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苏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柯基丶
刚刚结束了第一道阵地守卫战斗后的后续苏军步兵集群,很快便在各级基层军官和政委的指挥下朝着马拉申科所率的第一重型坦克突破营靠拢过来。
1941年的苏军论起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可能还和打了好几年闪电战的德军装甲部队相去甚远,但得益于已经被斯大林送去给列宁同志当面忏悔罪过的巴甫洛夫那大开历史倒车的指导下,玩起步坦协同战术的苏联红军完全可以说是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再次于大德意志步兵团第二道防御阵地前兵合一处之后的苏军步坦协同部队,随即开始像之前数次的西方大草原演习中所训练过的那样开始向前稳步推进。
安装于每辆kv1重型坦克之上的两挺7.62毫米dt轻机枪以几乎不间断的方式倾泻着火力,密集的深红色曳光机枪弹幕就像无数根炽热的长鞭一般抽的战壕内的德军抬不起头来。
借着苏军车载机枪换弹间隙而从战壕内探出身来开火射击的德军却依旧没讨到好处,紧跟在kv1重型坦克后方的苏军步兵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火力空档的间隙,不断开火中的莫辛纳甘步枪与直
第120章 绞杀叶利尼亚(二)
伴随着马拉申科一声令下,瞬间脱膛而出的76毫米高爆弹犹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德军88炮位径直射去,被弹头碰撞引信所触发的战斗部tnt装药当即便在瞄准的德军炮位位置迸发出一阵耀眼的火光。
“干掉了吗”
循着爆炸火光亮起的方向手扶着自己的车长潜望镜赶忙望去,那团被爆炸冲击波掀飞的土壤落下之后所呈现出的场景,却并不如马拉申科心中所希望的那般。
“混蛋!这帮德国佬竟然把88炮架在了土坡后面!”
早在设计之处就有考虑到平射功能的88炮可不光只具备高达85度的超大对空射击仰角,拥有着负3度炮管向下俯角的88炮在兼顾防空任务之余,更可以用居高临下的俯角姿态实现一些跨地形打击,比如部署在一个小背坡之后借此充当临时性掩体来执行反装甲任务。
处心积虑地想要尽最大可能保护住己方手中这些88炮,使其不至于成为一次性装备的德军可谓是煞费苦心。
88炮出于执行防空任务需要而本就高大的射击底座,在使得其战场隐蔽性极差的同时更是难以进行有效的全方位防护,因地制宜而进行防护考虑后的德军最终将其部署在了一座小山坡之后,希望能够借用地形的防护来抵挡苏军任何可能的反击。
这座被德军工兵特意削去了一角之后的小山包不高不低,在露出一个小缺口以不影响88炮开火射击的同时,还利用厚实的土层和小山包本身为躲藏在其后进行战斗的88炮组,提供了覆盖正面投影面积超过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高效防护。之后还在小山包之上加盖了一定程度的绿色伪装,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一座硕大的灌木丛而不是一处地形掩体。
方才那一发经由马拉申科座车所发射的76毫米高爆弹除了把小山包正面炸出一个弹坑,并把那些用于伪装的灌木草丛给炸的七零八落、飞上半空以外。躲藏在小山坡之后正在装填中的德军88炮组除了被震的有些耳朵发鸣,压根就没有受到哪怕半点实质性的伤害。
被德国佬这苦心经营伪装后的地形防御掩体给结结实实地坑了一把,从未想到过88炮在执行反坦克任务时还可以有这种令人惊奇的玩法,大开一番眼界后的马拉申科倒也没有为之气馁而是选择继续迎难而上。
“基里尔,换穿甲弹!我还不信今天砸不动这帮德国佬的乌龟壳!”
“伊乌什金!朝着山包边缘处靠近德国佬88炮组的土层薄弱位置开火,在保证不触发穿甲延时引信的同时给我把那该死的小山包打穿!不管杀伤效果如何,至少要让那些德国佬尝尝我们的炮弹!”
