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曹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曹冲嘴角一勾。

    果然...

    和聪明人一起说话就是简单,自己还没说的话,他都已经知道了。

    曹冲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也是不废话多说了,来人。”

    曹冲朝着门外大声喊了一声,声音里面听得出曹冲愤怒的模样。

    吱呀一声,门开了,先跑进来的是身披甲胄的周独夫,在周独夫后面,则是脸色看上去有些匆忙的郭逍。

    当然,郭逍的匆忙是装的,在场的,或许就只有周独夫一个紧张的人了。

    “君侯,可是这小子惹怒了你”

    周独夫原来还以为有刺客呢,但是匆匆进来之后,发现两个人坐得好好的,既然是没有刺客,那自然是君侯面前的那个年轻人不知死活了。

    居然敢惹恼君侯

    简直是找死!

    “大头,把他给我扔出去。”

    “君侯,小人知错了,饶命了啊君侯,君侯饶命啊!”

    该配合曹冲演出的桓范自然是尽力在配合。

    他此刻一脸慌张,对着曹冲重重的磕了好几次头,每一次都是实打实的,演技可以说是非常逼真了。

    若曹冲是奥斯卡的评奖人员,就凭桓范这番操作,就得给他一个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了。

    桓范下跪,周独夫看了曹冲一眼,确定曹冲不会饶了他之后,这才一袖子就把桓范拎了起来。

    “小子,也不看看这里是哪里,也是你能撒野的地方,给我起来。”

    周独夫很是粗鲁的把桓范拖着走,而桓范一边被周独夫拖着,一边还撕心裂肺的对着曹冲求饶,声音甚至是传到了外院之中。

    而周独夫要把桓范丢出去,自然是要经过一堆人的。

    此情此景,自然是被很多人看到了。

    可以说,桓范是为了艺术献身了。

    哦不!

    不是艺术,是为了曹冲献身了。

    曹冲对于这样一幕自然是看在眼里的,看在眼里,自然也就记在心里了。

    同时,曹冲突然明白为什么桓范能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聪明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留名历史的,绝不仅仅只有聪明。

    对自己狠的人,才是一个强大的人,才有资格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出属于自己的光辉。

    而很显然,桓范为了配合曹冲的演出,算是歇斯底里了,甚至不惜在诸多世家子弟面前装出这个样子,可见他做的牺牲有多大了。

    现代社会的面子很重要,在这个时代的面子更重要。

    这个时代的面子叫做名望,叫做风评。

    桓范今日在洛阳侯府做了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会别人看瘪的。

    男儿膝下有黄金,不就是被洛阳侯赶出去了吗

    至于哭得跟死了娘似的

    很多人都对桓范心生不屑。

    然而他们心中的不屑有多少,曹冲心中对桓范的看重就有多少。

    对自己狠的人,日后定然大有作为,能够为自己重用,那自然是一件好事。

    别看曹冲现在帐下人才济济,但是真正的大才还是不多的,随着曹冲的势力越来越大,人手永远都是不够的。

    不然曹冲也不至于把周不疑派出去。

    有才的人,能多一个是一个。

    桓范的表演直到中午才结束,而等桓范走了之后,曹冲对着郭逍说道:“可以开始了。”

    郭逍点了点头,赶忙应道。

    就在郭逍要离开的时候,曹冲却是先把郭逍叫住了。

    “君侯,可还有事情要吩咐”

    曹冲摇摇头,说道:“吩咐倒是没有,只是我想问一问,这个桓范你觉得如何”

    听到曹冲这个问题,郭逍认真的思索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对曹冲说道:“以逍之见,此乃人杰,他进退有据,不为虚名拖累,且聪颖智慧,




第九十八章 卢家怕了!(1/4)一百推荐票加更!
    那个中年武士,自然就是鲍出在各个酒肆之地特意安置的说书先生了。

    实际上,邺城九成的说书先生都是洛阳侯府的。

    而这九成说书先生的嘴,基本上便可以一天之内把曹冲要传递出去的消息让整个邺城的百姓都知晓了。

    这便是舆论的力量。

    过了这么些年之后,这些说书先生也不似之前那么生疏了,而是经验丰富,不仅能够给曹冲把一件事复述出来,更是能够传递出无数个版本出来。

    这些版本或许都很夸张,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在他们的版本当中,曹冲的形象都是及其正面的。

    当然,也必须正面。

    若出了一个反面版本,他们不仅会丢饭碗,下场也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不足几个时辰,这个消息就像是长了腿一般,瞬间传递到邺城的每一个角落。

    有去过酒肆这种地方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而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以他们吃瓜群众的特性,便会在街坊邻居面前吹嘘,不过半日,这些消息基本上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了。

    连邺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了,那些世家自然都知道了。

    早些听从曹冲警告的世家,如今都舒了一口气,心中暗暗的赞扬自己的果决和英明,在舒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想看着其他世家被曹冲一锅端。

    好去接收那些世家势力。

    而那些没有听从警告的世家,此刻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头烂额,很多人都是悔了肠子了。

    即使是范阳卢氏和河北甄氏,亦是如此。

    此时,邺城朱雀大道侧畔的卢府内,一群元老便在大堂之中开起会来了。

    此刻,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个中年锦衣文士,他看起来有些斯斯文文的,三十岁不到的样子,头发上却可以找到些许华发了,显然也是为了卢家操碎了心了。

    他便是卢毓,乃是卢植的亲子。

    至于卢植,可是在汉末鼎鼎大名的人物,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可见其影响力了。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

    初平三年去世。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

    在官场上,卢植或许并不出色,但是在他敢于上谏,不畏强权以及在文学方面,卢植却可以说是汉末鼎鼎有名的。

    在汉灵帝时,他便提出了八策。

    既用良、原禁、御疠、备寇、修体、尊尧、御下、散利八策。

    但可惜刘宏并未采纳卢植的建议。

    在董卓乱汉之时,董卓意欲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独自一人出来反对。

    当时董卓大怒,下令将卢植处死。

    还好蔡邕为其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

    听了这句话,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

    而文学方面,当时的卢植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大儒都不为过了。

    在他一生中,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二十卷,还有文集二卷等等等等...

