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文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香港大亨

    后世中国和美国的竞争,跟苏美竞争的格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苏美竞争时代是苏联以军事优势威胁北约,别惹我,惹我万真的要打了,而北约则是逐渐扩大经济优势。事实证明,经济基础是可持续竞争优势,长期对峙的过程中,经济基础较差的对手,迟早会因为经济问题而崩溃。

    而中美争霸格局之下,一开始是中国战略忽悠局和带路党公知药丸党忽悠了美国,美国信了中国要崩溃不会崛起,所以,在有机会下收的时候,却没有下手。结果,等到后来中国规模超过了美国之后,这时候,美国却畏首畏尾,不能亲自下场了。历史上,美国打压竞争对手一般是其工业规模达到美国五分之一就警惕,要是达到二分之一就拼命的用手段削弱。历史上,德国苏联和日本,都是这样被美国针对。

    苏联没有解体之前,美国大量的小动作都集中在苏联身上。不搞死苏联,美国做梦都睡不安稳。之后,则是日本经济如日中天,gdp和工业领域爆发出了巨大的增强强力,而且还在跟美国说不,于是,日本就悲剧了!

    中国崛起的过程,主要是美国长期忽略了中国,一开始是军事和政治上对手是苏联。之后,在经济上竞争的对手日本,没把日本的上升势头打压下去之前,美国也没把中国当首要的目标。90年代开始,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出现问题,之后,美国本来是逐渐把目光放在中国身上的。但是好在出现了拉登萨达姆这两个人一个是宗教极端分子,一个是中东地区相对世俗化的独裁者。

    这两个人,拉登是美国奶大的,用来在阿富汗拖垮苏联的工具,后来,苏联解体之后,脱离美国控制,反噬美国。

    萨达姆严格来讲,长期是美国的盟友,在美国一开始要打他,他打死也不信美国真的要打他。之所以要打他不是他的态度问题,也不是他独裁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萨达姆拥有统一中东,至少是,兼并更多石油产地的野心和实力。其本人虽然一直亲美,但美国不希望中东出现一个萨达姆那样的枭雄,影响了石油美元体系,所以,也不管以前跟萨达姆关系多好,总之说打就打。

    几次每次下场的战争,耗费的资金数以万亿美元。如果,这些钱用来投资经济科技,也许产出超过十万亿美元的效益,可以降低美国的负债率,可以增强美国的经济规模和长期竞争力。但是,美国却把国力白白的消耗在距离美国本土万里之遥的灭国战争中。

    也正的关注的热点太多,让美国无暇分身关注中国。

    现在的中国,肯定不会想到不太遥远的未来,居然真的成功了,经济规模接近美国,工业制造能力更超过美国。当然了,后市的中国经济和工业规模起来了,但包括半导体等等产业需要补课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东西,如果一开始就比较重视,不拉开距离的话,未来追赶就不需要那么吃力了。

    林棋需要说服目前的国内,加大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投入,经济效益不亚于投资现阶段国内发展最快的钢铁服装纺织等等产业。

    这些产业国内外都是拥有巨大的需求,虽然,技术上不先进,但一样是有利可图,能够通过投入获得产出,产出获得利润再投入的方式不断的贡献就业和经济增长。

    要说服国内大佬,举国力量配合新创业电子的产业升级计划,首先要向大佬清晰展示,投入是有产出的,而且,是有极大的产出,比传统行业的产出更多,前景更广!

    诸位中央领导,各位年龄都比我大的多。林棋笑道,如果讲创业的经历,各位革命前辈的经历,可能比我的新创业电子公司的历程更为传奇,条件也远远比我创业时候更困难,但是,各位革命前辈和先烈的努力,好歹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百年的混乱局面,至少给国家获得了和平发展和修生养息的宝贵时间我今天讲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场的诸位大领导顿时镇住了,前面两次科技革命,中国要么处于闭关锁国和动荡时期,所以不太可能抓住两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实现经济的腾飞。但如果第三次科技革命摆在眼皮底下,那么即使砸锅卖铁,也要赶上!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能源交通信息教育等等促进人类生产要素大幅度提升的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大工业生产,这次革命的效果是,人类经济增长不再是中世纪治乱循环,长期的农业社会的经济增长微弱的几乎很不见,基本上都陷入治乱循环,毁灭之后再重建之后盛世的经济规模未必比上一次盛世更强,毕竟,生产力没有本质的改变。第一个工业革命激发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人类消费需求的增长在第一次革命歌名之后的一百多年之后,其升级版的第二次革命革命问世,电力铁路电报电话飞机轮船电影

