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武松要救潘金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红掌清波.QD




第二百四十九章 奸臣奸谋
    武松一听那声音,就忍不住暗骂:特么这是哪个死太监

    现场的文武官员却自然都认识,说话的正是宦官童贯。宋徽宗赵佶一见是童贯说话,脸上露出笑容,道:“童贯,你什么意思”

    童贯道:“启禀万岁!从刚才的队列操练等常规项目来看,新禁军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至于实战能力如何,却需要将来到战场上去检验。而且,奴婢以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又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要看每个士兵,更要看为帅为将者!”

    赵佶道:“你的意思,是怀疑武松这个为将者的能力”

    童贯道:“不敢。不过,武松能够想出这么多新的点子,打破成例,用和我们大宋太祖皇帝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训练新禁军。。。。。。”

    武松一听这话,暗道不好,这死太监是要把老子往死里整呀。

    要知道,童贯这分明是话里有话,给武松扣下的帽子可是不小:武松居然敢改变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军队操练办法,说得轻些说标新立异,说得重些就是对宋太祖乃至北宋列代皇帝不敬,只怕株连九族都是可以的!

    说起来,这还是武松和童贯第一次面对面。武松暗中杀掉了童贯潜伏在清河县的密探马奎,夺取了童贯梦寐以求的《司徒遗书》。不过,这些情况,童贯应该还不知道。否则,早就直接找上武松了。

    童贯现在针对武松,纯粹是从不让高俅和蔡京势力进一步坐大来考虑。因为,刚才高俅和蔡京都在皇帝赵佶面前高度评价了武松。凡是敌人赞成的,童贯就要反对。既然高俅和蔡京高度评价武松,童贯就要打压武松。

    其实,童贯和蔡京、高俅也不能是说完全意义上的“政敌”。说起来,过去蔡京一度不被赵佶欣赏,被冷落在杭州,还是靠走童贯的门路,搭帮童贯在赵佶面前吹风,才重新获得宠信。两人的关系,原本是极好的。

    只是,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蔡京重新得势之后,和童贯之间便有了争权夺利、在皇帝面前争宠的矛盾。

    这些年,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可谓春风得意。

    但他毕竟只是个小人,难免小人得志,恃功而骄横跋扈,选拔将领官吏,都直接奏明宋徽宗,完全撇开政府,这就渐渐违背了蔡京的意愿。之前,宋徽宗赵佶曾经打算拜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蔡京却公然说:“使相的官职怎能授给宦官”居然不奉行诏命。

    这,自然让童贯对蔡京恨之入骨。

    因此,蔡京和高俅都赞赏武松,童贯不管武松最终会倒向两人中的哪一边,反正都会对武松先加以打压再说。

    他这话给武松扣上一顶罪名极大的帽子,现场的文武自然都听得出,有的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就连蔡京,也忍不住想要再开口为武松分辨几句。

    然而,赵佶其实并不是个糊涂蛋,自然也听得出童贯话里的意思,却打断他道:“你不必罗嗦。武松用新的办法来操练新禁军,也不是反对太祖皇帝,只是根据

    时代变化有所创新而已,这和变法改革是一个意思,只要新禁军忠于朝廷,能够作战,就不必深究!”

    童贯忙见风使舵,道:“万岁英明。不过,武松虽然能够用新办法操练禁军,但他本人为将的本领究竟如何,战场上是否能够做到英勇善战,却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奴婢认为,检阅新禁军,不应该只检阅士



第二百五十章 动了杀机
    对于这种人的挑衅,武松觉得根本不必要理。

    他一抱拳,在外人看起来都是行礼,刘延庆也只当时武松怕了自己,准备请求自己手下留情。

    却不料,武松在抱拳的刹那,突然跃起,像一只恶豹猛扑过去,呼呼一拳便向刘延庆头上扫去。武松想先给他的头上来一记,打掉他的一些傻气。

    刘延庆吃了一惊。不过,他毕竟是从战场上厮杀过来的人,反应倒还算灵敏,赶快后退一步,把头一偏。

    但,还是迟了。武松的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虽然避开了风头,让武松这一拳没有击中他的头部,但武松的拳头还是扫在了他的脸上,顿时让他鼻血直流。

    在外人看来,这形同是武松给了他一记耳光,反而比击中头部更加羞耻。

    观武台上的童贯当即站立起来,道:“无耻!这武松怎么可以搞偷袭万岁爷,这人人品不端,不用比了,不可重用!”

    蔡京立即道:“童贯大人此话差矣!有道是兵不厌诈,武松这是攻敌不意,出奇制胜,恰恰说明他精通兵法!”

    其他文武官员,多数畏惧蔡京权势,但也不敢得罪童贯,正不知该如何表态,皇帝赵佶却说:“蔡京说得对!我看这武松能够主动进攻,就说明他勇敢。我大宋军人,就是需要这种勇猛血性,敢于主动面对强敌!”

    皇帝这么说了,童贯也只好强忍怒气。

    童贯能够忍,比武场上的刘延庆可就没法忍了。他本来极度藐视武松,没想到一上来就被武松偷袭成功,弄得满鼻子血,狼狈不堪,顿时恼羞成怒,这时不再悄声威胁武松,而是哇哇大叫,喊道:“我要杀死你!”

