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秦汉之建国路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虞株

    刘辟非道:“诸位既然不愿意做官,可有为我辽东招贤纳才之策啊”

    一名道家道:“贤才大多隐居在畎亩之中,辽东王可让各县征辟人才,选取孝廉、茂才者,充作官吏。”

    张苍想要做刘辟非的官,自然要为刘辟非多多考虑,当下道:“不可。”

    那名道家问道:“哦,张御史有何见地”

    张苍道:“选举人才,乃国家大计,岂可委任以地方之手若由各地方举荐贤才,则虽有一二才能者,必然优先是其亲戚子弟,如此周而复始,为官着,必将局限在几位辽东大族之手。因此,举孝廉、茂才,并不是长治久安之道!”

    那名道家道:“张御史此言,未免偏激。如今,天下识文断字者,闾左又有几人而官吏之家,多懂得读书之用,本领才能远胜平头百姓。治国大才,不存在于闾左人家。”

    张苍道:“此番论见,张苍不敢苟同。孔子收徒,有七十二贤者,其实有商人富贾,有衣冠贵族,可最贤者,却是颜回,孔子屡屡称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此,颜回大才,不也是身处陋巷之中,闾左人家吗”

    那名道家道:“但张御史可知道颜回短命,不能为世间所用吗君王使用者,却是子路这样的富贾之家,衣冠贵族。”

    张苍悲悯道:“此正是因为当年为官,注重家产血脉,不用贤明的恶果啊,否则颜回何至于短命而亡”

    张苍与这名道家学者一通辩驳,学宫之内,有同意张苍的,有同意该名道家学者的。最后议论来议论去,争议不出一个结果来,都望向刘辟非。

    刘辟非咳嗽一声道:“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只是天下之事,若想要尽用其才也难。不过举孝廉、茂才,未必是真孝廉、茂才者。天下人分为四类,有德有才者,无德有才者,有德无才者,无德无才者。”

    “有德有才者,自是首选,但符合者寥寥。我愿意用有才者之才,奉有德者之德。开科举,奖孝廉。”

    刘辟非说完,张苍问道:“王上,这科举是何意”

    刘辟非道:“以策论考校人才,排列名次,选拔做官。”

    这样,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在考场搏一把功名利禄。刘辟非此言,不偏袒任何一方,只为才是举,得到了诸子百家的赞同。

    刘辟非决定以“恩科”的形势举行辽东的第一次科举。恩科之恩,便是辽东王夫妇大婚的名义,刘辟非以此次科举,昭告辽东郡,辽东王妃已立




第172章 科举与征辟(二)
    第172章科举与征辟(二)

    赢箬望向俞辰:“你可是怕别的县反应太大,让我先与辟非打个招呼”

    俞辰讪笑道:“正是。但这也是为咱们浑水筑城营地考虑啊。我听闻各县为了凑齐名额,将未满十岁的孩童也拿去。”

    赢箬问:“十岁的孩童也能够做官吗”

    俞辰道:“是不能做官。以后呢辽东王并没有明令禁止这件事情。我猜测辽东王还有后续的计划,所以,如果咱们浑水营地的人凑不齐,也要从十岁的儿童中寻找聪慧者,送往襄平,参加公试。”

    赢箬点点头道:“县试的事情就由你陪同襄平来的监使共同主持吧。我会写信与辟非禀明这件事情。”

    听了赢箬的保证,俞辰这才欢喜离开,他离开郡府,府外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教书先生,虽然不能传授人世间的道理,但是教授儿童识字,却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见到俞辰出来,询问道:“俞北守,商议的如何”

    俞辰道:“幸不辱命也,你们都回去教授自己的弟子吧,凡是通过乡试的,学生奖赏十钱,老师奖赏百钱。而日后通过公试的,学生家中奖赏百钱,老师每人奖赏千钱。”

    这些教书先生听了,一个个都面带欢喜,前往俞辰为他们准备的小私塾授课去了。小私塾中有两百来名学生,每个老师带十几个学生,到也算是小班教学了。

    俞辰这是广撒网,如此才能捞到真正的大鱼。兴许会出现一名甘罗一般的少年天才呢。

    %%%

    张苍身为主考官,自是及时向刘辟非汇报了县试的乱象,比如为了凑齐名额,便是连童子也给报名,甚至还产生了培训班。有的县令还利用培训班,向当地富户征收钱财,扩充财政。

    刘辟非对此并没有制止的意思。而是任由县里胡闹。

    赢箬的信不久快马送到刘辟非面前。刘辟非看到信件上的泥封,一个小小的箬字,自那日婚礼之后,赢箬不辞而别,离开了襄平,自回了浑水营地。这还是第一次收到赢箬的消息。

    刘辟非拆开书信来读,只见赢箬在信件中道:“浑水营地百姓,奉辽东王命,劳役于浑水之畔,有数万之众。辽东王令辽东一地之人,每县举行县试,前十名,参加襄平的公试。”