    每一次工业革命,共同特征是旧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着巨大的提升,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几乎绝大部人都是农民,他们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其产出未必能跟第一个工业革命之后,分出近半人口作为工人相比。一半人口是农民,却比全部人口的农民产出更高。而过去可以忽略不计的工业产值,在工业革命之后,却是远远超过了农业产值而再进一步,肯定是人类不断孵化出全新的产业,把人口导向新需求新创业传统的产业并不会因为资源和人口导向新产业而萎缩,实际上,我们现在一名纺织工人,生产效率跟建国初对比,怎么样?据我初步了解,49年国内的棉纺有500万锭产能,现在上升到2000万锭以上,棉花纺织生产线的工人数量是增还是减的?

    陈云微笑说道:纺织工人数量比建国初有所减少的,但生产效率比建国初还是有十倍以上的提升的。原本,建国初我们纺织产品要从国外进口的,现在,每年出口40亿美元,是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第二大总出口产品,是电子产品,去年出口电子产品总额达37亿美元!

    之所以,陈云**oss强调一下电子产业的出口总额,这也是为了配合林棋,本质上,他倾向于促成林棋的计划的。

    在场诸多大领导们,有的感觉到意外,也有感觉到兴奋,当然,也有比较沉稳的。

    但是,陈云这么做相当于是给林棋背书,比林棋自己不断的鼓吹的效果好上十倍。

    是的!正如陈老所言!林棋说道,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打破了生产力增长迟缓的瓶颈,每一个产业的生产力的发展都比过去要快的多。然而新的科技产业,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进步,却是打破了传统工业的增速格局——60年代,还在仙童公司上班的摩尔就提出了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这个规律虽然未来肯定会失效,但现在看来,还一直是有效的,计算机性能还是能以18个月~24个月性能翻一番的速速,不断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集成电路是目前全世界新兴产业中,技术进步最快最稳定的产业这个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技术,而信息产业,绝不仅仅是看个电视打个电话发个电报那么初级的应用,那些东西,在信息时代,是会被淘汰的过时技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个人电脑将会成为生活和生产必须工具。个人电脑未来可以做什么事情——联网!互联网

    林棋当然光说不练,直接让工作人员,现场组装了十多台个人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组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这个局域网虽然小,但是应用却是牛逼到爆炸——论坛微博电子邮箱新闻网站搜索引擎购物网站

    未来的互联网大佬见到这一幕,肯定会晕过去,还给不给活路了,这才80年代,互联网还未商业化,不带这么玩的!

    当然了,思科公司如果看到了新创业电子公司的路由器和光纤,表情肯定会很精彩!跟思科公司早期的产品相比,新创业电子公司的解决方案要牛逼太多了!

    当然了,光纤不是这边世界生产的,而是从21世纪购买的家用光纤线,虽然是家用的,但已经比这个世界各大运营商的光纤线传输的数据都要牛逼。这边世界的光纤当然已经应用了,但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光纤的重要性还未上升到战略级别,比如,光纤之父的高锟,发明光纤已经有很多年,但暂时还未获得诺贝尔奖。直到21世纪,互联网重要性不断的提升,而光纤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技术之一,高锟凭着这项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奖。

    关于光纤方面的应用技术,新创业电子也有所布局,并且,跟香港中文大学合作成立实验室,聘请光纤发明者高锟担任实验室主任,每年向实验室研发款项都不低于100万美元。当然了,有光纤之父的加盟,实验室也出了一些成果,并且,聚集了一大批光纤方面的牛人,等到将来光纤需求量爆发,新创业电子也会多了项创收项目。

    当然,盘古主机的易用性,以至于在场没学过电脑的政治大佬也能轻易拿起鼠标进行浏览局域网中的网页内容。

    在场工作人员,充分的介绍,盘古系统的计算机能做什么,国外的pc能做的它都能做,而且,性能比pc强3倍!办公编程科研计算辅助设计等等一些小型机才能做的工作,完全可以让盘古主机来做。而易用性,显然比小型机更简单。

    世界上找不到比盘古主机更好用的个人电脑!