    一边叫着,一边向武松扑来。

    刘延庆身材魁梧,比武松还高大,很有几斤蛮力。实事求是地说,这厮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战斗经验也是丰富的。此时,他的武功,明显在武松之上。

    他猛然一拳向武松捣来。武松挥肘抵挡,顿时被震得倒退两步,手肘发麻。武松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比不上这厮。如果硬拼,必然吃亏。

    他想起几天前向鲁智深请教武功的事情。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力气奇大,武功本来以刚猛为主。但自从在五台山受到点拨,加深了对佛门武功的理解,更懂得了刚柔相济、空实相依的道理,武功上了一个境界。这些武功心得,就武林中人而言,本来是不传之秘,极其宝贵。但是,他把武松当真心兄弟,并无保留,倾囊相授。

    此时,刘延庆的武学境界,自然比不上鲁智深。他仗着力气猛打猛冲,可以说还停留在鲁智深之前的境界。因此,鲁智深对武松所说的刚柔相济、空实相依的原理,恰恰是他的克星。

    武松虽然在学武上很有天赋,又有《达摩心经》作为底子,领悟能力极强,但对于刚柔相济、虚实相依,从理念到实践还需要个磨练熟悉的过程。此时,与刘延庆对战,正给了他这样的实战训练的机会。

    更何

    况,武松之前与马奎、赵尔等强于自己的敌人都有过交手,甚至还杀了马奎。

    因此,面对强敌,武松虽然警惕,却并不慌乱。脚下灵活游走,身形柔软如鱼,正好可以避敌之强。同时,手上虚实相依,忽虚忽实,也使得刘延庆一时捉摸不定,担心被他再在脸上来一下。

    尽管刘延庆的武功要明显高于武松,此时却暂时拿武松没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不是妖术
    刘延庆往空中直飞出几丈高,跌出甚远,任凭他手舞足踏地挣扎,还是重重地摔倒在地。

    饶是他武艺不凡,身轻体壮,这一跌也十分受伤,挣扎了几下,才爬起来。

    但他刚刚爬起,武松就又已经扑倒,拳头呼呼生风,直往他头上招呼。此时的刘延庆,哪里还有还手之力,只觉得眼冒金星,头中发昏,任由武松猛打。

    一顿乱拳,打得刘延庆眼角鼻孔都是血。武松猛喝一声,飞起一脚,便把那厮踹飞。

    看台上的众官,原本还因为变故突起,目瞪口呆,这一下,终于都醒过神来,一起惊叫“啊”!

    趁你病,要你命。武松自然知道,刘延庆之前对自己动了杀机。既然如此,这种人以后就是自己的仇人,自己也不必手下留情、脚下留力。

    因此,他这一脚,可是使出了狠劲。那刘延庆被踹飞出去,跌在地下,只有出气的份,再也不能动弹了。

    明明刘延庆武功本来比武松高,当时也已经制住了武松,为何却会突然发生这等变故

    怪只怪,这刘延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武松修炼的是当今天下第一武学秘籍《达摩心经》!

    武松之前勤学苦练,现在又得到鲁智深指点,恰恰鲁智深的武学又深得五台山佛学真谛,一切机缘巧合,使得武松对《达摩心经》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

    他的武功,原本又到了突破的边缘。

    只是,《达摩心经》越到后面的层次,要突破就越困难。而且是越到了突破的边缘,就越显得难有进展。这道理也很浅显,好比下象棋,水平越高,要提升就越困难了。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武松要正式再突破一重,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今天的情况,恰恰是不正常。他被迫与武功高于自己的刘延庆作战,而被刘延庆制服,刘延庆采取的方法,恰恰是扼住他的脖子,想要使得他窒息而死。

    刘延庆当然不会知道,《达摩心经》入门第一步,就是练习吐纳之法。学会了此法,修炼者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全身皮肤等都与外界交换能量。

    正如之前武松在张家堡死里逃生反而获得突破一样,这一次,他因为再次濒临死亡的危机,反而激发了吐纳潜能,使得自己的身体技能被激发到了极致,于是,一举突破!

    内功上了一个台阶后,他的实力自然顿时爆发式增长,因此,才会发生后来刘延庆突然被震飞的一幕。

    且说看台上的众人,包括皇帝赵佶在内,又哪里有人想得到这些。

    一见刘延庆被踹飞在地再也不能动弹,显见得已经活不成了,童贯在震惊之余,立即喊道:“妖术!妖术!这武松会妖术!”

