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隐龙惊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无和尚

    说完,一夹马腹,在城门外数万军民的欢呼声中,驰入辽东城。

    “臣李沐参见太子殿下。”

    “孤见过摄政王殿下。”

    李沐和李治都按步就班地向对方行礼、还礼。

    内侍宣读了李世民的旨意,与李道宗所说的并无二样。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李沐,看他接不接旨。

    李沐看着内侍双手捧着的圣旨,慢慢起身,平静地说道:“孤率三军在辽东为国浴血奋战,如今大功告成,却被朝廷流放在外,成了孤魂野鬼。”

    李沐的眼睛里闪动着一抹厉色,“这也就罢了,可孤麾下三军将士,难道也要与孤一样,有家难回,成为辽东一缕孤魂吗”

    “嚓”地一声,原本跪着接旨的将领和辽东城中守军,随着李沐的声音,齐齐站起身来。

    可怜那内侍吓得脸色苍白,嘶声道:“摄政王……殿……殿下,莫非……你要抗旨不成”

    李沐闻听,眼睛扫过去。

    那内侍“扑通”跌坐在地上,牙齿“咯咯”作响。

    李沐探身,一把从他的手中拽过圣旨,单手举起,大喝道:“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诸位将士,你们说孤该不该奉旨。”

    “不该奉旨!”

    “绝不奉旨!”

    &n




第七百六十四章 李义府的“奸计”(二)
    ps :感谢书友“gxw”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刘仁轨皱了皱眉道:“征募二万人确实不难,可听你的意思,是想让这批人与倭军作战吧让倭人打自己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李义府道:“总督此话差矣。这些年来,石见府中劳役从二万多人到如今十几万人,每人一天劳作七、八个时辰,总督可见过有人反抗”

    刘仁轨道:“那倒是未曾听闻。”

    “就是说嘛。倭人比唐人好治理多了,让他们吃饱,他们已经感恩戴德了。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吃了大唐的饭,就该替大唐卖命。这个道理,想必倭人的理解会更深刻。”

    “这……本官还是不太信。万一……万一失败了,如何应对”

    李义府奇怪地看了刘仁轨一眼道:“失败就失败,何须应对就算和平军全军覆没,与我等何干大不了如殿下信中所说,撤至伽耶,想法与殿下会合就是。可总督要想想,万一成功了呢”

    刘仁轨问道:“成功也就是守住石见。你我身为总督、长史,守卫辖地,乃份内之事。”

    “哎……。”李义府喟叹道:“刘总督难道就没想过出海一战”

    刘仁轨闻听,有些惊悚起来:“出海一战你……你是说让和平军出海……拦阻渡海倭军”

    李义府哂然道:“有何不可不管成败如何,死的都是倭人,总督损失得无非是一些军械和钱财,何况军械库中现成就有。数年前的大战,缴获的倭军武器甲具堆满了库房,神机卫将士根本看不上眼,虽然事隔多年,但从中挑捡出三万人的装备,还是不必费周章的。至于钱财,这区区钱财,对于殿下来说,不值一提。”

    刘仁轨有些心动,这些年的相处,这个实诚的将军,愣是被李义府这个“恶人”给带坏了。

    “李长史此言,确实可行,只是尚不知倭军从何处出海。”

    “要知此事并不难。”李义府嘿嘿一笑,“有钱能使鬼推磨,向长门、筑前等国派出眼线即可。倭军向何处集结,就是他们渡海的出发点。”

    刘仁轨有些兴奋地点点头道:“长史大才。若此次真能如长史所愿,本官必定向殿下,为长史表功。”

    李义府拱手道:“谢总督。那就请总督下令征募和平军吧。”

    “好。”

    李义府此时还没有想到,他的这一筹划,为他日后登上大唐相位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鸭绿江南,被神机卫收复的新义州城中。

    高延寿、高惠真总算是立下了大功。

    没有在新城外劝降联军,二人一直忧心忡忡。

    此次鸭绿江畔的大战,十余万溃兵成了他们的表现亮点。

    他们二人自带高氏王族的光环。

    对于劝降溃兵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这么七八天下来,这些溃兵还真被高延寿兄弟忽悠了。