    从来没有亲自操作过电脑的老人家,充分感觉到成就感和兴奋

    很快,这些大佬都互相交流,即使是老年人,只要新事物足够的简单易用,还是能够适应和接受的。

    林棋的感觉,就跟当初爱迪生向摩根范德比尔特推销电灯泡一般,把电灯装入了顶级大佬的家中,让这些大佬习惯用电,之后,电力就迅速的在美国获得了推广。

    仅仅是盘古主机,推广是办公室和家庭,未来可以预见,能够创造百亿美元甚至千亿美元的产值——仅仅是国内!林棋说道,没有需求,我们制造需求,更何况,它比电视机要强的多,电视机仅仅是娱乐工具。但它既是娱乐工具,又是生产工具技术主导权掌握在国内,那么,我们能够凭空获得万亿人民币的产业,时间不长,甚至,十年内可以实现!新产业的出现,绝对不是跟旧产业争消费,它只会增加人均gdp,增加人均消费总量除此之外,在全世界范围内,它也是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出口需求也会给国内贡献巨额的外汇

    不用再多说什么了,这些大佬们已经露出了信服的样子。本来,林棋赚钱的能力,就让政治高层都服,搞经济本质上就是赚钱,理论再强,也不如实际赚钱能力有说服力。而现在,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前景,也能让大佬们服。更何况,国内大佬也不是封建时代的人,是见识过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的,所以,不会像封建时代的官僚,以担心工业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的理由来抑制新产业。

    新产业的发展本身就会有产出,这些产出和收入,让新产业的从业者会消费旧产业的产出。这么一来,旧产业的产出不减少,用更少的人生产跟以前差不多甚至更多的产品。与此同时,从事传统产业的人,又会消费新产业的产品整个经济市场的规模,会因此获得增长,当然也不是无中生有,实际上,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以及制造了更多的污染。

    但现在不是节能和环保的时候,而是需要增加经济规模和生产力。

    这些大佬与其说是被新产品说服,不如说是被林棋开的经济增长药方说服。

    目前国内外没谁能拿出林棋这样具备可执行力,执行之后可以预见的未来,即可获得庞大的新产业和新市场。再加上,林棋把真实的产品摆在大佬面前,不是纯粹拿着ppt和演讲稿来忽悠的骗子。

    林棋将了一堆的故事,大致上相当于是说——我们在国内建一个比ib英特尔苹果微软思科飞利浦摩托罗拉索尼东芝这些企业加起来还要大的产业群体好不好啊?

    大佬当然说——好!说说他们支不支持——当然支持!




第222章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将会超过所有人想象。林棋自信的说道,而目前,中国在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实际上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未达到高不可攀的程度。有些产业几百年积累,我们想要超越的难度太大。计算机却是新兴的技术,不过几十年历史,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发展,从更仅仅20年的历史这个新兴行业的投入,不仅仅给予我们缩小跟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机会,而且,它确实是有利可图,甚至,市场规模不会逊色汽车钢铁等等产业!至于,作为一项生产工具,它的推广,更是会孵化一堆的新技术和新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社会其它领域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我认为,计算机行业值得将它扶持为支柱产业!

    在这次不对外公开的会议之后,国内对于计算机产业的支持力度,徒然增加,与此同时,对于新创业电子公司主导的产业链的政策支持,也同样是不断的加码!

    改革开放初的中国,一开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石头,在大局而言则是一些先进国家的制度和经验。小的方面,也包括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布局。

    在几十年后来看,国内大部分的政策路线应该都是成功而争取让的,当然了,也有很多地方,遭到后市人们嘲笑。但站在事后的角度来马后炮有什么意义呢?