    可谓是硕果颇丰。

    卢毓作为卢植的亲子,自然也不是浪得虚名之徒。

    事实上,卢毓比之卢植,或许就是文采稍差了一些罢了。

    卢毓十岁的时候,卢植便身亡了,靠着哥嫂的照顾,才能长大成人。

    到了后来在崔琰的举荐下,才做了冀州主簿。

    后世的卢毓做到了曹魏司空,经历了从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

    能活这么长的人,又哪一个不是人精呢

    此时卢府大堂内,除了主位上坐着的是卢毓之外,其他位置坐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是卢家的元老



第九十九章 甄尧想法!(2/4)
    甄家的反应不比卢家的慢,很快,在大堂上便集齐了族中大部分重要的人。

    与卢家一般,能在这里出现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了,当然,此时甄家的家主也是一个中年人。

    正是甄尧。

    甄尧乃是甄宓的亲弟弟,因为沉迷族务的原因,显得有些苍老,但是与甄宓一脉相承的基因,还是让他的体态容颜都是保持在上佳水平的。

    “诸位都说一说罢,今日这情况,我等该如何做”

    甄尧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大堂内顿时就像是油炸了锅一般,分外激烈。

    甄尧在一边看着这些情况,脸色古井无波。

    但是他眼神闪烁,里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甄家虽然算是大世家,但是仅仅是有钱罢了,底蕴什么的,是不如范阳卢家的。

    这一点很好理解。

    甄家是甄邯建立起来的,而甄邯是汉哀帝时、王莽时期的人物,汉哀帝时甄邯为斄令。

    汉平帝初进侍中奉车都尉,封承阳侯,拜光禄勋。

    王莽居摄初为太保后承,始建国初拜大司马,封承新公。

    但说实在的,甄邯虽然不完全是武将出身的,但是也绝非经纶之家,尤其到了后来,几代也没有出现像卢家卢植这般的大儒,文学底蕴这些东西自然都不如卢家了。

    范阳卢家敢与天下人说他卢家是经论世家,这句话说出来,没人敢反驳,毕竟他家出了一个当世大儒卢植。

    但若是甄家说自己是经论世家,绝对会被人喷死。

    无非是有钱罢了

    些许铜臭,能够成为经论世家

    在这个时代,商人都是被鄙视的,钱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再有钱的巨富,比之那些有学问的世家来说都是不值一提的。

    在这个时代,除了武力之外,知识是至高无上的。

    而所谓的知识,便是世家的底蕴了。

    判断一个世家强不强盛,钱财只是一个方面,而且还是其中不起眼的方面,最重要的判别标准是他家的家学如何。

    而很显然,若是甄家与卢家比这个的话,绝对会被甩几十条大街的。

    大堂之上,甄尧正在想一些问题,而堂下,终于是有人开口说话了。

    “家主,我以为,洛阳侯虽然想要对南营下手,但我们毕竟是长安侯的亲家,这件事,还是不能做的。”

    “二叔所言有理。”

    甄尧点了点头,光从他的表情,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有人赞同,便有人反对,很快,有一个人站出来了,这家伙的年纪比起甄尧来说,少说的翻上一番。

    “叔公,你有何话要说”

    甄叔公冷哼一说,瞥了甄二叔一眼,眼中露出了极为不屑的神色。

    “是长安侯的亲家如今你还当自己是长安侯的亲家,但长安侯会将我等当作是他的亲家”

    “这个...”

    那个人迟疑起来了,但是过了一阵,他还是对着甄叔公行了一礼,说道:“叔公,甄宓虽然被长安侯休了,但是毕竟睿儿还在...”

    “睿儿还在”甄叔公特意拖长了语气,然后用斥责的语气对着甄二叔说道:“没有宓儿在,你以为那曹家小子会向着我甄家”

    “这个...”二叔又迟疑起来了。

    看到争执得差不多的时候,甄尧终于开口了。

    “二叔说得有道理,但是叔公的话更有道理。不管是长安侯,还是洛阳侯,我甄家都是惹不起的,长安侯让我等不要把人撤出南营,无非是想用我甄家来牵扯洛阳侯罢了。”

    “以我甄家的实力,要与洛阳侯牵扯自然容易,但是,我们确实没有必要这么做,正如叔公所言,自从阿姐被长安侯休了之后,我甄家便不被长安侯待见了,如今让我等在南营牵扯洛阳侯,无非是想让我甄家作为炮灰而已,这事绝不能做。”

    叔公听到甄尧的话,用力的点了点头,但是甄尧的二叔心中却是有些担忧。

    “但若是我等撤出南营,那长安侯会如何想”

    听到二叔的这句话,大堂
1...234235236237238...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