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姚颖怡
以前双井胡同的管事嬷嬷,比那个采芹好说话,每次他去蹭吃蹭喝时,刘嬷嬷都是和言悦色,不像那个采芹,总像是担心他会把她家九爷吃穷了似的。
&nbs
第七三六章 不知同伴是女郎
芦瑜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感觉,就好像手里的这面镜子,初看是镜子,细看还是镜子,好吧,也只是一面镜子。
霍九就不是了,初看是霍九,细看他还是霍九,可是他并不是霍九。
不对,这个比喻好像不太恰当,应该是初看是男的,细看他还是男的,可是他并不是男的。
芦瑜郁闷死了,他很想把心里的这些情绪找人倾诉,可是找谁呢金泰祥那些老家伙,那肯定不行;吴家勋那小子还不知道在心里怎么嘲笑他呢,芦瑜都打算这辈子也不理他了。
如果黄大头也在西安就好了。
黄大头和他一样,他们都认识霍九,都和霍九称兄道弟,可是他们都不知道霍九是女的。
要眼瞎大家一起眼瞎,谁也不要笑话谁。
一想到黄大头捶胸顿地,用小手绢擦眼睛的样子,芦瑜的心情就好多了。
不过霍九没有死啊,他还活着,只要他还活着,他爱当男的就当男的,他爱当女的就当女的,只要活着就好,黄大头高兴了说不定会摆上几桌,庆祝霍九死而复生,至于自己眼瞎那件事,瞎就瞎吧,霍九还活着呢!
可惜这几年里黄大头要么在四川,要么在京城,黄家在西北没有生意。
他想把这件事告诉黄大头,也只能写信了。
写信
天呐,霍九有信留给他!
信呢
芦瑜晕晕糊糊走出长安街,又晕晕糊糊回到家里,早就忘了把信放在哪里了。
他翻找了好一会儿,最后居然是在自己屁(防)股底下找到的那封信。
信已经皱了,好在没有破。
芦瑜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真是糊涂,差点把霍九的信给弄丢了。
可是芦瑜拆信的时候还是手抖了,信纸被他不小心撕破了一大块。
芦瑜又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待会儿要用浆糊把信粘好,这是霍九的信啊,都不用鬼上身,直接就能读的信。
“芦大,你是不是手抖了,脑抽了,把我的信给撕坏了”
“芦大,你是不是想给黄大头写信,先不要写,等到以后时机成熟再告诉他。”
“你不要觉得自己眼瞎,九爷英俊不凡,岂是你能一眼看出来的”
“你在西安好好做生意,遇到为难的事,就去找刘嬷嬷,她会带你去见二爷。”
“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你不要再嫌弃自己眼瞎,赶紧把金泰祥在西北做起来......别害怕,暂时不会找你借银子。”
“现在不比当时,从陕西往京城去信可能不方便了,我已经安排好了,金泰祥的书信往来走军驿,你们去找总兵府一个叫孙东明的书吏便可。”
“我家有从京城和杭州来的厨子,你嘴馋了就去我家,我娘我婆婆和刘嬷嬷那里我都说好了,春天包荠菜馄饨,夏天在家做雪花酪,秋天多做糯米莲藕,冬天羊蝎子锅子任你吃。”
信是霍九亲笔写的,都是大白话,没有咬文嚼字,就像当家他们一起玩时说的话一样。
看着看着,芦瑜鼻头就酸了,他用衣袖抹一把眼泪:“霍九你个坏小子,写封信也要把人弄哭,我一个大男人,遇到为难的事就提你的名字,我丢人不唠唠叨叨的,就连寄信也要张罗,你烦不烦啊,还怕我被人欺负了吗还有,我家可比你有钱,倒像我没地方吃饭似的,我可能吃了,你也不怕把你吃穷了。你这个不男不女的臭小子,这么多年还记得我爱吃什么,干什么啊,又把人弄哭了,呜呜呜.......”
芦瑜哭了一阵儿,
第七三七章 少年春衫薄
西安城四季鲜明,城内花开锦绣,城外绿柳扶疏。天下纷争,逐鹿中原,便是这西安城里,却如世外桃源,大户人家依旧富丽堂皇,平民百姓依旧安居乐业。
衣衫单薄的少年策马轻骑,微风吹起他耳鬓的散发,少年的脸蛋白里透红,颜色不逊满城繁花。
少年出了城,在一座大庄子前下马,他的身量尚未长成,十四五岁的模样,略显单薄,站在柳树下拴马,长长的柳条拂在他身上,人也如这柳条似的,亭亭袅袅。
薄底布鞋跨过门槛,露出一截雪白的袜子,少年脚步轻快,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进去。
“师父,师父,京城来信了。”少年手里抱着一只匣子,匣子里可不只一封信,有十几封之多。
京城里的是给师父的,河南来的是给张轩的,还有乔师傅李师傅的家书......