    80年代的国内,最大的特征不是自信,而是,过于自卑。虽然,相信未来会更美好,但对于未来美好程度的想象却是太过于保守。

    比如,80年代国内产出几万辆轿车远远不够国内的需求,所以,出现了大规模的汽车走私案件。正是因为轿车这样的产品,国内的生产能力不足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所以,开始大规模的引进海外品牌和生产线。

    国内对于乘用车的想象力,也仅停留在每年可以发展到几十万台轿车销量的程度,比较乐观一点则是认为能达到百万俩以上。而且,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按照国内目前的规划,大概到21世纪,中国的轿车消费从每年十万辆(包括进口和走私)提升到百万辆。那时候应该是一块几百亿人民币级别的市场。如果,现在谁要大喊大叫,中国未来乘用车市场规模每年销量3000万台,欧洲一堆国家的消费量都达不到中国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肯定会被人当作疯子。

    别这么说,就是到2005年左右,网络有有人发帖认为中国最迟在2020年经济规模超过日本,还遭到一堆网友嘲笑,因为,很多网友的认为我们在发展,日本当然也发展然而,那篇帖子被2020年的网友找出来后,人们发现,即使发帖的帖主对于中国充满了乐观,却还是低估了中国发展速度,不需要2020年超过日本,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2005年的经济规模而言,日本依然排第二,中国仅相当于日本经济的一半,谁想到仅仅五年,世界各国的经济排行变化不大,但中国的排名却是已经又火箭一般的上升。即使超越了日本之后,中国的增长深化还未停止,所以说,这些年来,包括中国领导人自己,都远远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任何人的底气都是不足的,而林棋却是底气十足。

    林棋的团队既有执行力,而且,不需要争取国内有限的外汇资源,仅仅需要国内的人力资源科研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倾斜,最多是放一点人民币贷款,这让国内的领导人决定在林棋身上压重注。

    这也算是赌国运吧,只不过,失败的损失比较轻微,即使最终没达到林棋描绘的程度,但只要实现十分之一,已经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成绩了。

    林棋则是心中偷笑,他描绘的都是比较保守了,如果跟国家大领导们讲,未来的中国家庭,几乎都拥有电脑,一台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就比现在国内所有计算机的性能加起来还要强,恐怕会被当作科幻故事吧。

    如果说82年的电脑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仅算是领导人心血来潮的政治口号。那么,在林棋获得了开发国内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主导权之后,这个口号逐渐已经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真正被转化为现实。

    原本计算机从娃娃抓起这个口号喊出之后,国内计算机普及速度也并不是很快,也并没有孵化出多少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巨头。反而,因为对于摩尔定律的规则认识不够深刻,半导体工艺水平跟国际先进水平的代差还逐步的拉大。

    单纯从口号的角度来看,从娃娃抓起肯定是正确的。但问题是,这句口号执行是比较困难的。

    国内的官僚集团没几个懂电脑,也没几个知道怎么执行。最多是有些先进的单位引进了一些电脑和打印机,掌握中文打字和表格软件代替算盘和账本来处理财务问题,就算是懂电脑了。然后,本质上这种教育并没有培养出高端的计算机人才,也远远脱离了市场实际情况。

    美国的计算机当真是从娃娃抓起,不时就有一些小学生,制作了一些具备实用性的软件,并且,能够大卖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份,一下子让小学生就变成了靠着技术致富的科技富豪。这样的市场环境,国内从来就没有过。

    另外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然而高考不考计算机。所以,就没卵用了!

    林棋大力争取的成果之一,计算机课程从高中开始教起,并且,从86年开始,计算机将作为高考必考课程,分数100分,属于高考文理科必考。现代社会,管你文科理科,将来基本上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实用性远远超过英语。

    口号喊的再响亮,也不如把这门课程纳入高考考试范畴。不考试,谁会认真的学习呢?

    当然了,即使是高中开始普及计算机课程,但主要还是书面知识为主,上机实践则是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财政经济状况来决定。而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林棋宣布每年捐1万台盘古主机和显示器,用来支持国内中学计算机实践课。
1...101102103104105...4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