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龙惊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诸位想必都看到了,今日孤与你们所有的对话都记录在案。经过整理之后,都会以行文方式布告天下。最后
第七百五十九章 圆桌会议(三)
众所周知,最大的世家豪族,一旦出现分家的趋势,就意味着衰弱。
民众不可怕,可怕的是抱成一团的民众。
这就象后世,一百家小公司的话语权,根本无法与一家抱成团的集团公司相提并论,哪怕一百家公司的合计资产高过这家集团公司。
这是铁律。
“咣……。”一声锣响,场面迅速安静下来。
“诸位稍安勿躁,本王令出法随,人人有份,少不了谁的。今日之事,孤还有些话要交待,望诸位听清楚了,记清楚了。”
场面一片寂静。
“孤建议你们,效仿皇家银行,组成一个财团,筹措资金,以财团的名义向孤申报认购土地的数量,如此既方便了你们,也方便了本王,无须一家家地分隔土地。再有,你们也可效仿皇家银行,采取联席会议制度,选取占股最多的前二十人,做为执行人,过六成就可提交动议,过五成可以否决方案。当然,这只是本王的建议,要不要照办,全在你们自己。”
“你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举动,孤都不干涉,另外,唐军会给予你们绝对的支持。孤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得引发民乱,谁家引发民乱,谁家削爵没收田地。但你们投入的本钱,待没收田地拍卖之后,孤会发还。”
“敢问殿下,能组织民团吗”
“可以。你们可以参照各自爵位,建立三百至八百不等的民团,但不可带甲、佩弩。”
“若原住民反抗,可否杀之”
“可。杀一人或致残一人,向官府交纳五十贯罚金。”
“殿下,大唐直道只到辽东城,朝廷可否继续向南修建至百济直道”
“可以。早则三年,迟则五载,直道必会南北贯通。”
“敢问殿下,原住民的土地,如何处置”
“有主之地,不得抢夺,违者按一亩十贯处以罚金。”
“敢问殿下,我等在此地获得之财富,可否带回大唐或者说,可否由皇家银行转回大唐”
这个问题引得许多人的倾听。
落叶归根,故土难离。
赚取再多的财富,难以带回大唐,这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虚的。
李沐道:“诸位放心,待孤回京之后,便会在律法中增加一条,大唐子民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你们的身后有唐军,唐军会保障诸位财产的安全。”
李沐的这个表态,让场内上百个老头齐声欢呼。
自古以来,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今日,李沐以摄政王的名义确定了个人财产的地位,岂能不让这些世家豪族雀跃
这其中也有人一直冷静。
太原王昌涣突然起身道:“殿下今日所言,皆是与我等有利之言,老朽有一事不明,可否请殿下赐教”
李沐点点头道:“请讲。”
“殿下所举,所图为何”
“天下。”
王昌涣一愣,又瞬间明白了李沐的意思。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老头都是人精,焉能听不明白李沐这“天下”二字的意思
他们都是从国内赶过来的。
朝廷拒不派援兵,救援辽东李勣,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而李沐此时突然提及这二字,心中所图不言自明。
李沐静静地看着这群老头,大唐民间实力最大的家族,有至少七成,就在这里。
他们的支持,可以让李沐节约很多的时间。
准确的说,如果得到他们的支持,李沐基本不用担心,与李世民决裂之后,来自民间的反抗。
第七百六十章 圆桌会议(四)
而这时的世家豪族,已经没有任何怨言了,因为他们此时已经拥有一个共同的、显赫的名字——大唐财团。
与如今的大唐财团相比,之前的世家豪族,那就是天与地、日月与萤光、黄金和狗屎的差别了。
四十二年之后,有数百的学者为大唐皇帝的六十华诞歌功颂德,搜罗丰功伟绩进行吹捧时,探究到此会议,皆是一片阿谀、颂扬之声。
可有一个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言词凿凿地说,他就是当事人,曾经做为角落边上,十几个记录生员中的一个,参与了当时会议的记录工作。
他坚定地认为,陛下在当时提议,建立大唐财团,绝不是什么高瞻远瞩,而是为了化解当时的困局,因为陛下那时缺少治理高句丽的大批文臣,也没有治理这片土地的兴致,之所以召集这次会议,无非是想将包袱甩给大唐各州的世家。
他的言论立时被驳斥声淹没。
“荒谬!”
“诬陷!”
“居心叵测!”
“这是赤果果地诋毁。”
“虽然大唐不以言获罪,但尔此言,必将遗臭万年!”