信都分完了,少年手里的匣子也空了,他看着他们,每个人都很高兴,喜气洋洋,有人给自己写信应该是件欢喜的事吧,少年没有经历过,他坐在一旁,听着他们说话。
“我媳妇说今年多喂两口猪,卖了小猪崽再加上我让人送回去的钱,就存够盖大屋的钱了,以后你们来我家里坐客,就能住进我家的大房子了。”
“我那小孙孙定亲了,厉害不,他才十四岁,邻村的小姑娘上赶着要嫁呢。”
众人嘻嘻哈哈地笑着,互相打趣着,少年也跟着笑,真是有好多开心的事啊,虽然没有人给他写信,可是听听别人的也觉得高兴。
他跑到张轩面前,问道:“我猜你的信是张亭给你的,他有没有提走到哪儿了,打了几次胜仗了”
“还有猜,当然是我哥写的,不过他没有细说,这是军事机密,是不能说的。我哥说五夫人打了几只兔子,本来说要分下去的,可是不够分,只好煮成汤,每人能喝一口,哈哈哈。”
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五夫人有闲情逸致去打猎,那一定是心情很好了,心情之所以会好,那就是打了胜仗了。
他们虽然不能跟着五夫人一起出征,但是能够听到前方的消息,便觉得有了精神。五夫人临走时说过,他们是大后方,前方打仗,他们给前方提供最锋利的兵器,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前方的胜利,他们也很重要。
少年又凑到无名身边:“师父,大娘子说什么呢”
无名瞪他一眼,目光却是一片温柔:“大娘子说的话,师父能告诉你吗”
少年笑了,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他看到师傅把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在胸前贴身的地方。等到回了京城,他就该称呼大娘子为师娘了吧。
这样多好啊。
“小渊,你过来。”耳边传来无名的声音,小渊转身,跟着无名走了出去。
屋外种了几棵美人蕉,和炼制坊的风格很不搭,但是花开得红艳艳的,绿肥红瘦很美丽。
无名指指一旁的石桌石凳,示意小渊坐下,这阵子炼制坊事务繁忙,师徒两人很久没有坐下来聊天了。
今天收到霍大娘子的信,无名心情不错,也有了谈兴。
“小渊,二爷身边缺一个懂术数的人,我想向他推荐你。”无名口中的二爷,就是展愉。展愉与无名很投缘,隔三差五就会来炼制坊,前几天他来的时候,说起要找个精通术数的。
小渊一怔:“使不得吧,我......我是......”
他是姓沈的
第七三八章 君王有语
京城里的夏天依然炎热,可是却少了这个季节应有的溢彩流光。
茶楼酒肆依然是最热闹的地方,但人们的谈资已经变成了又有哪家老字号关门了,又有哪家大户人家举家搬出了京城。
是啊,京城里关了很多店铺,也少了很多人。王府公主府不再举办花会茶会,文人墨客也没了诗会画会,时兴的江南料子运不过来,前两年的陈茶价格都翻了三倍。
除了茶楼里还能看到出出进进的人群,京城里还在营业的大铺子小铺子,都是门可罗雀。
“听说了吗前两天大相国寺的和尚又进宫了。”
“当今天子该不会像先帝那样,也喜欢上烧香拜佛了吧。”
“啧啧,可千万不要,当今天子还没有大婚呢,若是也学先帝,那岂不后继无人了。”
“什么后继无人,不要胡说,让佛祖知道会怪罪你的,阿弥陀佛。”
沈彦青放下手里的茶盏,厌烦地皱起眉头。
黄显俊见了,连忙笑着对他说道:“表哥,你别不高兴啊,今天我可是为你送行呢。”
哪有在茶楼里喝茶送行的还不是沈彦青没有心情,黄显俊连说了几处酒楼,沈彦青都不想去,最后还是来了四方茶楼。
沈彦青是自己找的门路,到西昌伯麾下做小旗,可是千防万防,还是被父亲沈继光知道了,于是这件事便黄了。
沈彦青初时患得患失,他是宗室子弟,可是在宗室营里,他们家也不是数得上的,明和帝对宗室并不亲厚,如果他不能趁着年轻建功立业,难保以后也能像父亲这样有口安稳饭吃。
可是后来西昌伯到山西,却又改为去打鞑子,接着消息一个个传到京城。
西昌伯败,西昌伯惨败,西昌伯又丢一城。
随着战报一起传回的,还有西昌伯抢掠商户,搜括民脂民膏的消息,御史们纷纷上书,大骂西昌伯是在发国难财,借着打鞑子的名义为自己敛财。
沈彦青听说后也是义愤填膺,可是父亲沈继光却是一副云淡风轻:“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西昌伯如果不去抢,难道要让他坐着等死吗”
沈彦青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泄气地坐在椅子上,问父亲:“照此下去,天子会怪罪到西昌伯头上吧。”