作为二战时期装备于苏联红军当中的经典76毫米穿甲弹之一,br-350b型风帽穿甲榴弹所采用的穿甲杀伤原理可谓是非常简单。
当一枚br-350b型风帽穿甲榴弹出膛之后,作为弹头尖端部分接触到敌方坦克装甲之上的用以减小风阻、提高炮弹抵达目标时剩余存速和动能的穿甲弹风帽,会因为受到外力挤压撞击而率先变形碎裂。
在这之后,被罩在风帽之下的顿头穿甲弹本身,会借助着残余发射动能继续向前推进并侵彻敌方坦克装甲。
当这枚br-350b型风帽穿甲榴弹在抵达目标后的剩余发射动能足以击穿目标装甲板时,在侵彻敌方装甲的过程中,因为被击穿装甲厚
第121章 绞杀叶利尼亚(三)
炮口飞行初速高达650米一秒的br-50b型风帽穿甲榴弹瞬间毫无悬念地将小山包边缘位置,开出了一个碗口大小的灼热击穿孔。
击穿了足足40公分湿软土层后的风帽穿甲榴弹,正如马拉申科所期望的那般没有被触发穿甲延时引信而引爆战斗部装药。飞行速度锐减至500米每秒以下的穿甲榴弹尽管已经风帽破碎而飞行阻力大增,但其剩余的炮弹出膛动能却依旧在推送着这发炮弹继续向前笔直飞去。
咣当——
伴随着一声76毫米穿甲弹与88炮炮闩上部液压高低机碰撞在一起后的巨大撞击声回荡在耳边,原本还在炮位上紧张忙碌地进行着再装填工作的德军88炮炮组瞬间为之一愣,这道沉闷的炮弹撞击声究竟意味着什么几乎是不言而喻。
“跳跳弹继续装填!快!俄国佬的炮弹跳弹了,不用怕!赶在他们下次开火前消灭他们!快!”
弹头风帽的破碎与土层本身的受力挤压作用,使得这发风帽穿甲榴弹在洞穿了土层之后稍稍有些被改变了原本笔直的弹道飞行轨迹。
本应精准打在德军88炮炮身之上的76毫米br-50b型风帽穿甲榴弹十分遗憾地与之擦肩而过,高速飞行中的顿头穿甲弹仅仅只是将德军88炮的炮身上部液压高低机蹭出了一串火花之后便被瞬间弹飞,过于狭小的炮弹入射夹角使得防御系数远不如均质钢装甲的炮钢也能顺理成章地产生跳弹效果。
于自己的车长潜望观瞄镜内,看到了那发拖曳着银白色曳光的己方穿甲弹于小山包之后朝着半空之中被径直弹飞。
意识到了这发穿甲弹攻击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伤害,而是发生了跳弹的马拉申科却并未因此气馁。
相反,如此这般的结果恰恰说明了马拉申科的计划是可行的,从小山包边缘薄弱土层处洞穿而过的风帽穿甲榴弹,的确可以在不触发穿甲延时引信的情况下伤及到之后隐藏的德军88炮本体,这样的结果对于眼下的马拉申科来说已然是足矣。
“基里尔,穿甲弹装填!继续!”
“伊乌什金,炮镜密位调整向右两度,同一击穿点!再来一炮!”
“明白了,车长同志!”
轻轻摇动握于手心的炮塔方向机调节轮之后将主炮再度校准完毕,黑洞洞的76毫米炮口随即便在伊乌什金少尉轻踏发射踏板之后再度迸发出一阵炽热的火光。
再次穿土而过之后的76毫米风帽穿甲榴弹已经根据上一发的试射效果校准了炮击方位,就在这即将决定命运生死的千钧一发时刻,同样是通过手动装填而将又一发穿甲弹送入了炮闩之后的德军88炮组亦是再次开炮射击。
“一点钟方向,苏军重型坦克!开火!”
