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武无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淡菊
办法之一,打入死牢养着,慢慢教化。
如果国力强大,此法倒也可行。
可现在、而今、眼目下,你让物力财力本就捉襟见肘的隆武帝,情何以堪
……
办法之二,斩首示众,提振士气。
此法虽然解气,虽然大快人意,可示给谁看
要知道,南明王朝境内,青壮年大都已加入北伐义军了。余者,不过是些妇幼老弱之辈,她们士气再高,又有何大用
况且,这分兵押解后送,很可能还会贻误战机。
……
办法之三,派人交涉,交换俘虏。
这个办法虽好,很符合爱民如子的隆武帝品行,但问题是找谁去换在哪里换
而且最关键的是,还有人可换么
在清军强大的力量面前,在条件优厚的诱惑之下,大明王朝被俘之人,大都很识时务,早已改弦易帜。
望风而降者、“弃暗投明”者、“另攀高枝”者,更是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而对于极少数不识时务、坚决不降者,清军那是绝不手软,直接斩杀!
不然,养着有什么用
等其回心转意么对不起,没那耐心,更没那闲功夫。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说,还极不痛快!
……
收为已用不可能,押解后方不可取,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置这些烫手山竽呢
就此释放
天方夜谭!
对于清军那样的虎狼之师,怎能心慈手软、放虎归山
“打蛇不死反被咬”的道理,对于黄道周这样人老成精之人来说,又岂会不知
所以,此法无异于天方夜谭,绝逼不可行!
……
随军携带
纯属扯谈!
别说是会伺机反抗、会偷偷逃跑的活人了,即便是两千具尸体,随军携带也很困难。
解开足部穴道让他们自己行走
也不可取!
因为,稍有疏忽,多半会趁隙开溜。
只能分出为数不少的兵力,进行二十四小时看守。
可是这样一来,又太耗费人力。
让战马驮运而行
太耗费物力!
而且,战马对北伐义军而言,本就是稀缺之物。
又哪能轮得上这些俘虏享用
这也不可行,那也不可取,因此等待他们的,唯有死路一条,而且必定是斩立决!
因为,大战很快就会打响,何必为此事分心费神
……
华枫之所以不下令斩杀,而且擒获之时,也并未下狠手,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其一,战场纪律要求如此。
也就是任何人不得随意处置俘虏。
三人以上,五人以下,可由各路首脑自行处置。
五人以上,十人以下,各路首脑处置之后,必须报备。
十人以上,必须报最高统帅处置。
作为号令五千余人马的一军首脑,华枫必须以身作则,严守纪律。
“严人先严已”。已不严,何以令人何以服人
……
其二,不想手上沾染太多血腥。
虽为敌对双方,但到底也是一条人命。
华枫即便杀伐果决,但不是嗜杀之人。
不要万不得已,他绝不会沾染血腥。
因此,将此二千俘虏,如数交与北伐军最高统帅黄道周处置,是最佳选择。
……
其三,便于打扫战场。
以华枫、孟起、肖云、段今朝四人武功,若然狠下死手,斩杀此两千骑兵,也并非难事。
但如此一来,势必弄得血肉横飞、遍地狼籍,很不利于打扫战场。
即便雨再大、风再猛,打扫得再彻底,地面、空中,必须也会残留些许血腥味。
而在战场上拼杀多年的老军人,对血腥味极为敏感。
如此这般,
第499章 不可思议
沉思半响之后,华枫决定采取“层次训练法”来破解这个难题。
也就是优中选优,将天赋高、进步快的人手挑选出来,集中进行加量训练。
让这部分人率先形成战斗力,尔后以先进带动后进,营造梯次成长、你追我赶之良好局面。
……
华枫的考虑,让任勇、姜楠楠、孟青青三位骑兵首脑极为赞同。他们当前也在为此事暗自着急,但却苦于良策。
因此,华枫的提议,让三人茅塞顿开、信心大振。
一支二百人的队伍很快脱颖而出。
三人随即为这支最强队伍的领导权,展开了争夺吵闹,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争论良久,仍无任何结果。
最后,华枫不得不出面解决问题。
……
他不过寥寥数言,即让三人心服口服。
“最强队伍,当然得由最强之人率领。”
三人一听,此言有理,当即点头认同。
“你们三人智计谁最强
三人面面相觑。
智计
这个差不多吧,也就“大哥不说二哥”的水平。
客观而言,孟青青或许要略胜半筹。
不过半筹而已,以任勇、姜楠楠脸皮之厚哪肯承认
……
“文攻武略。文才指标太软,不好比较,但武功呢这个是硬尺度吧那么你们三人武功,谁最强”
姜楠楠闻之,顿时心花怒放,立即抬头挺胸、趾气高昂的斜睨任勇、孟青青二人,大有一副“不服来战”的气势!