    “浑水筑成营地,与别处不同,其中,有诸多从中原,仰慕辽东王威名者。前者,俞北守整顿浑水营地制度,立十名县长,如此,浑水营地有十县之民。则入襄平考试之名额,当在百数。”

    “恳请辽东王念浑水营地筑城不易,日后将为大王守卫北部疆土之重任,同意俞北守所报参加公试之百人之数。”

    刘辟非一句句往后读下来,直到读到了最后一句:“箬在襄平一切安好,君送烈酒,箬常饮之。”

    刘辟非这才欣慰地将信件放下。赢箬在信件中提及的烈酒,是因为刘辟非偶尔听辽东本地人说,辽东苦寒,百姓常饮烈酒。刘辟非便购买了较好的,派人送往浑水筑城营地。

    县试终于在乱哄哄中进入尾声,从各县赶赴襄平参加考试的考生,络绎不绝,涌向襄平。一时间,襄平城竟是渐渐热闹了起来,有成人,有童子,甚至有一县,竟是有两个女子考生。

    因为张苍在考试中,并未提及性别年龄。刘辟非在辽东的制度还显得粗糙,也没有规定女子不得为官,如此突然冒出来的几名女性,到成为了襄平城内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而最关注这件事情的,便就是虞小株了。在她看来,刘辟非身上有酸气,喜爱吟诵《诗经》,但并不常在自己面前摆弄



第173章 韩氏兄妹
    第173章韩氏兄妹

    刘辟非来了兴趣,问秦观渔:“那两人是谁”

    秦观渔笑道:“还请王上容观渔卖个悬念,王上也莫要打探。待公试成绩出来,王上就可以见到他们二人了。在观渔看来,公试的第一、第二名者,必将是这两人。”

    刘辟非问其他浑水营地考生:“你们也都是这么认为吗”

    “是,我等与秦观渔之看法,一般无二。”

    刘辟非当下忍住好奇,道:“好,就依了你们,我倒是很期待这次的公试了。”

    接见完浑水营地的考生后,张苍来王府拜见刘辟非,向刘辟非询问这次公试的考题。

    刘辟非问:“学宫诸子百家,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张苍道:“诸子百家思想千差万别,大多不符合经世致用,只有张钧所出题目,比较针对辽东之现状。”

    “虽千差万别,且都说一说,让本王了解一二。”

    “是,纵横家所出题目为,远攻进攻,灭燕之策。”

    刘辟非摇头:“如今苍生涂涂,百姓疾苦,不是大规模用兵的好时机。罢之。”

    张苍又道:“农家所出,屯田还是小农经济”

    如今浑水营地正在建城,刘辟非的初步计划便是在浑水实行屯田计划,屯田自是由官府统一来管,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刘辟非有意在浑水营地培养出一只强大的民兵。

    却不想被农家给盯上了。比起小农经济,屯田也有弱点,对百姓控制盘剥较重,而且不利于经济的恢复。

    刘辟非这次只说了两个字:“罢之。”

    在刘辟非看来,如今辽东子民,大部分不懂铁犁牛耕,缺乏先进的生产工具,仓促让百姓成为自耕农,他们根本无力对抗天灾。

    屯田之策,却可以将铁犁牛耕,在浑水较快普及。这是刘辟非的苦心。

    刘辟非问:“张钧先生所出题目为何”

    张苍道:“张钧所出题目为,铁可富国强兵。”

    如今辽东发现大量铁矿,便是整个中原也都已经知晓,辽东正在积极与燕国、齐国联系,用铁矿石来来换取辽东需要的粮食、布匹,铁也可以打造兵器。辽东无论是实行屯田之策,还是对外攻击,对铁的依赖是必不可少的。

    张苍认为这是一个了解辽东大政方针的好题目。

    刘辟非还是摇头道:“治国强兵,依赖铁矿贸易,是被迫之策。不可局限在这一处。”

    “那王上的意见”

    刘辟非沉吟半响道:“就以王相该如何治理辽东为题,如何”

    王景是刘辟非的相国,是刘辟非各相政务的实施者。

    以“王相该如何治理辽东”为题,的确符合本次公试的初衷。

    考题既出,张苍当下领命而去,带人制作考卷。

    公试当日,三百多名考生汇聚考场当中,其中成年者,仅百人,童子有两百人。这也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人与儿童一起参加考试吧。