    一个个拍着胸脯声称要打过萨江去,解救高藏王。

    俘心可用啊。李沐感叹着。

    将这十余万俘虏扒拉出六万人,连训练也没有,直接发还武器。

    重组了一支军队,李沐还替他们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归义军。

    之后,李沐下达了南下总攻的命令。

    十二万唐军、六万归义军兵锋直指萨江。

    此次高句丽国内,已经没有军队可以抵抗唐军南下了。

    五天之后,大军渡过萨江,前面就是高句丽京城——平壤。

    在离平壤百里之外,李沐下令停止了前进。

    不是李沐要故意拖延,而是,他需要给渊盖苏文时间,让他们君臣相残的时间。

    高藏王年青,他如果继续活着,势必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或拥立或借其名,日后这片土地上麻烦之事将不断。

    很快就要统治这片土地,不管高氏王族英明与否,也不管高氏王族受不受百姓拥戴。

    这种脏事,有人代劳,李沐自然不想去粘。

    此时



第七百六十六章 想做刘禅
    李治抬手打断房玄龄,道:“父皇如今春秋鼎盛,李沐便已位居摄政王之显,若父皇……有不忍言的那一天,孤如何应对一个权势熏天、战功彪炳的摄政王,就算孤能容忍,李沐怕也不甘心居孤之下吧”

    “太师,孤这些日子在想,蜀汉后主那句此间乐,不思蜀,竟甚合孤日后的处境,深感后主刘禅的大智慧啊。”

    房玄龄听得是满头冷汗,他张着嘴竟不知道怎么合上。

    “逆子……!”突然一声怒喝声传来。

    接着就是一声“扑通。”

    “陛下……。”混乱声吵杂一片。

    “快传御医……。”

    一阵子的慌乱,鸡飞狗跳。

    千秋殿外,李治垂头丧气地跪在殿前阶下。

    殿内,房玄龄握着李世民的手。

    李世民幽幽一叹,“玄龄啊,朕去东宫,本是为了……,袁仁国,辽东战报呢”

    袁仁国赶紧将战报双手呈上。

    “玄龄先看看战报,大捷啊,前所未有的大捷啊,前朝三次朕两次北征,却让此子拔了头筹,大势已去,其羽翼已成,该如何应对”

    房玄龄打开战报折子,看了之后,手抖得厉害。

    天啊,他真做到了,在朝廷没有派出援军的劣势下,依旧做到了。

    占领平壤,高藏王身死,这意味着高句丽已经覆没。

    灭国之功,灭国之功啊。

    两代君王,欲求不得的梦想啊。

    许久,房玄龄合上折子,长叹道:“天意,天意如此。陛下问臣如何应对,如今只有两条路可走。只是……臣不敢讲。”

    李世民冲袁仁国道:“所有人都退下,朕与太师有要事相商,无朕旨意,任何人不得靠近此殿。”

    袁仁国应道:“奴遵旨。只是太子殿下已经在外面跪了快一个时辰了,可否……”

    “让他跪着吧,不争气的东西。”李世民冷冷说道。

    “奴遵旨。”袁仁国带着所有内侍、宫女、御医躬身而退。

    “玄龄,现在此殿仅你我君臣二人,有什么想说的,尽可畅所欲言。”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道:“李沐立下如此滔天大功,与陛下以往之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挟新胜之威势,率大军南下返京,恐怕不妙啊。”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见到战报,也是感觉不妙,这才来找玄龄商议,不想,竟听到那逆子的一番悖论……,朕真想朕的青雀儿啊,就算是承乾,也强过这逆子。”

    房玄龄赶紧劝道:“陛下万不可动气,之前昏厥,便是气火上攻之故,若陛下龙体有恙,不但与事无补,更将太子置于险境。”

    李世民闻听长长吸了口气,“玄龄金玉良言,朕记下了,朕得好好活着,至少也得等为那逆……稚奴安顿好了。玄龄,快与朕说说你的应对之策,大胆说便是,朕绝不怪罪于你。”

    房玄龄听了,幽幽道:“臣的应对之策,就是废太子,立李沐为皇太侄。”

    李世民闻听,张大了嘴巴,从惊愕到震惊到愤怒。

    “房乔,你好大的胆子,你敢为李沐说项,废太子你何不来废了朕这个皇帝”