轰——
于半空中几乎是擦肩而过的两枚不同口径穿甲弹当即裹挟着爆风飞向了各自的目标。
再一次穿土而过之后的76毫米风帽穿甲榴弹终于精准地命中了德军88炮的炮架部位,厚达80公分的炮架处炮钢,早已超额满足了br-50b型风帽穿甲榴弹的穿甲延时引信触发厚度。
击穿了炮架之后瞬间于88炮炮位炸裂开来的76毫米风帽穿甲榴弹,当即便将周围数米之内的德军88炮炮组成员全部炸飞扫倒。遭受到了如此近距离爆炸之后的88炮也是炮闩损毁严重而歪曲变形,即便是再换一队操作炮组上来也是无济于事。
与此同时,那发经由德军88炮在被击毁前最后时刻
第122章 绞杀叶利尼亚(四)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这样的话语用来形容马拉申科座车方才所挨的那一发88毫米穿甲弹简直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
在实战当中,绝大多数的交战情况下,穿甲弹与被命中装甲之间的入射夹角关系都不大可能是最理想的90度垂直入射夹角。
发射穿甲弹的攻击方所处位置、被穿甲弹命中的坦克是否以纯粹的正面装甲迎敌、被命中坦克的自身倾斜装甲计算进入射角度之后所得出的最终等效装甲防御厚度又是多少。
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因素都会导致未击穿与成功击穿间的裁决天秤左右摇摆不定,而对于马拉申科所指挥的这辆改进原型kv1重型坦克而言,也正是这些小小的不起眼因素统筹计算在一起之后,才最终导致其座车在不足百米的距离上从德军88炮炮威之下逃过一劫。
方才这一发从88毫米穿甲弹以德军发射者视角来看的话,被标记为目标状态的马拉申科座车大致处于其所处位置的一点钟方向,距离不足百米之远。
而这时候的马拉申科座车所指向的车体航向方向却并不正对着这门德军88毫米高炮,而是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半个车身侧面投影面积加大半个车体正面的投影面积,而出现在德军88炮炮手的视野之内。
在这种较为特殊的目标指向性情况下,有着较为丰富反装甲作战经验的这名德军88炮炮手理所应当的过滤掉了只露出小半个投影面积,入射夹角极小且有相当概率会导致跳弹的马拉申科座车车体侧装甲部分,进而选择了在其眼中投影面积更大的车体首上正面装甲进行直瞄射击。
但这名德军88炮炮手千算万算没想到,马拉申科座车车体首上装甲外附加的那一层外挂装甲可不是一层薄薄的铁皮,而是一层实打实的25毫米物理厚度切割均质钢装甲。
这层25毫米的附加装甲连带着kv1重型坦克本身的75毫米车体首上装甲采用焊接外挂而成,其所能提供的统合防御能力已经达到了100毫米的装甲物理厚度,再算上1度的车体首上装甲倾角所带来的等效装甲防御加成。
马拉申科这台改进型kv1原型车的车体正面防御力,可以说已经完全超出了此时尚未出世的德军虎式坦克。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从德军视角来看以一点钟的开火方向精准打在了马拉申科座车车体首上装甲板之上的这发88毫米穿甲弹,其入射角真可谓是相当糟糕的。
以一点钟方向斜射入马拉申科座车的这发88毫米穿甲弹,在遭遇到了并未将车体正面的完整投影面积展露出来的车体首上装甲板部位之后,以小于50度的入射夹角打在了倾斜1度物理厚度达到100毫米的车体首上部位之后。
其弹道前进路线上所要面临的等效装甲防御厚度已经超过了140毫米,经由被帽转正效果所造成的一定存速动能损耗后的88毫米穿甲弹,在面对这样的铁王八级防御时可以说已经是有心无力。
在留下了一个洞穿25毫米厚附加装甲,却未能继续击穿其后75毫米车体本身装甲的深深弹坑之后,这发88毫米穿甲弹的所有穿甲威力终究止步于此。
从88毫米穿甲弹撞击在车体正面装甲却未击穿的巨大做响声中彻底回过神来,确认自己车组的所有成员都相安
第123章 绞杀叶利尼亚(五)
作为对一战时期德军手榴弹的进一步改良版本,以进攻型手雷身份面世的m24型长柄手榴弹不但有着绰号“马铃薯捣碎器”的巨大体形,其高达170克tnt当量的战斗部装药在同时期的二战各国制式手雷中也足以问鼎群雄。
将威力如此巨大的进攻型手榴弹以七枚一捆的集束手雷方式塞进kv1重型坦克的履带之内,合计超过一公斤tnt爆炸当量的强劲威力,尽管还尚不足以击穿kv1重型坦克车体侧面处厚重的75毫米均质钢装甲,但是将以单纯刚性结合后连接在一起的坦克履带给炸成两截却还是稳拿把攥的。
轰——
在接连响起的集束手雷巨大爆炸声中纷纷停顿抛锚,足足12辆被炸断了履带的kv1重型坦克当即于一顿之后被迫刹车停下。面对四面八方接连不断响起的交火声和交织着德语与俄语的各种大声呐喊,这些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后已成困兽状态的kv1重型坦克显然在炮塔摇摆中有些不知所措。
虽已料到了党卫军会比国防军更加难缠的马拉申科,却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这般场景。这些压根就是抱着必死心态来用集束手雷炸苏军坦克的党卫军完全可以说是亡命之徒,这种近乎于半自杀式的疯狂袭击的确带给了从未见过如此这般场景的马拉申科以极大的震慑。
“见过不要命的还没见过这么疯狂的,这帮党卫军的家伙这么做和那些昭和日本鬼子有什么区别他妈的就差捆着炸药包往坦克上撞了!”
