇上了解这样的情况吗”

    “可能了解,也可能不了解。”

    “此话何意”

    “了解是说,皇上可以从各地奏折中了解一些。不了解是说,各地奏折很有可能报喜不报忧。殿下知道,每三年的官员考评,关乎官员的升迁,谁会去主动捅自己的褛子呢”

    李沐失望地摇摇头道:“很难想像,出了近畿四辅州,百姓会是这么一副景象,怪不得大臣们不肯外放,亲王、郡王不肯就藩。”

    “这也难怪。”魏征平静地说道,“隋末大乱,大唐立国之初,天下仅余二百万户,经二十余年休养生息,如今已有三百多万户,算是不错了。”

    “不错个屁。”李沐爆了句粗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皇帝和朝中大臣只看到了眼皮子底下的区区数州,一切国策竟都是拍拍脑袋制订出来的。”

    “殿下慎言,不可失了嗣王的礼仪。”

    魏征关注的竟是自己爆粗口,这让李沐有些火气。

    “屁个礼仪,这哪是贞观盛世任何朝代,只要不打仗,人口都会增长,这与盛世有何关系魏公路上所见之百姓,恐怕乱世也不过如此贫苦吧”

    魏征叹道:“殿下不必如此激动,这不正合殿下心意吗”

    李沐怒道:“这话从何说起为何百姓贫苦会合我的心意”

    魏征幽幽说道:“殿下若要成就大业,有这样的天下岂不更容易如果真是盛世,还有谁会追随殿下”

    李沐目瞪口呆地看着魏征,这还是历史中的诤臣魏玄成吗整个就是个堪比三国贾诩的奸人。

    魏征淡淡地说道,“如果殿下在江南开拓出一片不一样的天地,南北比照,天下人心作何选择,不是很明显吗”

    李沐长吁一口气,魏征说得在理。

    可总觉得听着别扭。

    “这一路各州景况都如此,杭州恐怕好不到哪去。”

    “殿下错了。”

     




第三百八十二章 衙门八字开
    这时,一个身穿五品官服、留着一撮山羊胡子的壮年官员上前来,向李沐施礼道:“下官杭州府别驾黄晟拜见都督、拜见魏刺史。”

    虽说未曾谋面,但李沐的王服和魏征的国公服说明了一切。

    李沐点头道:“那就烦请黄别驾替孤引见诸位同僚吧。”

    黄晟一一为李沐引见了杭州府长史沈、司马郭义,加上黄晟自己,这便是杭州府衙三大僚属了。

    不过,这不是李沐的僚属,而是刺史魏征的僚属。

    黄晟特意为李沐引见了越州刺史宁纯。

    这是个年过半百的老者,面目清瘦但双目有神。

    整个人看起来很干练,在李沐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之后,黄晟又介绍杭州府辖下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县令,余者便不再一一介绍了。

    这八人中,李沐唯独对钱塘县令张仁愿印象深刻,不仅仅是钱塘县是州府所在地的关系,而是李沐发现钱塘县令张仁愿的眼神中带着一抹焦虑。

    一阵寒喧之后。

    两州官员纷纷邀请李沐赴宴洗尘,说是早已备下了接风宴。

    李沐笑道:“感谢诸位同僚不畏酷暑前来迎接本王,不过这洗尘宴请就免了吧。到时等本王行署建好,本王再宴请诸位同僚吧。”

    说完对黄晟道:“烦黄别驾前面带路,魏公年长,旅途劳顿,先去府衙安置。”

    官员们连声称赞李沐礼贤下士。

    一行数百人向州府衙门行去。

    可越走李沐心中越奇怪,道路两旁的百姓个个挑着木桶,往返道路两侧。

    人流之甚,如同两条长蛇一般。

    “停。”李沐大声喊道。

    官员们诧异地看着李沐,不知道发生何事。

    李沐跳下马,在路边拦住一个挑担的百姓询问道:“你们挑着木桶去做什么”

    那百姓惶恐不安答道:“回官爷话,草民是去挑水。”

    说完一溜烟地跑了。

    挑水李沐心中奇怪,难道钱塘无水吗

    “谁来与孤解释一下,百姓所为何事”李沐大喝道。

    这时钱塘县令张仁愿急步上前道:“禀都督,杭州府今年有旱情,已半月有余,尤其以钱塘县为最。若不设法,不仅百姓无人饮用,地里庄稼也会欠收。”

    李沐皱眉道:“那为何不上报朝廷”

    张仁愿低头不语。

    李沐正要斥责,这时魏征上前来,拉了拉李沐衣袖。

    魏征低声道:“上报灾情,本是州府的权限,但上报灾情,考评必差。如今杭州府刺史调任,僚属岂会有上报之心。”

    李沐明白了,这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刺史不在,僚属自然不会抢这个黑锅背。

    而眼前这个钱塘县令,他的权限是上报州府,真要追责于张仁愿,那就有点苛责了。

    李沐扫了一眼州府的别驾、长史、司马三人,后者皆低头赫然。

    这不是追责的时候,李沐也不想一来就与地方官搞僵了关系。

    于是向张仁愿问道:“灾情严重到何种程度”

    张仁愿:“钱塘县由于海水倒灌,打井所取的地下水都是咸水,无法饮用。不用说地里的庄稼缺水干枯,连百姓日常的生活用水都十分缺乏。百姓们只能挑着水桶前往数十里外的吴山取涧水饮用。可天气炎热,一来一回,除去途中喝的,挑回家的也就只有一半了。”