沈继光冷笑:“所以说多做多错,做得多也就错得多,西昌伯提着脑袋在前面拼命,能不能全须全尾地回来倒在其次,但是只要他败了,他便是千古罪人,懂了吗”
说到这里,沈继光目光炯炯看着沈彦青:“你还想去打仗去建功立业吗”
沈彦青没有说话,哪个男儿不想去建功立业只是不能去,也不敢去。
可是当他打消这个念头的时候,机会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明和帝梦魇不断,大相国寺的僧人提起,昔年太皇太后曾在无锡的万华寺为英宗皇帝做过一场**事,就在做法事的时候,王太后诞下了明和帝,在京城的太皇太后觉得此事不祥,曾请了大相国寺和永济寺的高僧问此事吉凶,之后太皇太后八百里加急,将懿旨送往无锡,就在无锡的万华寺里,为刚出生的小皇子点了一盏长明灯。
众所周知,那次代替皇帝去万华寺做法事的,是年幼的庆王。
太皇太后娘家姓赵,她有一位族叔赵清泰就在无锡,当时便是赵清泰与当地官员一起,另有礼部和鸿胪寺官员一同前往。
无锡赵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因卷入无锡米市的案子,被全家问罪了。
第七三九章 盛怒
这件事情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无稽之谈,且,也没有必要挑选皇室子弟前去,可以派内监或者鸿胪寺的人,再或者也可以指派大相国寺的僧人。
福王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眸光冷然:“这是想让我的孙儿给他做替身吧,有其父便有其子,这种邪魔之念断不会是大相国寺的人教他的,这是他自己想的,或者是他身边那些溜须拍马的东西告诉他的!”
福王气得发抖,沈继光也反应过来,是了,就是这个意思,这种事他也隐约听说过,前朝有皇帝被算出有大凶之兆,于是便挑选一名太监到寺院替他出家。
可那是太监啊,原本就是奴才,主子让他死他便死,让他出家他便出家。
但是沈彦青不是,沈彦青是堂堂宗室子弟,他的祖父是福亲王,父亲是镇国将军,他是未来的辅国公!
待到沈继光带着儿子离开,福王还在生气,侧妃黄氏双眼红红地走过来,声音哀婉,却还在强做笑脸:“彦青也大了,前阵子不是还偷偷摸摸自己谋了西北的差事吗无论如何这次也好过上一次,至少不用去打仗。”
不用打仗
福王已经开始后悔了,早知如此,他就不应从中作梗,还不如让孙儿去西昌伯麾下,只要打个招呼,西昌伯难道还敢让宗室子弟上战场吗在军中混上两三年,有了军功,再给他在五军都督府谋个差事,风风光光留在京城。
可是现在呢,虽然不用打仗,可是却比打仗还要凶险。
打仗不会真的去送死,可是这一次却是九死一生。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如果他的孙儿去了阵前,无论是小皇帝还是钦天监都不会把主意打到沈彦青身上。
可是现在呢,圣旨已经下了,难道还能抗旨不遵吗
福王叹了口气,望着身边的黄侧妃。他的妻妾当中,最懂事的就是黄侧妃了。黄侧妃原是宫女,他出宫开府时向母后讨了她,她为他生儿育女,又让娘家帮他做生意,京城里的王府当中,最有钱的就是福王府,福王府一半的家业都是黄家给他赚来的。
到了如今,黄侧妃已经年过半百,却连最疼爱的孙儿也保不住。
那也是他的孙儿,虽然并不是他最宠爱的,但这也是他的骨肉!
他的骨肉凭什么要替个弑父弑母的畜牲送死,别以为小皇帝干的那些事能瞒住所有人。
王太后为何要害死先帝,还不是为了他这个儿子他呢,把所有罪名全都推到王太后身上,王太后可以逃走,却为了他束手就擒,即使如此,王太后还是莫名其妙地死了。还有太皇太后,那么强悍的女人,死得不明不白,就是傻子也知道这是小皇帝下的手。
也只有寿王那个老东西才会为他卖命,寿王府的人脑子都是坏掉了,老寿王是被先帝气死的,现在的这个寿王,亲手扶植小皇帝登基,如果换作是自己,宁可扶植庆王,也不会帮着这个白眼狼。
还有大长公主,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上无婆家娘家护佑,下无儿女侍奉,小皇帝就连她也不肯放过。
现在又轮到他们福王府了,先从庶房下手,接着就该到嫡房了吧。
福王一夜没有睡好,次日一大早,就把沈彦青叫了过来:“圣上让你去无锡,你只管去行了,别的不用你管,有祖父活着一天,就不会让你少根头发。”
&
第七四零章 出路
霍轻舟不但干过绑人的事,他还杀过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