    这种情况下,对于童贯来说,也只有用妖术,才能解释场中突然发生的变化了。也只有用妖术,才能抹黑武松了。

    别说,他一说出“妖术”两字,在场官员还真有信的。也有

    些虽然不信,但为了附和童贯的权势,也纷纷指责武松在使用妖术。

    作为大奸臣,童贯指责武松使用妖术,看似临时发挥,其实却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暗藏险计的。

    只因为,作为宋徽宗赵佶的宠臣,童贯自然最了解赵佶。这个赵佶,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崇信道教的皇帝。比如,他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经常请道士看相



第二百五十二章 武松掌军
    赵佶此时兴致极高。

    一来,作为大宋最高统治者,他深知现在的宋朝军队,纪律败坏,战斗力极差,很难担负起保卫朝廷的重任。二来,他自己沉迷于修道、书画和花石虫鱼等东西,对自己的字画诗文十分自负,同时也很想向天下人证明,他还是一个能够振兴武备、开疆拓土的皇帝,是文治武功双全之君。

    所以,他要高俅组建一支新禁军,既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军权,也是有想在帝皇武功方面有所作为。

    此前,他已经了解到武松勇斗刺客等事迹,现在亲眼看到武松一表人才,武艺非凡,新禁军军容严正,焕然一新,因此自然是十分高兴。

    略微沉思一下,赵佶便有了打算,高声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认为今天的比武精彩,武松是个人才,那朕自然也不能太小气。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传我旨意:武松即刻起,任武威将军,新禁军总指挥使!”

    在场的人一听,顿时都感受到了皇帝赵佶对武松确实是十分重视。别看武松已经是新禁军副总指挥使,离总指挥使只差一步,但是,按照朝廷以往控制武将的惯例,为了防止武将对军队掌控过深形成私人势力,是很难把一个武将由其长期所在的部队直接提升为正职的。

    毕竟,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因为掌控了军队,这才在部下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夺了周朝的江山。他本人是这样夺得江山的,又有前面唐朝武将格局、五代十国武将篡权层出不穷的教训,自然要高度防备本朝有武将上演类似戏码。

    武松一直在新禁军任职,现在赵佶直接把他提拔为新禁军总指挥使,把这只新组建的精锐之师完全交给他,可以说是打破惯例,也是对武松破格信任了。

    而且,还授予了武松武威将军之职,这是个正四品的军职。对于武松这样一个毫无资历背景的人来说,这也算是破格提拔了。

    赵佶所想的是:既然新禁军是他自己想要组建的,那就必须把这只军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就必须对军中武松这样的将才下大力气笼络。

    作为在字画方面有着极高造诣、自认为自己的文学素养极高、骨子里瞧不起天下读书人的赵佶,很想要证明自己不仅能文治还能武功,要培养自己的忠实能战的将领。毕竟,高俅虽然可以代他掌控禁军,童贯还随军出战,但都不是真正的将才。

    他倒不担心,武松将来会学从前的武将那样拥兵自重。因为,此时新禁军虽然是一支精锐之师,但毕竟刚刚组建,整体实力并不大。赵佶想要的是有武松这种真正能干的将才,把这支军队进一步壮大起来,那时再考虑其他。

    然而,对于赵佶如此“皇恩浩荡”,武松却没有太强烈的感觉。

    作为穿越者,他本身就不是那种会对皇恩感激涕零的人。而且,他也还不是很熟悉大宋对军队控制的惯例,还不是很清楚赵佶如此提拔自己是打破了惯例,十分难得。

    不过,听到赵佶的旨意,他还是心中高兴的。

    因为,他至少明白,自己又获得了提拔,而且是皇帝亲自提拔。更重要的是,担任了新禁军总指挥使,就意味着他不必再处处受高俅节制,而能够更好地掌控这支军队。

    眼前是太平盛世,但天下很快就会大乱:金兵南下,汴梁沦陷,百姓颠沛流离。面对这种即将发生的混乱局面,他能手中掌控一支军队,太重要了。

    因此,他这回没有犹豫,立即按照规矩谢恩。

    赵佶很是满意。提拔完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剿灭梁山
    蔡京不暇思索,沉声道:“老臣正好有一事,尚未来得及向皇上禀报。当今圣天子在位,我大宋国泰民安,歌舞升平。但四海之大,总难免有一些痴心妄想、狼子野心之人。日前老臣接到禀报,说是在山东路水泊梁山一带,因地势险恶,近日有土匪占山为盗,势力日大,骚扰百姓,不服王法!”

    赵佶一听,怒道:“蔡爱卿此言为真朕之治下,竟然还有这等奸贼”

    武松一听,忍不住心中暗骂:你这个昏君!就是在你的治下,民不聊生,造反的又何止梁山这拨人!

    却听蔡京道:“此事老臣已经派员严饬地方,查证属实。那占据水泊梁山的盗匪,为首的名叫王伦,人称白衣秀才,乃是一个落魄不第的家伙,因屡试不第而怀恨在心。丧尽天良,勾结一班盗匪上山为寇,祸害乡里!若不及时加以剿灭,其势必将坐大,更多百姓遭殃!”

    赵佶道:“爱卿可是想建议,由武松率新禁军前去剿灭这处土匪”

    蔡京道:“万岁圣明!老臣看这新禁军,乃是万岁爷亲自下旨组建,军容严整,气度不凡,必将成为我大宋最精锐的一支军队。但是,再好的宝刀也需要磨砺。新禁军毕竟才刚成军,缺乏实战,只能徐徐磨砺之,在正式为国戍边征讨之前,不如先用这些土匪来小试牛刀,增加其实战经验!”
1...5960616263...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