任勇、孟青青则郁闷无言,一副咬牙切齿之态,但却又无可奈何。
形势比人强。
让任勇、孟青青与姜楠楠切磋武功那不是明显找虐吗不说秒败吧,那是绝逼斗不过滴。
……
客观而言,任勇、孟青青、姜楠楠三人各有所长。
比英勇无畏,任勇或许当之无愧。
比智计谋略,孟青青或许略胜半筹。
比武功强横,姜楠楠却是傲视两人。
因此,三人一向明争暗斗,谁也不服谁。
……
三人的心态、举止,华枫尽收眼底,见目的已达,决定一锤定音,让最强首脑之争彻底盖棺定论。
“因此,这支二百人最强骑兵之首脑,以我浅见,就由姜楠楠暂时任之。如何”
“当然,如果你们二人不服,可随时随地向他发起挑战。”
“挑战分两种。一种是个人武功比拼,胜者即可取而代之;第二种是加强训练,使自己的手下,超过这二百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姜楠楠不就是武功稍微强了那么一线么他那支骑兵不就领先那么一点么而且还是你们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我相信,你们二人只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定会挑战成功!我希望这一天,能够很快到来!”
华枫的话并不算长,但却极有道理,而且极具煽动力,让本已情绪低落的任勇、孟青青二人,重拾信心。
华老大说得对哦,武功方面目前几年可能难以对抗,但可以抓强部属啊!
让我这支骑兵的战力,超过他那支暂时领先的骑兵。后来居上,不也一样裸的打脸么
……
临战训练仅仅持续了三日,就不得不中断。
因为其余三路大军,已然先后抵达。
见黄道周终于到来,华枫让孟起、段今朝暂时负责前军工作,自己则立即带着骑兵营三位首脑,前往其安顿处报到。
华枫等人赶到之时,黄道周与夏铁古、罗战军正聚在一起聊天。其余人等,正在进行隐蔽宿营。
时隔数日,再次相见,分外亲热。
同时,别有一番感慨。
毕竟,黄道周与夏铁古两人,都是生平第一次单独带兵行军,既有些许兴奋,又有些许忐忑。
……
相互见礼之后,顾不得寒喧,华枫直接切入正题。
先是报告了首战大捷的相关情况。
接着阐述了自己在前军中成立骑兵营的打算,以及战马分配建议。
最后隆重推出了任勇、姜楠楠、孟青青三位骑兵首脑。
&nbs
第500章 因果循环
在罗战军三番五次的要求之后,黄道周只得无奈应允。
毕竟,一旦开战,对战事两眼一抹黑的他,必须得借重罗战军。
而且他打算在战时,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交与罗战军。
由此可见,黄道周切实是一心为国,绝非争权夺利者。
……
因素之二,黄道周麾下委实无人可用。
虽然手中还有几名正五品的守备、正六品的千总、正七品的把总,但都无从军经历,更无上阵打仗经验。
因此,只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客观而言,黄道周最初并未重视华枫等人。
如此也可理解,哪位统帅会对新兵抱有多大期望
在他们眼里,新兵存在的价值,恐怕就是多一分声势、多一份炮灰而已。
直到那日挑战结束,黄道周才对新晋的十二名武将另眼相看。因此,才会任命华枫为前军统帅,并将五千余人交给其统领。
没想到,回报竟来得如此迅速!
无论怎么说,前军一部,委实极为给力。
……
太惭愧了!
自己既无须侦察敌情,也无虑遭遇敌军。仅仅是专心行军,在暴风骤雨之中就已甚感吃力,是以才会走走停停,耗费了三日之久。
就这样,还自认为吃了无尽苦楚,拥有莫大功劳。
可人家华枫呢
人家精兵营呢
人家五千余前军呢
不但兵不血刃的拿下敌强大的骑兵,缴获战利品无数,还组建了骑兵营、改编了前军。
……
此外,临战训练也是抓得极紧。
新组建的骑兵营,竟然在短短两天之内,已具备了一战之力。
虽然只有两百余骑,可这是北伐义军好的开端,也是必经之路。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北伐义军的发展轨迹,不正是如此么
从最初的千余人马,到如今的近五万之众;从最初的匹马皆无,到如今的两千铁骑……
而这一切的得来,与华枫等十二名新晋武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无论怎么说,黄道周等人,都感觉甚是惭愧!
……
这一切,只能用四颗字来形容——不可思议。
发呆半响,回归正常的黄道周、夏铁古、罗战军三人,以空前的热情,与华枫等四人握手、拥抱。
话里话外,更是不吝赞美、感谢、佩服之词。
同时,对华枫关于战马分配的建议,对前军的整顿、改组等事宜,心情大好的黄道周大手一挥,完全同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