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侠武无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淡菊

    如今想要让清军再度入阵,势必难于登天。

    因此,再也派不上用场的五行大阵,必须改组重编。

    ……

    更何况,抗清义军已有五万之众,如果不进行编组分队,很可能形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号令不畅、军纪不严”的混乱状态。

    干什么都是“一窝蜂”,与乌合之众何异

    总而之,对抗清义军进行编组,势在必行!

    对此,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华枫已有设想。

    根据现有人员状况,拟成立“五军三组两营一群”。

    “五军”:乃是传统的前、左、右、中、后五军。

    “三组”:决策组、情报组、突击组。

    “两营”:骑兵营、弓箭营。

    “一群”:机动群。

    ……

    “五军三组两营一群”之中,除“突击组




第656章 兵强马壮(二)
    前军,共计五千人马。

    兵员构成:丐帮三千帮众、华北武林界一千豪杰,共计四千人,是为步兵;原北伐义军的一千人马,作为骑兵。

    除一千骑兵稍弱以外,其余人等均是江湖好手。

    如此战力,可谓强大之极!

    ……

    左军,决战主要力量之一。

    兵马,一万人。其中骑兵二千,步兵八千。

    主将,“东北王”刘雄,副将曾龙、苟不严。

    手下将领,暂定十八人。

    分别为:“东北王”一系除曾龙外其余三大堂主、八大战将,“临安十凶”除苟不严、钱不多、蒋不清之外的七人。

    一万兵力,全部来自东北武林界。

    至于骑兵、步兵如何调配,由主将刘雄全权决定。

    这支军队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全部由武林人士构成,当真是好手如云。

    ……

    右军,也是决战的主要力量之一。

    兵马,一万人。同样是骑兵二千,步兵八千。

    主将,华山派掌门林长海,副将华南孟家主、林家主。

    手下将领,暂定二十人。

    分别为华山派几位长老,西北武林界、华南武林界前来支援的帮主、家主。

    一万兵卒,分别来自西北武林界、华南武林界,各五千人。

    右军的一万兵卒,也均由武林人士构成,战斗极强。

    不过其将领与左军相比,则略有不如。

    最熟悉各方势力的统帅华枫,决定派遣十大高手给予加强。

    这十人分别为:黄龙寿、白龙禧师兄弟,吕世英、张传雄、关中刀、罗一枪等四对夫妇。

    如此一来,右军将领已有三十人之众。

    综合战力也是不弱。

    ……

    接下来,要确定的是中军。

    这支军队作为最强的机动力量,自然不会轻易出战。

    因此想大战一场的众英豪,都无意加入。

    因而并未有任何争议,很快得以确定。

    中军的总兵力,有一万一千余人。其中骑兵一千人,步兵九千人。

    主将,当然是统帅华枫。

    副将,则是副统帅朱洪竺。

    配备大将有近六十之多,分别为:陈近南、万云龙、唐华明、孟起、苏高飞、冉寰宇、向天笑、洪福来、崔尚仁、白令峰、黄洪全、多思过、洪门五大舵主,以及随华枫历练的其他大部英豪。

    ……

    中军之中,仅巾帼英雄,就有近二十人。

    其中,姜瑶瑶、孟真真、柳飘飘、欧阳玉黛、陈雪娟、“华山双蒂”、王仲梅、黄雅文、白燕、“普陀三美”等人,武功殊为不弱。

    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存在!

    之前华枫那专门成立一支女兵队的想法,或许此次能够实现。

    不过,让其无奈的是,可堪大用的女将倒是不少,但女兵却一个也无。

    因此,只能组建一支由数十巾帼英雄构成的女将队。

    至于女兵队,目前尚无条件。

    ……

    中军的一千骑兵,由原北伐义军骑兵组成。

    一万步兵,则为之前演练五行大阵的金、木、水、火、土五营,正好一万之众。

    华枫先后两次担任统帅,两次坐镇中军,如今终于名副其实。中军的综合战力,终于远超诸军。

    无论是绝顶高手,还是随行将领,在数量、质量上,都要大大强于其余诸军。

    此外,比兵法谋略,中军阵中有华枫、陈近南、多思过三人;比阵法,有苏高飞这样的阵法大宗师,以及五行大阵;比使药用毒,有崔尚仁这样的绝世高手;比机关暗器,有唐华明、欧阳玉黛这样的行家里手……

    以这支中军的综合战力,放眼历朝历代,恐怕也足以挤身前三之列!