不论此刻马拉申科心中的吐槽和震惊达到了何种程度,这些绝大多数都已经被苏军步兵毙命当场的党卫军所发起攻击,的确是达到了预想的目的而又行之有效。
被炸断了履带的12辆kv1重型坦克眼下已是如断腿猛兽般困在原地而动弹不得,火力、防护、机动三大重要指标间彻底缺失了一环的坦克会在激烈的战场上面临什么样的处境,这样的结果对于马拉申科这位后世穿越者而言简直就是不言而喻。
果不其然,正当内心世界里激烈博弈中的马拉申科正思考着下一道命令计划之时,眼看己方敢死队攻击得手后已经将苏军重型坦克炸瘫当场的阵地德军,立刻便开始了落井下石般的补刀行动。
阵地之上错综复杂的步兵战壕交通网无疑为德军士兵的机动隐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刚刚冲入了第一道步兵战壕,正在与德军士兵争夺控制权的苏军步兵此时显然有些无暇他顾。
而另一边,借此机会利用侧翼步兵战壕,摸进到了距离瘫痪kv1重型坦克仅有数米远地方的德军突击小组随即开始行动,高举于手中正熊熊燃烧中的汽油燃烧瓶当即如下雨般朝着动弹不得的苏军重型坦克径直飞去。
当将液态汽油与人工橡胶混合在一起后装入其中的燃烧瓶碎裂开来时,这种质地粘稠的半固态液体当即如融化的巧克力一般燃烧着熊熊烈焰,顺着苏军kv1重型坦克车尾部上端的发动机舱盖散热窗处渗透流进了坦克之内。
尽管采用不易挥发而又质地粘稠的柴油作为动力燃料的苏军重型坦克动力舱,几乎不会被这种程度的明火所引燃爆炸。
&
第124章 绞杀叶利尼亚(六)
当整整12的苏军kv1重型坦克在德军第二道阵地之上尽数抛锚被击毁之后,胜利的天秤剧烈颤抖起来的战局却并不意味着战事的终结,一场燃尽骨骼与血肉的生死大绞杀从现在这一刻起才刚刚开始。
“伊万们上来了!机枪小组,集中火力射击,快!”
“红军的战士们!为了祖国!进攻!”
在拉近到足以看清彼此间五官和面目神情的交火距离下展开了惨烈的战壕推进争夺战,人声鼎沸的嘶嚎和各式武器夺人性命的咆哮共同谱写出一曲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最恢宏的篇章。
在如此近的战壕内交战距离条件下,装备于绝大多数苏军士兵手中的莫辛纳甘栓动式步枪,在加装了近战用刺刀之后其长度已是超过了1.7米有余。
尽管这样一支堪比长枪冷兵器的步枪在天生人高马大的苏军士兵手中根本算不得什么,甚至将其用火柴棍来形容都不足为过。
但宽度仅仅只够容纳两人勉强并排而行的德军步兵战壕,无疑根本不足以让加装了刺刀的莫辛纳甘步枪完全施展开拳脚。
手持刺刀莫辛纳甘的苏军士兵若是在战壕内遭遇德军展开近距离肉搏,习惯性的横向左右摆枪换位姿势不但使得苏军士兵极不适应不说更是难以占得先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