    李世民瞪大了眼珠子,用力拍打着榻边,嘶吼着。

    房玄龄缓缓跪下,拜伏在地,“陛下息怒,且听臣把话说完。”

    看着房玄龄跪拜,李世民长吸了一口气,停止了拍打榻边,“讲吧,朕倒是想听听,你能如何口灿莲花的。”

    房玄龄道:“李沐携大胜之威,率军南下,必不可挡。罚不能罚,赏无可赏,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山不可容二虎,若李沐回京,与陛下必定会有生死一搏。”

    &



第七百六十七章 李治不傻
    ps :感谢书友“盒马小唐”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那依你之见,该派谁前往辽东传旨”

    “这……这人选确实不好选,身份低了不妥……。”房玄龄一时还真想不出现在的朝堂上还有谁能与李沐身份相配,他一咬牙道,“要不,臣往辽东跑一趟,替陛下传旨”

    李世民听了连连摇头,“不妥,玄龄年事已高,先不说山高路远,万一李沐不遵旨,扣下玄龄,那朕就被动了。”

    房玄龄道:“真若臣被扣下,陛下就当臣死了,不必为难。”

    “不,不。玄龄是朕的肱股,万万不可行险。还是再想想另外人选。”

    这时,袁仁国在殿外轻唤道:“陛下,陛下。”

    李世民不耐道:“何事”

    袁仁国回答道:“太子殿下已经跪了一个半时辰了,不知陛下可否开恩,让太子殿下回宫歇息。”

    “让他跪着。”李世民答道。

    “喏。”

    “等等。”李世民突然喝道,他的眼睛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何等机敏,李世民的目光一看过来,便领悟了李世民的意思。

    “陛下不可,太子是储君,若被李沐扣下,那就坏了大事,太被动了。”

    李世民摇摇头道:“不,朕倒不这么认为。李沐还不至于做出这等事来,稚奴年纪尚小,让他去,反而更能取信于李沐,这事就这么定了。”

    房玄龄能体会李世民的用意,李治年少,且对李沐心有惧意,如此对于一个储君来说,确实不妥,李世民执意让李治前去,无非是想让李治近距离地接近李沐。

    哪怕是圣贤,都耐不住近观,因为毕竟是人,只要挨得近了,就会发现,其实无非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并无特别出奇之处。

    也就不会对他有太强的恐惧或者敬畏感觉了。

    另外,以太子之尊贵,亲往辽东宣抚,既可锻炼李治,又能让将士感恩,这对于日后李治继承大统,有着很大的助益。

    房玄龄听李世民已经决定,便不再劝谏,“陛下,臣想太子毕竟年少,孤身北上不妥,要不再另派一副使,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点点头道:“玄龄此言有理,你可有适合人选”

    “江夏郡王李道宗。”

    “承范”李世民犹豫了一下,“他与李沐平日走得太近。”

    房玄龄道:“近不近与此次北上宣抚无关,李道宗只是副使,无非是一路上照顾太子。”

    李世民遂点头道:“也罢,就依玄龄所言。”

    “来人,让那逆子入殿来。”

    已经跪了一个半时辰的李治,已经到了他体力的极限。

    虽然平姿平庸、生性懦弱,但这绝不代表着李治傻或蠢。

    从小目睹兄长李承乾和李泰的明争暗斗,李治对此已经心生畏惧。

    说实话,他宁愿做一个安乐的亲王,练练书法,填词赋曲,消磨一生。

    由于年幼丧母,李治内心更希望有个年长些的伴侣,陪伴他、照顾他,而不是年初,父皇为他选择的太子妃——太原王氏。

    相同的年龄,对李治来说,更象是兄妹,而非夫妻。

    面对李沐这座无法仰望、匹敌的高山,李治首先想要的就是逃避,在他看来,与其对抗死,不如拜伏生。

    现在跪在这里,并非是感觉到自己与房玄龄的对话错了,而是李治觉得自己忤逆了父皇,使得父皇吐血昏厥,这是为人子之大罪。

    如今得到父皇宽恕,李治在袁仁国的搀扶下进了千秋殿。
1...252253254255256...3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