    李沐转头对魏征道:“看来孤要鸠占雀巢,征用魏公的府衙一用了。”

    魏征道:“殿下请便。”

    ……。

    &nbs



第三百八十三章 江南大旱
    整个衙门只有正门可以出入,这是为了防止内外勾结,营私舞弊。

    朝廷有律,凡私开小门者,皆属违法。

    这也是后世“开后门”说法的起源。

    再往里走就是正堂,整座府衙的核心之所。

    李沐进了正堂,也不谦让,坐在了正堂的主位上。

    有衙役在李沐左边安放了一个凳子,魏征便在那落座。

    所有官吏默默地按品阶陆续落座。

    这便是李沐新官到任的第一次全员会议。

    虽说有些越权了,因为杭州刺史是魏征。

    可魏征还有一个职位是都督府长史,二人心里都明白,杭州已经成了李沐的禁脔。

    所以,刺史都没意见,下边的僚属哪会这么不识趣

    “今日临时聚集诸位商议干旱一事。”李沐直言道,“孤听闻钱塘有西湖,莫非也干涸了吗”

    此言一出,官员们都交头接耳起来。

    别驾黄晟起身道:“禀殿下,钱塘没有西湖,只有东湖,也就是钱塘湖。”

    李沐一愣,随即会意到此时确实没有西湖,州府所在地钱塘在湖的西面,自然叫东湖了。

    而此时不叫东湖,而叫钱塘湖。

    “对,对,孤记错了,是叫钱塘湖。”

    黄晟道:“钱塘湖有人,可距城有二十余里,眼下因干旱水位降低,河岸至取水处有一里的泥沼,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其中,故百姓宁可多跑十里地,去吴山脚下取水,也不敢取钱塘湖水。”

    李沐道:“那就不能征集百姓,将钱塘湖之水引入城中吗”

    “殿下有所不知,杭州府八县,在籍人口才二十多万,钱塘县算是人口最多的,也才万户,五万余人。引钱塘湖水说易行难,没有上万劳役花一两月的时间,根本无法办到。”

    李沐皱眉道:“就不能从各县征集吗”

    “如果从各县征集民夫,地里的庄稼怎么办,一两月的时间,可能令百姓颗粒无收。”

    “难道任由干旱施虐,就不会令百姓颗粒无收吗”

    黄晟无言以答,沉默着坐下。

    钱塘县令张仁愿起身道:“禀殿下,下官以为别驾所言在理。杭州府人口稀少,任由干旱施虐,固然会造成欠收,但至少不会绝收。可如果征发民夫,势必会造成颗粒无收。半个月以来,钱塘粮价飞涨,短短十天,米价已经从一文一斤涨到了二文一斤,上涨势头还在继续。如果再征发民夫,恐怕还得再翻一番,到时就真可能大乱了。”

    李沐听了有所意动,可心里还是震惊的,长安粮价一文钱两斤,杭州没涨前就是一文一斤,两地的价格居然相差一倍。

    果然是长安城适宜居啊。

    可李沐来此的目的与别的官员不一样,他的打算是营造一个根据地。

    而不是象别的地方官打一枪换个地方,混完三年就走人。

    今年的干旱得过且过,那明年呢,下一次干旱呢

    而且李沐的打算是要让杭州成为一个聚集百万人之众的大城市,那么基础设施的建造就势在必行。

    李沐道:“孤意已决,州府下通告于各县,即日起修渠引水,每户出一壮丁。”

    黄晟、沈、郭义等七八人站起来劝阻道:“殿下不可。”

    黄晟道:“每户征发一壮丁,如此,地中作物便会荒芜,全靠此过活,百姓白白干一两个月的徭役,地里又颗粒无收,势必引起大乱,殿下三思啊。”

    李沐奇怪道:“孤说过让百姓白干活吗在通告上注明,每人每天付给五文工钱,当日付给。”

    这话一出,府衙的官都坐不住了。

    黄晟首先道:“殿下,征发一万民夫,一天就是五十贯,钱从何来”

    李沐扫了一眼众官员道:“府衙没钱吗”

    黄晟叹道:“州府衙门库中仅余三百八十贯,这还是府衙中各位同僚的俸禄钱。”

    李沐一怔,我去,这还是杭州吗

    &nb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把火
    宁纯道:“下官阅人甚多,却从未见过象殿下这般率性行事的,不过由此可见,殿下是真的心中装着百姓,下官佩服。”

    李沐笑道:“孤初涉地方事务,可能有些标新立异,但孤为民之心,正如宁刺史所言。宁刺史今日慷慨相助之情,孤记下了。”

    宁纯道:“越州与杭州互为依屏、唇齿相依。越州虽然也有干旱,但湖泊众多,倒也不至于如钱塘严重。区区三十万斤粮食不当殿下赞誉。下官这就回州府筹措粮食。”

    “那就有劳宁刺史了。”

    宁纯向李沐躬身一礼,出衙门而去。

    这样一来,三十万斤军粮支撑十天,越州府的三十万斤正好接上,可以支撑二十天了。

    李沐对长史沈、司马郭义道:“孤有事要烦劳二位。”

    沈、郭义起身拱手道:“殿下吩咐。”

    “沈长史带府衙胥吏,前往各县乡绅处筹粮,告诉乡绅,这是孤向他们借的,有借有还。”
1...126127128129130...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