这学者睁大着无辜的双眼,“狡辩”道:“诸位若不信,我有证据。自武统九年起至今三十三年,陛下没有上过一次朝,长期带着一后四妃六嫔周游于西洋各国,由此可知,陛下天性就不是个勤勉之人,而是懈怠之……哎呦……谁扔得书喂……还扔别……别……。”
四面八方的书、物飞来,直接将此人“活埋”了。
最后数百学者做出总结。至高无上、英明神武的陛下,在十八岁之初,就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想到了创立前无古人的大唐财团,带领着大唐从此走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坦途。
以致敌人听到唐军铁骑时仅是恐惧,可听到大唐财团时,心里却是满满的既爱又恨。
往往,敌人就在这等无比舒坦的畅快中渐渐消亡。
“噗……。”
和尚承认,和尚确实放纵了。
由此可见,就算是八无和尚,也有不免有七情六欲的时候,阿弥陀佛。
……。
辽东圆桌会议之后。
唐军还没有从胜利的陶醉中回过神来。
可战争还在继续。
虽然胜利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但渊盖苏文手中依旧还有一搏之力。
李沐接连收到闻香的密报和苏定方的求援信。
渊盖苏文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上,攻击了新义州。
交战一日后,唐军不敌,苏定方按李沐战前吩咐,向江北撤退。
只是殿后的三千唐军,全军尽没,新义州失守。
幸好之前,苏定方已经对渊盖苏文北上有所察觉,在沿江建造了一些防御工事。
以弓弩和掷弹器压制敌军渡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否则,敌军一旦上岸,那就是灭顶之灾。
李沐迅速做出兵力部署,调驻守建安、安市城的薛万彻、薛礼二部急援大行城。
令木底城刘仁愿率军急返泊汋。
令李勣率本部人马,驻守新城、木底城,准备随时增援鸭绿江战线。
令汉州李师率二万神机卫北上,突击平壤,牵制渊盖苏文大军。
同时向杭州府调集舰船北上,打算以舰载火炮,压制敌军渡江的势头。
这个当时无心的命令,却令这场战争的走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遏制了倭国踏足半岛的势头。
当然,这是后话了。
李沐自己则率神机卫随后出发,至泊汋亲自指挥对高句丽的最后一战。
只是,这个时候李沐还没有意识到这次变故的严重性。
他单纯地以为,渊盖苏文所率二十五万大军,是高句丽最后的力量。
如果仅仅如此,此战只险而不危。
以现在薛万彻、薛礼二部五万大军,刘仁愿二万从马。
苏定方在泊汋、大行两城七、八万军队。
加上自己麾下的近万军队。
总兵力也在十四万人,如果有不测,还可调用李勣在木底城和新城的六万大军。
&nb
第七百六十二章 突破鸭绿江
三路齐进。
三万骑兵如同三根烧红的铁钎子,捅入了高句丽的兵营。
所谓马踏连营,便是如此。
这种局面下,杀死杀伤的人并不多,骑兵挟带着朔风,呼啸而过。
除了几个挡在前面的、正在左近的不开眼的倒霉鬼,一般人都死不了。
可三股洪流的穿插和驱赶,彻底断送了高句丽将士的士气。
他们开始溃逃。
可随之而来,等着他们的是唐军步兵。
步兵可就没有骑兵那么快速了,他们可以随意地挥刀收割生命。
而他们在战前得到的命令,就是尽可能地杀死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他们甚至连俘虏都不想要。
岸边的高句丽前锋迅速崩溃。
死伤者的鲜血慢慢融化了底下的冰层,然后又冰冻起来,在岸边形成一洼洼鲜红的小坑。
而此时,身在离岸十里的后营,渊盖苏文才刚刚披挂完毕。
他身边是他的嫡系,八万中军精锐。
渊盖苏文有着多年的经验,听到杂乱的呼号声,他就知道必定是敌军进攻了。
他并不慌乱,对岸唐军兵力只有己方的一半。
而部署在岸边的是刚征的新兵,做为炮灰,发生崩溃并不意外。
这也是渊盖苏文消耗敌军体力和箭矢的一种手段。
渊盖苏文随即下令,率八万中军,向北发起了反冲锋。
上天是公平的,没有特别地眷顾谁。
渊盖苏文的八万中军,其中四万骑兵,强硬地挡住了神机卫三万骑兵的冲锋。
两军陷入了胶着战。
而撒腿向南狂奔的高句丽溃兵渐渐慢下脚步。
开始在将领的号令下聚集起来,重新向北压回去。
唐军步兵也开始进入肉搏战了。
李沐和苏定方都没有预料到战况会演变成这样。
首先他们没有想到南岸之敌会如此不堪一击,其次没有想到渊盖苏文竟然能力挽狂澜,硬生生地将败局扭转。
前后三十里的战场,唐军骑兵、步兵都与敌人胶着在一起。
苏定方的弓弩兵、掷弹兵都用不上了,只能在岸边干着急。
李沐见形势不对,肉搏唐军太吃亏。
神机卫体能的优势无法直观地表现出来。
但敌人数量的优势却能直接体现在战场中。
就象一个强壮的人,被两三个瘦弱的人围攻一般。
由此,李沐做出了一个决定——率一万骑兵绕过胶着的战场,对渊盖苏文的中军,发起突击。
渊盖苏文的八万中军,都是百战之兵。
但硬抗唐军三万骑兵、四万步兵,确实已经到了极限。
关键是唐军中许多不要命的士兵,敢于在近距离投掷手雷。
这种以一命换多命的方式,让高句丽军胆寒。
这不是怕不怕死,而是一种敢于拼命的决绝。
高句丽士兵也不怕死,他们也敢于与唐军同归于尽。
但他们无法阻挡唐军士兵的引爆,因为就算一刀砍中对方或者一箭射中对方,只要没断气,一样可以引爆。
从这一方面来说,人数多的就很吃亏了。
随着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伴随着一股股的浓烟。
往往就有数条生命消失。
这其中,一定是高句丽士兵占多数。
所以,经过半天的迂回,当李沐绕到渊盖苏文中军西侧,开始发起突击时。
&n
第七百六十三章 李义府的“奸计”(一)
“我等遵命。”众将应道。
李沐点头道:“好了,诸位各行其职去吧。苏将军留下。”
“殿下还有何事吩咐”
“苏将军,你一直追随孤,对舰船海战也有所涉猎,这次孤调舰船至白江口,还需一得力之人前往指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