    美中不足的是,兵马太少。

    总兵力不过区区一万一千余人,骑兵更是只有一千余骑。因此,仅以明面上的兵力而论,这支中军,恐怕又是战争史上人马最少的一支中军。

    ……

    最后,确定的是后军。

    鉴于“钱奴”钱不多近来之优异表现,毫无疑问,其乃是后军主将之不二人选。

    &n



第657章 兵强马壮(三)
    五军组建完成之后,时间已然流逝了三日之多。

    为防止众英豪无所事事之下,行为出格、惹是生非;为严明军纪,提高军队执行力,华枫令万云龙、孟起、多思过三人,即刻按照正规军队的要求,开始操练军队。

    无须区分来源、军种,集中统一操练。

    尔后,顾不上休息,军事会议继续进行。

    ……

    接下来,组建的是“三组”。

    “三组”,即决策组、情报组、突击组。

    决策组,由四人组成。

    分别是统帅华枫、副统帅朱洪竺,加上两名智囊陈近南、多思过。

    主要任务:分析判断军情,评估两军态势,制定战略战术,调遣分派兵力。

    ……

    情报组,由三人组成。

    组长万云龙,组员风吹柳、王仲望。

    主要任务,是收集李成栋一部之外的清军动向。尤其是华中、华北、华南,这三个靠近华东地域之清军。

    但有风吹草动,立即上报决策组。

    ……

    突击组,兵力三千人。

    主将赵书海,副将“陈氏太极”掌门陈束阳。

    配备将领十人,分别为:

    苟不严、史武远,陈束阳门下“英雄豪杰、天下无敌”八大弟子。即,袁义英、谢义雄、许义豪、郭义杰、蔡义天、于义下、杜义无、沈义敌。

    至于三千兵力,则全部来自华东。

    其任务,主要是打硬仗、啃硬骨头。在两军僵持不下时,雷霆出击,达到“破坚冰”之目的。

    ……

    “三组”的构建,极为迅速。

    毕竟所涉及的兵力不多,总共也不过三千余人。

    不过中间还是出现了一点小插曲。

    那就是商讨之初,生性好战、素为骄傲的赵书海,对于自己仅统领三千人马极为不快。

    因此对华枫的这项提议,甚为不服,认为自己以堂堂“武当七子”之尊,不远千里而来,却并受到重用。

    ……

    直到华枫亲自将“突击组”的使命任务,进行详细阐释之后,赵书海方才明白成立“突击组”之重大意义,自然是欣然接受。

    打硬仗

    吾之所欲也!

    啃硬骨头

    亦吾所欲也!

    若是为了贪图享受,赵某何需千里迢迢来此

    若只是为了受人尊敬、博取名声,以“武当七子”之声誉之隆,更是不屑为之。

    ……

    赵书海之所以主动请缨前来,正是因为憋得难受,准备借抗清义军这个舞台大展身手,以消心头之恨。

    因为,武当派作为大明王朝的支柱力量之一,与少林派一样,被清廷压制得极为厉害。

    不说大军重重围困吧,至少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其监视之严密,比之丐帮尤有过之。

    摆明了,你只要敢有异动,绝对派重兵铲平武当!

    这让嗜战、豪爽的赵书海如何忍得

    要不是大师兄文书山死死拦着,要不是顾虑清军炮轰武当,他恐怕早就单枪匹马杀入清营,不搅他个天翻地覆誓不罢休!

    如今,有了痛击清军的机会,赵书海又怎会客气

    ……

    “三组”之构建商定之后,接下来“两营”的组建就要快得多了。

    对于骑兵营,华枫建议仍然沿袭在北伐义军时的编组。

    仍是分为三队,编号为骑兵一队至骑兵三队。队长仍由任勇、姜楠楠、孟青青三人担任。

    因为他们在北伐义军担任骑兵队长期间,表现还算不错,已可算是略有经验。

    每队一千骑兵。

    以华枫的二千七百“信徒”为主体,余下三百人从华东武林界选派人手补充。

    骑兵营的主要用法,与正规军大同小异。无外乎完成包抄、袭杀、冲刺、追击等任务。

    ……

    弓箭营,则有较大变动。

    组建甲乙两队,每队一千人。

    蒋不清、肖云分别为队长。

    因为蒋不清箭法超群,足以胜任;而肖云在北伐义军期间,曾经担任过弓箭营主将,可谓轻车熟路。

    &nbs



第658章 研究对策(一)
    国乱则力弱。

    何况,抗清义军连国都没有!

    仅凭诸多武林豪杰,又怎能跟一国之力相抗衡

    只是争一时之胜罢了。

    无论如何,也要灭掉李成栋大军。

    这样,于人于已于民,也算是有了一个交待。

    ……

    华枫之所以如此调配兵马,正是遵循了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他将关系紧密,或者交情甚厚的英豪,尽量编为同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配合更加紧密无间。

    毕竟相互熟悉之人,心意相通,交流方便。有时甚至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即可完成一次绝妙的配合。

    二是互帮互助更加尽心尽力。

    亲人、兄弟、伴侣、好友危急时刻,自然会不顾自身安危,全力相救。

    如此一来,战损率会小得多。

    ……

    第二个原则,“用熟不用生。”

    主将、副将手下配备的将领、兵卒,要么来自同一区域,相互间比较熟络;要么就是自己的部属或帮众,相互间知要知底。

    这样,不但相处会更加融洽、号令会更加畅通,而且主将、副将对部属的武功特点、个人习性也大都了然于胸,使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

    兵力调派虽然繁杂,但不过短短五日,即已完成。

    效率如此之高,原因有三。
1...160161162163164...1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