    这些童子考生,面对这么沉重的考题,都不知道该如何写。浑水童子有一聪慧者,将箬公主时常念诵的一篇诗经抄写了上去,证明自己博闻强识之能。

    有的童子干脆将自己突击时认识的五百字,一字不差的抄写了上去。

    而成年的考生,良莠不齐,面对如何治国,大部分人面露愁容,一字不写。其中唯有三人,早猜测着刘辟非举行公试的初心,抱着必中的信心而来,看到题目,当下都是奋笔疾书。

    &nbs



第174章 韩氏兄妹(二)
    第174章韩氏兄妹(二)

    这正是桂枝此行来的目的,她看了一眼张苍,张苍一碗鸡汤喝完之后,又舀了一碗。

    桂枝打开了韩灵的卷子,卷子的题目是《劝辽王裁兵论》。

    论文大意是,辽东王率数万军队,屯驻辽东,可辽东人口,也不过十万余人,今以十万之众,养数万军队,久而久之,脱产者所占比例太多,辽东必然贫困。因此,韩灵建言,让辽东只保留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便可足以保境安民。

    裁撤的兵士可转兵为农,为商,如此才是辽东的长久治安之策。

    这篇《劝辽王裁兵论》文字大概在千言左右,桂枝当下在一旁默诵,觉得这样一张考卷可以大做文章。

    张苍见桂枝在默诵文章,笑道:“桂枝姑娘,不会如我一样,偏爱这篇文辞华美吗我这里倒是自己抄录了一份,可以转赠给桂枝姑娘。”

    桂枝听了,微微一笑道:“如此,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张苍将自己抄录的《劝辽王裁兵论》递给了桂枝,桂枝谢过之后,便离开了。

    张苍目送桂枝离开的身影,面带思索之色。

    桂枝回到王府,将韩灵的考卷文章念给虞小株听。桂枝念诵完毕,兴奋道:“主母,这样一篇文章,若是让吕青山、秦仲他们知道,他们恐怕会气的跳脚吧。”

    虞小株却在犹豫。如今辽东战事平息,而且似乎有永远平息的意思,组织商贸,安顿百姓,科举选士,辽东似乎将要进入治世。

    但在吕青山、秦仲等将领眼中,却并不是这么看待的。辽东终究是一隅之地,无论是发现铁矿也好,与燕齐做生意也好,还是科举选士,让文人做官也好,都是为了积攒物资,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而韩灵的《劝辽王裁兵论》,正好出现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劝辽王裁兵论》一出,必然会引起诸将的反弹。

    虞小株想到这里,便去通知桂枝,天黑之后,把吕青山、秦仲、全文杰,甚至屠何部落的屠蒙都请到酒馆中来。

    这里是诸将常聚之所,也是因为久无战事,各将领只能用喝酒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当晚,诸将来到虞小株订下的包间,桂枝将韩灵所写的《劝辽王裁兵论》传阅众人,屠何虽然会说中原话语,可不认识太多中原文字,桂枝便当着众人的面,将这篇文章再次朗读了一遍。

    待桂枝念完,屠蒙见到吕青山、秦仲两人都是沉闷不语,却也不懂这篇文章碍他们什么了。

    全文杰也是个粗线条,他跟随刘辟非身边,耳濡目染刘辟非最近的许多政策,便是要招纳文官。

    在全文杰看来,倒也不觉得文章有什么不对,毕竟,他可不想被刘辟非派去当县令、县丞,全文杰只想要负责打仗的事情就好。

    虞小株问:“诸位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吕青山道:“这文章的主人,韩灵,此次公试名列第二”

    桂枝道:“是的,这是考官们的排名,不出意外,王上也不会对其有大的变动。”

    吕青山问:“那第一名是谁”

    “韩嘉,韩灵的哥哥。”

    “那对兄妹”

    桂枝点了点头。如今这对兄妹的名声,已经在襄平散播开来了,他们兄妹二人名列第一、第二,倒也不会让人觉得惊讶。

    &n



第175章 《劝辽王裁兵论》
    第175章《劝辽王裁兵论》

    虞小株阅读了三篇考生的文章后,笑道:“这件事情,还是由你自己定夺,我可不想落得干政的罪名。”

    虞小株又提醒刘辟非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你现在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组建文官上面,可能会冷落了诸将之心啊。”

    刘辟非问:“他们说什么了吗”

    虞小株道:“并没有,可总要给他们找点事做。”

    刘辟非还要仔细掂量前三名考生的排名,吩咐虞小株先睡。

    虞小株回到卧室,立即派人叫来了桂枝,与桂枝道:“你下去吩咐诸将,就说情况有变,今天的提议作废,让他们一个个都老实下来。”

    桂枝领命而去。不久,回来向虞小株复命。

    虞小株问:“都通知到了吗”
1...4445464748...53
猜你喜欢